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畬【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中国画家、书法家、有南张北溥之誉、又称南吴北溥】_书法_北京_舟山

溥心畬简介

溥心畬

溥心畲(1896年9月1日-1963年11月18日),中国画家、书法家、学者。

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

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

1896年9月1日生于北京恭王府,1963年11月18日卒于中国台湾 台北市。

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七岁学作五言诗,十岁作七言诗,十一岁始作论文”,同时补习满文、英文、数学、骑射等。

1910年入清廷贵胄法政学堂。

辛亥革命后贵胄法政学堂改组,他也随之并入政法大学,毕业后赴德国留学,获天文、生物两博士学位。

回国后即潜心于书画。

1924年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交往,1926年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首次书画展,遂画名大著。

不久即应聘为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教授。

返国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时人将他和张大千并称为“南张北溥”。

1949年到中国台湾 ,任教于中国台湾 地区立师范学院及东海大学,与张大千、黄君璧并称“渡海三家”。

50—60年代专注于书画,曾赴韩国、中国香港 及泰国曼谷等地讲学和举办展览。

主要山水作品有《丹枫闲钓》、《天目山》、《昆明秋色》、《松峦高逸》等,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四书经义集证》、《秦汉瓦当文字考》、《寒玉堂论画》等。

溥心畲之父载滢为奕訢次子。

溥心畲的长兄过继给了伯父载澄,袭了王爵;排行老二的溥心畲与三弟溥德奉母定居北京。

溥心畲出生满5个月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从容廷对,获夸“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被誉为皇清神童。

溥心畲幼年除于恭王府习文,亦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培育。

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十余年,再迁居颐和园,专事绘画。

1924年迁回恭王府的萃锦园居住,涉足于社会之中,开始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往来。

两年后,他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首次书画展览,因作品丰富、题材广泛而声名大噪,获评“出手惊人,俨然马夏”。

1928年应聘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执教,返国后于北平国立艺专沐雨春风,其后又与夫人罗清媛合办画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

1932年,溥仪在“满洲国”当了伪皇帝,溥家兄弟趋之若鹜。

溥心畲却拒任伪职,并以一篇著名的文章《臣篇》痛斥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继而怒骂这位堂弟“作嫔异门,为鬼他族”。

1924年冬宣统出宫后,溥心畲遂与溥雪斋(号松雪),溥毅斋(号松邻),关松房(号松房),惠孝同(号松溪)等创立了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自号“松巢”。

松风画会是京津画派的主要成员,迄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

1949年10月18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溥心畲藏在一艘小船里,从上海冒险偷渡至舟山群岛(当时舟山仍为蒋军所据),又从舟山辗转赴台,并于中国台湾 师范大学执教,为贴补家用,亦曾在自宅开班授徒、至亚洲各国讲学,并以愧对前清先祖为由,拒绝了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拜师习艺邀约。

在其自传中,溥心畲提及居台期间,曾为堂弟溥杰夫人回大陆夫妻相聚之事与寻找战后失落的末代皇后婉容之下落,数度赴日;由于溥杰之妻乃日本昭和天皇舅妈之女,故他赴日时曾住居日本皇宫,还与天皇聊聚旧事;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昭和天皇曾问他:“身为亡国的贵族有何感想?”

1959年,中国台湾 历史博物馆特地为他举办个展,展出作品多达三百八十幅。

1963年11月溥心畲患鼻咽癌在台北病故,年仅68岁,葬于阳明山。

1991年溥心畲长子溥孝华病危,家宅遭歹徒入侵并杀害其妻,由于溥孝华早已将其父遗作藏于壁内,致歹徒遍寻无所获;溥孝华去世后,遗物处理小组乃将溥氏遗作一分为三,分别交由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历史博物馆托管。

溥心畲的这些珍宝包括书法175件、绘画292件,以及其他收藏书画13件,砚石、印章、瓷器等58件,总计543件。

华冈博物馆托管的为大小画作、各体书法、笔记、注疏及手稿等百馀件;故宫托管的则大作、小品、立轴、长卷俱全,并包括难得的鬼趣图册、西游记册与自绘瓷瓶、磁盤和四小幅自绘漫画,这是溥心畲在国外期间与人沟通的随笔之作。

除了台北,吉林省博物馆也拥有不少溥心畲的传世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传世墨迹“平复帖”及唐代韩干“照夜白”,据传都曾是溥心畲的旧藏。

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

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

溥心畲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云,“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

……清末未尝知名,入民国后乃显。

画宗马夏,直逼宋苑,题咏尤美。

人品高洁,今之赵子固也。

其诗以近体绝句为尤工。

溥心畬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及书法,兼精传统诗词及考证注疏。

画为自学,无师承。

初学清初四王,进而学习董源、巨然、刘松年、马远、夏圭笔法,先习南宗,后学北宗。

主张兼收并蓄以各擅其美。

画重笔法,以书法入画。

其山水画面貌多样,以浅绛为多,常以界画的手法,将结构繁复的楼台殿阁构筑于山水之间。

作品重线条勾勒,较少烘染,笔墨刚健遒劲,皴法爽利清简,设色清淡秀雅。

其花鸟画水墨写意与重彩没骨兼得,皆能形神兼备。

人物画学韩斡,勾勒和设色皆出自传统。

溥心畬之书法,盖始习于少年就学时,自述云:“书刚始学篆隶,次北碑、右军正楷,兼习行草。

十二岁时,先师使习大字,以增腕力,并习双钩古帖,以练提笔。

时家藏晋、唐、宋、元墨迹,尚未散失,日夕吟习,并双钩数十百本,未尝间断,亦未尝专习一家也。

”其行草意态飘,融会二王,自其神韵。

楷书则应规入矩,本诸唐人,亦时见成亲王体势,亦是由于昔日贵族风尚故耳。

小楷书纯是晋人法度,隽雅有劲气,甚为难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