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骂人的十句脏话(孔子随口说了一句什么“脏话”被千古流传)_孔子_论语_一句

本文目录

  • 孔子随口说了一句什么“脏话”被千古流传
  •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 “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是在骂老人吗
  • 孔子打骂过自己的学生吗假如打骂过,是不是可以取消孔子教育家的头衔
  • 孔子有哪些骂人的话
  • 你知道哪些文人骂人的话
  • 孔子的经典名言和故事有哪些
  • 孔子在《论语》中都骂过谁,为什么
  • 孔子曾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有何含义是不尊重老人吗
  • 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孔子随口说了一句什么“脏话”被千古流传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乃孔夫子、孔圣人是也。但当众骂大街的孔子,一句脏话可以流传千年,最后竟然成了至圣名言,你们可曾听过?

提起孔子弟子三千,我们会想到七十二贤。在我看来有这样一位圣明渊博的老师教导,座下的弟子不更该积极上进,勤思好问吗?

不,有这样一个人,有幸得孔子的口吐芬芳。他脑子超级灵活,口齿伶俐,特立独行。

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孔子也不例外,他对这个学生寄予厚望,觉得他假如能潜心学习,肯定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实,这位引得孔子恨铁不成钢出口骂人的弟子宰予登场了。

下面请欣赏他的高光时刻:一日,孔子想考考宰予,便问他你对父母离世守孝三年有啥看法。

我猜着大多数人会从一些前人古言中找事例,然后再子曰这样做怎么怎么好。

嘿,也许情商高的弟子猜到了老师的用意,甚至大致猜到老师的看法,然后小小迎合老师,得到老师青眼相待。形式吗,人情世故呀,咱要知道。

嘿,但这宰予他典型的智商高,但情商我觉得不咋地,他的脑回路不同于一般人,直接就说自己反对三年的时间用以守孝。

孔子一听,也不怎么高兴,那不是直接拆台吗,但为人老师,还是要问问学生的真正想法。

宰予的解释:老师,三年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也会耽误很多事,时间太长并没有啥好处。他还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表面的孝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也不是简单的表面形式来展示的。其实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哪里少呢!

但要知道:在古代,忠孝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按照礼仪,父母去世,儿子应该回乡守丧三年,如果未满三年,就会被认为是不孝。

对于孔子来说,不遵守最基本的礼仪就是个不仁不义的人,不配称为是君子。所以你有没有了解到什么?

但身为三千弟子的老师,孔子他老人家心态不好也得好,学生糟心的时候,拍拍胸膛,明天还是需要服务的一天。

你可以不同意我,但不能不尊重甚至忽视我,宰予小剧场又双叒叕发生了一件事。

明媚的阳光照进芬芳扑鼻的杏坛,孔子尽责的教导着一个个潜心受学的弟子。摸一摸自己的胡须,对这个学生说一句‘吾与点也’。皱一皱眉头,因人而异的说着不同的教导的话。

但阳光照进的历史,不只是孔子,还有缺席的宰予。孔子疑惑这个聪慧的学生去了哪里,便派学生去寻。

结果回来的人说着宰予还在床上呼呼大睡,一‘还’字,我知道宰予要出事。孔子得知后,当然非常生气,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似箭的道理,宰予真是白学了。

但孔子为人师以德育人,有着超高的自我修养之术,身为君子,他努力控制内心的怒气,该忍得要忍着,他忍了。只能对宰予无奈的说了一句: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如果一天,有老师这样讲,那就是在告诉你。你这腐烂的木头,已经没必要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此外也不知道还能骂什么。

嘿,对于孔子来说,他实在容忍不了宰予公开翘课,虚度光阴。孔夫子是真是被气坏了,这样一句‘朽木不可雕也’被弟子们老老实实收录进了“金句大全”。

孔子他老人家也没想到自己批评宰予的一句话竟然传到了现在。以后学生们再听到这句话会想起当时的宰予小剧场吧,有着圣人光环加持的一句话,其实有很多韵味的。

千年尚且弹指一挥间,不注意,不珍惜,你的一辈子更会光速似的流逝。再也听不到那一句曾含着关心最后带着遗恨的‘朽木不可雕也’。

嘿,珍惜当前,比什么都有必要。

宰予小剧场:宰予这个人有点不爱死读书,他对于读书没多大兴趣,所以因此常挨孔子说教。但他独立思考、绝能言善辩,是少数的爱正面刚孔子学说的弟子,其实这种质疑精神挺值得现代的孩子们学习的。

在孔子死后,恰恰就是这个‘坏’学生,在一片对孔子的质疑声中为老师辩护:

“我的老师比尧舜还要伟大!”

