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松亭【伊斯兰经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_阿訇_伊斯兰_中国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马松亭 阿訇 伊斯兰 中国

马松亭简介

马松亭

马松亭,名寿龄,以字行,回族,北京人,中国现代伊斯兰经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著名伊玛目。中国伊斯兰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四大阿訇之一。1895年生于北京牛街伊斯兰世家。自幼习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伊斯兰经典。26岁后历任北京、河北、山东、四川、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等地清真寺伊玛目(教长)。1930年代参与创办并主持北平成达师范学校和北平回教经学院,并组建月华出版部,出版《月华》杂志和伊斯兰学术经籍。1949年后历任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副会长等职。全国政协第二、五、六、七届委员。

马松亭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松亭

别名:马寿龄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95

逝世日期:1992

职业:伊斯兰经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中阿大学

信仰:伊斯兰

主要成就:创建成达师范学校和中国伊斯兰经学院

代表作品:《古兰经要义》《回教与人生》

马松亭人物概述

1895年生于北京牛街一个阿訇世家,其祖上世代为伊斯兰经师,其堂兄马静生(名寿仁,寿90,于1982年去世)亦系著名学者。阿訇幼年承家教,即有志于宗教、文化事业。稍长,先后在牛街清真寺达浦生阿訇所主持之中阿大学读书。继就学于北京花市清真寺,随王友三阿訇求学,学成挂幛(毕业)后,先后在北京西单、河北涿鹿及北京花市任开学阿訇。其时正值清末民初,各种新思潮纷至沓来,社会各方面呈现启蒙竞进情势。在王浩然、达浦生等阿訇倡导下,回族伊斯兰新文化运动逐渐在北京、天津兴起,并向全国推进。在这种形势激荡下,松亭阿訇认识到,中国回族历史虽近千年,但过去囿于积习,不读汉书,教育落后,民智闭塞,民生凋敝,整个民族处于落后状态。阿訇将当时中国回族状况归纳为贫、愚二字。从而立定宏愿,愿毕生从事于克服回族贫愚,锐意于发展回族文化教育,以期有裨于整个国家、民族之复兴。

1930年代,松亭阿訇出访游学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回国后,在北平发起建立"中国埃及文化协进会"、福德图书馆,并选派学生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深造。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松亭阿訇返回北平,与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联系,保送重庆回教经学院部分学生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阿拉伯专业继续学习深造,随后随即在北平东四牌楼清真寺原成达师范校址聘师招生,成立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并恢复了《月华》杂志的刊行。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祖国大地烽烟四起,松亭阿訇被迫暂避中国香港 从事学术活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松亭阿訇由周恩来总理派人邀请回国。为祖国民族文化教育辛劳大半生的松亭阿訇自此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49年后历任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副会长等职,并当选全国政协第二、五、六、七届委员。

1957年,松亭阿訇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成为著名的中国少数民族六大右派(龙云、黄现璠、欧百川、王毅斋、马松亭、向达)之一。

1966—1976十年浩劫中,松亭阿訇作为民族宗教文化界的权威,受到围攻、批斗和凌辱。

1978年,松亭阿訇多年屈抑得以昭雪,重新受到党和政府礼遇。1980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松亭阿訇被推举为副主任。松亭阿訇晚年精神矍铄,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撰写《古兰经要义》在《中国穆斯林》杂志发表。1992年,松亭阿訇因病医治无效归真于寓所,享年97岁。

马松亭生平经历

1895年生于北京牛街一个阿訇世家,其祖上世代为伊斯兰经师,其堂兄马静生(名寿仁,寿90,于1982年去世)亦系著名学者。阿訇幼年承家教,即有志于宗教、文化事业。稍长,先后在牛街清真寺达浦生阿訇所主持之中阿大学读书。继就学于北京花市清真寺,随王友三阿訇求学,学成挂幛(毕业)后,先后在北京西单、河北涿鹿及北京花市任开学阿訇。其时正值清末民初,各种新思潮纷至沓来,社会各方面呈现启蒙竞进情势。在王浩然、达浦生等阿訇倡导下,回族伊斯兰新文化运动逐渐在北京、天津兴起,并向全国推进。在这种形势激荡下,松亭阿訇认识到,中国回族历史虽近千年,但过去囿于积习,不读汉书,教育落后,民智闭塞,民生凋敝,整个民族处于落后状态。阿訇将当时中国回族状况归纳为贫、愚二字。从而立定宏愿,愿毕生从事于克服回族贫愚,锐意于发展回族文化教育,以期有裨于整个国家、民族之复兴。

