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人说填词比写诗还难,大家怎么看
- 《红楼梦》索隐有什么意义
有人说填词比写诗还难,大家怎么看
本人不大懂词。说填词比写诗难,只是觉得然也,知其然不大知所以然,只知道在众多的词牌子下面有着众多的长短句,每个句子又都有平仄音律约束,也就懂这些。
后来读过一些词评还得知,词的源头在古教坊,最初专为唱词。诗讲的是平仄,而词讲的却是音律,因此词对音律要求是极讲究的。唐李白就写过词,唐晚期很多诗人都善写词,温庭筠的词已很高超。到宋代更以词盛行,名家荟萃。到了苏轼和辛弃疾一改词风,将本来婉约的东西变成豪放,词就走出教坊,甚至到了寻常百姓家。
说起来这也应是东坡的一大贡献,但在当时写词大家李清照却对苏轼、欧阳修等词作有些不屑,易安在她的《词论》中说他们“学际天人”,结果所作的词不过就是把诗写成长短句而已,“又往往不协音律”,言外之意他们都不懂音律。亏是这样,今天许多人都能填词,其中固然不乏高手,但也有众多人,只是把长短句塞到词里,平仄音律全然不顾,这样填词当然比写诗还容易。本人就是不大讲究的一员,在这里录一首本人曾经练手填的词,个中是《前赤壁赋》情境。
《雨中花慢》
初夜轻寒弥散,月笼清江,露湿薄衫。但有泛舟情兴,挚友红颜。诗酒笙歌,调今侃古,逸兴激湍。凌一叶万顷,浮槎浩瀚,忘我神仙。
三江口处,群山挟岸,自古战火硝烟。孟德赋,南啼乌鹊,鸟语谶言。公瑾风发意气,焉知命陨英年?孰能兴运?虚怀德道,把握机缘。
《红楼梦》索隐有什么意义
《红楼梦》索隐争议很大,但红学似乎就是从索隐开始的,而且时起时伏不断,直到今天,各种变形的索隐研究也还是大行其道,比如刘心武的秦学,本质上也是索隐。
那么,普通读者读《红楼梦》需不需要索隐呢?一般来说,或者说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不宜索隐的。因为索隐也需要相当专业的历史知识与考证学术素养,而且,很容易钻进无聊的无意义的牛角尖,反而影响对《红楼梦》的欣赏阅读,进而影响到对这部伟大小说的思想与艺术养分的吸纳,这是误入歧途。
那么对于有志红学研究的人,或者草根红学家们,有没有投身索隐研究的必要呢?进一步说,索隐研究对于《红楼梦》是否有意义有价值。这个观点很有争议。
许多学者认为,读《红楼梦》不必索隐或考证。因为这部书只是虚构的小说,不是历史,也不是影射文学,人们只要欣赏的小说艺术之美就够了。作为伟大小说的重要价值,在于它高超艺术成就与深刻思想内容,而不在索隐派津津乐道的什么宫廷勾心斗角、影射反清史事。所以我们读这部书,只要注重小说文本欣赏,领悟它的肌理神髓就够了,不必专下索隐功夫,索隐是对小说的离经叛道。
事实也是这样,你耗尽心血考证著书者不是曹雪芹,你考证小说就是曹雪芹自传,你考证宝玉就是清世祖,真没有什么意义,与民间侃大山摆龙门阵吹野史又有何区别?
但是索隐派又确实存在,而且有祖师爷,有传承,不绝如缕至今,似乎又很有市场。虽然索隐派观点常初群起而攻之,并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却又活跃了红学研究,引起人们关注,甚至更易起轰动效应,从而引发社会上的红学热,引发红学争鸣,客观上加深人们对这部伟大作品的认识,这倒是索隐研究的不是功劳的功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