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雍正王朝》雍正杀高福,知道邬思道让高福将计就计吗
- 知道自己被人算计,坏人在背后悄悄布置圈套,咱要不要将计就计
《雍正王朝》雍正杀高福,知道邬思道让高福将计就计吗
《雍正王朝》中,高毋庸奉命毒杀了高福,此时的邬思道从睡梦中惊醒,等他赶到高福的房间时,高福已经死了,这才有了邬思道的那句自责:“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众所周知高福是在邬思道的安排下,拿着太子与任伯安的书信去交给八爷他们,目的就是通过八爷他们,曝光太子与任伯安之间的苟且之事,从而让太子再次被康熙废掉。而高福也盼着能借此事,将功补过,因而将计就计,按照邬思道的要求完成了任务,但是雍正依然杀了高福。
是雍正不知道高福这样做是受了邬思道的指示么,他当然知道,但是即便完成了任务,高福必须要死。
如果没有雍正的默许,高福绝对是拿不到那封信的。
当十三爷向雍正和邬思道说起,现在的高福已经为八爷府的管家收买,在京城四合院和美女面前背叛了四爷时,雍正必然是吃惊的,但是在铁证面前又不能不信。因而,邬思道去找高福聊天,应该是三人共同商讨的结果,或者是邬思道自荐自己去做,面对这心惊胆战的高福,雍正和十三爷的询问是高福所畏惧的,而高福没有李卫胆子大,后果必然是不堪设想的。
邬思道与高福的聊天的内容,包括让高福将计就计把那封信送给八爷,雍正,甚至是十三爷,也都是知道的,毕竟,在戒备森严的四爷府,这样一件重要的信件,如果没有四爷的明示,邬思道是断然不知道放在那里的,更不要说一个卑贱的下人了。
所以,没有雍正的允许,高福是绝不可能将那封信找到带出王府,并且交给八爷手中,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已经计划好的,为的就是“借刀杀人”,借助八爷党,扳倒太子,而自己却不参与其中,可谓“一石二鸟”。
高福的死,是从雍正从十三爷口中得知高福的背叛开始,就已经决定的。
不管高福有过怎样的功劳,不管雍正之前对于高福有着怎么样的感情,毕竟高福只是一个卑微的下人,命运是掌握在主子手里的,始终是主子的一枚棋子,并且也将会成为一枚弃子。
高福同李卫的情况不一样,且先放下是不是雍正刻意而为之的猜测,李卫和翠儿犯错是人性使然,除了情谊之外,并没有利益的牵连。但是高福不同,高福是没有经得起利益的考验,而出卖了主子,即便是之错能改,但是高福的案底已经不清白了,暴露了自己的贪念,一次之后可能就会有第二次,所以雍正断然不会留他,毕竟现在的高福未来做什么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想留颗炸弹在身边,而雍正又不能把他赶走或者看到高福在其他人的府上,因此高福的命运只有死路一条了。
而更为重要的是,雍正不能让太子和任伯安的这封信与自己以及十三爷扯上关系,不能让外面知道这封信是从自己的府上到了八爷手中,这件事情一旦败露,必然会招致康熙的极度厌恶,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同大阿哥一样,毕竟康熙最恨的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所以,为了万无一失,为了把这个秘密最终的保存下去,也不给八爷党留下口实和突破点,有过案底的高福,也成为事成之后,必须要被除掉灭口的人。
高福的死,也是雍正给邬思道,乃至给李卫敲响的一次警钟。
历史上的雍正是三恩三报:“知恩图报,施恩望报,有仇必报。”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高福是被雍正带到府上之前,和李卫、翠儿一样是一个小乞丐,如果不是雍正和十三爷,他们三个还生活在困苦之中,能活下来都是一种奢望。但是因为雍正的收留,不仅告别的饥饿,生活质量也有了提升,虽然身份还是下人,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生活多少有了盼头。即便是这样的“救命之恩”,高福都可以忘却,八爷的一座宅子和美女就拉走了,于情于理,不仅不能为雍正所接受,就是换做其他人,也不会对高福有好的评价,因而,高福的死成为了必然。
对于与高福一同进府的李卫,雍正同样对他有着“救命之恩”,只不过李卫对于雍正一直是感恩戴德,对于高福的死,虽是不舍,但更多的还是遗憾,也正是因为李卫对于这份“救命之恩”的感怀,也让李卫在雍正朝得以风光无限。
而邬思道,雍正同样也是有“知遇之恩”,而邬思道也是通过高福之死,懂得了与雍正相处的进退之道,不管是放弃年秋月,还是雍正登基后的中隐,还是离别前对于十三爷的劝告,都是邬思道在于雍正交往中,所悟到的。
知道自己被人算计,坏人在背后悄悄布置圈套,咱要不要将计就计
完全没有必要,你只要守住自己的心性,岿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让算计你的人的阴谋诡计完全破产,最好让其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人们看清算计者的本来面目就可以了。
因为,善于算计人的人都是些势利小人,根本不可能为正常人。这些狗杂种专门以挑拨离间,损阴丧德,通过祸害他人来达到它们不可告人的卑劣目的。像这样的人渣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它们必然会害人先害己。所以,除了揭穿它们的阴谋诡计以外,就可以静等它们的恶略结局。因为老话早就说过“恶人自有恶人磨”,它们逃不过正义的审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