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北大校长是谁?大连理工大学好吗_北京大学_校长_加速器

本文目录

  • 请问北大校长是谁
  • 大连理工大学好吗
  • 当代教育名家名言
  • 陈佳耳是北京大学第几任校长,他担任北大校长的时候有什么具体功绩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什么单位
  • 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
  • 北京市北京大学历任校长的名字
  • 陈佳洱的人物简介

请问北大校长是谁

北京大学现任校长林建华
一 蔡元培蔡元培(1868~1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二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先后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北京大学校长、行政院秘书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三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四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已出版的著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学术论文集》(包括《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康复札记》等)、《印度哲学史略》等.
五 马寅初(1882—1982), 回族人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嵊县浦口镇.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国国外汇兑》《中国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 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六 陆平(1914-2002),男,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教育系学习.1957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同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3月至1966年6月,兼任校长.
七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八 张龙翔(1981.5-1984.3),教授,生物化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4年回国.曾任重庆桐油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化学系、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81年5月至1984年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九 丁石孙 男,汉族,1927年9月生,江苏镇江人,民盟成员、中共党员,1950年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大学学历,教授.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十 吴树青,经济学家兼教育家,教授.江苏江阴人.经济学家.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十一 陈佳洱(1934— ),上海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1934年10月1日出生,汉族,上海市人.
十二 许智宏 ,男,汉族,1942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65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2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年10月至2003年0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9年12月至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十三 周其风 男,汉族,1947年10月8日(农历)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07月至2008年11月,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2008年11月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大连理工大学好吗

大连理工大学挺不错的。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4473人,其中专任教师2945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师中的两院院士3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1004人,副高级职称1225人。

以上内容参考:大连理工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当代教育名家名言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叶圣陶

2、我一生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超过我,一代胜过一代。——谈家桢

3、关注现象只会让自己变得很消极,要关注事实。——王国权

4、书陪伴了我的成长,有困难时找书解困,不如意时看书平缓心境,有空时翻书欣赏,分享别人的喜忧。我的职业更需要读书。——陈佳洱

5、做校长始终坚持一条,就是多到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多听取师生的心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聚精会神地搞好学科建设,坚持不搞特殊化。——陈佳洱

6、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延年益寿,天下太平。——谈家桢

7、我这一生没有金钱,财富就是学生。——谈家桢

8、人类作了这么多年的物理研究,知道的还是非常有限,自然世界中还有太多东西等着人类去探索。——陈佳洱

9、青年人要尊重老师尊重老科学家,但不要盲目崇拜。——谈家桢

10、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叶圣陶

11、我不是天才,我的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发现很多东西还不懂,需要学,我就学。你们不要相信天才论,关键在于刻苦和努力。——钱伟长

12、一代要胜过一代,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一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超过我自己。最大的祝愿。希望孙子比儿子好,曾孙子比孙子好,一代胜过一代,这样才有希望。——谈家桢

13、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钱伟长

14、书读得好就要越读越薄,书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这样才不会读死书,也只有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并步步提升自己。——陈佳洱

15、也许我们会不成功,甚至想放弃,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这一切终究会过去。生命每天都是新的。——王国权

16、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叶圣陶

17、一个人的物质生活是很容易满足的,最重要的是要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自己的存在能让别人生活得更好,自己便活得更有价值。——陈佳洱

18、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叶圣陶

19、成功不在于你一天到晚呕心沥血的学习,而在于持之以恒的每天坚持两小时。——王国权

20、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吴玉章

21、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本能,这是需要时间去发现。——王国权

22、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叶圣陶

23、你们朝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的理想,将是使你们勇敢地走进生活中去的鼓舞力量。——吴玉章

24、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我说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钱伟长

25、我决定接受自己,完完全全地接受自己。——王国权

26、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个人吃点亏不要后悔,不值得后悔。我们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靠这么点精神,为我们中华民族立了大功绩!这就是公而忘私。——钱伟长

27、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

28、我说创造很多,一个最大创造,就是一个国家不论怎么差,能团结起来,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像中国一样,这是我们对全世界的创造。——钱伟长

