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简介
伊壁鸠鲁(汉语拼音:Yibijiulu;英语: Epikouros,前341~前270),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
生平与著作
出生于萨摩斯 。
曾在雅典接受军事训练2年。
据记载,他自称14岁开始学习哲学,曾就学于柏拉图学派的潘菲劳和德谟克利特学派的脑西芬尼等人,并熟悉亚里 士多德和阿那克萨戈拉等早斯哲学家的哲学。
伊壁鸠鲁继承、修正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建立起一个思想上统一的完整体系。
前306年到雅典,在他自己买的一所花园里办学,由此伊壁鸠鲁学派也称花园学派。
伊壁鸠鲁的学校里有男有女,还有奴隶,以充满友谊而著称。
据记载,伊壁鸠鲁的著作多达300多卷,其中重要的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和《论目的》等 。
现存的只有3封书信和一些残篇。
哲学思想
伊壁鸠鲁认为 ,哲学的任务是研究自然的本性,破除宗教迷信,分清痛苦和欲望的界限,以便获得幸福生活。
因此他的哲学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物理学、准则学(主要讨论逻辑和认识论问题)和伦理学。
伊壁鸠鲁认为感觉是判断真理的标准。
感觉是直接的,无所谓错误,错误只发生在对感觉的判断中。
他依据感觉经验,肯定物体的存在,进一步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学说。
修正了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体积和形状有无限多差别的观点,增加了与原子的运动有关的重量这一特性。
提出原子有三种运动:因重量而垂直下落的运动、稍微偏离直线的偏斜运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碰撞运动。
伊壁鸠鲁认为物体的颜色等可以感觉到的性质是客观的,人的感觉是可靠的,概念来源于感觉,克服了德谟克利特以及古代哲学家对感觉不信任的倾向,反对了怀疑论和柏拉图的先验论。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
但是,应当区分不同的快乐。
解除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节制欲望,远离政事,审慎地计量和取舍快乐与痛苦的事物,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的平静,这是生活的目的。
伊壁鸠鲁还认为人是以个人快乐为准则的生物。
国家建立在相互约定的基础上,正义是人们互不侵害的契约,有利于人相互关系的便是正义的,否则是不正义的。
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的学说被他的历代弟子奉为必须遵守的信条。
伊壁鸠鲁的著名学生有麦特罗多洛、科洛特和继承伊壁鸠鲁学园领袖的赫尔玛可。
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
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
罗马时期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
他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系统地宣传和保存了伊壁鸠鲁的学说。
3世纪以后,伊壁鸠鲁的学说成了基督教的劲敌。
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发现和出版,扩大了伊壁鸠鲁学说对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7世纪P.伽森狄全面恢复了伊壁鸠鲁学说,它直接影响了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
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说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直接先驱,他的伦理思想对英国J.边沁、J.S.密尔等的功利主义发生了影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