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绶琯【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_射电_天文_中国科学院

王绶琯简介

王绶琯(1923~ ),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3年1月15日生于福建福州。

1943年毕业于重庆马尾海军学校。

1945年赴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1950年改攻天文并被聘入伦敦大学天文台进行研究工作。

1953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及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授时工作主持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射电天文研究室主任、台长,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天文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常务委员及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天体物理学报》主编等职。

主要从事射电天文学的观测研究,开创了中国的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领域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进。

50年代初期以来,在中国天文学的学科基础建设和天体物理学观测研究的奠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持完成了将中国时号精确度提高到0.01秒的紧迫科研任务,同时开拓并有力地推动了作为“时间服务”理论基础的天体测量学的发展;负责创建了北京天文台的射电天文研究,主持创办了全国性的射电天文训练班,负责首次研制成中国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制定了在北京创建射电天文科学研究的方案与分阶段发展的技术步骤和射电天文研究目标。

1966年以来,负责成功地研制出了米波16面天线射电干涉仪、分米波复合射电干涉仪、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系统等重要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并在相应的观测研究中取得多项创见性成果,获得多项中国科学院一等科技成果奖和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多年来在领导和管理全国天文工作中发挥了多方面的主导作用,并在“全国一盘棋”的天文研究布局和“学术中心”的组织等方面作了有力推动。

在培养天文科技人才、北京天文台的筹建和科学领导、发展天文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射电天文方法》等专译著多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