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世族缓归矣txt下载(古代的妇女天天都做什么)_雍正_甘宁_孙吴

本文目录

  • 古代的妇女天天都做什么
  • 李卫负责查抄曹府,而曹家的江南织造是特务机构,是否表明雍正朝对康熙朝的全面洗牌
  • 三国名将甘宁是如何一战被蛮将沙摩柯斩杀的甘宁死后,他的家人结局如何
  • 历史上的“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
  • 杨修真的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为什么
  • 《三国演义》那么聪明的杨修最后是怎么死的
  • 贾兰为什么总和贾环在一起
  • 各位看官,都是托孤,为什么司马懿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古代的妇女天天都做什么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古代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古代妇女下从经济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钱人家的妇女;另一种则是普通百姓家的妇女,她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也不相同。

我们首先来先说一下有钱人家的妇女,也就是上层社会的妇女。她们的命运比较好,每天的生活起居,都由佣人伺候,不用自己动手,她们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的生活。穿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唐代是中国女子地位最高的朝代。民俗比较开放。她们每天可以尽情的嬉戏玩耍。游春赏花。在无聊时,她们聚在一起打牌。而且打牌在贵族妇女中非常盛行。还可以去大的庙宇观看歌舞表演,或看戏剧表演。骑马,射箭,球类等运动她们也参与。宋代的女子喜欢踏青,欣赏美景,同时她们还会荡秋千,放风筝。到了清代。是对女人压迫严重的一个朝代。大街上几乎不见女人。即使出门也都在轿中,而且骄帘挡的严严的。抽烟在清代女人当中非常常见,她们抽烟上瘾。没事儿就要抽两口。几个人聚在一起打麻将来消磨时间。清代女人还很喜欢嗑瓜子。像《红楼梦》当中多次提到嗑瓜子的事。特别到了晚上睡觉前她们几乎都要嗑瓜子。隆裕太后就特别喜欢嗑瓜子。晚上如果不嗑瓜子就睡不着觉。她们所生的儿女。都由专门的奶妈喂养和看护。穿的衣服由绣娘来做。这是上层社会妇女每天所过的生活。她们每天也不一定都很快乐,内心往往很空虚,因为有钱人一般都是妻妾成群。每天都在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中度日。

我们再来说说平民百姓家的妇女,她们虽然每天不下地干活,但她们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洗衣做饭,抚养的儿女。还要纺纱,为丈夫和儿女缝制衣服,就连全家人所穿的鞋都是她们一针一线做成的。每天的劳作使她们炼得心灵手巧,在衣服上,鞋上锈上各种图案。用灵巧的手剪成各种窗花,这可能就是现在窗花的由来。到了二月二。妇女们用纸做龙尾,金鱼,石榴挂在棚上,非常的漂亮。到了正月是她们一年当中闲暇的时候,可以每天聚在一起。玩儿欻嘎拉哈。(就是猪腿上的骨头。取下之后染成个种颜色),清代女人都是裹足的,以脚小为美,没事儿的时候还要在一起比一下金莲的大小,这时她们往往是很高兴的。古代妇女还要养猪,养鸡,养鸭。三种动物都离不开野菜,每天她们还要上山上或田间挖野菜。

古代无论哪一种妇女,都是依附着男人去生活。而普通百姓家的妇女,她们一方面依附着男人,另一方面她们自己也在支撑着个这家,为家庭生活默默地奉献着。

李卫负责查抄曹府,而曹家的江南织造是特务机构,是否表明雍正朝对康熙朝的全面洗牌

雍正有一个特点,凡是他爹喜欢的,他几乎都不喜欢,除了皇位之外。

这应该是雍正个人心理的反应,尤其康熙二废太子之前,雍正完全属于装孙子,不管满清贵族还是汉族大臣,主要投靠都是大阿哥、废太子、八阿哥。好不容易等这三个都出局了,大阿哥党八王党又摇身一变,成为亲弟弟十四的党,自己只接收了很少的废太子党羽,那个憋屈啊,想来也没誰不会生气。

其次,康熙过于优容老臣,使很多产生了僭越行为。比如曹家。

首先说明,曹家等三大织造在江南执行特殊任务,结交文坛领袖、引导清议舆论、密查反清势力,属于半公开特务工作,但毕竟只是皇帝的家奴,有钱却不是什么重要政治力量,清洗织造算不上什么重大事件。

其实曹家与雍正的关系很不错。如果说曹寅因历史原因属废太子党,曹頫是糊涂蛋,但是曹寅很出色的唯一儿子曹顒则是曹家分散投资的雍正党。曹顒年轻时户部挂职,与雍正及十三交往愉快,后面雍正虽然抄家,不仅給曹家留了房产土地,还特别优待曹顒寡妻马氏,单独划出马氏嫁妆生活。

