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却嫌春色晚(“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写的是什么季节)_飞花_春色_的是

本文目录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什么修辞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出自唐代韩愈的《春雪》,从诗名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象,从“草芽”“白雪”中又可以看出是早春时节。

早春暮春,酒暖花深。春天总是烂漫的。

“新年都未有芳华”从“都”字可以看出,经过了漫漫寒冬的人们,急迫的期待春天到来的心情,“二月初惊见草芽”看见春草萌芽后,人们是惊喜的,“初”字有带有一些春天来得太晚的遗憾之情,更加突出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向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场恰到好处的,穿树飞花的春雪,给人们带来了春的气息,这句话有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出了人们的喜悦,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令人目不暇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什么修辞

拟人的修辞手法。

1、“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出自唐代韩愈《春雪》,全文如下: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3、“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白雪先是被拟人了,人性化了,又当作飞花,拟物。构思巧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