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等词都有什么含义?耄耋是指多大年纪_李嘉_耄耋_耄耋之年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耄耋 李嘉 耄耋 耄耋之年

本文目录

  •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等词都有什么含义
  • 耄耋是指多大年纪
  • 成语耄耋之年的意思
  •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是耄耋,后面这两个字怎么念什么意思
  • 耄耋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耄耋之年是指多大岁数
  • 六十岁是花甲;七十岁是古稀;八十岁是耄耋;九十岁和一百呢
  • 李嘉诚和庄月明不是表亲关系吗为什么生出来的孩子这么健康
  • 年至耄耋,能晒一下八十抒怀的打油诗、老干体吗
  •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网红教授把“耄耋”读成“maozhi”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吗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等词都有什么含义

古人说来倒是十分的有趣,说话就是喜欢用一些拐弯抹角的词语,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就像在打哑谜一样,猜来猜去,也不一定能猜到准确答案。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用词呢?这还要落实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妙无穷,它们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引领者,也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之上的指路人。

所以古人们对一些专业词汇的用法,也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打磨和锤炼而雕刻出来的。看似复杂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样看来,读古人的书还是要多喝点墨水,否则那就是在看天书,就如当你看到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这些词汇时,你能一眼就能看明白它的意思吗?别说含义了,有的恐怕对读音都很陌生!

那这些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这个问题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就是形容人的年龄的。那么每一个专有名词它对应的是人的哪个年龄段?又有何深意?这些问题就有待大家斟酌了。

用这些词去形容人的年龄其实是有一种高级感在背后做支撑的,所以古人们也都喜欢用,包括现代的人也一直在沿用。否则用一个数字就能说明的问题,何必搞得这么复杂呢!

传统文化之年龄称谓

那么今天我就来推敲推敲这些词语,与古人们进行一次谈话,看看这些用来形容年龄的词语背后到底盖着一层怎样的神秘面纱!我们一一将它们揭开,来一睹其真容:

1、豆蔻【dòu kòu ],有豆蔻年华之称,比喻13岁的女子。

杜牧曾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话诗的意思是:少女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13岁年华,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宛如十三四岁的少女

在这里杜牧把十三岁的美少女比作了豆蔻,加上他的诗影响广泛,因此在后世发展中,也衍生出了“豆蔻年华”一词

古人为什么会用豆蔻之名去形容十三四岁的娇羞少女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的花,它开的花是含苞花,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之感。

再加上在二月枝头的豆蔻花姿态袅娜,举止轻盈,正要含苞待放的样子,正好非常的符合十三四岁少女的模样。

所以杜牧用豆蔻花来形容这个年段的少女,也确实比喻得恰如其分。

豆蔻其实只是一种名不经传的植物,但因诗人的这首名作也算赫赫扬名了。

古代文化常识

2、及笄 ,有及笄年华之称,指女子年满15岁。

在古代,对于十五岁之内(包括十五岁)的各年龄段的小女孩,除了十三四岁的少女可以用豆蔻去形容之外,其他的年龄段所用的专有词皆和头发所呈现的状态有关。

例如垂髫、总角、及笄,这三个年龄段的小女孩皆是以头发的变化特征来做命名的。垂髫顾名思义,

垂就是垂直的意思,髫这个字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和头发有关系,所以这两个字联系起来指的是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用在年龄上其实也很好理解,小孩子小的时候头发细软,不太好扎,干脆就给留个短发。

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这个道理,一般大一点的小孩才扎辫子。那么垂髫是指的多少岁的小孩呢?那就是3-7岁之间的小孩子。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到了总角又不一样了,证明小孩子又长大了几岁,可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形如两个丸子,看起来十分的可爱。当小女孩的头发可以梳这种发型的时候,那就代表着是8-12之间的孩子。

十三四岁的少女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那再来看长到15岁的女孩子,呈现的又是一个什么发型呢?

在古代女子长到15岁就要行及笄之礼。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成人礼,意思就是长大了,成人了,可以出嫁啦!

及笄之礼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女子的头发,笄指的是女子束发用的簪子,行了笄之礼之后,

女孩子的发型是又升级了,需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也有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味道。

女子十五岁行及笄之礼

古人用头发的状态不同去呈现出女孩子们各个阶段的年龄,是不是在智慧中还蕴藏着一种含蓄的美呢!

