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殊【中国电影事业家及评论家】_电影_上海_戏剧

袁文殊简介

袁文殊

袁文殊(1911~1993),中国电影事业家及评论家。

1911年10月16日生,1993年1月21日卒于北京。

广东省兴宁人。

1926年参加当地革命组织大坪革命青年会。

1930年赴广州,考入广东戏剧研究所戏剧文学系学习。

1933年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的领导工作。

1934年,在上海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负责戏剧理论研究组工作,积极从事戏剧、电影评论活动。

同年冬被捕,1936年夏被释出狱。

1936年秋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并参与创办期刊《新演剧》。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由上海至武汉,后去重庆,进行抗日救亡演剧活动与戏剧教育工作。

1941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任教员。

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5年赴东北,任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戏剧系主任。

1949年冬,任文化部电影局专职编剧,次年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反映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复杂斗争。

1953年任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所长,同时从事电影艺术理论,特别是电影剧本创作的特性等研究工作。

1956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经理、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党委书记等职。

1960年回北京,被任命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1963年出版了论文集《电影求索录》,1984年又出版了第二本论文集《影坛风云录》。

1979年,继续担任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经常组织和主持电影创作、理论研究的学术活动,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创作作出积极贡献。

曾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