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庞统不死,刘备夷陵之战带他去会怎样?如果曹操活着,怎么看待夷陵之战_刘备_东吴_之战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夷陵之战 刘备 东吴 之战

本文目录

  • 如果庞统不死,刘备夷陵之战带他去会怎样
  • 如果曹操活着,怎么看待夷陵之战
  •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哪些共同点
  •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获胜,蜀国能不能攻占江东,然后一统天下

如果庞统不死,刘备夷陵之战带他去会怎样

《三国演义》中每当蜀国大将病逝诸葛亮都会失声痛哭,昏倒在地,甚至大病一场,对他的精神损伤极大。刘备集团虽然囊括了天下顶尖人才,但却都不长寿。难怪诸葛亮长长叹息,可怜这些忠勇之士天不与寿,空留遗恨。关羽活了58岁,张飞活了55岁,庞统活了36岁,马超活了47岁,法正年龄也不大就早逝了。另外下一代,张苞、关兴,费祎、张嶷都英年早逝,甚是可惜。“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说的诸葛亮也是早逝,只活了54岁。蜀汉三分天占的是人和,但最早亡国也是因后期人才调零而又崇信奸邪而导致的。假如庞统不死,辅刘备占据两川和荆州,而诸葛亮率关羽、赵云镇守荆州(张飞入川,不然如何大战马超),估计可保疆土稳固。荆州不失,就没有夷陵之战了。关羽取襄、樊有赵协助,可能会有大的作为,而曹操的迁都之举就在所难免了。有诸葛亮在关羽之女与孙权之子喜结连理,成就了秦、晋之好,吴、蜀约期出兵,关羽、赵云领兵即占襄阳和樊城,便下南阳和洛阳,离实现诸葛亮隆中对就不远了。孙权可引兵再战合肥,想必会有建树。刘备率庞统、张飞、马超出祁山,进逼长安,蜀汉前途一片光明,皆因庞统不死,置使一身系天下之安危,历史要重写了。又想到陈寿没法写《三国志》了。

如果曹操活着,怎么看待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发生在曹操死后一年发生的,如果曹操还在世或许如他儿子曹丕的看法一样: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接下来的内容,请允许我细细道来: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

曹操若还健在会是怎样?

曹操健在会嘲笑刘备用兵,“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

曹操会采取进攻东吴的军事策略,使得孙权两线交战疲惫不堪,最后被拖累之死,然后和刘备分治江东,随后三分天下变成魏汉相争。只可惜曹操悔杀华佗,头痛欲裂而亡!

结语: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如果诸葛亮能劝阻,蜀汉不至于疲惫,天下三分也未可知啊!

(有其他见解,欢迎留言讨论!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我哟!)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哪些共同点

官渡之战确立了北方的霸权,赤壁之战阻止了曹操的统一,夷陵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场战役,影响了东汉末年政治势力的分布,确实了当时天下的局势。

那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哪些共同点呢?

共同点一:持续时间长,三大战役持续时间都超过一年。

官渡之战从199年6月开始对峙算起,到200年11月结束,持续时间一年多。

赤壁之战严格算起来有两场战役,一是发生在赤壁和乌林的水战,二是发生在南郡的攻防战,两场战役中间没有停留,曹操从赤壁败退后,孙刘联军一直追到南郡,所以算在一起。从208年12月曹军顺江东下算起,到209年曹仁退出江陵为止,持续时间将近一年。

夷陵之战从221年7月刘备出巫山算起,到222年8月刘备退回白帝城为止,持续时间一年有余。

持续时间一长,交战双方就变成一场消耗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当时天下的老百姓是一种极大的负担,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

共同点二:谁发动战争,谁失败。

官渡之战是袁绍发动的,因为不听从田丰和沮授的建立,袁绍想速战速决,当很多人认为袁绍会胜利的时候,袁绍却失败了,丢失了北方的霸权,在此战后7年内,曹操平定了整个北方。

赤壁之战是曹操发动的,因为不听从贾诩先稳定荆州的建议,在占领荆州两个月后就发动赤壁之战,结果曹操失败了,此战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步伐,让曹操在有生之年,无法南下。