29、一个人的成败系于最艰难的处境中,有些人能继续努力,有些人承受不了。你如果问我为什么做得比别人好,大概我比较会坚持吧。——李远哲

30、在科学研究上,先天的聪明不算什么,后天的努力却非常重要。——李远哲

31、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钱伟长

32、我不信上帝信科学,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但我相信科学会找到令人信服的结论。——谈家桢

33、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叶圣陶

34、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为范畴。——吴玉章

35、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叶圣陶

36、如果你被一些小问题缠住,那你就一辈子也学不成。千万不要为这些小困难停下来,那样是舍本求末。——钱伟长

37、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38、理想必须要人们去实现它。这就不但需要决心和勇敢,而且需要知识。——吴玉章

39、能够面对困难问题而给以好好解决的,往往不是那些只有小聪明的人,而定是那些锲而不舍者。——李远哲

40、人只需要解决主要矛盾就可以了,次要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行解决的。——王国权

41、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长

42、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陈佳洱

43、动力来自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的想象与憧憬,描绘。——王国权

44、学生超过老师,正是对老师的尊重,因为他们做了老师想做而没有能做的事情,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谈家桢

45、学习要学习那些关键的东西,要大踏步往前走,走远了再回头来看,原来的东西就不见了。——钱伟长

46、年青人,永远不要担心未来,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只要把握住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么你的人生一定最精彩。——王国权

47、我不敢认为自己在学问上有成就,我只感得在此茫茫学海中,觅得了我自己,回归到我自己,而使我有一安身立命之处。——钱穆

48、人生下来第一个勇气是两个接受:接受自己接受现实。——王国权

49、科学精神并不是局限在科学家领域的,它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是一种代表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的精神。——陈佳洱

50、我们对物理的研究就是人首先要了解自然世界的基本规律,追求真理、尊重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这种天人合一。——陈佳洱

51、引用卡耐基的话:上帝在给你关掉一扇大门的同时,必定给你开启了另一扇大门。——王国权

52、将每次的练习当成考试,把每次的考试当成高考。——王国权

53、造物主造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我,除了做出一番伟大的成就,我别无选择。——王国权

54、运动是培养人的体力,增强体魄,激发拼搏争先的斗志,形成合作的团队精神的最好形式。——钱伟长

55、物理,可以解释为世上万物的道理,它代表的是先进的文化,而且可以物化成先进的生产力。——陈佳洱

56、那种把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划得很严、各种专业分工过细、互不通气的孤立状态必须打破。——钱伟长

57、世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缺少目标的人。——王国权

58、要有追根究底、毫不妥协的精神,无论生活或研究工作都必须非常认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李远哲

59、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60、中国人类基因资源流失情况已十分严重,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基因资源将被掠夺殆尽。——谈家桢

61、遇到生命中的你不喜欢的人,如果你不能离开他请试着喜欢他。——王国权

62、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至于最后由谁来总其大成,也许带有偶然的、幸运的色彩。——谈家桢

63、每天晚上花两分钟写下第二天的目标,并分成一小时的小目标。——王国权

64、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谈家桢

65、我一直讲追求真理使人获得自由,能够得到自由。——谈家桢

66、世界上不存在失败的人,失败只是暂时的不成功。——王国权

67、一个人光有学术兴趣还远远不够,没有付出努力的人,即便再聪明也无法取得大的成就。兴趣加上勤奋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谈家桢

68、任何一件你喜欢的事,只要每天干一个小时。每天干,连续干上五年后,你就可以成为最专业的人才。——王国权

69、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钱穆

70、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71、每个人都有自己讨厌和讨厌自己的人,多去发掘自己讨厌的人的优点,尽量避免向讨厌你的人显露缺点。——王国权

72、存在即合理,正视社会的黑暗面,正视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心态平和的去面对人生。——王国权

73、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74、小的尊重老的,是尊重历史;老的爱护小的,是爱护未来。——谈家桢

