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若婆佉【古印度唯心主义哲学家】_外界_轮回_摆脱

耶若婆佉简介

耶若婆佉,(Yājñavalkya;生卒时间约在公元前7世纪中叶),古印度唯心主义哲学家。

婆罗门典籍中称耶若婆佉为婆阇娑尼耶,亦称祭皮衣仙。

据奥义书记载,他是邬达罗伽的学生,曾投身于毗德诃国王阇那迦门下,备受优礼,是当时公认的祭祀理论家。

耶若婆佉阐述了“梵我一如”的原理,把“梵”“我”等同于人的精神,宣称“我”(灵魂)是宇宙万象的根源,“我如一蜘蛛,引丝而布网,世界绵罗开,还即自身出”。

他为了使“我”摆脱客观世界的实在性,提出了“我的四位说”,即把“我”从外到内分为四个阶段:醒位、梦位、熟眠位和死位(大觉位)。

在醒位时,“我”受着外界的束缚;在梦位时,“我”虽然成了主宰,但仍未摆脱外界经验所受的印象;只有到熟眠和死位时,“我”才能彻底摆脱外界的束缚,超越主客观的对立,从而达到“最高的归趋、最上的安乐和最上的欢乐”。

这种思想对吠檀多摩耶说(幻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耶若婆佉把业报轮回与道德伦理思想结合起来,宣称轮回业报是与人的行为和欲望互为因果的,“行善者成善,行恶者成恶”,只有通过修行,亲证梵我,奉行祭祀,实行种姓的义务,才能断绝轮回,获得解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