可惜曹顒早死,曹寅嗣子的曹頫实在属于远房别支,没受过什么良好教育,对官场人脉与商业经营一窍不通,导致曹家经康熙关照已经归还的欠款又給亏损了。

当时,户部与内务府将东北进贡的二等人参放到江南卖,哪怕二等人参那也是质好量足,在江南当然很是受追捧,结果曹頫竟还亏损了十多万,可见其能力确实不足。

所以,曹家被抄,是曹頫自找的。

雍正二年,雍正收拾李煦,到雍正六年才收拾曹家,说明雍正根本没将九阿哥死党李煦和曹頫来并列看作政敌。而四年时间,曹頫竟都没有想明白过来。结果不听雍正多次招呼,继续找门路洒钱,企图蒙混过关,还转移财产,骚扰驿站。雍正当然不会容忍。

三国名将甘宁是如何一战被蛮将沙摩柯斩杀的甘宁死后,他的家人结局如何

上一个问题回答说的是,关公战秦琼三国版之一---张文远大战太史慈。

这一次说一说,关公战秦琼三国版之二---沙摩柯大战甘兴霸。

01

甘宁之死

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话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甘宁去世。

不清楚死在哪里,因何而死,享年几何?

据说甘宁号称孙吴第一猛将,如此悄然离去,的确不是个事。

但甘宁如此生猛,也就不是随便安排个人就能杀得了的。

恰巧也是甘宁去世两年后,机会来了,刘备讨伐东吴。

222年,刘备讨伐孙吴的大军从秭归进军到了猇亭,进入武陵郡,这是蜀汉集团的老革命根据地。刘备派遣侍中马良安抚五溪蛮族,找到堡垒户的头目、胡王沙摩柯,率领大家投靠刘备,参与行动。但也少不了花费一些黄金和锦帛,还要授予官职和爵位。

刘备如此兴师动众,却被孙吴大都督陆逊一把火轻易烧得全军覆灭。刘备自己侥幸逃脱,沙摩柯与蜀汉将军张南、冯习等都被斩首。

刘备花了这么大的价钱,请来的雇佣军没有任何作为就挂掉,很没有面子哦。

再说,刘备大老远的跑来,本来大家就不愿意,这么一弄,搞得刘备也很难堪。

于是乎,老罗就想把以前孙吴已经去世的大将找几个来凑凑数,多少给刘备一下台阶。

上回说的那个太史慈已经安排被张辽杀死了,再让他出场死一次似乎不合适,对逝者太不尊重;

如果能把周瑜杀死就体面多了,可惜被诸葛亮在更早的时候就气死了;

鲁肃呢?级别是够了,可鲁肃一向主张孙刘联盟,与刘备、诸葛亮关系都不错,如果安排刘备把他杀了,似乎不近人情,也不合适;

刘备是以替关羽报仇的名义讨伐孙吴的,如果安排把杀死关羽的吕蒙、潘璋、马忠杀掉,是再合适不过的。但潘璋、马忠名气太小,起到的效果很有限。杀吕蒙最给力,但遗憾的是,吕蒙胆子太小,被关羽吓死了。

杀陆逊吧,可他一直活得好好的,世人不同意,史家也不好编排史书,也不合适;

找来找去,这个重任就落在了甘宁身上。于是,老罗就安排甘宁再次出场了。

既然甘宁是孙吴第一战将,不是轻易就能斩杀的。这个难不倒罗先生,就安排甘宁是带病坚持工作。如此一来,既肯定了甘宁的工作热情,也让读者感觉沙摩柯杀死他,在情理之中。

演义中是这么说的:甘宁有病在身,不敢与沙摩柯交锋,命令吴军后撤。甘宁身体有病,跑得慢落在了后面,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不久病逝。

02

沙摩柯其人

黎东方《细说三国》中说,沙摩柯原名摩沙柯,是来自于越嶲郡的“胡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把他误作沙摩柯。

作为沙摩柯还是摩沙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似乎关系不很大,我们也不很计较。

但让沙摩柯把甘宁射死,这事问题就严重了。甘宁一怒之下,幽灵不散,命吴军将士当时把沙摩柯乱箭射死,报了一箭之仇。

这个就比关羽吓死吕蒙、曹操合理多了。

可见,冥冥之中有神灵,但冤冤相报何时了?争来斗去为的是些啥呢?