其实他爱自己的老师,正如两人分离后孔子晚年思念他一样。

  宰予是“孔门十三贤”之一,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沂公”,后改称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予”。

这就是那个让孔子喜爱却又头疼的弟子,在历史中,依旧鲜活如初。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民国骂神的故事

1923年10月,直系军阀头目曹锟通过花钱收买议员的方式成了大总统,刚刚建立没多久的选举体制就被这哥们彻底给玩坏了。消息传出去后一时舆论哗然,咱们都知道民国喷子多,这么丢人现眼的事儿自然是千夫所指的。奈何人家老曹皮厚心黑,这点杂音对他根本就是毛毛雨,直到一位姓吴的大神亲自出马....

大神在某次演讲中言道:倘若男人的精子能全部胎化为人,那么曹锟与太太云雨一次,便可生出四万万个子女,一致都选老子当总统,老曹就不必花那么多钱选总统了,惜哉。此公高论既有科学普及,又怀极深恶意,一时被八方引用,广为流传。

这位大神就是吴稚晖,这哥们资历老,和孙中山都亲切会谈过。平生笃信科学又口不择言,从慈禧太后一路喷到民国成立,怼天怼地怼空气,谁也拿他没辙。老曹被他这通全奔下三路去又不带脏字的怪话气得差点发疯,但还得活生生憋住,简直苦不堪言。

老吴逮谁骂谁的做派肯定也是避免不了挨骂的,民国另一个骂神鲁迅先生称其为喜欢脱了裤子大放一通的“吴姥姥”。后来这个不当官的老吴开始跟着著名的凯申快递总裁常大队长混,大家都是知道的,常队长的人品不是特别坚挺,老吴跟着他自然也开始败人品。

中原大战的时候,这哥们大抵是想学学古人一笔可敌百万兵的范儿,给西北冯玉祥发了一封电报,大意是小冯你要以国家为重,何不化干戈为玉帛,和亲爱的常队长一起建设祖国呢?也该着他倒霉,那段时间估计冯玉祥正好在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于是回电一封:

南京吴稚晖先生:顷接先生元电,回环读之,不觉哑然失笑。假如玉祥不自度量,复先生一电,文曰:“革命数十年的老少年吴稚晖先生,不言党了,不言革命了,亦不言真理是非了。苍髯老贼,皓首匹夫,变节为一人之走狗,立志不问民众之疾苦,如此行为,死后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乎?”岂不太不好看乎?

到今天才知道原来B站鬼畜的始祖居然是冯玉祥,可惜老冯少了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不然怎么也得流传个几百年的.......

如何保全兄弟

宋朝是个很重视文人的王朝,所以溜须拍马的人大抵都通过写诗词的方式引起上级的注意。有一个叫李廷彦的哥们抓耳挠腮的写里一首百韵诗献给了上官,上官拿来一看就哭了,因为里面有一句“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恻隐之心大发的上官连连表示兄弟你苟活到今天当真太不容易了,天煞孤星的日子一定很痛苦吧?李廷彦赶紧回话,老大,咱家没那么惨,我这么写完全是为了押韵。这么丧心病狂的押韵实在让人崩溃,上官还没等发话呢,他旁边的客人就搭腔了。

这个来客也是妙人,他告诉李廷彦:“那你还不如写成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起好歹也能保全兄弟.....”

额.........我选择继续出卖兄弟..........

“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是在骂老人吗

老而不死是为贼,我认为孔子不是在骂所有老人,是有点针贬时弊,对当时环境有不满,实是一种无奈的感叹与诉苦。

这语出自《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不速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这话我理解的大概意思是:原壤叉开双腿很没有礼貌的坐着等待孔子的到来,孔子见之就斥责原壤说:“你年幼时不讲孝悌,长大了也无什么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就用手杖敲打了他的小腿。这实在是指斥原壤老而无德无行无功的一句气话,并不是在指斥所有老人。

孔子是不会平白无故骂人的,何况是老人。在这里孔子斥责原壤,表面是在怒斥原壤不对,实是暗贬时弊,有诉苦在其中,对时弊不满也。这个贼,不是指做贼,偷东西的人,做大坏事的人,而是有指邪的,了恭的,狡猾的,伤害的意思。

孔子打骂过自己的学生吗假如打骂过,是不是可以取消孔子教育家的头衔

孔子是骂过学生的,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孔子也打过学生的,只是论语没有记载罢了。理由是孔子当年办的是私立学校(估计也包含培训的部分),类似今天的私立行政管理专科学院。私立学校靠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但是那个时代没有高考,孔子只能采用宽进严出的模式了。那么学生的基础差异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会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孔子不可能为了遵守教育部的规定而放弃惩戒(包括体罚)的手段,所以体罚其中的一些学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这不影响孔子成为教育家的头衔的,孔子确实是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

孔子有哪些骂人的话

孔子:骂小人,即小孩子的意思,什么都不懂。还带有不和这样人斤斤计较之意!文明的烦恼之言!有何不可?!!

你知道哪些文人骂人的话

一、孔子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孔子的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被孔子看到了,孔子很生气的骂道:真是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啊!

