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印度共和国总理(1966~1977,1980~1984),政治家】_甘地_印度_国大党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甘地 甘地 印度 国大党

I.甘地简介

I.甘地

I.甘地( Indira Gandhi;1917~1984),印度共和国总理(1966~1977,1980~1984),政治家。J.尼赫鲁的独生女。甘地生于安拉阿巴德城阿南德宫,卒于新德里。从小受到尼赫鲁的悉心教育,先后就读于瑞士日内瓦国际学校、印度阿拉哈巴德圣玛丽教会女校、浦那学生自立学校、桑蒂尼克坦国际大学,以及英国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

8岁时曾加入M.K.甘地领导的手纺协会儿童部。1930年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组织过“猴子队”,从事服务性工作。1936年参加印度国民大会党。1942年同F.甘地结婚。同年9月因参加要求英国“退出印度”运动被捕入狱,1943年5月获释。

印度独立后,因其母早逝,I.甘地成为总理官邸的女主人。1954年随父访问中国。1955年任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和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国大党议会局委员,1959~1960年任国大党主席,1962年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64年5月尼赫鲁逝世,L.B.夏斯特里继任总理,甘地担任新闻广播部长。1966年1月夏斯特里突然去世,甘地成为国大党领袖,出任总理。1967、1971和1980年三次当选总理,执政15年之久。但在1967年大选中,仅以微弱多数获胜。为修复国大党的形象,并表明实现竞选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目标,于1967年6月提出《十点纲领》。

甘地担任总理期间,遵循尼赫鲁制定的内外政策,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有所调整。在内政上,坚持议会民主制度,坚持实行公私营企业并举的“混合经济”政策,为发展民族经济和建设印度作出不懈的努力。甘地就任不久即着手开展“绿色革命”。20世纪80年代后加速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实行对外开放。外交上,甘地竭力维护印度的国际地位,扩大印度在不结盟运动中的作用,为改善和发展中印两国关系也作出贡献。1971年签订 《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肢解巴基斯坦。1975年吞并锡金。1980年以后调整外交政策,改善并加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强调不结盟方针。

在担任政府首脑期间不断加强对国大党的控制。1969年11月因与国大党主席尼贾林加帕发生矛盾而导致国大党分裂为国大党(I.甘地派)和国大党(组织派)。甘地利用议会强制手段提前一年大选,获得2/3议席,力挫国大党(组织派)。1975年6月12日,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判决甘地在1971年大选中犯有舞弊罪,剥夺她国会议员资格6年(见印度紧急状态)。1978年以后担任国大党(I.甘地派)主席。后被锡克教徒侍卫所害(见金庙事件)。

甘地主要著作有《印度:演说与回忆录》、《不朽的印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