75、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你影响别人,就是别人影响你。——王国权

76、目标是最能转移注意力的。一想某人就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王国权

77、今天的理论,明天的技术,后天的产品。——谈家桢

78、关注现象就会变得消极。修正直觉需要两次以上的重复。——王国权

79、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钱伟长

80、谎谬是暂时的,真理的阳光终有一天会普照大地。——谈家桢

陈佳耳是北京大学第几任校长,他担任北大校长的时候有什么具体功绩

  陈佳洱(1934— ),市科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第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 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五届常委,亚太物理学联合会主席。上海市人。195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纽约 科学院院士称号;1999年获美国门罗学院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日本早稻田大学荣誉 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被授予英国皇家物理学会Chartered Physicist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 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委员会委员、中 国科学院数理学 部主任、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主题专家组顾问。
  陈佳洱是物理学家、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等时性回旋加速器 、 静电加速器、重离子射频四极场(RFQ)加速结构、加速器超灵敏质谱计、微波超导加速腔以 及粒子束脉冲物理与技术等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是低能加速器 物理与技术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他在较为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我国第一台45兆伏静电加 速 器的设计和建造;领导原牛津大学6兆伏串列加速器改造工程,其性能优于国外同类加速器 的运转指标;主持静电加速器质谱计的研制,在国内首次实现14C的超灵敏检测,灵 敏度 和精度已分别达到5×10-15�和0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并主持 完成分离环型重 离子RFQ加速结构的研究,率先实现用一个RFQ同时加速正负离子,大大提高了加速结构的束 流效率;推动和主持超导加速腔的实验研究,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
  他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40余年,1984—1999年,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职 务,为我国培养科技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他作为北京市科协主席,亲自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和高能实验物理学家丁 肇中为北京市科协科技顾问。他邀请李政道为北京科技界作题为“21世纪科学展望”的报告 ,拓宽了市科协民间国际交流的渠道。
  陈佳洱发表论文、报告140余篇,他主编的《加速器物理基础》获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95 8年他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986 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评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五”先进工 作者(一等奖);1997年获光华科技奖(一等奖)和周培源物理应用奖(一等奖)。
  1997年陈佳洱在中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
  孙 家 鼐 (1898. 7 ----- 1900. 春)
  许 景 澄 (1900. 春 ----- 1900. 8)
  张 百 熙 (1902. 1 ----- 1904. 1)
  张 亨 嘉 (1904. 1 ----- 1906. 2)
  李 家 驹 (1906. 3 ----- 1907. 8)
  朱 益 藩 (1907. 8 ----- 1908. 1)
  刘 廷 琛 (1908. 1 ----- 1911. 12)
  柯 劭 愍 (1910. 12 ----- 1911. 12)
  劳 乃 宣 (1911. 12 ----- 1912. 2)
  严 复 (1912. 2 ----- 1912. 10)
  章 士 钊 (1912. 10 ----- 1912. 12)
  何 燮 侯 (1912. 12 ----- 1913. 11)
  胡 仁 源 (1913. 11 ----- 1916. 12)
  蔡 元 培 (1916. 12 ----- 1927. 7)
  刘 哲 (1927. 8 ----- 1928. 6)
  李 煜 嬴 (1928. 6 ----- 1929. 1)
  陈 大 齐 (1929. 1 ----- 1929. 8)
  蔡 元 培 (1929. 9 ----- 1930. 12)
  蒋 梦 麟 (1930. 12 ----- 1945. 10)
  胡 适 (1945. 10 ----- 1948. 12)
  汤 用 彤 (1949. 5 ----- 1951. 9)
  马 寅 初 (1951. 9 ----- 1960. 3)
  陆 平 (1957. 10 ----- 1966. 5)
  周 培 源 (1978. 7 ----- 1981. 3)
  张 龙 翔 (1981. 6 ----- 1984. 3)
  丁 石 孙 (1984. 3 ----- 1989. 8)
  吴 树 青 (1989. 8 ----- 1996. 8)
  陈 佳 洱 (1996. 7 ----- 1999.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什么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管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1986年2月14日成立,基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同时接受国外单位和个人的捐款,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经费的主要渠道之一。该会的主要职责是:①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然科学基金制运作方式,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人才,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②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制定和发布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指南,受理课题申请,组织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研究环境。③协同国家科学技术部拟定国家基础研究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接受委托,对国家高科技、应用研究方面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并承担相关任务。④支持国内其他自然科学基金的工作。⑤同外国的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科学基金会及有关学术组织建立联系并开展国际合作。⑥负责对直属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监督和业务指导。⑦承办国务院和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4年,历届主任为唐敖庆(1986~1990)、张存浩(1990~1999)、陈佳洱(1999~2003),现任主任陈宜瑜(2003~ )。第五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委员24名,由科学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担任,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重大问题的决策进行咨询、评议、监督。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四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设7个科学部:数学物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管理科学部。2004年年底有专职工作人员18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自由申请,实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和“科学民主、平等竞争、鼓励创新”的运行机制。形成“项目”和“人才”两大板块,建立以面上、重点、重大项目三个层次为主的、一系列专项基金相互配合衔接的项目资助格局;架构由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含外籍)、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构成的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2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的约180亿元经费(见图),支持各类研究项目约10万项,稳定支持了数万名科技工作者从事基础研究,其中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3 4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 491人,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521人,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118个团队。2006年国家财政拨款34亿元,2007年增至42.96亿元,2008年计划为53.58亿元。科学基金在推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作出贡献

