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有其表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红楼梦》中贾母那么疼爱黛玉,为何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_武功_棍棒_宝玉

本文目录

  • 《红楼梦》中贾母那么疼爱黛玉,为何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
  • 新手如何写好网文
  • 卢俊义能打过林冲和武松吗
  • 周伯通疯疯癫癫,也没见他练武,为什么功夫那么高

《红楼梦》中贾母那么疼爱黛玉,为何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

这个问题,开始在悟空问答看到,是不想回答的。但看的答案多了,歪曲得也多了,忍不住来说两句。

首先,凫靥裘是不是极其珍贵?并不是。湘云看到之后说了这么句话:“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是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见给他穿。”

先看前一句:用孔雀毛与野鸭子头上毛相比,倾向性很明显,孔雀毛比野鸭毛更贵重。这一细节,透露出湘云虽然生活不自由不幸福,但对奢侈品的认识,是已经在薛家生活多年的香菱无法相比的。顺手也轻轻讽刺了宝钗一下,多少有点大惊小怪了。薛家富而不贵,在这里暗示出来。

湘云的下一句,以宝琴和宝玉比较,感慨贾母对宝琴的疼爱。但是随后,贾母就把另一件“哦啰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雀金呢给了宝玉,推翻了湘云的话,表明了贾母的态度:我是很疼爱宝琴,但怎么也超不过宝玉去。

超不过宝玉,有没有超过黛玉呢?也就是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接下来又给宝玉一件更贵重的作为补偿,却没有给黛玉任何补偿,是否表示黛玉已经失宠于贾母了呢?

我们看另一处描写:黛玉写《秋窗风雨夕》的晚上,宝玉冒雨探望,回家时黛玉借给他一个防水的“玻璃绣球灯”照明。宝玉这么说:“我也用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

宝玉的奢侈不用多说,撕扇千金买笑就可以看出来。连他都怕摔、舍不得用的东西,黛玉却随手拿出,可见黛玉之富。

当然,光是借给宝玉,并不能说明黛玉富有。自己舍不得用的好东西,给爱人时毫不吝惜,这是情人常态。但黛玉并不是翻箱倒柜,而是“回手向书架上”拿下,就可见她平时也没有把这玻璃绣球灯看得多么珍贵了。因为书架是开放的,迎春的累丝金凤就是放在书架上,并且在匣子内,还被人偷走了。黛玉的潇湘馆当然比迎春房里严紧,偷盗之事大概不会发生,可也得小心打破吧?就那样随便放在书架上,足见黛玉对玻璃绣球灯的珍惜,远不及宝玉为甚。

这只玻璃绣球灯是哪里来的?会是从扬州带来的吗?可能性不大。

一来是易碎品,长途携带不便。二来如果从扬州带来,就算是父亲的遗物了。以黛玉之多情,必然珍藏密敛,不会漫不经心随意摆放。粗俗的薛蟠带来的东西,仅仅因为来自家乡,就惹得黛玉又悲又喜,何况是父亲留下的遗物?

不是扬州带来的,只会是贾府中人的馈赠。最可能的当然是宝玉,他得到北静王的赠送、元春的赐礼,凡是自己觉得好的,都要先让给黛玉。但这一次宝黛的对话分明可以看出,黛玉玻璃绣球灯,肯定不是宝玉送的。

会不会是贾政、王夫人、薛姨妈等长辈送的?如果是他们赠送,礼节上应该人人有份,就像南安太妃,一出手五份相同的礼物。但如果如此普遍,宝玉会珍惜到舍不得用吗?

只给宝黛二人,多半是贾母的手笔了。书中不是写明了贾母对黛玉“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吗?