3、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50岁

首先知天命在这里不是听天由命,一个人活到了五十岁,已经年过半百。

前半生的所有经历已经足以为自己的人生上一堂生动的课,这堂课上到了五十岁也该领悟得差不多了。

五十岁已经到了活得通透的年纪

知天命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的一种人生态度。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人到了五十岁之后,知道了实现理想之路的艰难,以及在人生当中需要扮演的各种不易的角色和身份。

而到了五十岁之后,生活应该回归本真,五十岁之前为了追求理想而全力以赴,五十岁之后对于这种精神也应该继续发扬,

但对于个人名利显然多了一份淡薄和坦然。这也是因为人活到了五十岁,通过前面这几十年的阅历,也从中探到了人生之真理吧!

孔子箴言

4、花甲,花甲之年,指60岁

用现在的眼睛来看花甲二字,让你想到是不是美食中的花甲呢?在古代的花甲可不是指吃的美食,而是和年月、时代、年纪、年岁有关。

说到这一个知识点,我们就必须来深入地了解一下古代的一种纪年法,那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因为“花甲之年”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出来的。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大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十天干

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是阳配阳,阴配阴,如甲为阳,子为阳,可配成甲子,乙为阴,丑为阴,可以配成乙丑,以此类推,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周为60年,我们可以依次将之排列出来: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十二地支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从甲子开始,排到癸亥结束,一轮刚好是60年,60年之后又从甲子开始继续,周而复始,这就是干支纪法。

轮60年就是一个甲子,也叫六十花甲。所以人到了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也是由此而来。

读到这里,你搞清楚了花甲之年的含义了吗?它和现代的美食花甲所表达的意思那是天差地别噢!

并且理解起来还有点难度,为了寻找这只“甲花”,只能穿过千年的时空隧道,从老祖宗身上去查寻答案。

六十称作花甲之年

5、古稀,古稀之年,指70岁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古代的时候,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就算高寿了,

因为在医疗条件和物资条件相对落后的时代,导致人活到七十岁的比较少。

所以要是生活在古代,人活到七十岁那就是一个奇迹了。当然同现代是不能相比的,随着科技医疗的进步,

现代人活个七十岁那就是小菜一碟。现如今的社会80岁、90岁,更有上到100岁的也是大有人在,不足为奇。

这样看来,把古稀这个词放到现代,最少要把它移到100岁才比较合适。古稀的含义呢也就不言自明了,

它是在特定环境下所衍生出来的用来形容一部分寿命相对比较长的人,故称古稀之年。

七十称作古稀之年

6、耄耋【mào dié】,指80-90岁,高寿泛称

在古代,七十岁就算古来稀了,能活到八九十岁,那就可堪称奇迹。

耄耋在古代大致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具体的年龄80-90岁之间的人,一种是泛指高寿。

八十为耄,九十为耋,八十耄称“高寿”,九十为耋称“大寿”,将八十岁与九十岁重合在起,

也就有了耄耋之年的由来,有句俗语说:“人望年高树望春”,也表示仰望长寿的美好含义。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关于人的年龄有过一句精辟的表达,“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偏偏没有说耄耋之年,其实这也不能怪孔子,

指高寿老人

因为在古代耄和耋是被分开来说的,在《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而在《礼记曲礼》中又有记载:“八十九十曰耋“。

也就是说七十岁称作耄,八九十岁称作耋,而两者加在一起,那便是高寿的一种泛称。

7、期颐【qī yí】,指100岁

人能活到一百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都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在现代人的身体进入花甲之年,各种机能也就随之下降了。

一个能活到一百岁的老人基本上也丧失了劳动能力,行走能力和自理能力。处在这个时段的老人连基本的生活都是需要后人们来照顾的。

期颐100岁老人

然而“期颐”这一词虽然是用在形容100岁老人的身上,但更多的在这一词中是寄予了老人们对后代的期望。期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很简单就是期望的意思。

那颐呢,有保护调养之意,到了百岁之后的老人,要想做到颐养天年,当然还需要子孙后辈的孝心。

“期颐”一词也是在间接的告诉后人,对待将我们含辛茹苦养大的长辈,要让他们老有所依,安享天伦。

写在最后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含义呢?这大约就是在诠释着人这一生的生长过程吧。这些名称虽然把它们翻译到数字,仅仅指的是人的年岁。