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

1、孙家鼐(1898.07-1900.00)

2、许景澄(1899.07-1900.07)

3、张百熙(1902.01-1904.02)

4、张亨嘉(1904.02-1906.02)

5、李家驹(1906.02-1907.07)

6、朱益藩(1907.07-1907.12)

7、刘廷琛(1907.12-1910.09)

8、柯劭愍(1910.09-1911.11)

9、劳乃宣(1911.11-1912.02)

10、严复(1912.02-1912.10)

11、何燏时(1912.12-1913.11)

12、胡仁源(1913.11-1916.12)

13、蔡元培(1916.12-1927.08)

14、蒋梦麟(1930.12-1945.09)

15、胡适(1945.09-1948.12)

16、汤用彤(1949.05-1951.09)

17、马寅初(1951.06-1960.03)

18、陆平(1960.03-1966.06)

19、周培源(1978.07-1981.03)

20、张龙翔(1981.05-1984.03)

21、丁石孙(1984.03-1989.08)

22、吴树青(1989.08-1996.08)

23、陈佳洱(1996.08-1999.11)

24、许智宏(1999.11-2008.11)

25、周其凤(2008.11-2013.03)

26、王恩哥(2013.03-2015.02)

27、林建华(2015.02-2018.10)

28、郝平(2018.10-至今)

扩展资料: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复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学科在中国高校中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回归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大中华地区和亚太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校园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北京市北京大学历任校长的名字

1. 蔡元培(1868-1940),男,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汉族,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

2.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3.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北京大学校长。  

4.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

5.马寅初(1882—1982), 回族人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嵊县浦口镇。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6.陆平(1914-2002),男,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1957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同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3月至1966年6月,兼任校长。

7.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8.张龙翔(1981.5-1984.3),教授,生物化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81年5月至1984年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9.丁石孙,男,汉族,1927年9月生,江苏镇江人,民盟成员、中共党员,1950年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 1984年至1988年北京大学校长、教授。  

10.吴树青,经济学家兼教育家,教授。江苏江阴人。经济学家。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11.陈佳洱(1934— ),上海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

12. 许 智宏 ,男,汉族,1942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65年9月参加工作,1999年12月至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13. 周 其风 男,汉族,1947年10月8日(农历)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11月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扩展资料: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严复为首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把北大办成全国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大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

北大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九校联盟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  、亚洲大学联盟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重要成员。 

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大批重大科学成果,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陈佳洱的人物简介

陈佳洱长期从事加速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开拓发展我国的射频超导加速器、加速器超灵敏质谱计、射频四极场加速器、高压静电加速器以及束流物理等众多的低能加速器及相关的应用领域, 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发表论文150余篇。陈佳洱1986 年被评为我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先后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先进个人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各三项以及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
陈佳洱院士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陈佳洱长期从事加速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开拓发展中国的射频超导加速器、加速器超灵敏质谱计、射频四极场加速器、高压静电加速器以及束流物理等众多的低能加速器及相关的应用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发表论文150余篇。陈佳洱夫人周维金,北大技术物理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佳洱现任全国政协十届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北京市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主席以及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执委会副主席、萨拉姆国际研理论物理究中心科学理事会理事等职。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六、七届理事长, 北京市科协五、六届主席以及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 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理事长等职。曾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陈佳洱说:“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
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教授。自2011年11月起,担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独立董事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