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民【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_军区_所部_参谋长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郭天民 军区 所部 参谋长

郭天民简介

郭天民

郭天民(汉语拼音:Guo Tianmin;英语:Guo Tianmin;1905-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郭基逵。1905年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十里乡郭受九村。唐朝大将郭子仪的后裔。因是郭家长房长孙,故得到宗祠资助,入县农业学校、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产生不满。1925年回家乡教书并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随黄浦军校特务营参加张太雷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后随军撤退到海丰地区,先后在工农革命军第4、第2师任排长、副连长。1929年赴江西,加入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曾任大队长、支队长、师参谋长、独立第6师和独立第4师师长、红21军第62师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曾因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被指责为江西军区执行罗明路线的代表并被撤职,在红军大学当一名普通学员。在上级要他检查时,他坚持真理,拒绝承认自己有错。1933年10月任红9军团参谋长兼第3师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圆满完成了独立作战任务,所部被中央军委誉为“战略骑兵”。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协助军团长罗炳辉指挥红9军团单独行动,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牵制国民党军,多次与尾追堵截的敌人浴血奋战,先后取得老木孔、猫场等战斗的胜利,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行动的任务。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所部改称第32军并编入左路军。因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而被撤销军团参谋长职务,调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任教育科科长。后因打听并转告红一方面军的消息,险些被以“泄露军事秘密”为由而遭处决。1936年7月与红二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局局长、西路军总指挥部作战局局长。1937年2月在西路军遭到失败前任第30军参谋长,与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一起率余部走出祁连山,穿过戈壁滩,到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委作战局局长。1938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12月任第2军分区司令员。指挥所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多次“扫荡”和“蚕食”,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曾指挥晋察冀军区1938年秋季反围攻中的牛道岭战斗、1939年的上下鹤山战斗、1940年百团大战中的娘子关战斗等。1944年7月任冀察军区司令员。1945年在晋察冀军区春夏季攻势作战中,指挥所部先后实施察南、平北、察北战役,收复大片国土。8月在对日反攻作战中,指挥所部迅速攻占华北战略要地张家口。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绥远战役。1946年在张家口保卫战中,指挥4个团的兵力在正面抗击国民党军2个军的轮番进攻,坚持11昼夜,歼敌万余人。1947年8月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10月任鄂豫军区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王树声在大别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鄂豫新解放区。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协助司令员陈赓率部南下,参加渡江战役。5月随第四野战军执行大迂回、大包围任务,向中南进军,先后实施湘赣、赣南、广东、粤桂边等战役。

1950年1月参与指挥滇南战役,解放云南大部地区。4月兼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参与领导改造起义部队、剿匪作战等工作。1952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兼任高级系主任。1955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院校部部长,并曾主持陆军训练部工作,致力于完善部队、院校教育训练体制,加强正规化建设。1958年因所谓教条主义受到错误批判,被诬为“教条主义反党集团”成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5月26日病逝于广州。

参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