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翻译(请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处和意思是什么)_孟子_以及人之老_老吾老

本文目录

  • 请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处和意思是什么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何准确翻译
  • 如何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请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处和意思是什么

谢谢邀请!

此言出于《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样才是完整引用。)

读《孟子》可知儒派德仁义之林林政果,如此文中的魏惠王,虽“寡人愿安承教”,在位52年,也没能重雄魏国,只谋了个“众星共”和“徐州相王”的虚位。魏国开始走向衰落。

本文有个大基调:如何能王。孟子认为:有仁义就能王,“何必曰利?”因为,先利而后义,没有;“不夺不餍”是有,且危及江山社稷。

能王的手段是什么呢?孟子认为:1.不能独乐,要与民谐乐。2.“恩功”及民,有实惠。3.为长者折枝。

我对此言的看法:深感悲哀!谋王术成了庶民传统,真是恐怖于千年的唱诵功绩。

孟子,儒学派系。本人认为孟子主张虚仁政,是现实儒学派,主张恩政,恩威齐民。“折枝”是他最重要的观点,较其它儒学更加趋向务实。

上文已经提到为长者折枝,即要主动示好天下之长者,由长及幼,抓住两端,这样获得民心。“枝”者,柳枝也,插到那里就那里活,天下皆知。何乐而不为!

老吾老:一老为礼,二老为己长:礼待自己的长辈(上文说的:不能独乐);

以及人之老:(上文说的:与民谐乐)把这种独乐的礼自长方式推行(恩)于天下的老人。

幼吾幼:同样意思。一幼为爱,二幼为己昆。把自己的天伦之乐推行于天下之乐。

这就是“折枝”论:一颗柳树不成林,到处都是你的分身,能不王?!不就是折几枝吗,根本伤不了大体,损不了王严。天下人为了孝心,为了后代们,他们能不来你这里吗?人口红利,兵之源。

他们眼里的庶民百姓是个什么东西呢?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都是些唯利是图的家伙,是一帮“何必曰利”的反对者。

儒派脑里的“仁”又是什么意思呢?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仁有一二,舍命求仁一根筋,可言罢了,不定敢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何准确翻译

解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如何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理解。

文言文的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字典成语,概括为“爱屋及乌”的意思。

比喻,爱一个人连带喜爱与他相关的人或事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