守住文化根脉,弘扬文化精华

看来简单,实则在这每一个用词的背后都暗藏着一番深意,豆蔻是象征着少年正要准备绽放的一朵含羞花;

及笄是人生中的一份成人礼;知天命让我们知道了人生的意义和真谛;花甲古稀之年回归本真,了悟人生;耄耋、期颐从容放下,安享天伦。

对于这些词汇所对应的年龄你都知道了吗?古人称年龄不用数字,那是因为在这背后涂抹了一层浓厚的文化底蕴,现代的人古文不到十级水平,估计都得靠猜谜语。

虽然将传统文化应用到现在的生活中,没有那么方便快捷,但守住文化根脉,弘扬文化精华,依然是吾辈需要继承的遗志。

一份雅致,一份从容,一种情怀,一种自信,在人的举手投足间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质,皆是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上所吸取的养分。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耄耋是指多大年纪

耄耋是多大年纪?

答案是八十、九十岁,称耄耋之年。

古代对人生各年龄阶段的雅称都有哪些?

不满周岁的孩子,称为襁褓

幼年孩子,泛称为总角。

十来岁的孩子叫幼学。

十五至二十之间为舞象。

对于女子的称呼,十三岁左右被称为豆蒄年华,十五岁成人及笄之年,十六岁碧玉破瓜年华,二十桃李年华,二十四花信年华。

二十岁的男子称为弱冠。

三十岁,称而立之年

四十岁,称不惑之年。

五十岁,称知天命之年。

六十岁,称耳顺之年。

七十岁,称古稀之年

八十、九十岁,称耄耋之年。

百岁老人,称期颐

成语耄耋之年的意思

耄耋之年 mào dié zhī nián

释义:耄耋: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

详细释义: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出自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是耄耋,后面这两个字怎么念什么意思

----“耄”指八九十岁,“耋”指七八十岁;到了一百岁就称为“期颐”

耄耋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耄耋”这两个字读,意思是一、指老年;高龄;八九十岁。二、指年纪很大的人。

耄耋之年是指多大岁数

嗯,八十耄耋之年。

中国文化对岁月描绘是最细腻的了。六十花甲之年,七十古希之年,八十耄耋之年,九十鲐背之年,百年人瑞之年。我的父母加起快一百八十岁了,一个就是耄耋之年,一个是鲐背之年。六十一甲子。一般指人生的下半场开启。

前些日子,一个热门女教授不就是因为这个耄耋之年载了个大跟头吗?因为她,这个固定用词得达到了很广泛的普及。之前,这个词运用的是比较少的。这位阵教授也算是功不可没了。她的错误比那位海上升月的名声更响亮女孔子小的多了。是可以原凉的。其实专家教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文化的空白点,这个真的不必去深究。人生,很多时候就是想当然的。人是无法穷尽真相的,只能是去接近。

今人太刻薄太小气,特别戾气,尤其是不肯放过公知,似乎是对他们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世俗文化圣世到来了。嗯,斤斤计较的文化正是世俗的写照。

八十,耄耋之年!从女陈教授开始不在新鲜。文化的传播有时就是曲经通幽,歪打正着的,哈哈!

六十岁是花甲;七十岁是古稀;八十岁是耄耋;九十岁和一百呢

一十岁:外傅,二十岁:弱冠,三十岁:而立,四十岁:不惑,五十岁:天命,六十岁:花甲,七十岁:古稀,八十岁:耄耋,九十岁:鲐背,一百岁:期颐。

李嘉诚和庄月明不是表亲关系吗为什么生出来的孩子这么健康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荠麦青青

洞烛幽微,发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这句话出自张爱玲的散文《更衣记》。在她的笔下,“回忆”带着丝丝缕缕的欢愉,又间杂若有若无的怅然。

这大概是少女的清愁,也许对更多的人而言,回忆是漫长的,仿佛山中盘桓不去的积云。

1、但于如今90多岁的李嘉诚而言,“回忆”是对其一生辉煌经历的“复盘”,还是对亡妻五味杂陈的追念?

