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_父亲_都要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父亲 都要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她曾连续十三年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连续八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

连续七年排在央视挂历女主持人中前三甲。

她入选了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她是一名节目主持人,却把主持人这个职业做到了极致。

她就是董卿,是当之无愧的央视主持一姐。

01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上海。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7岁时,董卿随父母一起搬到安徽生活。

她的童年可以说是现实版的《摔跤吧,爸爸》

父亲对董卿特别严格。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父亲就把董卿提溜起来,让她去跑步。

很小就要求她帮家里分担家务,对年幼的董卿来说,洗碗、擦地都是家常便饭。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父亲发现董卿爱照镜子,饭桌上就召开专场批斗大会,指着一盘土豆对她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有时间,不如多看看书。”

母亲给董卿做了新衣服,她高兴得不得了,父亲看见后,还是那句话,“衣服够穿就行,与其把时间花在穿衣打扮上,不如多看看书。”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董卿原以为“多看看书”是父亲的口头禅,哪知这其实是他的育儿规划之一

董卿刚上小学,父亲就抱回很多书,让她读,“你现在还看不懂,先学着抄成语和古诗,抄完了就大声朗诵,背诵,我在外面听着。”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董卿以为父亲开玩笑,结果发现他是认真的。

他让董卿每天坚持抄成语和古诗。

一两年后,又让她抄古文。

董卿恨得咬牙切齿,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不是父亲亲生的。

然而,父亲的严格要求,让董卿连跳两级,提前成为了初中生。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初中后,父亲脑洞大开,又让董卿寒暑假去“勤工俭学。”

董卿质疑:“勤工俭学不是大学生才干的活儿吗?”

父亲回答她:“你打点提前量,会怎地?”

期末考试一结束,父亲就把董卿安排到朋友那里去打工,并且不要工钱。

董卿愈发不理解,心想,父亲是要把自己往死里整。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那几年,董卿做过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还做过宾馆清洁工。

宾馆规定,每天收拾10个房间,20张床,董卿埋头苦干,一个上午只收拾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中午饭了,她还在傻乎乎的收拾着。

父亲特意来看她。

女儿见老爸,忍不住哭诉:“太累了,不想干了。”

但父爱如山,岿然不动。

父亲摸摸董卿的头,说,“坚持一下。”

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董卿再一次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怀疑。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02

多的年魔鬼教育,让董卿养成了顺从的习惯。

只在一件事上,她“忤逆”了父母的意思。

高考时,董卿报考了浙江艺术学院。

父母双双出自复旦,从小就希望董卿能从文。

可董卿知道,她不想从文,想从艺。

父亲什么都没说,默默地送她到学校,帮她收拾了床铺。

夕阳西下时,董卿送父亲离开,两人走在学校的小路上。

许久不开口的父亲突然说了句,“你自己小心点吧。”

眼里泛着泪光。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董卿第一次看到父亲落泪,心里五味杂陈,不知所措。

大一放假回家,父亲提议去小餐馆里搓一顿。

吃到一半,父亲突然举起杯子,“来,闺女,我敬你一杯。”

董卿愣住,父亲开口说,“多年来,我对你的教育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父亲的话还没完,董卿眼泪哗一下出来了。

那次,她以一个女侠的姿态,陪父亲喝完了整瓶白酒。

这也是董卿第一次喝酒。

多年后,父亲严苛而古怪的教育方式,反倒帮董卿渡过了一年又一年的苦闷与煎熬。

1994年,董卿陪朋友去参加浙江电视台的主持人考试,结果她自己考上了,顺利成了一名主持人。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两年后,父亲看到东方卫视全国招聘,建议董卿去试试。

这一次,她又成功了。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可刚回到上海,董卿就发现,台里给她准备的节目是串联节目。

上班跟玩儿似的,来了,点个名,可以了,走人吧。

每天如此。

董卿有些失落,为了调整心情,她开始读《红楼梦》,《西厢记》,唐诗宋词她也读,只要与现实无关的,她都看。

看了半年书,工作还是没有起色。

董卿又给自己找了点事,她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文系古典文学的研究生

退一步,果然海阔天空。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2000年,董卿被台里推荐,主持“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流利的英语,大气的风格,震住了所有人。

2001年,凭借这次主持,董卿顺利获得主持界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金话筒奖的一个评委看中了董卿,建议她加入即将开播的中央电视台的西部频道,有档节目叫《魅力12》。

03

经过再三考虑,董卿决定试一试,因为她知道,如果这次放弃了,将来她一定会后悔。

到北京的头两年,董卿完全沉浸在工作的汪洋中。

一个人扛起了130多场的节目主持工作。

后来,“第十一届青歌赛”找到董卿,导演问她,“连续20天直播,每天职业组和非职业组共三十场,一场差不多要三个小时,你行吗?

董卿深吸一口气说:“。”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她知道,这不只是答应站在台上,还要保证前期充分的准备。

青歌赛准备期间,董卿早上7点就坐在书桌前开始看资料,一直看到晚上一两点,期间不吃任何东西,饿了喝口水,急了上个厕所。

词和句都印在脑子里还不够,她要让它们沸腾在嘴里

董卿大声朗读,背诵,声音穿透整幢公寓楼。

她心里总有一个信念:“词一定要在嘴里滚上百遍,才放心。”

