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_如心_总政治部_宣传部

张如心简介

张如心

张如心(1908-1976年),广东省梅州兴宁县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6年2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 留苏学生党部领导工作,是坚定的 左派。1931年5月加入中国 。 七大候补代表,八大代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二届政协委员。他一生主要从事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发表了《论毛泽东》等有关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的文章,在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培育党的干部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们党内是最早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较早宣传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理论工作者。

张如心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如心

别名:张恕心、张恕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兴宁县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76年1月

职业:政治家

毕业院校: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党内为毛泽东思想命名的第一人

代表作品:《论 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与作风》

张如心人物生平

1908年,张如心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1921年,张如心进入广东梅州乐育中学学习,接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1925年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同年夏到广州学习打字,不久加入国民党,转至广东国民政府航空局当宣传员。1926年2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国民党留苏学生党部领导工作,是坚定的国民党左派。1927年2月转入中山大学教员班学习兼做翻译。1929年11月回国到上海,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筹备工作。

1930年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张如心任研究部部长。1931年主持社会科学研究会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编著《哲学概论》一书,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广大知识青年学哲学起了积极的作用。1931年8月,张如心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红星》报主编、总政治部团政治委员训练班主任。1932年6月,张如心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瑞金红军学校团政治委员训练班主任。1932年冬改任红军学校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3年冬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任红军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主任兼红军大学政治教员。不久兼红军总政治部破坏部科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秋调任中共中央民族委员会秘书。10月到陕北后,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主任政治教员。1936年夏改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同年冬调任红军大学主任政治教员。1937年8月起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政治教育科科长。后历任军政学院教育长,中央研究院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校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等职。

1941年3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表述。长期从事院校教育,培养党和军队干部。1941年7月,张如心担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1941年12月底,张如心开始担任毛泽东的读书秘书。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1945年12月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1946年8月率延安大学和华北联大百余名教师、干部到达佳木斯。1946年10月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48年7月东北大学迁往吉林市与吉林大学合并,校名仍称东北大学,任校长兼党组书记。1949年9月21日,张如心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1950年4月东北大学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张如心仍任校长。1952年10月,张如心调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委员、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进行认真研究。1954年,张如心当选为第二届政协委员。1954年9月15日,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张如心以哲学家和教育家的身份,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1956年,张如心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4月18日,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976年1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张如心主要成就

1908年,张如心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1921年,张如心进入广东梅州乐育中学学习,接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1925年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同年夏到广州学习打字,不久加入国民党,转至广东国民政府航空局当宣传员。1926年2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国民党留苏学生党部领导工作,是坚定的国民党左派。1927年2月转入中山大学教员班学习兼做翻译。1929年11月回国到上海,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筹备工作。

1930年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张如心任研究部部长。1931年主持社会科学研究会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编著《哲学概论》一书,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广大知识青年学哲学起了积极的作用。1931年8月,张如心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红星》报主编、总政治部团政治委员训练班主任。1932年6月,张如心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瑞金红军学校团政治委员训练班主任。1932年冬改任红军学校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3年冬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任红军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主任兼红军大学政治教员。不久兼红军总政治部破坏部科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秋调任中共中央民族委员会秘书。10月到陕北后,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主任政治教员。1936年夏改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同年冬调任红军大学主任政治教员。1937年8月起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政治教育科科长。后历任军政学院教育长,中央研究院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校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等职。

1941年3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表述。长期从事院校教育,培养党和军队干部。1941年7月,张如心担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1941年12月底,张如心开始担任毛泽东的读书秘书。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1945年12月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1946年8月率延安大学和华北联大百余名教师、干部到达佳木斯。1946年10月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48年7月东北大学迁往吉林市与吉林大学合并,校名仍称东北大学,任校长兼党组书记。1949年9月21日,张如心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1950年4月东北大学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张如心仍任校长。1952年10月,张如心调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委员、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进行认真研究。1954年,张如心当选为第二届政协委员。1954年9月15日,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张如心以哲学家和教育家的身份,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1956年,张如心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4月18日,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976年1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张如心人物评价

张如心同志一生追求进步事业,长期从事党的理论研究及其宣传工作,是中国 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人,对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铺垫,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曾宪恒所说:张如心是一位优秀理论家,是梅州人的骄傲,也是客家人的骄傲!

悼词评:张如心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的理论工作、教育工作勤奋努力的一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