每每将记忆的闸门打开,他仿佛总能看见当年那个仓皇出逃的弱小身影,父亲挈妇将雏,他们一路踉踉跄跄,奔赴求生之旅。

▲年轻时的李嘉诚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年后,日军轰炸潮州,李嘉诚的家没能幸免于难,家被炸毁,无处存身,李嘉诚与父母逃难至香港,投奔舅舅。

操劳日久,父亲李云经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1943年的朔冬,父亲在弥留之际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谆谆告诫: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李嘉诚父亲李云经(图片来源网易财经)

父亲的遗言成为李嘉诚艰苦创业后一直谨记于心的真经。

父亲去世后,为了养活母亲和弟妹,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去舅舅的钟表公司上班 。

▲李嘉诚舅舅庄静庵

舅舅庄静庵是香港中南钟表公司的董事长,在此之前,香港还没有钟表工业,庄静庵可以说是香港钟表的开山鼻祖,后成为享誉东南亚的钟表大王。

李嘉诚起初就在舅舅的店里当学徒,虽然干的都是泡茶扫地的杂活,但他手脚勤快,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等为人处世的技巧。

▲香港“钟表大王”庄静庵(左一)

在这个期间,李嘉诚爱上了表妹庄月明。

庄月明是庄静庵的掌上明珠,不仅品貌端庄,而且聪明伶俐,精通英语、日语,先是考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

李嘉诚虽然是个穷小子,但气宇不凡,不仅谦恭得体,而且心思细腻,这对庄月明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更难得的是,李嘉诚尽管出身寒微,仍然有着鸿鹄之志,做事奋勉,这更令她刮目相看。

于是,她为他罩上了一层动人的光环,在这个光环的照耀下,丝毫不嫌贫爱富的庄月明帮李嘉诚学广东话,补习英语。

▲青年时代的李嘉诚

两人青梅竹马,浓情蜜意,但由于学历与贫富的巨大差距,加之是近亲,当时庄月明的家人(包括李嘉诚的母亲庄碧琴)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庄月明心意颇决,甚至不惜以断绝跟家里的关系为要挟,执意要与李嘉诚在一起。

为了证明自己能够配得上庄月明,1947年,李嘉诚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一年后,由于出色的推销战绩,20岁的李嘉诚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在港岛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

工厂取“长江”之名,寓意为“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当然, 靠着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7000块积蓄,想开一家正规厂子简直是天方夜谭,长江塑胶厂最后之所以拔地而起,显然是有庄家人的鼎力相助。据说庄静庵当时出资了四万三千块。

▲当时的长江塑胶厂

千万不要小看这4.3万块钱,以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物价对照,这不啻于一笔巨款。

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在庄月明的支持与鼓励之下化险为夷。

5年后,长江塑胶厂步入“快车道”,业务从此蒸蒸日上。

30岁时,身家丰厚的李嘉诚投身于地产,因为赶上当时香港房地产的黄金期,李嘉诚的事业迅速崛起,其后,他的商业帝国版图不断扩张。

正所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1963年,李嘉诚35岁了,业已立,家难为。彼时,庄月明也迈入了31岁关口。一心相爱的两个人,女不婚,男不娶。

▲1978年,李嘉诚与其母庄碧琴和妻子庄月明合影

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两家人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就在那一年,李嘉诚和庄月明历尽千辛万苦,修成正果。

2、婚后,为了让爱妻过上舒适的生活,李嘉诚斥资63万港元买下一幢花园洋房,而这栋房子就是李嘉诚现在仍居住的深水湾道79号3层住宅。

1972年11月,“长江实业”上市,这是李嘉诚事业上的重大转捩点,庄月明及其家族倾力相助。

最初,庄月明出任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是公司决策层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嘉诚不少英明果断和左右乾坤的决策都倾注了庄月明的智慧与心血。

庄月明的远见卓识令李嘉诚佩服不已。

一位熟悉李氏家庭的人士说:“人们总是说地产巨头李嘉诚,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宏基伟业,而鲜有人言及他的贤内助及事业的鼎助人庄月明女士。我们很难想象,李嘉诚一生中若没遇到庄月明,他的事业将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但不喜欢出风头的庄月明始终保持低调,因此人们提起李嘉诚的成就时,很少会提及庄月明。

