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在三下乡的过程中,你和队友们是如何保障安全的)_支教_志愿者_孩子们

本文目录

  • 在三下乡的过程中,你和队友们是如何保障安全的
  • 暑假期间孩子们的安全事故频发,家长老师还有社会相关人员应该如何才能减少事故

在三下乡的过程中,你和队友们是如何保障安全的

针对性:支教志愿者本人安全问题及支教期间学生的安全问题;

一)支教出发期间安全保障预案

1)订购人身保险:到当地保险公司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医疗保险,并且保险有效期应能满足支教时间的要求;

2)志愿者须统一出发,统一乘坐大巴,乘坐大巴途中紧寄安全带;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和陌生人交流时,注意防范自身安全,不允许单独脱离队伍,有事必须征求带队负责人同意;通讯工具应该有充足的话费及保持好通讯24小时畅通无阻;

3)培训期间,志愿者保持好通讯24小时通畅,在此期间,不允许志愿者进入一些人群嘈杂地方及单独外出行动,晚上禁止外出;若有必要时,及时征求带队负责人后,方可外出;外出乘车须做那些正规公交或出租车(乘坐出租车应该记住该车的牌号);在晚上睡觉时,女志愿者房间隔壁有男志愿者守护.

二)正式支教期间安全保障预案

一、人身安全

1、活动前准备:负责人事先跟校长沟通,了解各种安全隐患;支教期间由于当地环境问题,支教志愿者应尽量多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及防蚊工具。如:风油精、感冒药、消炎药、肠胃药、外伤药、消暑药、防蚊药水等。

2、女生安全:在活动期间,一般情况下女生不可一人单独外出,在男生的陪同下外出活动。

3、支教队在出发前各级领导在学校开展关于珍爱生命、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4、举行大型集体活动,事先与学生主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华南师范大学「青·乐」普宁实践队队员赵敏源

暑假期间孩子们的安全事故频发,家长老师还有社会相关人员应该如何才能减少事故

为什么每当出事了,才引起所谓的“重视”呢?孩子即是家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作为家庭,父母是核心。怎样培养孩子,教育孩子,主要在父母。而我国的千千万万的家庭中,有多少父母是“合格”的父母?!培养,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不是那样书本知识就能囊括的!知识不等同于见识。见识里包括很多常识。常识中又涵盖了动脑,动口,动手。动脑包括了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操作和技巧。请问,现在的父母们,自己在这些方面具备了怎样的能力?或者说,对这些东西有多少了解?答案必然是很少!所以,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数是“废物”!和三十年前的孩子们比,真的是能力相差悬殊!三十年前的孩子都有几个像现在的孩子,受到父母,爷奶,姥姥姥爷这些人的关注啊?生物是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的。所以,要想避免孩子们遇险,还是要从生命的自然能力培养开始,要从家庭做起,然后再兼并学校,社会的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收到长久稳定的良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