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校园)(为什么中小学的女老师越来越多呢)_专业_学校_选择

本文目录

  • 为什么中小学的女老师越来越多呢
  • 清华北大每年拿那么多国家资金,究竟为国家贡献过什么人才
  • 高考志愿填报本一线多点,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 为什么一些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
  • 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县城学校人满为患,如何破解

为什么中小学的女老师越来越多呢

现在中小学的女老师的确越来越多,据统计女教师占66.7%。我校三十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是女教师,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教师仅有三人,年轻男教师在学校成了

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如下:

1、教师待遇差,男生不愿当教师。

近几年教师待遇虽有所提高,但年轻男教师靠工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农村地区刚就职的教师每月打卡工资2000多元,十年教龄打卡工资3000多元,若男教师结婚生子,靠二、三千元的工资难以维持生计,更谈不上买房买车。男生大学毕业不愿考教师资格证,而没有教师资格证就不能参加教师招聘。

2、女性适合当教师。

中小学教师最大的缺点是工资低,但也有很多优点:上班时间固定,工作稳定,有双休,有寒暑假,便于照顾孩子及家庭。女教师成家后,老公挑起养家的重任,经济压力少,女生大学毕业后大多选择当教师。

女教师越来越多,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并不是好事,学校女教师多了,学校安全管理难,学生缺少阳刚之气。学校阴盛阳衰,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希有关部门制定措施,改变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吸引优秀男生从事教育事业。

清华北大每年拿那么多国家资金,究竟为国家贡献过什么人才

公费留学归国率不足30%,30年公费留学生139万,100万滞留不归,归国不足39万!

先辈为救国,驱70000里长途,奋然无悔。

今人为名利,驱70000里长途,誓死不归。

在这些誓死不归者中,清华北大贡献卓著,10年为美国输送30万人才,被称为”留美预科“!

作为国内的顶尖学府,清华北大享受大学最高的财政拨款,录取国内最好的生源,堪称当代中国“翰林院”。

中国翰林院培养出来的翰林,未曾为国尽一点绵薄,黄鹤一去,飞赴大洋彼岸,再无归期。

有的人甚至不但弃国,甚至弃父母亲人。

如果只是某一年或某几年,某一届或某几届也还可以解释。

但是从1978年开始年年如此,就不禁使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留美预科掏空中国

2018年,清华发布的一份《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2018届毕业生中,出国留学1146人,69.5%选择目的地是美国。

超过80%选择直接留美工作。

近十年人才流失近30万人,仅硅谷就至少有2万余清华学子。

近些年来,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名校,吸收着最优秀的生源,占用着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

如2020年清华大学经费预算支出约为310亿元,在校学生总数则为50394人。

其中本科生16037人、硕士生18606人、博士生15751人。

平均每人每年国家花费约为61.5万元。

仅以本科生为例:四年大学国家将付出240万元以上。

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对此痛心疾首:

清华毕业生大部分赴美定居掏空了中国!富裕了美国!

这就是清华北大今年遭受舆论质疑的根源!

外籍生今后只需面试

2020年北大清华的外籍学生,入学只需面试,取消笔试 !

4月27日,北大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发布《关于2020年留学生本科生入学考试项目考试方案调整的通知》,通知明确:决定取消2020年留学生本科生入学考试项目笔试环节,学校将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远程面试。

清华大学随即也发出“外籍免试的入学政策”:

国际学生直接在清华官网提交入学申请以及所需的证明文件,通过清华的审核之后,直接进行面试。特别优异的申请人可以免去面试直接录取。

外籍学生不但可以面试或者免试入学,还有全额奖学金可免交学费。

学习期间清华大学免费提供中关新园5号楼的双人间的住宿,每月还有2500元的奖学金生活费,免费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综合医疗保险。

外籍人士申请国际学生条件:

1.外国国籍、身体健康,拥有高中文凭

2.学术成绩:成绩优异,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高中/大学成绩单(中英双语)国际标准考试成绩(比如, SAT、ACT、A-Level、AP、IB等)

3.语言要求:中文水平达到HSK5级及以上,单科分数不低于60分;考到HSK4级也可申请,但是申请人必须在入学第一学年将考过HSK5级,否则将被退学。母语为中文,或可以证明高中授课语言为中文,可申请免考HSK。

4.英语成绩良好,母语不是英语的还要提交雅思、托福等成绩。

5.2020年9月1日前年满18周岁。

* 原中国公民,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际证明文件4年及以上,且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住满9个月可算一年)

为什么现在小留学生这样多,原因就在这里!

国内有钱有势的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出国留学,充分享受国外的快乐教育之后,凭借绿卡回来直接就读国内顶尖学府!

这些免试入学的小留学生,学=成之后转身再次出国,从此黄鹤一去。

只是可怜国内学童,十年哭读,究竟为何?

单纯苛责留学不归也不客观

清华北大培养的人才大多投奔美利坚令人痛心不已,清华北大最近很狼狈。

但是那些留学生中的英才,即使都回到了祖国,能有好的前途吗?