是贾母所赠,书中写了没有?或者干脆说,书中写明贾母给黛玉送东西,有过几次?但是书中又处处暗示,贾母照顾黛玉无微不至,给的东西肯定不少,只不过是用低调、不张扬的方式悄悄给的。

联系黛玉的处境,寄人篱下而享受着格外厚爱,自己也知道“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贾母对黛玉的低调,也正是对她的周到:尽量避免替她招小人之嫌。

凫靥裘是多么张扬高调的东西,违背了贾母与黛玉之间低调呵护的默契。所以,这件东西,贾母是不能送给黛玉的。

新手如何写好网文

新手如何写好网文?

首先我们不要说写好网文,因为我们都是新手,网文是什么?在网络上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并且乐意阅读的都是网文。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玄幻,言情,漫画图文等,是网文。我个人认为,无论长短,发表在网络上,那就是你的网文,别人认可不认可没关系,关键是你自己认可吗?

你只要认可你的作品,那就说明你已经是一位网文作者了。那么,如何写好网文,就是努力的方向。凡事都和勤奋脱不了干系,没有捷径,只有思维能力的反应快慢。这是自然条件,也是无法改变的。唯一改变的途径就是笨鸟先飞,付出比别人多,步子比别人早,以勤补拙。

再有就是,勤读勤写。我个人认为勤写比勤读要好一点,人不是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吗?我认可这个说法,很有哲理。我就是喜欢写,很少看别人的成名作品,反而喜欢看网友们的文篇,从中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很喜欢无拘无束的写作手法,这是成名人士的作品看不到的,我看成名人士的文章只看论文,讲坛文篇,小说,言情以前还看,好多玄幻小说我都看,后来,无论看谁的作品,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没意思,从此,一年多了,谁的也不看了。没事就是写,什么也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管它呢,随笔随意发上网,完事。没写的了,就看,网友的文篇,一个接着一个的看。看的有灵感了,那就写,写不完,有事,存草稿,闲下来,接着写,这就是我的网络,我的地盘我作主,开心就好。说不定,那一天,就写出爆文!!

卢俊义能打过林冲和武松吗

卢俊义绝对打不过林冲,也打不过武松,在这两人面前,河北玉麒麟连战平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卢俊义武功天下第一吗?

不知卢俊义武功“天下第一”是怎么来的,《水浒传》中从来就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也没有展示卢员外武功超群的情节。说卢俊义武功天下无敌,是一种误读,或者是假想。

《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贯华堂本)“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写到,卢俊义在大圆和尚、宋江的闲聊中暗出场。宋江说了一段话,详细介绍了卢俊义其人,评价了他的武功。关于卢员外的武功,宋江是这样说的“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

后来,吴用化妆成卖卦先生,到大名府见到了卢俊义,施耐庵写了一首《满庭芳》夸赞卢俊义,其中也讲到玉麒麟的武功:“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

这两处所说到的卢俊义的武功,都是讲他的棍棒使得好,并没有说是武功天下第一。而“卢俊义武功天下第一”这个幻觉的产生,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是他活捉了史文恭。曾头市的武术主教练史文恭曾经二十回合杀败秦明,秦明又是梁山五虎将,能够与呼延灼这样的高手战平,估计跟林冲也很有一拼。秦明只能够打二十回合,足见史文恭的武功水平之高,梁山之上恐怕无人能敌。如此一个武功超人都让卢俊义活捉了,卢俊义武功不第一谁第一?林冲、武松还能跟他打吗?

再就是《征四寇》这个续书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卢俊义简直就是神级表现,武功第一自然没话说。不过,续书就是续书,不能当做《水浒传》讲。在施耐庵笔下,卢俊义其实没那么厉害。

卢俊义武功涉嫌浮夸

说到卢俊义棍棒天下无对,或者说其棍棒绝技天下无伦,是宋江故意抬高,施耐庵虚词客套之故。

先说说“棍棒绝技无伦”这一条,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夸赞卢俊义的棍棒功夫高到绝顶了,而是施耐庵惯用的描写武艺的手法。类似的溢美之词,同样用在了打虎将李忠的头上。

李忠偷了呼延灼的踢雪乌骓,遭到呼延灼的报复,带兵前来扫荡桃花山。周通出马战败,李忠接着跟呼延灼打。李忠出战呼延灼之前,施耐庵写了四句话,说的是:“头尖骨脸似蛇形,枪棒林中独擅名。打虎将军心胆大,李忠祖是霸陵生。”李忠省得什么武艺,竟然还是枪棒林中独擅名。按照这句话的理解,李忠枪棒两样都厉害,武功岂不是要高过卢俊义了?