官爵、黄金、财宝就那么多,不会因为战争,就莫名其妙的增加。要想赏赐别人,用其他的方式不好吗?为何一定要以杀得首级多少来评定呢?

取得富贵、爵位,为何一定要靠杀人呢?没有其他途径吗?

战争成就了英雄,但和平更为珍贵。

和平时期,既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青史留名。

这是豹眼对沙摩柯杀死甘宁之事的一点感悟。

03

甘宁的历史评价及其后人状况

甘宁死后,孙权非常痛惜。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孙权是被张辽吓怕了,但有甘宁在,孙权就不怕。

可曹操走了,甘宁担心曹操惹事,也跟着去了。曹操留下张辽看着孙权,孙权害怕,能不想念甘宁吗?

陈寿也出来证明:(甘宁)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看一下孙权如何对待甘宁之后的吧。

甘瑰,甘宁之子,继承甘宁的事业,在孙吴为臣。后来由于犯罪被罚,迁徙到会稽,不久就死了。

甘述,甘宁之子,在吴国担任尚书之职。

甘昌,甘述之子,在吴国担任太子太傅之职。

国有国规、家有家法,犯罪就要接受惩罚。甘瑰,作为孙吴功臣之后,因罪被罚。但史料很少,找不到具体的一些细节。

在孙吴时期,功臣之后犯法,甘瑰不是个例。还有周瑜之子周胤、凌统之子凌烈等也是如此。

周胤在东吴功臣后代里爵位最高,然而依仗其父周瑜的功劳,居功自傲,沉湎酒色,后因犯罪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庐陵郡。

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请求,看在其父周瑜的份上原谅周胤。孙权同意了,就在赦免的时候,周胤生病身亡。

凌烈是凌统的长子,凌统去世时,凌烈跟他的弟弟凌封都才几岁。孙权收养了二人在宫中,爱护得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样。二人到了八九岁,就让他们读书学习。

后来,凌烈有罪免官,改由凌封袭爵领兵。

不清楚他们究竟因何罪被处罚。

据有关史料记载,孙权晚年,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反复无常,犹豫不决,导致了群下党争。许多世家子弟都是两面下注,分别支持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

朝中大臣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都支持鲁王。

不清楚甘宁之子甘瑰、甘述是否也是分班站队、两面下注。但孙权在晚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几乎所有的世族阶层、朝中大员、功臣之后,没有不参与进来的。

这也是孙吴最后时期,政治混乱的根本原因,也是孙吴衰败的开始。

历史上的“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

一个是上古最具争议的圣王,一个是用奇谋灭了殷商的“尚父”,两个人的后裔展开争国夺地的殊死之争。

西周建立之后大行分封制,分封血亲同姓、分封助周伐纣的功臣,也分封上古圣王的后裔。这其中受封的上古圣王后裔也包括舜的后裔。武王给舜帝立祀,封舜帝之后裔虞满于陈地,建立陈国,奉祀舜帝,陈国的国都宛丘在现在河南淮阳,陈国大致位置是现在河南东部和安徽的一部分。陈国始封君虞满,妫姓,有虞氏,字少汤。舜娶了尧帝之女娥皇和女英后居于妫汭,因此后人以妫为姓。

西周建国之后其实殷商的旧势力一直都在时时异动。武王的在位时间很短,建立周两年之后武王就去世了。武王去世后殷商旧都发生了“三监之乱”,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同时负责监管武庚的管叔、蔡叔、霍叔也随之叛 乱。管、蔡、霍是武王的兄弟,因为成王年幼、周公辅政而因此叛乱。连带效果就是作为殷商发源地的东夷也爆发了叛乱。

周公平定东夷之乱时曾经灭了一个东夷古国“专古”。这个专古国又叫蒲姑国,汉代典籍里也称之为“薄姑”。这个被灭的蒲姑封给了“尚父”,也就是姜太公,这就是后来的齐国。

但是,谁也没想到,六百多年以后,舜帝后裔和少公后人为了争国夺地,展开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明争暗斗。

早在春秋前期,陈厉公当国时曾经生下了一个儿子,可称之为公子完。在陈厉公之前陈国爆发了弑君篡位之乱。陈厉公死后继位之君是陈庄公。陈庄公死后,他的弟弟公子杵臼继位就是陈宣公。陈庄公和陈宣公的身份在不同的史籍里记载有差别,大致应该是陈厉公的兄弟。陈宣公显然对陈厉公的儿子公子完不怎么好,公子完在宣公时期只是陈国大夫。