夷陵之战是刘备发动的,因为不听从赵云的建议,赵动劝谏刘备:曹魏才是最大的敌人,刘备除了为关羽报仇,此战是带着夺回荆州的政治目的,结果刘备失败了,蜀汉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对外动战争。

共同点三:都是以弱胜强,或者看起来是以弱胜强。

官渡之战袁绍军队有11万人,而曹操军队有5万人左右,曹操是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曹操本部沿长江顺江东下的军队有7万人左右,而另一路沿汉水南下的军队,由章陵太守赵俨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也有7万人左右,孙刘联盟总兵力只有5万人,以周瑜为首的孙刘联军击败了曹操的长江水军,汉水曹军不战而退。

夷陵之战刘备总兵力约有5万多人,加上后来参战的五溪蛮夷约有1万人,合计有近7万人。而陆逊的吴军约有5万人,算起来刘备也只比陆逊多了2万人左右,最后刘备战败,全军覆没,仅少数人逃回白帝城。

共同点四:三大战役都是争夺霸权的战争。

官渡之战是袁绍与曹操争夺北方霸权的战争。

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刘备、孙权争夺南方霸权的战争。

夷陵之战是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霸权的战争。

三大战役中,刘备是唯一一个参与三场战役的人,而曹操集团与孙权集团都只参与了其中的两场战役。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获胜,蜀国能不能攻占江东,然后一统天下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一败涂地,多年积攒的军事实力被付之一炬。但是,在刘备发起夷陵之战的时候,整个蜀汉政权都对胜利充满了信心。这是因为蜀汉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完全可能取得胜利。那么,如果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历史将会走向何方呢?

一、刘备能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有利条件。

刘备在建国之后,就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对外战争目标的选择。当时东吴已经向曹魏称臣,成为了蜀汉的敌人。东吴袭取荆州,擒杀关羽,而曹魏篡汉代立,都与蜀汉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在经过长期的考虑后,刘备下定决心,对东吴发动了进攻。

当时以诸葛亮为首的一批臣子,对讨伐东吴表示反对。不过他们的反对主要是在战略的层面上,认为曹魏是灭亡汉朝的罪魁祸首,应该以曹魏作为进攻的目标。他们对讨伐东吴的胜利没有怀疑,甚至到战役失败后,诸葛亮还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法正已死,刘备没有得力的谋士。

刘备攻打东吴,占有各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在天时上,当时曹魏刚刚建立,需要消化内部的反对势力。曹丕在短时间里不会对外用兵,更不要说去援助东吴。东吴向曹魏称臣,虽然得到了曹魏的和平保证,可是内部很多臣子感到屈辱万分,造成大家意见纷纭,难以统一。

其次在地利上,刘备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在军事行动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刘备可以依托长江的水运,保证军队的调动和后勤的供应。这些优点是处于下游的东吴所不能比拟的。陆逊在评价战争教训的时候,就说自己最害怕的就是刘备利用长江,水陆俱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占据的地理优势。

第三在人和上,刘备也占有优势。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对荆州士族多有恩德。在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后,就有很多当地的势力起兵反吴。在战役期间,武陵的少数民族也揭竿而起,听从刘备的指挥,配合刘备的军事行动。如果刘备的军队进入荆州,会受到当地士族和百姓的欢迎。

第四在军队上,刘备率领的军队是准备用来北伐秦川的主力,这支军队十分精锐,经过了夺取益州和汉中之战的锻炼,连曹操的主力都不是对手。即便是在战役失败的情况下,这支军队依然拼死抵抗,让东吴付出了死伤过万的惨重代价。

第五在将领上,刘备的军事能力要远超东吴的将领。当时东吴深孚众望的统帅吕蒙已经病逝,接替他的是书生出身的陆逊。由于资历很浅,吴军对陆逊的信心不足。而刘备久经沙场,是能力仅次于曹操的统帅,在曹操死后,天下难有刘备的对手。因此,由于拥有以上的有利条件,刘备决定发动夷陵之战。