真正能够做到“枪棒林中独擅名”的人,在《水浒传》中只有两个,一个是“神枪”史文恭,可谓“枪林中独擅名”。另一个正是题主要挑战的豹子头林冲。

《水浒传》中,只有有一场真正高水平的棍棒较量,交战双方是林冲、洪教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施耐庵用这个故事告诉读者,林冲的棒法天下独步。如果其他人棒法高于林冲,施耐庵为什么不写别人如此较量棒法呢?所以,施耐庵便没写卢俊义用过棍棒跟人打架。

梁山口与武松他们打架,摆明了是要活捉梁山强贼的。后来,与史文恭照面,也是要活捉的。那么,卢俊义这两次战斗用的是什么兵器呢?朴刀!而且,竟然还有把随身带着的杆棒绑在朴刀上,做加长刀柄。这不是心虚吗?既然棍棒技术天下无对,为何舍本求末,把棍棒当做朴刀的附件装备呢?况且,说好的活捉,当然用棍棒更合适,这样可以降低误杀概率,更好的完成“活捉”。

卢俊义为什么不用绝技无伦的棍棒呢?因为他棒法并不一定娴熟。宋江故意夸张,施耐庵一贯客套,而读者们却涉嫌浮夸了。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不算本事

先来看看《水浒传》中,史文恭是如何活捉史文恭的。

且说史文恭得这千里马行得快,杀出西门,落荒而走。……当先一将,手提杆棒,望马脚便打。那匹马是千里龙驹,见棒来时,从头上跳过去了。

史文恭正走之间。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之中,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著浪子燕青;又转过玉麒麟卢俊义来,喝一声:”强贼!待走那里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解投曾头市来。

如此这般活捉,从小彪将中选拔一人,完全可以做到。吴学究早就算计好,让卢俊义捡了个现成,这算什么本事?怎么就武功天下第一了?这样活捉,简直就是胜之不武呢。

除此之外,梁山口与水泊好汉搞车轮战,简直就如一个小孩子被一群大人逗着玩。大人逗小孩,小孩来劲了,犹如卢俊义那般,杀得个浑身臭汗淋漓。宋江明摆着是要杀一杀卢俊义的威风,告诉他别整天吹嘘“河北三绝”,叫嚷要捉这个捉那个的,让你见识一下梁山好汉的武艺!果然,经此一场戏耍,卢俊义老实多了。

宋江其实并没有高抬卢俊义,所谓棍棒天下无对,与鲁智深的禅杖、徐宁的金枪、张清的飞石一样,都属于独家拥有,最多是单项武艺有独到之处而已,决不能浮夸为武功天下第一。若是禅杖比赛,谁也赢不了花和尚,但呼延灼用自己的双鞭,则可与鲁智深战平。呼延灼与鲁智深到底谁的武功更高呢?

林冲能够战胜卢俊义

科班出身的林武师,身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功夫是实打实的。仅就棍棒技术而言,是施耐庵笔下名副其实的独一无二,因而,《水浒传》唯一一次高质量的棍棒大战属于林教头。若是较量棍棒,从不敢用棍棒的卢俊义必定败得比洪教头还要惨。

《水浒传》中论枪法,高手甚多,史文恭第一当之无愧,林冲排第二估计也是实至名归。当然,花荣的枪法也很高妙,与秦明对打毫不吃亏。徐宁、董平的枪法也有独到之处,这几人与林冲较量枪法,可以打成平手。但若是要赢林冲,则是不可能。按照梁山排名,林冲位居第六,武将第二,排在林冲后面的人,武艺是要稍微逊色一点点的。所以,林冲的枪法仅次于史文恭的“神枪”没有问题。

