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之【王会之孙】_东晋_刺史_南中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王允之 东晋 刺史 南中

王允之                                                                                本名:王允之                                                        字号:深猷                                                        所处时代:东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                                                        出生时间:公元303年                                                                                                                                    去世时间:公元342年                                                        主要成就:助平苏峻之乱                                                        官职: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卫将军                                                        封爵:番禺县侯                                                        谥号:忠王允之介绍     王允之(303年—342年),字深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会之孙,王舒之子,丞相王导的堂侄。仕东晋,为钱塘令、领司盐都尉、宣城内史、建武将军、西中郎将、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卫将军、会稽内史,封番禺县侯。死时,年仅40岁,谥号为忠。人物生平王允之字深猷。在儿童时就被其堂伯父王敦认为像自己一样,聪慧机警,十分喜爱,于是常常跟着王敦出入。太宁元年(323年),王敦有一晚与党众饮酒,王允之也在席但先因酒醉躺下休息。及后王敦与钱凤在席间商讨攻打建康篡位的事,王允之在当时已醒来,故此听到全部对话内容。王允之随后便因怕王敦怀疑自己听到机密,于是便呕吐大作,弄得衣服和面部都是吐物,自己则仍倒在原地。钱凤走后,王敦来察看,见如此景况亦不怀疑王允之听到机密了。但不久王允之就以父亲新拜廷尉为由要求去建康见父亲,王敦准许。王允之到建康后就将王敦图谋告诉父亲,王舒于是与王导一同报告晋明帝,让晋明帝早作准备。最终协助晋明帝在次年平定王敦之乱。王敦之乱后,晋明帝打算授官给王允之,但王舒以王允之还年轻不愿仕官为由请求明帝,王允之于是一直跟随父亲。咸和元年(326年),是苏峻之乱爆发前一年,王导认为苏峻将会被庾亮逼反,于是以王舒出任会稽内史作外援。后苏峻果然叛乱,并于咸和三年(328年)攻陷建康。王舒在当年于会稽举义兵,并以王允之行扬烈将军,领兵讨伐苏峻军。后讨伐义军盟主荆州刺史陶侃表王允之为督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咸和四年(329年),王允之追击败逃的苏峻将领韩晃并大败对方,不久苏峻之乱就被平定。王允之因功封番禺县侯。后王允之任建武将军、钱唐县令,领司盐都尉。咸和九年(334年)任宣城内史、监扬州江西四郡事,镇于湖。咸康年间升为西中郎将、假节。后迁任南中郎将、江州刺史。王允之在政甚有声威和惠泽。咸康八年(342年)豫州刺史庾怿送酒给王允之意图毒杀他。王允之觉得奇怪,先给一头狗喝下,犬只不久却死去,王允之于是密报晋成帝,令晋成帝大怒。事发后次月庾怿自杀。同年王允之向中书监庾冰求解江州刺史,授予堂兄弟王恬,在庾冰的影响下,王允之于当年转拜卫将军、会稽内史。但王允之未上任就逝世,享年四十岁谥号为忠。历史评价房玄龄等《晋书》:“允之骍角,无弃山川。”蔡东藩《两晋演义》:“王允之伪醉绐敦,确是奇童。”家族世系王仁——王融——王览——王会——王舒——王允之、王宴之史书记载《晋书·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六》允之字深猷。总角,从伯敦谓为似己,恒以自随,出则同舆,入则共寝。敦尝夜饮,允之辞醉先卧。敦与钱凤谋为逆,允之已醒,悉闻其言,虑敦或疑己,便于卧处大吐,衣面并污。凤既出,敦果照视,见允之卧吐中,以为大醉,不复疑之。