当年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前辈毅然抛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效力,归国之后即委以重任,信任有加,能够充分发挥所长,青史留名。

这种情况,现在还会有吗?

天天说要栽下梧桐树,招来金凤凰,招来了,咱得给人家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啊!

科研机构搞得像衙门一样,管理体系僵硬死板。

对于研究人员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怎么能够让人家安心搞科研?

人力资源,追求僵硬的管理模式和唯利润化,将996奉为瑰宝,恨不得拿人当牲口用,天天琢磨怎么压榨员工而不用给钱。

胡汉三管理模式之下能产生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员工?

做梦去吧!

科研机构现在搞得像是一个个小衙门,衙门的陋习一点不缺,还能推陈出新。

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一言堂,学术腐败等等陋习严重影响着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那些投奔国外做出成绩的留学生,很多回国之后只能是在酱缸文化里给酱了,泯然众人矣。

不是钻营成学术官僚,就是碌碌无为,这就是现实。

我们曾经疑惑,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明明都知道结局却仍旧不断上演?

历史的周期律真的是无法抗拒的,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太简单了,真相只有一个:

人性,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啊!

人性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一切只会是不停的轮回。

酱缸之中的芸芸众生,不被酱缸同化,就在酱缸里淹死。

而这一缸烂酱,早晚也会腐烂。

高考志愿填报本一线多点,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用12年的时间备战高考,用10天的时间收集信息,用10分钟的时间在系统上填报志愿,其实志愿的选择将影响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们要慎重的考虑。

常见误区

选城市:你认真考虑过吗?

中国的家长是很看重大城市的,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总认为到这些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极具优越性的城市读书,不仅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这样的思路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却也同样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不是有这样的实力?这些大城市高校在录取上一再凸显“三高”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考生和家长真该多掂量掂量,千万不要冲高冒险。

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距离换分数”原则。这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填报志愿的术语,主要针对某些考生和家长“非本省院校不上”的认识误区提出的。

选大学:两大误区你有没有?

填报志愿之前,很少有家长和考生会去研究一下高校的历史和实力。往往是拿到志愿填报的“大本”之后,看哪个顺眼就报哪个。

对于高校的理解充其量停留在从校名上“下定义”:比如看到“交通”大学,就觉得一定与公路、铁路相关。“望名识大学”成为选大学时最容易出现的误区之一。

误区之二是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结”。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在意学校的排名,总给人一种非名牌或非重点不读的感觉。

实际上,名校情结本不是什么坏事,可理想和现实总会存在差距。211大学虽然有100多所,但是具体分配到各省的招生计划就屈指可数了。

冷静地分析一下,你的分数确有竞争力吗?

选专业:什么叫冷门什么叫热门?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愿意选择热门专业,但却不知一些现在看起来热门的专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不热门,甚至毕业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不管是冷门还是热门,都首先应该了解专业的内涵,也就是说,针对一个专业,我们要知道该专业的一些常识,比如学什么,今后可以怎么深造等。

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热门,还是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填报志愿时,一般都流行这样一句行话,即:高分考生优选学校,中低分的考生优选专业。其实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每一个分数段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选择”的问题。

选择好的学校不能忽略好的专业,选择好的专业同样不能忽略好的学校,将两者结合起来方是最佳选择。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对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有两种观点。

认为要首选专业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从就业市场的检验和就业方面的情况来看,社会上一直流行一种观点,即填报志愿选学校不重要,关键要选个好专业,这样将来好就业。

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当中,尤以中学老师为甚。其主要理由是: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主要靠专业打天下,而不是依赖学校打天下,本科学习阶段只能在大学度过四年的时光,而专业将伴随人的一生。

专业对人的影响,往往会持续一生。因为专业选择得恰当,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

首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浓厚的兴趣便会带着自己在这个领域尽情地遨游,能更主动地、高效率地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充满了乐趣,做出更大的成绩,促进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

从现实的情况看,目前各高校对专业的建设都十分重视,配备优良的师资,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强专业的研究力度,使得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可以说,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现在不仅名牌重点大学有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专业,就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地方高校,也有自己的品牌专业。

目前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清华大学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也肯定比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于是,有些同学为了迈进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大学,不惜选择非常冷僻的专业,而往往到就业时就遇到了麻烦。

因为这些同学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如果能考上清华大学的冷门专业,一般也都能考上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名牌学校的重点、热门专业,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会有更大的优势。

如果考生不能进入符合自己发展潜能的专业,也要选择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要想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发展中得到长足、持续的个人发展,选择适合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认为要首选学校

其主要理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专家型人才转为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已不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只强调专业对口了,而更注重同学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等院校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办学模式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等新的教学方法。