从此朽木不可雕成为了流传千年的批评人的话。

二、弥衡

三国时期著名的喷子,弥衡和孔融交好,孔融想把他推荐给曹操,结果孔融说:

此等人物,吾尽识之:
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
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
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
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
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
夏侯敦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
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基本上把曹操手下著名的文臣武将都讽刺了一遍,当然喷遍三国的弥衡最后终于也把自个儿给喷死了。。。

三、苏轼:“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轼有个好友叫张先,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兴奋之余作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知道此事后就调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指的是八十岁白头发的丈夫张先,海棠指的是十八岁的红颜少妇,一树梨花压海棠啥意思一目了然了。

四、姜夔:“定是瓜皮搭李皮”

南宋理宗时,有一书生姓林名洪,字可山,为取得钱塘籍以达到乡荐赴京应试的目的,竟然伪称自己是林逋的七世孙。为此,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得知此事后,戏作七绝一首以讽之:

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继?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林逋(967年或968年─1028年),汉族,北宋诗人。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林逋出生于儒学世家,恬淡好古,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隐居于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与梅花、仙鹤作伴,称为“梅妻鹤子”。

俗称强认亲者为“瓜皮搭李树”,诗句辛辣地讽刺了林洪攀龙附凤的无耻及无知行为。

五、杜预挨骂

杜预是西晋灭吴的第一功臣,所以吴人最恨杜预,杜预有大脖子病,东吴人就给狗脖子上戴个水瓢,借此来侮辱杜预;在路边看见长包的树,也写上“杜预颈”,然后砍掉,借以发泄对杜预的仇恨。

大文豪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汝瘿和王仲仪》,里面有两句话叫做“樗里既已闻,杜预亦不幸。秦人号智囊,吴瓠挂狗头”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孔子的经典名言和故事有哪些

 孔子的名言【最新版】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的名言【经典版】

  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4、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5、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1、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2、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1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1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9、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2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4、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29、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0、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孔子在《论语》中都骂过谁,为什么

亲们:早已看到类似文章曾纠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辱没中华民族文化祖宗之一万世师表孔子之嫌?信口雌黄数典忘祖欺世灭祖会被国内外有识之士人笑掉大牙而不自耻自诩文化斗士枉为荣光?亲们可能无暇读过《论语》仅凭别有用心的道听涂说而学舌称雄自以为是?这就是胡言乱语之根源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怨天尤人恨铁不成钢!希多学习看看孔子倒底是坏人还是好人;教人是要做好人还是要做坏人?还是坏人坏做的坏事还要让好人背黑锅!???

孔子曾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有何含义是不尊重老人吗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中国所有的文字都属于象形文字,寓意深远。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

建议:我们所有的华夏儿女,应该多读一读国学,寻一寻文化的源头,看待问题少不了看待问题的根本。

所谓的根本就是古人所讲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

故: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的原意是在告诫我们,人从生到死,在任何时候,只要“透支”社会,都视为“贼”。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在我们年轻力壮的时候,要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多做榜样,尊老爱幼…

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孔子一生以育人为本,也许他从未预料到,自己当年的一句话日后会成为万千大众尤其是教师的口头禅。那么这句话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孔子有一学生,名叫宰予,宰予这个人很聪明,思想很活跃,他非常的好学,但也常常会向孔子问一些很难以让人理解的,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他曾向孔子当面提出“三年之丧”的不可取,他说: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提倡父母死去后,应守丧三年表示孝道,但宰予不认同。他觉得让君子守孝三年什么都不做,必然会礼崩乐坏。孔子对宰予的这个看法很不满,他问宰予你这么想这么做心安吗?宰予竟然毫不犹豫的回答,心很安,于是孔子对他说,你心安就这么做吧!之后孔子就很生气的说: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所以孔子评价宰予“不仁”,其实宰予的话也不无道理,只不过,他的想法与老师的思想冲突了,而宰予又是一个并不完全以老师的意志为自身意志的学生,就像如今学校里很多思想活跃,脑子聪明但又时常与老师顶嘴的学生一样,这种聪明叛逆的学生其实不一定会得到老师的欢心。

宰予还曾问孔子:

“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孔子回答:

“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予还曾问孔子,井里有一个仁者,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跳下去救,跳下去救自己死了,不跳下去救就是不仁,该怎么办?

看看宰予问的问题,这完全就是给老师挖坑,回到救与不救都是错的,而孔子也并不傻,他一针见血的指责宰予说,你提的问题不对,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想方设法施救,但不可陷入井中,然后又顺道教育了宰予一下,“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迷惑!”

后来有一次,孔子发现这个让他头疼的学生大白天竟然在睡觉,于是他便很失望的说了下面几句话: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腐烂的木头不可以用来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可以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而宰予之人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听了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而以后听到别人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言行。

通过这段话不难体会孔子对宰予是多么的失望,而“朽木不可雕也”也成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失望透顶的千古名句。

但宰予这样的学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其实宰予的不盲目跟从与独立思考恰恰是如今学生所欠缺的,不是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