时父舒始拜廷尉,允之求还定省,敦许之。至都,以敦、凤谋议事白舒,舒即与导俱启明帝。舒为荆州,允之随在西府。及敦平,帝欲令允之仕,舒请曰:“臣子尚少,不乐早官。”帝许随舒之会稽。及苏峻反,允之讨贼有功,封番禺县侯,邑千六百户,除建武将军、钱唐令,领司盐都尉。舒卒,去职。既葬,除义兴太守,以忧哀不拜,从伯导与其书曰:“太保、安丰侯以孝闻天下,不得辞司隶;和长舆海内名士,不免作中书令。吾群从死亡略尽,子弟零落,遇汝如亲,如其不尔,吾复何言!”允之固不肯就。咸和末,除宣城内史、监扬州江西四郡事、建武将军,镇于湖。咸康中,进号西中郎将、假节。寻迁南中郎将、江州刺史。莅政甚有威惠。时王恬服阕,除豫章郡。允之闻之惊愕,以为恬丞相子,应被优遇,不可出为远郡,乃求自解州,欲与庾冰言之。冰闻甚愧,即以恬为吴郡,而以允之为卫将军、会稽内史。未到,卒,年四十。谥曰忠。                        赞 踩 相关专题更多 晋朝皇帝列表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五年,共传十五帝。... 晋朝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山东历史人物大全山东位于祖国东部,美丽的黄海和渤海之滨,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号称“孔孟之乡”。历史名人孔子、孟子、蒙恬、墨子、庄子、孙武、蒲松龄、杨子荣都是山东人的杰出代表。...        与王允之相关人物更多                                       王允                                                  王导                                                  王轨                   王允之的故事更多历史朝代介绍更多    朝代都城建立者夏朝安邑大禹商朝亳商汤周朝西周镐京周武王姬发东周洛邑周平王姬宜臼春秋 --战国 --秦朝咸阳始皇帝嬴政西楚彭城西楚霸王项羽汉朝西汉长安汉高帝刘邦新常安王莽玄汉宛城洛阳长安汉更始帝刘玄东汉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曹魏洛阳魏文帝曹丕蜀汉成都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建业吴大帝孙权晋朝西晋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建康晋元帝司马睿五胡十六国-见五胡十六国表南北朝南朝刘宋建康宋武帝刘裕萧齐建康齐高帝萧道成萧梁建康梁武帝萧衍南陈建康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魏平城魏道武帝拓跋珪洛阳魏孝文帝拓跋宏东魏邺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邺齐文宣帝高洋北周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大兴隋文帝杨坚唐朝长安唐高祖李渊五代十国后梁开封后梁太祖朱温后唐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开封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汉开封后汉高祖刘暠后周开封后周太祖郭威十国-见五代十国表宋朝北宋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南宋临安宋高宗赵构契丹辽朝西辽上京汴京虎思斡耳朵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辽德宗耶律大石大理国太和城大理太祖段思平西夏兴庆府夏景宗李元昊金朝会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中都海陵王完颜亮开封金宣宗完颜珣元朝大都铁木真元世祖忽必烈明朝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清朝盛京北京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同时代人物更多    1鲁胜西晋学者人物介绍1鲁胜0次查阅2苏蕙魏晋三大才女之一人物介绍2苏蕙2次查阅3潘尼文学家、太常博士人物介绍3潘尼2次查阅4拓跋沙漠汗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力微长子人物介绍4拓跋沙漠汗1次查阅5司马允人物介绍5司马允1次查阅6谢安两次挽救东晋于危难的名臣人物介绍6谢安0次查阅7司马曜人物介绍7司马曜5次查阅8顾众东晋大臣人物介绍8顾众5次查阅9司马晞晋元帝司马睿第四子人物介绍9司马晞0次查阅10谢道韫东晋才女人物介绍10谢道韫3次查阅

