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歇耳家族简介
赫歇耳家族( Herschel family ),英国天文学家家庭。
F.W.赫歇耳
F.W.赫歇耳(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原名Friedrich Wilhelm, 1738–11–15~1822–08–25),生于德国汉诺威,卒于英国斯劳。
早年为音乐师,1757年移居英格兰。
他以业余时间钻研天文学,1773年开始磨制望远镜。
1779年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巡天观测。
1781年3月,在观测中偶然发现天王星,并证明是一颗新的行星。
1787年和1789年又先后发现天王星和土星各有两颗卫星。
英国皇家学会为此授予他柯普莱奖章,并选他为会员。
1782年,英王乔治三世聘他为宫廷天文学家。
同年他从巴斯迁居达奇特,并完全致力于天文学的研究。
1786年定居于斯劳。
1787年制成一架焦距6米的反射望远镜。
1789年又制成一架焦距12米、口径122厘米的大型反射望远镜(一生制作望远镜达数百架之多)。
1820年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第一任会长。
主要贡献有:①双星研究。
1782年他编成第一个双星和聚星表,其中有他发现的双星227对。
1785年又刊布了第二个表,记录双星434对,其中有新发现的284对。
1802~1804年,发现大多数双星中都有一星绕另一星的轨道运动。
由此说明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用于远离太阳系的恒星系统。
1821年,他又发表了第三个包括145对新双星的表。
②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
1783年分析了30颗恒星的自行,认为太阳有向武仙座方向的空间运动。
其后又对27颗恒星的自行进行分析,得到太阳运动的方向指向武仙座λ附近的结论。
③星团、星云研究。
1786年、1789年和1802年3次出版星云和星团表,记录了2 500个星云和星团。
他的大望远镜将过去被视为无星的许多星云分解成一群恒星,但1790年他指出,有些星云是不可分解的,如弥漫星云和他称之为“行星状”的星云。
1811年,他根据对星云形态的研究,提出从弥漫物质到凝成恒星的一系列过渡形式。
他的这种分类和演化序列虽然有错误,但引起了重视恒星起源问题的研究。
④银河系结构的研究。
1785年,他用统计恒星数目的方法,证实银河系为扁平状圆盘的假说。
他企图测量银河系的大小,但没有成功。
虽然他曾错误地认为银河系的深度是“不可测量的”,但他创立了恒星天文学的研究方法。
C.L.赫歇耳
C.L.赫歇耳(Caroline Lucretia Herschel, 1750–03–16~1848–01–09), F.W.赫歇耳的妹妹。
生于汉诺威,卒于汉诺威。
1772年F.W.赫歇耳接她到英国。
先以音乐为职业,后尽心竭力地协助哥哥进行天文学研究,承担了观测资料的记录和归算任务,几十年如一日地利用每一个可观测的晴夜。
她还独自进行观测,一生发现14个星云、星团,1786~1797年发现8颗彗星。
1798年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她对《弗兰斯提德星表》所作的索引、校订和补充(561颗星)。
1822年F.W.赫歇耳死后,她回到汉诺威,继续整理她哥哥的观测资料。
1828年编成F.W.赫歇耳发现的2 500个星团、星云表,获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金质奖章,1846年又获得普鲁士国王的科学金质奖章。
J.F.赫歇耳
J.F.赫歇耳(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1792–03–07~1871–05–11) F.W.赫歇耳的儿子。
生于斯劳,卒于科林伍德。
181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181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
先从事数学研究,1816年始继父业从事天文学研究。
1820年受他父亲的委托,参与创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工作,先后3次任会长(1827~1829,1839~1841,1847~1849)。
1830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1845年任英国科学促进会主席。
1821~1823年重新核对他父亲发现的双星,在观测中又发现双星3 347对。
1825~1833年,在重新查核了他父亲发现的所有星云和星团的过程中,新发现星云和星团525个,于1833年刊布。
1834~1838年在南非好望角,以3架6米焦距的望远镜进行南天观测,共记录了68 948个天体,包括恒星、星云、星团、双星,特别详细地描绘了猎户座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哈雷彗星、土卫系统以及船底座η的爆发。
1836年,测量了191颗恒星的相对亮度。
1847年刊布南天观测结果,因此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柯普莱奖章。
1849年综合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写成《天文学纲要》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1859年由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成中文,书名为《谈天》。
1851年以后,J.F.赫歇耳已疾病缠身,但仍坚持著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