陈宣公时立了太子御寇,但是又和宠爱的妾室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公子款。陈宣公犯了一个春秋时期国君的通病,想要废嫡立庶。陈宣公发现太子御寇和公子完的关系非常好,所以陈宣公为了实现自己废嫡立庶的愿望就先杀太子御寇又想杀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这是《史记*陈杞世家》里记载的田氏逃离陈国、扎根齐国的最初原因,也是田氏在齐国立足的第一代。只是齐国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逃离家国的异国公子,他的后人会彻底颠覆吕氏在齐国的统治。

公子完逃到齐国时正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在位的第十四年,大概齐桓公从来没想到过他努力开创霸业都是在给公子完的后代打基础。齐桓公收留了公子完,想给他卿的地位,公子完非常聪明地拒绝,没有把自己当成众矢之的,于是在齐国扎下根来。

几代之后到了齐景公时期,田氏开始在齐国收买人心,在封地向百姓征收赋税的时候用小斗进,而赐给百姓粮食的时候则用大斗出。齐景公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严重,他也并没有发现“田氏得齐众心”,田氏已经在齐国很得民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这样有势力的贵族比国君还得民心是很可怕的事。于是晏婴劝齐景公,景公还是不听从晏子劝告。晏子私下里说“齐国之政卒归於田氏矣。”

齐景公死后,田氏开始操纵齐国国君的废立。田乞不顾景公遗命,阻止景公希望的继任者公子荼继位,而拥立公子阳生继位,然后杀了公子荼。公子阳生继位后就是齐悼公,后来齐悼公被田氏的政敌所杀又拥立齐简公。田氏杀齐简公再立齐平公,这时田成子成为齐相,完全掌握了齐国。田成子在掌握大权之后非常注意地和齐国周围的诸侯国鲁国、卫国都搞好关系,并且其它远一些诸侯国也订立盟约、融洽关系。

田成子做宗主时为了壮大田氏的势力不禁宾客出入后宅,也就是对于宾客和后宅姬妾不禁止接触。等田成子死的时候拥了名义上的七十多个儿子。

吕氏在齐国的最后一代国君是齐康公,这时田氏的田和掌控齐政。这时田氏取代吕氏几乎已经是马上就要变成事实。齐康公被田和放逐海滨,以一城为其食邑,使他奉祀祖先。后来田和求助于魏文侯,求为诸侯。在魏文侯的牵头提议之下,周天子立田和为齐侯,列於周室。

田和,是田氏代齐之后的第一位田氏的齐侯,史称“齐太公”,第二年,齐太公和就去世了。虽然只做了一年齐侯,但是田和终于完成了“田氏代齐”这个田氏数代以来的史命。

杨修真的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为什么

答题:

杨修真的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为什么?

个人以爲杨修不是一个真聪明的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當甚之又慎。

(1)杨修很有才华很有學问。一次杨修与曹操并马而行,途中猜谜,曹操當時不解,骑马行了二十里后才明白,故有曹操的學问跟杨修差着二十里地呢。这说明杨修是有才华有學问的。

(2)杨修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也出了不少力,同僚们也都很佩服杨修。杨修不仅给曹操出谋划策,还是曹丕的老师。这便有牵扯到了日后权力的问题,曹操担心他的江山日后能否永固。

(3)杨修行事不知道收敛,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历害。比如说司马懿就是个真聪明的人,深明此道。司马懿行事低调,深藏不露,处处小心;心中明白而不说破,终于熬过了三代曹主之后,而一统天下。

(4)杨修只知道就事说事,没有大局观,没有考虑过动摇军心的后果。曹操是忌讳功高我慢的不宜驾驭。所以说杨修不是个真聪明的人。

《三国演义》那么聪明的杨修最后是怎么死的

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主子面前,要装傻充楞,懂也装做不懂,好让主子保留面子,显得主子无所不能,做下属的智商只是基础,情商才是重要的。

女人在男人面前所谓的“小鸟依人”的心理,实质上也是装傻,为的是男人自大的虚荣心

贾兰为什么总和贾环在一起

贾兰为什么只和三叔贾环一起玩,从不见与二叔贾宝玉玩?看似不过贾环与他年龄相近,背后原因并不简单。因为贾兰一次也没和二叔贾宝玉玩过。大观园那么多次活动,贾兰一次都没参加,这背后有李纨的干预,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贾兰每天上学,与贾环同进同出

贾宝玉是不上学的。当初家里给他请了家教,他说先生去年辞管回家办事第二年再来,结果再也没来。估计是被他气走的,以至于贾政再没有请家教。贾宝玉有贾母在上,天天请“病假”,贾兰贾环叔侄就只能每天去贾代儒管理的家学上学。