▲庄月明与李嘉诚

后来庄月明为李嘉诚生了两个儿子:小超人李泽楷和后来继承了主要财产的李泽钜。

庄月明生子之后渐渐回归了家庭,期间的“重出江湖”也是助夫一臂之力,功成即身退。也许在她看来,丈夫大业已就,她在家专心相夫教子,可以免除丈夫的后顾之忧。所以,“宜室宜家”的她慢慢地,成为了李嘉诚背后的隐形人。

琴瑟和鸣,鹣鲽情深,这是当时他们呈现给外人的印象。

▲李嘉诚庄月明一家

但世事无常。1989年12月31日,李嘉诚携庄月明出席在君悦酒店举行的迎新年宴会,次日,庄月明在家中猝然离世。

李家在第二天对外公布了死讯,内容却是语焉不详的寥寥几句,声明庄月明死于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去世。

但也有消息称,常常郁郁寡欢的庄月明,是因为受困于丈夫的一些传闻,她在服食药物自杀被发现之后,送医不治而殁。

在儿子李泽楷的记忆中,母亲长期失眠,而李嘉诚殚精竭虑于他的商业王国,并不能给予妻子多少陪伴,所以她只有每天给当时远在加拿大的李泽楷打电话,而与母亲感情甚笃的李泽楷非常希望“可以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并“一直认为她应该离开那个地方,离开香港,离开令她不愉快的人和事,离开她的忧郁与哀愁”。

有传记描述李泽楷在庄月明去世之前,每天恭候母亲起床吃早餐。在她去世的那天早上,“待得他悠悠醒转时,竟然发现,盖在他身上的,是母亲的晨褛。而母亲呢?她已不在......”

1990年,年仅58岁的庄月明在新年的第一天撒手人寰。

▲庄月明去世

据称,自从母亲走后,李泽楷在香港“最亲近的,就是外公家里,即庄家的人”。

庄月明的离世,多年后,似乎仍是一桩悬而未决的谜题。连同李嘉诚为纪念亡妻盖的庄月明楼,也被传其风水设计有“锁魂”之说。是无稽之谈,还是无风不起浪,时间也许会给出答案,也许不会。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即便多少人为庄月明的早逝而叹惜不已,但斯人已去,墓草青复黄......

庄月明去世后,悲痛难抑的李嘉诚据说哭着在妻子灵前立下誓言,将终生不娶。

那时李嘉诚60多岁,精神矍铄,毫无垂暮之态,贵为首富的他让很多女子趋之如骛,他都再三表示不会续弦。

但终生不娶,不代表余生不会再梅开二度。

遇到周凯旋后,李嘉诚遂“改弦更张”。

▲周凯旋

上个世纪90年代,从普通职员做起的周凯旋,有杀伐决断之勇,为李嘉诚拿下王府井广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此前,周凯旋与李嘉诚见面后,仅仅用了5分钟就说服李嘉诚投资了这个项目。

北京东方广场项目是周凯旋的成名之作, 经此一役,这个当时只有三十几岁的奇女子名动江湖,成功入账几个亿,也正是通过这个项目,她让李嘉诚对其刮目相看,并委以大任。她也由此成为李嘉诚的股肱之将。

90年代末,互联网兴起,李嘉诚采纳了周凯旋的建议,二人合创了TOM公司,并于2003年力推其上香港创业板,在香港市场,李嘉诚一举捧红了周凯旋,当时仅以30万港元入股的她,上市后,身价飙升至127亿港元。

作为李嘉诚基金会的董事,中华关怀集团的拥有者,周凯旋曾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06年“亚洲商界女性十强”之一。

1999年,李嘉诚到英国创办大学领取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周凯旋相伴左右,照顾有加。

七年后 ,李嘉诚和周凯旋一同前往罗马旅行,当时细雨霏霏,怜香惜玉的李嘉诚主动为美人撑伞以遮风挡雨。

▲李嘉诚与周凯旋

雨过初霁,两人又大大方方地牵手而行。于是,相差了33岁的忘年恋因此正式曝光。

周凯旋对李嘉诚非常崇拜,同时更关怀备至。

有一次,她知道李嘉诚要和某君开会,便特意打电话给李嘉诚,提醒道:“李生,小心啊,来和你开会的那位先生患了感冒。”