1930年代,松亭阿訇出访游学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回国后,在北平发起建立"中国埃及文化协进会"、福德图书馆,并选派学生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深造。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松亭阿訇返回北平,与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联系,保送重庆回教经学院部分学生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阿拉伯专业继续学习深造,随后随即在北平东四牌楼清真寺原成达师范校址聘师招生,成立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并恢复了《月华》杂志的刊行。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祖国大地烽烟四起,松亭阿訇被迫暂避中国香港 从事学术活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松亭阿訇由周恩来总理派人邀请回国。为祖国民族文化教育辛劳大半生的松亭阿訇自此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49年后历任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副会长等职,并当选全国政协第二、五、六、七届委员。

1957年,松亭阿訇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成为著名的中国少数民族六大右派(龙云、黄现璠、欧百川、王毅斋、马松亭、向达)之一。

1966—1976十年浩劫中,松亭阿訇作为民族宗教文化界的权威,受到围攻、批斗和凌辱。

1978年,松亭阿訇多年屈抑得以昭雪,重新受到党和政府礼遇。1980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松亭阿訇被推举为副主任。松亭阿訇晚年精神矍铄,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撰写《古兰经要义》在《中国穆斯林》杂志发表。1992年,松亭阿訇因病医治无效归真于寓所,享年97岁。

马松亭学术成果

1895年生于北京牛街一个阿訇世家,其祖上世代为伊斯兰经师,其堂兄马静生(名寿仁,寿90,于1982年去世)亦系著名学者。阿訇幼年承家教,即有志于宗教、文化事业。稍长,先后在牛街清真寺达浦生阿訇所主持之中阿大学读书。继就学于北京花市清真寺,随王友三阿訇求学,学成挂幛(毕业)后,先后在北京西单、河北涿鹿及北京花市任开学阿訇。其时正值清末民初,各种新思潮纷至沓来,社会各方面呈现启蒙竞进情势。在王浩然、达浦生等阿訇倡导下,回族伊斯兰新文化运动逐渐在北京、天津兴起,并向全国推进。在这种形势激荡下,松亭阿訇认识到,中国回族历史虽近千年,但过去囿于积习,不读汉书,教育落后,民智闭塞,民生凋敝,整个民族处于落后状态。阿訇将当时中国回族状况归纳为贫、愚二字。从而立定宏愿,愿毕生从事于克服回族贫愚,锐意于发展回族文化教育,以期有裨于整个国家、民族之复兴。

1930年代,松亭阿訇出访游学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回国后,在北平发起建立"中国埃及文化协进会"、福德图书馆,并选派学生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学习深造。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松亭阿訇返回北平,与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联系,保送重庆回教经学院部分学生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阿拉伯专业继续学习深造,随后随即在北平东四牌楼清真寺原成达师范校址聘师招生,成立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并恢复了《月华》杂志的刊行。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祖国大地烽烟四起,松亭阿訇被迫暂避中国香港 从事学术活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松亭阿訇由周恩来总理派人邀请回国。为祖国民族文化教育辛劳大半生的松亭阿訇自此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49年后历任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副会长等职,并当选全国政协第二、五、六、七届委员。

1957年,松亭阿訇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成为著名的中国少数民族六大右派(龙云、黄现璠、欧百川、王毅斋、马松亭、向达)之一。

1966—1976十年浩劫中,松亭阿訇作为民族宗教文化界的权威,受到围攻、批斗和凌辱。

1978年,松亭阿訇多年屈抑得以昭雪,重新受到党和政府礼遇。1980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松亭阿訇被推举为副主任。松亭阿訇晚年精神矍铄,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撰写《古兰经要义》在《中国穆斯林》杂志发表。1992年,松亭阿訇因病医治无效归真于寓所,享年97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