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沔【唐朝时期大臣】_母亲_宾客_侍郎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崔沔 母亲 宾客 侍郎

崔沔(唐朝时期大臣)

崔沔(673—739年),字若冲,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唐朝时期大臣,卫尉少卿崔暟之子。

出自博陵崔氏第二房。纯谨孝敬,进士出身,授陆浑主簿,入为左补阙。唐睿宗即位,迁虞部郎中、检校御史中丞,敢于弹劾权贵,迁著作郎、太子左庶子。中书令张说执政,授中书侍郎,合作不洽,出任魏州刺史。入为检校吏部侍郎,分掌人才铨选。转左散骑常侍、集贤殿修撰,负责刊定户籍和制定礼乐,迁秘书监、太子宾客。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嗣子崔佑甫拜相后,追赠左仆射,著有《陋室铭》《落星石赋》。

人物生平

崔沔纯正谨慎,没有虚假之言,侍奉父母非常孝顺,很有才华。他考中进士,应试贤良方正科成绩优等,没有考中的人公开诋毁他,武后敕令主管部门对他进行审察复试,崔沔的对答更加高妙,最终名列第一。两次补授为陆浑主簿,调入吏部任职,吏部侍郎岑义赞叹说:“您是当今的郤诜啊!”于是推荐他任左补阙。崔沔性情和缓,举止温文尔雅,但处理公务时却言词严正,别人都不能使他屈服。

唐睿宗征召他,授予他中书舍人一职,他因母亲病于东都而不忍离去,坚决辞让,请求能奉养母亲。享船翻他又上表建议让陆浑县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来代替自己担任这个职务。唐睿宗下诏让他改任虞部郎中,不久,又任检校御史中丞。崔沔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以及减少苑囿中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人们因他的奏请而获得利益。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是亲家,依仗卢怀慎的权势而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在东都任职盛狼榜时,结交宾客,收受贿赂。崔沔准备查验弹劾二人,姚崇、卢怀慎当时正执政,一起推荐崔沔说他有史才,让他转任著作郎,夺去了他的权力,大概是畏惧他。过了很久,崔沔又担任太子左庶子。母亲离世,崔沔在房前接受宾客的吊唁,宾客都不曾进到停放棺柩的内室。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进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多次称赞他。崔沔守孝期满,升任中书侍郎。

唐玄宗因为仙州的刺史屡次死亡,打算废掉仙州。崔沔请求将治所移至舞阳。舞阳,原来是樊哙的封国,葛背重更名为樊州,唐玄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仙州最终被废掉了。崔沔喜欢谈论朝政得失,有人说:“现在的中书令秉承皇帝旨意行事,侍郎虽然辅佐宰相,也只不过是个虚职而已。”崔沔回答说:“百官分担的职责不同,上下相互联系,以便实现大治,怎么可以一味顺从,空领俸禄呢?”凡是诏令和妹海部门事务,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高兴,让崔沔出任魏州刺史。州内大雨,积水冲毁庄稼,崔沔放宽禁令以方便百姓。后来,被皇帝召回,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的身份任集贤修撰,历任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讨论增加宗庙祭祀用的礼器笾和豆,又想要提高丧服的规格,于是卿韦縚请坐增笾豆至十二;外祖服大功,舅小功,堂姨若舅、舅母袒免。

崔沔说:"祭祀上矣,古者饮食必先严献。未有火化,故有毛血之荐,未有曲糵,故有玄酒之奠。后王作为酒醴、牺牲以致馨香,故有三牲、八簋、五齐、九献。神道主敬,可备而不敢废也,虽曰备物,而节制存焉。钘俎、笾豆、簠簋尊罍之实,皆周时馔,其用通宴飨宾客,而周公与毛血、玄酒同荐于先祖。晋卢谌家祭礼,所荐皆晋时常食,不纯用古。此圣贤变文而通其情也。然当时饮食不可阙于祭,明矣。国家清庙时享,礼馔具设,周制也,古物阿枣探凝存焉。园寝上食,时膳备列,汉法也,它珍极焉。职贡来祭,致远物也。有新必荐,顺时令也。苑囿躬稼所收,搜狩亲中,莫不荐而后食,尽诚敬民。若此至矣,无以加矣。诸珍羞鲜物,第敕有司悉使著于令,因宜而荐,不必加笾豆以为嗛也。大羹,古食也,盛于古器。和羹,常馔也,盛于时器。毛血盛于盘,玄酒盛于尊。未有荐时馔而用古器者,繇古质而今文,便事也。故加笾豆未足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朝,徒近侈耳。鲁丹桓宫之楹,刻其桷,《春秋》非之。班固称:'墨家出于清庙,是以贵俭。'然清庙不奢,旧矣。太常所请,臣所未安。"太常又说:"爵小不及合,执持至难。"崔沔说:"礼有以小为贵者,献以爵是也。然今不及制,则非礼,自有司之陋也。随失制宜,不待议而革云。"崔沔又说:"礼本于家正,家正而天下定。家不可以贰,故父以尊崇,母以厌降。是以内服齐斩,外服缌,尊名所加,不过一等,今古不易之道也。昔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知其将戎,礼先亡也。比制《唐礼》,推广舅恩,故弘道以来,国命再移于外姓,本礼验亡,可不戒哉!"当时,职方郎中韦述、户部郎中杨伯成、礼部员外郎杨仲昌、监门兵曹参军刘秩等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笾豆坐各六,姨若舅小功,舅母缌麻,堂姨袒免,余仍旧制。

每当朝廷有难以决定的争议时,都向崔沔咨询,然后选取中间意见。崔沔去世时六十七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孝”。崔沔持家俭省节约,俸禄随时碑讲妹汽散发给同宗同族的人,不营建住宅,曾经作《陋室铭》来表达自己鸦葛希的志向。 