贾兰一开始的小朋友是贾菌,贾环平时也没人和他玩,贾兰渐大,叔侄二人很容易玩到一起。比方第22回元宵节贾政在贾母处没见到贾兰,亲自派贾环去接。第24回贾赦生病,贾环贾兰叔侄也联袂去探病。

贾环年纪比贾兰大不几岁。两人同学,同进同出,关系就比贾宝玉更好。日常也是焦不离孟。

第二,贾环从来不旷课,学习很认真

很多人对贾环有误解,认为贾环本性坏。其实并不是!贾环只是在不公平的环境里嫉妒贾宝玉拥有一切,而他什么都没有。除了第25回他用灯油烫了贾宝玉外,贾环并没做什么坏事。第33回贾宝玉挨打,贾环对贾政揭发贾宝玉,说的虽夸张却也是实情,何况是他从赵姨娘处听来的二手话。

李纨放心贾兰跟着贾环,起码证明贾环本性不坏。最重要的是贾环从来不旷课,每天按时上下学,对贾兰来说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贾兰身在大观园,从不和叔叔贾宝玉和姑姑们接触,总不能自己一人闷头成长,总要有“朋友”,贾环算贾兰的小伙伴。

贾环随着年纪增长也越来越沉稳,等贾政三年外放学政回来,贾兰的进步固然让他惊喜,其实贾环才最令他意外。贾环作诗虽不如贾宝玉,也是努力学习的结果。贾环能在赵姨娘手里长成不错的样子与他本人心性不错有关。李纨也因此放心贾兰跟着贾环,贾环带不坏贾兰。

第三,贾宝玉的富贵温柔太消磨意志

李纨放心贾环却不放心贾宝玉。从来不见贾宝玉与贾兰有交集。二人同在大观园,唯一一次见面竟然是贾宝玉闲极无聊才看到贾兰自己在大观园撵着鸟鹿游戏。面对贾宝玉质问,贾兰小小年纪竟说是练习骑射。

骑射为古代六艺之二。古代科举的士子都要能上马拉弓,骑马射箭。手无缚鸡之力,想考进士也难。贾兰连游戏时都在学习,可想而知李纨对他的期望和教育有多严格。

反观贾宝玉整日游手好闲,在女儿群里厮混。长成贾宝玉是绝不可能在科举仕途上有建树的。

李纨让贾兰杜绝与贾宝玉接触,选择在稻香村居住。就是让贾兰远离富贵温柔乡,在稻香村的粗粝中砥砺奋进,不令富贵繁华蒙蔽了贾兰天性。

贾兰能够不受贾家抄家打击,多年后金榜题名,与李纨对他的培养教育密切相关。他与贾环关系好,因为二人同学在一起时间久,与贾宝玉基本不接触,证明李纨对他的教育很成功。与贾宝玉比较,贾环无疑更是个好的朋友和伙伴。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各位看官,都是托孤,为什么司马懿篡魏,而诸葛亮没有篡汉呢

笔者以为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信任不一样。刘备托孤给诸葛亮,是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并让刘禅以“事之如父”对待,给予了无上的权力,诸葛亮实际是“二把手”,其实权力相当于“一把手”,没有必要去再篡汉留下骂名;而司马懿不一样,其实在曹操时代是对他信任的。在曹丕托孤时,托孤的大臣有一大堆如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等,而在曹睿托孤时,托孤对象为曹爽和司马懿,司马懿都只是“粘边”,都没有实际控制权,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司马懿当然只有“铤而走险”了。

二是胆量不一样。司马懿与诸葛亮他们对无上权势“觊觎”的胆量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让诸葛亮去篡位,他肯定要考虑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忠君”名声能不能让他篡位成功。他应该清楚的知道,如果他破坏了这种名声去篡位,极有可能不会得到多数文臣武将和蜀国老百姓的支持,这样篡位就可能不会成功。即使勉强篡位成功,可能也不会存活多久。基于这种考虑,诸葛亮实际上是没有这个胆量去篡位的;而司马懿就不一样了,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在魏国你不能掌握绝对的权力,他就极有可能被权力“末尾淘汰”因此,他只有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去“拼一把”了。

三是理想不一样。诸葛亮实际上不管他在蜀国有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他都不会去篡位的,因为他的理想是不一样的,他出隆中的终极理想是施展他的才能,而不是要去做君王什么的。在这种理想目标的指引下,诸葛亮只会去辅佐君王,借助君王成就他的一番事业;而司马懿不一样,他的理想是在逐权,他认为只有掌握了权力才掌握了命运。在这种理想目标的指引下,如果朝廷不能给予他认为的足够大的权力,他就会通过一切手段去获得足够大的权力,篡位也成为了他的最终选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