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可以直接跟领导提升职的事吗
- 人到中年在体制内还是无一官半职的是什么心态
可以直接跟领导提升职的事吗
本人体制内的,聊下我自己的经历。
2004年的选调生,选调后去了广西一个边境县的边境乡镇,这个乡镇小到只有8000多人。后2006年底抽调到市直一个参公部门,2007年3月办完调动手续,4月提了副科长(主持工作),单位编制少,人员不多,为了腾位置出来,领导还找了老科长谈话,让他改非。副科到正科走得不算顺,到2011年的11月底才上的,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10月份有一个75后副处80后正科的中青班,我因为一个多月时间没得参加这个班,此后就一直不顺。
在体制内,有两次挂职经历的人本来就不多,基本上挂两次了,都提拔了。我前后挂了三次。第一次挂的是乡镇的副书记,第二次挂的是县长助理(挂职结束一年后,那个县长还被纪委带走了),第三次是团省委的办公室副主任。第三次挂职还没结束,又被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指定抽去做脱贫攻坚的暗访组人员,挂职加抽调,前前后后算起来有5年多时间。
终于在2020年的9月份,提了个级别。从我2011年底提正科,到2020年9月份,总共9年时间,这其中很多曲折,想与你分享,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东西。
在体制内,纪委的规定里有这么一条:严禁跑官要官。如果给领导送东西后跟他说,我想提拔,我想去这个岗位,这就是典型的跑官要官,是要挨处理的,而且连领导也不能幸免。
但是,我是这么做的:我汇报的前一天,单位刚刚得了一个表彰,我估摸着领导心情不错,第二天一大早,见领导在办公室,我敲门进去之后,跟领导说,局长,我想占用您5分钟时间,跟您汇报一下我个人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请问您方便吗。他点头后,我帮他的茶杯续上了热水,坐到他的对面。我汇报完了自己的大概经历(虽然他来了单位三年多了,但也不一定对每个干部的经历都了解),然后对他说,局长,我在这单位前前后后也待了有13年了,中间挂职了三次,经历了很多个岗位,我个人想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为局里的各项工作作更大的贡献,希望局长和局党组在推荐干部的时候给予考虑。但不管如何,我肯定还是像以前一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为领导分忧。
后面过了不久,组织部来考核,找一名熟悉政策、熟悉XX工作的科长,局党组经过民主推选,推荐了我。
对于自身的经历,我归结起来,在体制内,领导们都会明白自己手下的干部想提拔,但他们明白归明白,如果你不向他们明确提出,他们也不会在这方面倾注太多精力,只会顺其自然,说得难听点,我怎么知道你想不想进步,万一你觉得现在的工作压力和你的生活都很巴适,那我主动提拔你不是违背了你的意愿了吗。
所以,有升职的想法,我感觉还是要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当然要注意措辞,不能违规。
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人到中年在体制内还是无一官半职的是什么心态
楼上邻居两夫妻五十来岁,事业单位清水衙门,副科级待遇普通科员(体制内东西,咱也不太清楚),每天早出晚归,时不时还休年假出去旅游,小日子过得挺惬意,闲聊时说起理想和前途,对于“五十岁混日子”现象,有一点点了解
1.年轻时,也曾经有过豪情壮志:90年代中专毕业,后来进入林业部门工作,专业也对口,也想着做出一番事业,和我同岁,依然是头发花白,看着,能比我大好多
2.正处级单位,正科级实职比较少,上边没人,副科级做了几十年,升职无望,慢慢的心凉了,懒散了,特别是五十岁以后,就有了混日子的想法
3.近几年干部年轻化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大专学历(自修)勉强可以保命,但是成为升职最大的不足,再沉下心来学习考试,没有精力了,没关系文凭也不够硬,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索性出工不出力,混退休了
4.夫妻两最大的精神寄托就是儿子,目前天津大学毕业正在考研,两个人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一回家,两个人买菜买肉,整天不出门;孩子一开学,两个人宁可满大街溜达,也懒得回家
5.这样的员工,最大的特点就是守规矩:按时上下班,服从管理,从来不对领导说三道四,但是工作效率低,能两天做完的,绝不一天完成,无害作物,应该是科室里逐步被边缘化的人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