人物评价

岑羲:当今之郤诜。

李迥秀:王佐之才。

陈子昂:虽公孙、晁郄不过也。

轶事典故

高笋塘

崔沔幼时家居成都地区,崔沔八岁时父亲就死了,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十三岁时,他母亲又得了眼病,于是他变卖了家产,到处为母亲求医问药,但还是没能治好母亲的眼病。崔沔小小年纪,就支撑起了这个家,把母亲伺候的好好的。崔沔家门口有一个水塘,塘边是一条弯弯的小路,住在这里的人每天都从这里经过。一天晚上,母子俩正在吃饭,忽然听见门外有嘈杂的喊声,崔沔急忙跑出去一看,原来,刚才一个小孩摸黑从塘边走过,一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幸好救得及时才捡了条命。

回到屋里,母亲忽然对崔沔说:“沔儿,你明天在屋门前挂一盏灯笼吧。这里路窄,晚上又黑,人家从这里过很不方便,挂起灯笼就不会再有人掉到水里头了。”崔沔担心用油要多花钱。他母亲说:“我们节约点就行了。”崔沔是个孝子,当即就依了母亲的意思。第二天,天刚黑的时候,他就在屋门口挂起了一盏灯笼。大家都很感动,知道崔沔家里穷,便你一家我一家,自愿拿出一点油送来。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掉到水里头了。

崔沔一边种菜糊口,一边发奋读书,后来终于考上了进士。他念念不忘母亲,经常陪着母亲游玩。一天,他们去馆子里吃饭,崔沔拈了菜给母亲吃。母亲吃了问:这是何菜?崔沔说这是高笋,母亲便说:“高笋好吃,细滑爽口。”为了让母亲时常能吃到高笋,崔沔后来请人在家门前挖塘栽上了高笋,并在周围栽上果树。崔沔的官越做越大,但始终不忘母亲养育之情。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很伤感。他回到自己简陋的家里为母守孝,塘里遍种高笋,每一年清明总不忘给母亲送上一份高笋,白玉一样的高笋承载着崔沔的拳拳孝心。世人为之钦佩感动的不得了,为了纪念崔沔对母亲的孝心,后人就把这地方取名高笋塘。

陋室铭

崔沔可能是《陋室铭》的真正作者。传统名篇《陋室铭》的作者,诸家选集如《刘梦得文集》《历代散文选》《古文选译》均认定是唐代的刘禹锡。有学者根据《陋室铭》未收入《刘宾客文集》或《刘宾客外集》,而《新唐书》中有崔沔“尝作《陋室铭》以见志。”的记载而推断崔沔可能是《陋室铭》的真正作者。

亲属成员

崔沔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第二房崔氏为唐代博陵崔氏定著四房之一,始祖为前燕秘书监崔懿之第二子崔琨。博陵崔氏作为中原门阀士族“五姓七望”之一,两汉以来家世非常显赫,引起唐朝统治者的高度担忧。为了抑制中原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诏,禁止包括崔懿八子后裔在内的“七姓十家”间互相通婚。然而禁婚诏的效果并不理想,不但没有起到削弱“七姓十家”的作用,反而无形中抬高了他们的身份。晚唐以来,博陵崔氏第二房家族成员更是纡组拖绅、历践台阁藩岳者众,历数唐代大中以来的名门望族,博陵崔氏第二房被推为“甲等”,为当时天下“士族之冠”。

先辈

高祖:崔士约(崔说),北周陇州刺史。

曾祖:崔弘峻,隋朝赵王(杨杲)长史。

祖父:崔俨,唐朝益州雒县县令。

父亲:崔暟,汝州长史、安平县男,赠卫尉少卿。

妻子

王方大,太原郡太夫人。

儿孙

儿子:崔成甫,冯翊县尉。

嗣子:崔祐甫,唐德宗宰相,赠太傅。

孙子:崔伯良,殿中侍御史;崔仲德,太子通事舍人;崔叔贤,不仕。

个人作品

《落星石赋》:元气初变,有形既辟:禀清明之表者,腾为星辰;受重浊之资者,降为土石。肇经纶於邃古,荩常久而不易。诡哉灵物!爰始混成,参夫元象,丽於太清。彼在天也何谴?奄沦落於边城;其在地也何幸?复推迁於上京。尔其兰台广庑,芸阁修除,飞轩廓落,邃宇崇虚,芳草旖旎,珍木扶疏,迩九重之宫阙,藏万古之图书。地禁务简,政和礼舒,贞而不黩,其清有馀,意栖闲之得所,形变化其焉如?徒观其隐瀹?昭,(疑)蓄缩光芒,体??兀以难动,气埋冥而不扬。拟於规矩,既不合於圆方;徵其彩饰,又无复於元黄。匪处匪出,不识於行藏;匪荣匪悴,不达於炎凉。夫其静也,何必徐生百祥?夫其重也,何必能镇百殃?庶永终而知弊,荩抱璞而袭常。彼无用也,亦至人之所谓允臧。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后世纪念

崔沔墓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土于洛阳,但具体地点不详。现存开封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唐大历十三年(778年)四月刻。志盖高、宽98厘米,厚22厘米。录皿顶,四周有阴线刻花草纹。题篆书“有唐尚书左仆射崔孝公之墓”12字。志之高、宽与盖同,厚18厘米。李邕撰文,徐拱书丹。志文隶书52行,后26行续刻于盖之背面。行31字。首行题曰:“有唐通议大夫守太子宾客赠尚书左仆射崔孝公墓志”。墓志主要介绍了崔沔的世系家谱,包括崔沔之曾祖、祖父、父亲、子孙等人的官职及他本人官职升迁情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