有时同行,一旦发现李嘉诚的鞋带松了,周凯旋即刻蹲下身为他系鞋带。

2018年3月16日,李嘉诚在90岁即将到来之际宣布退休:

“我12岁开始工作,到今天整整78年,换做普通人工作时间我已经超过100年。”

这个香港“超人”终于可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打高尔夫球了,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红颜知己去游山玩水了。

两人如今相伴26载,他们的足迹遍布大半个地球,李嘉诚的很多重要时刻几乎都是周凯旋见证的。但无论走到哪里,年已耄耋的李嘉诚总是喜欢牵着周凯旋的手。

▲李嘉诚与周凯旋

但这些年,他也许为了保持自己痴情的形象,也许是出于家人的阻拦,也许因为关涉身后巨额财富的最终分割,一直没有与周凯旋结婚。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李嘉诚是否与周凯旋结婚了。见惯了大场面,一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李嘉诚愣怔须臾,旋即梳理好思绪,大打“太极”拳法:“这个呢,你问我会不会答复你呢?”随后又问:“你是哪一家的?我想认识你。”

会场百余家媒体会心大笑。

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结婚与否,已经意义不大,重要的是,他们早已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实现了她对强人世界与幸福的渴望,她满足了他对温暖和名节的需求。

“终有弱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寄巫山。”

于是,庄月明被供上神龛,成全了李嘉诚爱妻的美名。

▲庄月明文娱中心

多年后,他仍宣称,最爱的是庄月明。

即便现在,每逢新年之际,但凡有时间,李嘉诚都会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祭拜庄月明。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只是楼兰已破,高歌凯旋。

4、对于诺言或者誓言,我们都曾经看得无比重要,直至有一天,当它们被打破时,我们才会明白,原来,它们是有有效期的。

一日,好友到我这里哭诉:“我爸爸曾经那么爱我妈妈,甚至信誓旦旦地说,妈妈走后,他不会再娶,你看还不到一年,就背信弃义找了个老伴。”

“叔叔毕竟才60多岁啊,他对你妈妈再情深义重,哪怕他能力克劲敌三千,也抵不过他的空虚寂寞冷。你让一个孤独的老人每天靠回忆了此残生吗?”

“但他当时可没这个打算。”

“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你看苏东坡虽然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感天动地的千古悼妻诗,也不影响他在王弗去世4年后,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并与之相守26年。回忆给逝者,新生给活着的人吧。”

就像在那个浪漫的传闻里,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但实际情况呢?金岳霖在林徽因去世后也曾爱上了别的女子,两人差点结婚,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婚事作罢。

他敬献给她的挽联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无人能取代她在他心中的地位,但伶仃孤苦的他也渴望暮年的陪伴与慰藉。

历史或者江湖替他们立一个有情有义的碑,但并不妨碍他们转身去寻觅软玉温香。

▲金岳霖与林徽因

即便温柔乡是英雄冢,也不见得前赴后继的人就此止步。

万千豪情,最终,也许都会归于一盏灯火。

百姓人家,豪门贵胄,莫过如此。

所以,传奇里的爱情,大抵都会输给现实的人性。

只要有人的贪嗔痴在,这样的故事便会一直存在。

也许,在情义的江湖里,我们缔造出来的最幸福童话,莫过“永恒”,与其寄望于乌托邦的完美,不如赋予自己人生更丰富的意义。

毕竟,对于翻云覆雨的命运,有时,我们才是真正的执行者。

年至耄耋,能晒一下八十抒怀的打油诗、老干体吗

我的一首八十感怀诗,不知是什么体?

风风雨雨八秩冬,暮年才知万事空。

衣锦还乡不奢求,粗茶淡飯酒一盅。

虽有东海长流水,那有南山万年松?

人生本是一场梦,转眼就是白头翁!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网红教授把“耄耋”读成“maozhi”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吗

天底下识汉字的人没有几人把汉字认全的,大多都犯过“帽子”式错误,即便认知改过来了,可习惯很顽固还会不时念“帽子”,这与文化水平沒多少关系。之所以小题大作是因为好奇的人和好整事的人太多,而网又能提供方便,把屁点事都能放大。

谢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