青歌赛开播后,董卿更忙了。

每天下午四点彩排,晚上十点直播结束。

录完节目,她马上换衣服,去会议室和老师核对第二天的考题、节目设置,各种细节都要在一天之内确定,回到家已经是两三点。

这还不算完。

踏进家门的董卿又给自己泡一杯咖啡,打开台灯,拿出台本,继续背词,直至晨光熹微。

生活全被打乱,作息毫无规律,董卿却乐在其中。

她说,我以前也不是这样的,或许人有个爆发期,这个时候到了,就停不下来。

连轴转20天,成就了青歌赛,也成就了董卿自己。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04

2004年,董卿接到05届春晚的总导演朗昆的电话,邀请她担任春晚主持。

挂掉电话后,董卿哼起了小曲,转起了圈圈,感觉轻快而愉悦。

董卿记得,第一次主持春晚,升降台哗一下上去,哗一下,她就站在了全国观众的面前。

那种激动,那种兴奋,不言而喻。

她觉得自己特别的幸福。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四个小时候,喧嚣结束。

董卿回到化妆间把衣服、首饰全都摘下来,整理收拾后,走向长长的走廊。

大家都是从那里出去的,而此时走廊上人特别少,董卿走出去的时候,还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刚一出来,寒风扑在脸上,董卿感觉特别不真实,整个人处在失重的状态。

原来,已是大年初一的早上了。

回到家,她没有立刻睡着,因为兴奋,睡不着。

她打开冰箱,拿出速冻饺子,放进锅里煮,熟了便端过来,坐在靠窗的沙发上,一边看着还未亮透的天空,一边吃。

此后十多年,她也如此度过。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董卿对自己主持细节的要求非常严苛。

说错词,她会内疚数天。

说错名字,她会回家来反省一下午。

这样的死磕和坚持,只因为倪萍的一席话。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2006年,《艺术人生》请了倪萍。

朱军让年轻一批的主持人把自己想问的问题写下来,放在箱子里让倪萍抽,抽到哪个答哪个。

正巧,抽到的就是董卿的。

董卿问:台上万众瞩目,台下的寂寞无助,曾经鼎盛一时,总有落幕的一天,怎么平衡和面对?

倪萍答: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一直被领导派到前线,去打最重要的战役,这样的生命是值得的。

哪怕现在孤独寂寞,没有家,没有男友,都特别值,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中央电视台综艺舞台上的核心,光亮最聚焦地方的主持人。

这是你的运气,也是你的机会。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这个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

我觉得,你还不够,还要努力很多年。

听完后,董卿哭了。

有上场的那一刻,就有离开的那一刻,竭尽全力吧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05

2014年,董卿做了一个决定,出国修学。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她第一次感到站在舞台上不那么忘我了,不那么兴奋了,工作的满足感没了。

她发现自己在走套路,凭经验去打拼,而不是凭激情去做事。

董卿觉得,自己需要修整。

母亲对她说,人迟早会离开这个世界的。

我希望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上也有人像我们一样爱你,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董卿突然意识到,她应该做些什么,好让母亲放心。

于是,修整的这一年,她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还成为了母亲。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有了孩子后,董卿变得不那么专注了,时间被无限碎片化。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好友的一句话让她豁然开朗: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要去做什么样的人。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作家阿瑟·克拉克说过,“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董卿不想因为孩子就放弃自我,止步不前。

她认为,应该花时间把自己变得更好。

如此,孩子长大了,真正懂事的时候,才会对你有爱,有尊敬。

2015年,董卿全面复出。

2016年,她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档节目《朗读者》。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有人说,春晚上的董卿与《朗读者》里的董卿不一样了。

的确不一样。

在春晚舞台上,董卿只有一个任务,做主持人。

而《朗读者》是她一手操办,她既是主持人,又是制作人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做文化类节目,技术上的困难太多,精神上的压力也不少。

董卿主张走温情线路,有人立即反对,甚至有人直接攻击节目,说“这个东西太高冷了,太有文化了。”

董卿只回了一句,“我们要对观众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但给团队打气,独处时董卿却不知所措。

回到家里,她经常坐在地板上发呆,嘉宾档期,舞台搭建,赞助商,团队稳定……各种问题,萦绕在董卿心头。

第二天回到办公室,她却信心百倍。

她死磕,较真,追求完美。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审查节目时,董卿发现大家只看手提电脑上的播放效果。

她不同意,一定要找人把电视和电脑接上,把节目优缺点一并放大,让别人去挑刺。

看电子版文稿记不住台词,她就让助手打印出所有稿子,方便她写写画画。

40岁的董卿依然像个热血青年,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最终,《朗读者》成功了,节目像董卿本人一样,高而不冷。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后来,董卿回忆节目创办时的心酸,很自豪地说:

我们花一年时间建了一个‘读库’,有几百个篇目,每一篇都是我们在办公室读过、筛过的,甚至有一些,叫我当场泪流。

现在想起来,那些下午都挺美的。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06

郎昆说,“董卿和倪萍及其相似,都有‘与嘉宾同步喜怒哀乐惊恐忧的能力’。”

郎昆很快《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归功于董卿本人。

而董卿则觉得,访谈节目会是她的终极舞台。

“如果你没办法体会他人,体会自己,没办法认知他人,认知自己,那么你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董卿有自己的价值观,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今年9月,《开学第一课》开播。

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来到现场,他96岁了,杵着拐棍,坐在圈椅上,口齿伶俐,非常健谈。

董卿站在一旁,听着,体会着。

三分钟里,跪下了三次。

董卿个人资料:父亲教会我 无论做什么,都要拼尽全力

节目播出后,观众感慨:“董卿是最美的中华骄傲。”

比“归来仍是少年”更难的,是如何坦荡地“出走半生”。

董卿坦言,再过10年,可能更加自信了,自信到做一个节目可以什么形式都不要,就是架一台机器在院子里,放一本书在那儿,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音乐,安安静静地说文字里的故事。

她始终自信。

因为每一件事,她都拼尽全力。

这是人的底气,更是温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