王允之(303年—342年),字深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会之孙,王舒之子,丞相王导的堂侄。仕东晋,为钱塘令、领司盐都尉、宣城内史、建武将军、西中郎将、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卫将军、会稽内史,封番禺县侯。死时,年仅40岁,谥号为忠。

人物生平

王允之字深猷。在儿童时就被其堂伯父王敦认为像自己一样,聪慧机警,十分喜爱,于是常常跟着王敦出入。太宁元年(323年),王敦有一晚与党众饮酒,王允之也在席但先因酒醉躺下休息。及后王敦与钱凤在席间商讨攻打建康篡位的事,王允之在当时已醒来,故此听到全部对话内容。王允之随后便因怕王敦怀疑自己听到机密,于是便呕吐大作,弄得衣服和面部都是吐物,自己则仍倒在原地。钱凤走后,王敦来察看,见如此景况亦不怀疑王允之听到机密了。但不久王允之就以父亲新拜廷尉为由要求去建康见父亲,王敦准许。王允之到建康后就将王敦图谋告诉父亲,王舒于是与王导一同报告晋明帝,让晋明帝早作准备。最终协助晋明帝在次年平定王敦之乱。王敦之乱后,晋明帝打算授官给王允之,但王舒以王允之还年轻不愿仕官为由请求明帝,王允之于是一直跟随父亲。

咸和元年(326年),是苏峻之乱爆发前一年,王导认为苏峻将会被庾亮逼反,于是以王舒出任会稽内史作外援。后苏峻果然叛乱,并于咸和三年(328年)攻陷建康。王舒在当年于会稽举义兵,并以王允之行扬烈将军,领兵讨伐苏峻军。后讨伐义军盟主荆州刺史陶侃表王允之为督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咸和四年(329年),王允之追击败逃的苏峻将领韩晃并大败对方,不久苏峻之乱就被平定。王允之因功封番禺县侯。后王允之任建武将军、钱唐县令,领司盐都尉。

咸和九年(334年)任宣城内史、监扬州江西四郡事,镇于湖。咸康年间升为西中郎将、假节。后迁任南中郎将、江州刺史。王允之在政甚有声威和惠泽。咸康八年(342年)豫州刺史庾怿送酒给王允之意图毒杀他。王允之觉得奇怪,先给一头狗喝下,犬只不久却死去,王允之于是密报晋成帝,令晋成帝大怒。事发后次月庾怿自杀。同年王允之向中书监庾冰求解江州刺史,授予堂兄弟王恬,在庾冰的影响下,王允之于当年转拜卫将军、会稽内史。但王允之未上任就逝世,享年四十岁谥号为忠。

历史评价

房玄龄等《晋书》:“允之骍角,无弃山川。”

蔡东藩《两晋演义》:“王允之伪醉绐敦,确是奇童。”

家族世系

王仁——王融——王览——王会——王舒——王允之、王宴之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允之字深猷。总角,从伯敦谓为似己,恒以自随,出则同舆,入则共寝。敦尝夜饮,允之辞醉先卧。敦与钱凤谋为逆,允之已醒,悉闻其言,虑敦或疑己,便于卧处大吐,衣面并污。凤既出,敦果照视,见允之卧吐中,以为大醉,不复疑之。时父舒始拜廷尉,允之求还定省,敦许之。至都,以敦、凤谋议事白舒,舒即与导俱启明帝。

舒为荆州,允之随在西府。及敦平,帝欲令允之仕,舒请曰:“臣子尚少,不乐早官。”帝许随舒之会稽。及苏峻反,允之讨贼有功,封番禺县侯,邑千六百户,除建武将军、钱唐令,领司盐都尉。舒卒,去职。既葬,除义兴太守,以忧哀不拜,从伯导与其书曰:“太保、安丰侯以孝闻天下,不得辞司隶;和长舆海内名士,不免作中书令。吾群从死亡略尽,子弟零落,遇汝如亲,如其不尔,吾复何言!”允之固不肯就。咸和末,除宣城内史、监扬州江西四郡事、建武将军,镇于湖。咸康中,进号西中郎将、假节。寻迁南中郎将、江州刺史。莅政甚有威惠。时王恬服阕,除豫章郡。允之闻之惊愕,以为恬丞相子,应被优遇,不可出为远郡,乃求自解州,欲与庾冰言之。冰闻甚愧,即以恬为吴郡,而以允之为卫将军、会稽内史。未到,卒,年四十。谥曰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