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_北京大学_哲学_中国

汤一介简介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男,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

汤一介主要经历

1927年2月16日,汤一介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汤霖是清朝光绪十六年(1891年)的进士,父亲汤用彤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界融会中西、并接通中文和梵文的学术大师之一,任职北京大学副校长。

1947年,汤一介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于1951年毕业。

1956年,汤一介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父亲汤用彤的助手,负责帮助整理他的著作。

1957年后,由于各种政治运动和学术批判风起云涌,汤一介也被投入其中。1957年初,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他写了一篇文章《谈谈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这是汤一介在中共建政后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1958年后,汤一介受到“反右倾运动”的冲击和打压。

1966年,“文革”开始,汤一介被终止讲课资格,下放干校。

1978年,时年51岁的汤一介被彻底平反。

1980年,53岁的汤一介恢复了讲课资格,教授《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

1981年,汤一介发表了《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诸问题》,率先打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互相对峙的陈旧思想,提出认识发展史来看待哲学问题。

1983年,汤一介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汤一介参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

1984年,大陆地区第一家民间学术团体“中国文化书院”成立,汤一介任院长。

1997年,汤一介赴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2002年10月,汤一介向北京大学学校领导提出编纂《儒藏》的构想,得到了张岱年、季羡林的鼓励和支持。2003年教育部批准立项,北京大学整合文科院系的力量并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正式启动了《儒藏》工程。汤一介任《儒藏》首席专家,另外有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学者一共500人参加编纂。

2010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汤一介出任院长。

2012年,获得第一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2013年3月14日,汤一介主编的《中国儒学史》获北京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人文学苑,和87岁的汤一介先生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

2014年9月9日晚8时56分于北京逝世。

汤一介学术作品

《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在非有非无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

《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非实非虚集》《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昔不至今》《和而不同》《生死》《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

《佛教与中国文化》《郭象》《我的哲学之路》《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构》

汤一介主要荣誉

汤一介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还是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2003年起,汤一介担任《儒藏》编纂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