既然如此,卢俊义就别跟林教头比试枪法了,则必输无疑。

枪棒均输与林冲,那就比刀法吧。卢俊义梁山口用加长派朴刀分别跟李逵、刘唐、鲁智深、武松、李应等十人交手,很较真的要捉他们。但是,梁山好汉打了二三个回合就走了。假若卢俊义刀法真的厉害,怎么能轻易让必定要捉的人如此潇洒的逃脱?卢俊义明显刀法不行,完全是虚张声势,把刀柄加长了,避免近战,更避免被梁山好汉所伤,这才是卢俊义用加长朴刀的真实用意。他的刀法也达不到第一的程度。

林冲的刀法很厉害,当年为纳投名状,与杨志恶斗朴刀。两人先斗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败,加时再打十个回合,也没见输赢。这才是真正的刀法较量,卢俊义根本就没经过这样的阵仗,刀法能跟林教头比吗?

武松打卢俊义比打老虎轻松

卢俊义搞不过林冲,能不能在武松这里找回面子呢?找不回,说不定败得更难看。

首先,刀术绝对干不过武二哥。上面说了,卢俊义刀法不咋地,只能加长了以为自我保护。如此,便是不战先怯,先自输了。若不是宋江必定要卢俊义上山,恐怕玉麒麟早就被击败。

武松一对雪花镔铁戒刀大有来历,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头陀的遗物,挂在墙上半夜里鸣啸的响。武行者得此宝物,便作为自己的武器,刀法自然越练越精熟。卢俊义朴刀若遇上武二郎戒刀,根本就没得打。

武松最擅长的还要数拳脚功夫,绝对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绝技。卢俊义会不会拳脚不好说,但武松的看家本领就是拳脚,卢俊义则是棍棒,武松的拳脚是货真价实的,卢俊义的棍棒则涉嫌作假。绝技都不靠谱,就别提拳脚了,施耐庵连提都没有提。所以,武松以拳脚打死老虎,卢俊义比老虎如何?

武松的棍棒也不差,中秋之夜在张都监家宴上喝了几杯,回到住处觉道酒食在腹,未能便睡。于是,武松拿条哨棒来厅心里,月明下,使几回棒,打了几个轮头。可见,武松是随时在操练,以武松的武学底子,棒法绝对不会差。卢俊义从来就没用过棍棒,能打得过武松吗?

那么,卢俊义挑战武松的神力吧。这个更不消说,还是武二郎秒胜。梁山之上,唯一能跟武松比试神力的,便是花和尚鲁智深,其他人都不是对手,更何况卢俊义?

还得提示卢员外一句,如果要招惹武松,就先把梁山上所有的酒都藏好,倘若让二爷喝足了,那卢员外就别去现眼了。

卢俊义在《水浒传》中作用,并非是武功而是其他。“玉麒麟”比喻千里神驹,是专门对付照夜玉狮子的。宋江千方百计把卢俊义搞上山,目的就是要活捉照夜玉狮子,以此象征梁山泊所需的战马。有了充足的战马,战斗力得到保障,宋江便“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了。关于这个问题,在本人其他文章中有说道,与本问答无关。

周伯通疯疯癫癫,也没见他练武,为什么功夫那么高

周伯通年幼时,父母为金人所杀,自己也被重伤心脉,影响了记忆和心智的发展,所以一直疯疯癫癫,游戏人间。但不可否认的的是,周伯通的武学天分很高,而且对武学有极大的兴趣,这使得他能够数十年专致武学,从不觉得枯燥,进而创制出“双手互搏”、“空明拳”这样的绝世武功,“九阴真经”不练自成,成为天下五绝之一

