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简介
倪元璐(1593~1644),中国明代书法家。
字玉汝,号鸿宝。
浙江上虞人。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生,卒于思宗崇祯十七年。
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户、礼两兼翰林院学士。
工诗文、书画,擅行、草书,师法颜真卿、王羲之、王献之,以雄深高浑见魄力,书风奇伟。
其画长于山水,丘壑磊落,林木苍郁。
李自成攻破京师,在家乡取帛自缢殉节。
福王时谥文正,清改谥文贞。
有《疏林竹石图》等传世。
著《倪文贞集》。
倪元璐出生在浙江山阴,是对中国书法的儒雅传统具有反叛情绪和颠覆手段的徐渭的故乡。
徐渭在艺独特的性格和在艺术上多方面的造诣必然对倪元璐有所影响。
倪元璐早年的书法学习,是以科举为中心的书法技艺修炼,在他进入仕途以前,他的诗词文章就名动四方。
徐渭的狂放,苏轼的旷达,在倪元璐青少年的书法学习中应该是交织变幻着的。
十九岁,陈继儒看到他的一件自书诗扇面时大为惊叹,以为仙才,事后声誉日隆。
《杜甫诗画轴》是其早年作品,师法庞杂,有“江”、“深”诸字与明显的苏轼的笔意。
《湖上偶成诗草书扇面》虽作于天启六年倪元璐告假归家之时,但苏东坡风貌显然可见。
苏轼之风在其小幅作品里影响自己的一生。
随着科举考试的屡屡失败,倪元璐并没有专注于书画,而是收起性情,专向“八股”和“馆阁”用功。
倪元璐三十岁与黄道周、王铎为同年进士,进入翰林院。
倪元璐的精神里不乏中国士大夫的隐逸思想,但要隐逸,必须先要“显”、“达”,这和苏东坡是一样的。
倪元璐在翰林院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他38到44岁的六年间,他的书法风格已经形成。
《题画石诗轴》体式奇崛,气韵燥辣。
《郊游诗轴》一诗多写,体势开阔,行笔纵逸,墨色也有燥润之变,可见作者于反复研磨的心迹。
倪元璐的行草书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人曾戏称“刺菱翻筋斗”,其棱峭生动之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书法风格的形成,除了他善于从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等古人的经典中得到滋养,更在于他的“新理异态”使其能自出新意。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明人无不能行书者,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
”
倪元璐书法有明人行书流便秀雅的特点,又有涩劲朴茂的风貌,其源出于帖学书法,又含有碑学特别是六朝碑学的特点。
既以风骨凌厉,“异态”高古,清劲奇趣,格调旷达的特点,展现出明代气势豪迈、奔放的书风,行书流利犹如“凌鱼奋尾,骇龙反拘”,体现明人行书流便秀雅的特点,但又以其不求表面点书之精,这就超越了明代书法的一般风格,能惟求气势之盛,集形、意、气为一体,依意而生、率真天成,把明代的书风推向情与美相结合的道路,从而能达“通神”的极高境界。
此其一,其二:细度他的墨迹,结字多抬高右角,竭尽倾斜交错,危绝救应之势。
如果说倪元璐的这幅书法很讲究造型的话,还不如说他更善于用笔,他在用笔上直落直收,斩钉截铁,笔画恣意,给人以刚劲畅达之感,其墨浓而厚笔画重而沉,方整中见婉遒,可窥篆、隶之意趣。
加上笔画字型的粗细大小变化,墨色浓湿干枯交替,却又出现险劲中寓古雅的韵律。
这就超越了他源出的帖学、碑学书法,将所学融入自己的创造,使之“下笔磊落无俗气”,难怪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
他突破了明末柔媚的书风,创造了具有强烈个性的书法,对清末民国初年的书风有过一定的影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