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爵滋【清代官吏、诗人】_侍郎_大理寺_翰林院

黄爵滋简介

黄爵滋

黄爵滋(1793(癸丑年)—1853)清代官吏、诗人。字德成,号树斋。抚州宜黄县城人。官至礼、刑二部侍郎。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均为禁烟名臣。

黄爵滋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爵滋

别名:字德成,号树斋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宜黄县城

出生日期:1793年

逝世日期:1853年

职业: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

代表作品:《黄少司寇奏疏》《海防图》

黄爵滋人物生平

当黄爵滋初入仕途时,鸦片流毒正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清王朝积弱的躯体。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这个“天朝上国”妄自尊大、因循守旧,举国孤陋寡闻,陶醉于“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的无知状态。刚刚迈进而立之年的黄爵滋不禁一声叹息。

黄爵滋四岁入私塾,七岁能赋,十岁通诸子之学。嘉庆十三年(1808),入府州府学,学业大进。十七年(1812)县试名列榜首,次年取拔贡,任泸溪(今资溪)县学训导。二十四年,参加江西乡试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六年(1826)散馆授编修,旋充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总纂官。其间,常与友招客论文,饮酒赋诗,并同宣南诗社成员诗酒往还,在京渐有诗名。八年(1828)为江南乡试副考官。十二年至十四年为福建、陕西、江西、山东等道监察御史,兵、工、户部掌印给事中。十五年提为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后升礼部、刑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署仓场侍郎。曾三主乡试,两次会试监考官,选拔不少知名人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监察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道光十九年(1839年)后任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左侍郎等职。他和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姚莹等人志趣相投,提倡经世之学,主张刷新吏治,扫除贪污,整顿军务,巩固边防,是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他敢于揭发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现象,“以直谏负时望,遇事锋发,无所回避。”在鸦片战争前,创议禁烟应重治吸食者,挑起了在全国各省军政大吏中关于严禁驰禁的一场大辩论,成为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的发起者。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派赴闽、浙查办鸦片走私问题和视察海防,坚持抵抗侵略的主张,揭露投降派的对外妥协阴谋,“一时以为清流眉目”。道光二十二年退休回籍。二十三年(1843)朝廷发现户部银库亏空,黄爵滋因曾清查银库,以失察罪被革职,即返省主持豫章书院。二十四年以六部员外郎启用,以病未就,仍主讲书院。三十年至京闲居。咸丰三年(1853)卒于北京,终年61岁,后归葬于宜黄二都乡石巩寺侧。

黄爵滋政治主张

当黄爵滋初入仕途时,鸦片流毒正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清王朝积弱的躯体。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这个“天朝上国”妄自尊大、因循守旧,举国孤陋寡闻,陶醉于“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的无知状态。刚刚迈进而立之年的黄爵滋不禁一声叹息。

黄爵滋四岁入私塾,七岁能赋,十岁通诸子之学。嘉庆十三年(1808),入府州府学,学业大进。十七年(1812)县试名列榜首,次年取拔贡,任泸溪(今资溪)县学训导。二十四年,参加江西乡试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六年(1826)散馆授编修,旋充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总纂官。其间,常与友招客论文,饮酒赋诗,并同宣南诗社成员诗酒往还,在京渐有诗名。八年(1828)为江南乡试副考官。十二年至十四年为福建、陕西、江西、山东等道监察御史,兵、工、户部掌印给事中。十五年提为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后升礼部、刑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署仓场侍郎。曾三主乡试,两次会试监考官,选拔不少知名人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监察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道光十九年(1839年)后任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左侍郎等职。他和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姚莹等人志趣相投,提倡经世之学,主张刷新吏治,扫除贪污,整顿军务,巩固边防,是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他敢于揭发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现象,“以直谏负时望,遇事锋发,无所回避。”在鸦片战争前,创议禁烟应重治吸食者,挑起了在全国各省军政大吏中关于严禁驰禁的一场大辩论,成为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的发起者。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派赴闽、浙查办鸦片走私问题和视察海防,坚持抵抗侵略的主张,揭露投降派的对外妥协阴谋,“一时以为清流眉目”。道光二十二年退休回籍。二十三年(1843)朝廷发现户部银库亏空,黄爵滋因曾清查银库,以失察罪被革职,即返省主持豫章书院。二十四年以六部员外郎启用,以病未就,仍主讲书院。三十年至京闲居。咸丰三年(1853)卒于北京,终年61岁,后归葬于宜黄二都乡石巩寺侧。

黄爵滋文学作品

当黄爵滋初入仕途时,鸦片流毒正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清王朝积弱的躯体。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这个“天朝上国”妄自尊大、因循守旧,举国孤陋寡闻,陶醉于“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的无知状态。刚刚迈进而立之年的黄爵滋不禁一声叹息。

黄爵滋四岁入私塾,七岁能赋,十岁通诸子之学。嘉庆十三年(1808),入府州府学,学业大进。十七年(1812)县试名列榜首,次年取拔贡,任泸溪(今资溪)县学训导。二十四年,参加江西乡试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六年(1826)散馆授编修,旋充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总纂官。其间,常与友招客论文,饮酒赋诗,并同宣南诗社成员诗酒往还,在京渐有诗名。八年(1828)为江南乡试副考官。十二年至十四年为福建、陕西、江西、山东等道监察御史,兵、工、户部掌印给事中。十五年提为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后升礼部、刑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署仓场侍郎。曾三主乡试,两次会试监考官,选拔不少知名人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监察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道光十九年(1839年)后任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左侍郎等职。他和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姚莹等人志趣相投,提倡经世之学,主张刷新吏治,扫除贪污,整顿军务,巩固边防,是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他敢于揭发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现象,“以直谏负时望,遇事锋发,无所回避。”在鸦片战争前,创议禁烟应重治吸食者,挑起了在全国各省军政大吏中关于严禁驰禁的一场大辩论,成为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的发起者。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派赴闽、浙查办鸦片走私问题和视察海防,坚持抵抗侵略的主张,揭露投降派的对外妥协阴谋,“一时以为清流眉目”。道光二十二年退休回籍。二十三年(1843)朝廷发现户部银库亏空,黄爵滋因曾清查银库,以失察罪被革职,即返省主持豫章书院。二十四年以六部员外郎启用,以病未就,仍主讲书院。三十年至京闲居。咸丰三年(1853)卒于北京,终年61岁,后归葬于宜黄二都乡石巩寺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