1.身世

1163年,周伯通出生于山东宁海一个武林世家。他的父亲周进,早年曾和王重阳一起在北方举兵抗金,事败后回到宁海老家。周进直到五十七岁上,才有了周伯通这一个儿子。

周伯通小时候非常聪明,也非常贪玩。周进为了让周伯通读书,先后找了七八个先生,但在周伯通花样百出的捉弄之下,没一个先生能够教够一个月。后来,周家小儿顽劣得出了名,方圆百里之内的读书人,一听说是周家要找先生,纷纷避之如蛇蝎。

周进老来得子,对周伯通非常疼爱,看到儿子这么讨厌读书,也就不再强求。不过令他稍稍欣慰的是,周伯通对武学很感兴趣,而且天分很高,自己传给他的招式,周伯通练上几遍,便使得有模有样。更重要的是,周伯通练起武来,便把捉蛐蛐、斗草之类的游戏丢在一旁。平日,门外一有小贩卖糖人、糕点的声音,周伯通便跑着跳着出去买,但当他练起武功来,对这些声音,竟然也充耳不闻。

周进看到周伯通如此喜欢武学,心想儿子若能练成一身武功,以后自然守住了这份家业,自己也可以放心。没想到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周家就遭遇了天大的变故。

周伯通十二岁时,由于奸细告密,周进抗金的事迹败露,金人派多名高手上门抓人。周进为保护妻儿,与三位金人高手展开大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死,周伯通的母亲随之被杀。周伯通虽然学了几分武功,但毕竟年纪太小,看到父母惨死,竟然忘了逃跑和躲避,被金人一掌击中心脉,重伤濒死。

眼看周伯通就要死在金人手上,王重阳如神兵天降,现身周家。他看到好友的惨状,含恨出手,出剑只攻不守,七七四十九式全真剑法只使到一半,便将包括三名高手在内的数十位敌人,全部杀死。王重阳看到周伯通尚有几丝气息,便抱起他飘然而去。

2.重阳传艺

在重阳宫,王重阳用深厚的“先天功”,为周伯通治疗伤势,足足用了三天两夜,才把周伯通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周伯通醒来之后,对近日发生之事,全都忘得一干二净。王重阳见了,便隐瞒了他家破人亡的真相,只说受他父母所托,为他治病,并在病好之后,教他武功。

周伯通看王重阳对自己父母的情况,说得丝毫不差,又见王重阳纵身飞起数尺,双足在空中虚点,竟一直走了三十多步,才落下地来,不禁惊得目瞪口呆,连忙表示愿随王重阳学习武功,还不顾身体初愈,要学着书中所说,下床跪拜。王重阳连忙阻止了他,说周伯通的父亲周进也是自己的长辈,所以他不能收周伯通为徒,而是只用师兄弟相称即可。

此后,周伯通便跟着王重阳学习武功,他练起武功来一心一意,进展飞快。同时,周伯通听王重阳他一身上乘武功,都是从《道德经》这样的道家经典中悟得,所以也硬着头皮,研习了几本道书。

周伯通除了练武,平日都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让王重阳一直不忍心告诉他周进夫妇死亡的真相。直到周伯通十八岁时,王重阳才告诉他,周进夫妇乘船出海遇到风浪,双双堕海而死。自己派人去宁海取了他们的衣冠,在终南山后山建了衣冠冢,方便周伯通祭拜。周伯通闻言,默坐半晌,然后去祭拜了父母,此后很快又恢复了疯疯癫癫的模样。王重阳见他这样,更是下定决心,要把真相带到坟墓之中,终生都不让周伯通得知。

后来,王重阳又陆续收了马钰、丘处机、王处一等全真七子为徒,这些弟子中,以丘处机武学天分最高,但他也始终追不上周伯通的脚步。

1203年,王重阳自觉大限将至,他想到西毒欧阳锋狼子野心,自己一死,他必定会来抢夺“九阴真经”。而此时周伯通的武功尚未大成,马钰、丘处机等人也不堪大用,全真教上下无一是他的敌手。于是他远赴大理,以“先天功”和南帝段智兴交换了“一阳指”。不想,在王重阳和段智兴交流武学心得之时,周伯通竟然和刘贵妃有了男女之事。