因此,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首选学校次选专业。

只有学校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专业,同学们才能学到好的学习方法。

如果狭义地理解专业的重要性,把专业看得太重,只会给自己留下终生遗憾。

某专题调查显示,专业与高薪没有必然的联系。令人吃惊的是,大部分人获得高薪的原因是其基本素质的优势。

从综合调查分析来看,绝大部分人是“学非所用”,即专业不对口,是在工作中边学边干,良好的教育经历和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融会贯通、顺势而变。

名气较大的大学,有精良的办学条件,有众多的著名教授、学者和国家级研究机构,储藏量庞大的图书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正好能实现上述目标。

丢“车”保帅二选一

上述两种观点孰对孰错呢?都有道理!它们阐述的正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所谓的辩证统一。

然而,当选择专业与学校发生冲突,“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同学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下四种情况应优先选择专业

1.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选择的学校层次相差不大时,应该将报考的重心、重点转向选择专业上。

2.在所报专业和就读学校发生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专业。因为升学最终是为了就业,选择一个毕业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3.学校各方面情况差不多时,优先考虑专业。现在有的高校实行按大类招生,同学入校后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选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学校。

4.如果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则应该打好专业基础,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目标做好规划。

可能同学选择的专业所处学校的牌子不是太响亮,但是如果同学能把专业学得很好,本科就读的学校不仅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可以为同学以后考入更好的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选学校的情况也有四种

1.学习成绩优秀,在省级重点中学年级排名位于前列的考生,应首选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切忌以专业定学校。

因为在名牌综合大学里,即使同学对专业不满意,在入学后仍有很多转系、转专业、修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等二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是以专业定学校,这部分同学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发挥,特别是选择了那些操作性很强、专业面很窄的工科专业,当想跨学科学习或转系、转专业时,便会发现由于专业的限制,困难重重。

2.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选择的学校数量多,专业也多为操作性很强的工科、社会科学及相关专业,机会要多于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

但事实上是,由于这部分考生为数众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选择的余地就变得很小了。

对于这部分考生的志愿,应选择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的名牌学校,这样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更大,竞争会小些,同时也有益于今后的发展。

3.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考生,选学校更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在当地一般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控制线上下浮动的考生。

应当承认,这部分同学的高考竞争能力相对于前两类同学要弱一些,所以,选择一所位置较偏、所设专业又不太“热”的学校,就很有可能被录取,甚至还有可能提高一个批次录取。

每年都会有部分农业、林业、石油、地质、矿业院校由于生源不足,导致降分录取。

4.如果同学大学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可以考虑优先选学校。因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应聘时学校的牌子相对而言显得更重要。

结合实际好选择

上面说的是一般原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大家要综合起来考虑。根本的一条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选择。

如果同学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就要对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进行一番认真考察,进行比较后再选择。有些大学名气虽然很大,却有可能在某个专业上“输”给学有专攻而名气稍逊的其他大学。

另外,专业方向也可以决定选什么类型的学校。例如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如果想做一名教师,因为需要有教学实习经验和教师修养课程,选择师范类院校会比综合类院校更容易就业;如果想做文秘或记者,在综合类院校就能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比较适合文秘或记者工作。

为什么一些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

01

现在的社会情况虽然就业人数多,但是机遇也多。

其实现在的毕业生出来找工作比我之前容易多了,那时的我刚毕业,待遇也没这么好,又没有工作经验,在学校也没做些什么干部,简历很是空白,看着都令人尴尬,竞争非常激烈。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见多识广,很多学生还在校园得时候,就各种捣鼓创业,锻炼各种能力,培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毕业后更是衔接得容易,很容易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02

踏踏实实,先积累经验,提升自身价值。

现在的毕业生眼光过高,攀比之心比较强烈,条件不好的工作岗位不愿意干。我老公公司就经常说不容易请到现在的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就是做半年左右就辞职了,要不就呆在家等等机会,要不就是不断跳槽。其实吧!我觉得这样子不好,不管什么公司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水,不断学习提升个人得价值,学习别人的处事方式、公司运营等,各方面你都应该以一种学习的姿态不断增进。

所以说,不是工作难找,把姿态放低一点,目标盯在提升个人自身价值上,暂时不要把眼光盯在价钱上。你有价值,将来才会有价钱。加油!

?欢迎蔡蔡小予的问答天地,码字不易,朋友们,如果文字对你有用,想了解更多的语文阅读与写作,了解更多的成长教育与方法,请关注一下哦!爱你哟!?

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县城学校人满为患,如何破解

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而县城学校人满为患,这种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由城市化造成的。

许多农村学生之所以选择到城里读书,一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在城里学校的班级中,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学习,学习氛围比农村学校浓厚得多,有利于促进学生安心学习。二是城里学校有素质较高的教师群体和更为优越的教学设施,能够保证更好的教学质量。

要破解这一难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各个乡镇进行合班并校,每班人数达到30多人,集中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的条件;二是加强城乡之间教师的互动交流,增派大批优秀教师下乡支教,使城乡之间的师资水平更加均衡;三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乡镇补贴,吸引教师在乡镇安心从教。

各级政府也在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工作,只是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因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