二、如果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吴蜀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那么,如果刘备打赢了夷陵之战,历史走向会有哪些改变呢?我们首先要从双方的军事实力进行对比,从中得到战役的结果。其实在蜀军和东吴的战斗中,东吴也动员了最大的军队。当时刘备的军队有五万多人,可是他面对的吴军则达到了六万多人。在数量上,蜀军并不占优势。

在军队素质方面,蜀军的陆地作战能力要强于吴军,可是吴军的水军素质要远胜蜀军。在战役过程中,蜀军的水军主要担负联络两岸军队,保护后方运输的责任,从来没有和东吴水军发生过战斗。在战役后期,刘备更是让水军弃舟上岸,放弃了水军的机动性。

在将帅方面,刘备虽然是出色的统帅,可是他面对的东吴统帅陆逊也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统帅。他们在能力上不相上下,陆逊欠缺的只是资历而已。因此,陆逊在战役初期才会放弃山区,把防御阵地选择在夷陵,用坚守战术拖垮蜀军。

从这些方面的对比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刘备打败吴军,也并不能取得战役的全胜。由于有陆逊的指挥,以及东吴水军的优势,刘备最多只能消灭部分吴军,将东吴击退,打开进入荆州的入口,率领军队进入荆州。而东吴的主力则会在水军的掩护下,安全撤走,并且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继续节节抗击刘备。

由于吴军的水军阻隔,刘备很难夺取位于江北的江陵。不过他利用武陵百姓的拥护,完全可以很快夺取荆州位于江南的部分地区。这部分地区是刘备赖以起家的地区,和刘备的感情很深。不过刘备接下来的进展,还要看曹丕的动向。

三、曹丕加入战争的后果。

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在拼死厮杀的吴蜀身旁,还屹立着一个曹魏,在坐山观虎斗。曹魏虽然接受了孙权的称臣,但是依然虎视眈眈,随时准备介入战争。在战役过程中,曹丕的臣子刘晔建议攻打东吴,但是被曹丕以让吴蜀相争,趁其两败俱伤时再介入战争给否决了。

其实,曹丕真正的意图是攻打刘备。在他的心中,自己的曹魏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是正统的朝代。东吴向自己称臣,是承认了自己的合法性。但是刘备建立蜀汉,完全否认曹魏的合法性。双方都视其为贼,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死敌。

因此在曹操去世的时候,刘备派人前来吊唁,企图拉拢曹魏的时候,就遭到了曹丕的拒绝。曹丕命令边境将士,如果刘备的使者入境,就地格杀勿论。这样,曹丕就向刘备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不可能与刘备有和解的可能。

在夷陵之战中,曹丕一直采取的都是偏袒东吴的立场。他没有趁火打劫去攻打东吴,而是耐心等待了半年多的时间,直到东吴打败刘备。曹丕已经安排好三路人马,摆好了南下的架势。至于说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就要看夷陵之战的结果了。

如果夷陵之战东吴取胜,曹丕就能攻打东吴。如果刘备打败东吴,就要看战役的结果而定,攻打刘备或者东吴。如果吴军实力尚存,因为有东吴水军的阻隔,曹丕会攻打刘备。如果东吴遭受惨败,曹丕就会接受刘晔的建议,攻打东吴腹地。不过,以战场形势来看,刘备能够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也只能做到吴军实力尚存的地步。

这样,进入荆州的刘备将会遭到东吴和曹魏的两面夹击。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是不可能灭亡东吴的。刘备最大的可能就是背靠长江峡口,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土地。这部分土地主要分布在荆州江南地区,不包括江陵所在的南郡。能够与东吴隔湘江而治就已经达到极点了。

结语:

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前进行了长时间的选择,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都占优的情况下,发动了对东吴的进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备的进攻是能够成功的。但是,由于他意外地遇到了优秀的统帅陆逊,遭遇了惨败。

如果刘备能够击败陆逊,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他也难以灭亡东吴,更不要说是进而统一天下。这是因为有陆逊的指挥,吴军就算失败也能保存实力。再加上有曹丕的援助,刘备最多只能夺回长江以南,湘江以西的部分荆州地区,接下来就要看三方的博弈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