此时周伯通已是不惑之年,但心智仍和十几岁的小孩子一般。在段智兴明言不再追究,而且准备玉成他和刘贵妃的好事之后,周伯通仍然害怕的逃走。王重阳对周伯通这种行为,十分生气,但想到他的身世,终不忍再责罚于他。

数月之后,王重阳佯作病逝,果然引得欧阳锋前来抢经。西毒出手之下,丘处机、马钰纷纷都在一招之下惨败,唯独周伯通勉力抵挡,十几招后方才落败。欧阳锋料想王重阳必定将“九阴真经”藏在棺木之中,随他一起下葬,便去揭王重阳的棺木。谁料他刚一打开,王重阳便凌空跃出,“一阳指”全力点出,正中欧阳锋眉心,使他的“蛤蟆功”功力直退二十年,仓皇逃去。而王重阳也耗尽了最后一分精力,溘然长逝。

临终前,王重阳交代周伯通将“九阴真经”上下册分开藏匿。运送途中,周伯通遇到黄药师和他的妻子冯蘅。冯蘅有过目不忘之能,以此骗得周伯通毁去经书下册。后来,周伯通得知被骗,便去桃花岛追讨经书,却因武功不敌黄药师,从此被困于桃岛上十五年。谁知这十五年,竟然困出来一个不输王重阳的武学宗师。

3.自成一家

本来,周伯通本身的积蓄已经足够雄厚,只是他并非黄药师这样的天才,才使自己的武功一直停滞在一流之上,绝顶之下。而在桃花岛上的十五年,正给了他一个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契机。

在岛上,周伯通碍于对王重阳的承诺,并没有修炼“九阴真经”,但他却把经书读过千遍万遍,烂熟于心。

周伯通性格单纯,心无旁骛,他除了练武,便是游戏,山洞中无人相伴,他便让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打架,时间一久,竟给他创制出一套双手分别施展不同武学的武功,这种被他叫作“双手互搏”的武功,一旦施展开来,出手的威力顿时增了一倍。

同时,周伯通熟读“九阴真经”上册,再联系读过的道家经典,在有意无意之间,领悟了“以虚击实”、“以不足胜有余”的武学至理,以空而明,创制出了“空明拳”这门武学。

所谓空明者。心无杂念为空,专心一志为明。

桃花岛与世隔绝,周伯通所居的山洞,又与岛上诸人隔绝。周伯通的性格,本就是心无杂念,心无旁骛。他只有一个念头,便是练好武功,打败黄药师,取回下册经书。

当然,周伯通也有一些心猿意马,比如与刘贵妃的情事,黄药师曾试图以“碧海潮生曲”,勾起他的心魔,但当周伯通坚持过来之后,心中的清明,反而又会多上几分。

至此,物质上的空与心灵上的空,合而为一,不分彼此,生出无比的清明境界,周伯通趁机梳理平生所学,去芜存菁,“空明拳”便如此诞生。

后来,郭靖来到桃花岛,为周伯通带来了“九阴真经”的下册。周伯通心痒难耐,便教郭靖修习“九阴真经”,而他也不练自成,补上了他的武学体系的最后一环。

此时,周伯通武功已然大成。他出洞之后,黄药师已经不是他的对手,就算他不用真经上的功夫,单以“空明拳”和“双手互搏”对敌,也和黄药师打成了平手。

数十年后,在百花谷中,周伯通以百岁高龄,与武功大成的杨过对阵。“空明拳”对“黯然销魂掌”,仍然是平分秋色。最后第三次华山论剑,周伯通众望所归,被评为“中顽童”,公推为天下第一。

从周伯通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周伯通能够成为天下第一,在于他非凡的天分,更在于他对武学持续的兴趣,使他能够心无旁骛,专致武道。他表面疯癫,在武学一道上,却有大智慧、大毅力。

如此而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