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简介(竟能令一代帝王康熙如此宠溺?)_康熙_有何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康熙 有何

高士奇,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康熙皇帝身边的近臣,深受宠信。

康熙离不开高士奇,如果,仅仅理解为高士奇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别人无法替代,那是难以让人信服的,这其中,肯定还有其他原由。

高士奇究竟有何能耐,竟能令一代帝王康熙如此宠溺?

早年间,高士奇随父入京游学。不久后,其父去世,为维持生计,高士奇只好卖文补贴生活。康熙八年,他有幸进入太学,见到康熙皇帝。当时,康熙帝十分欣赏他的理学文章,并亲自赐予其会试资格。半月后,高士奇二试皆取得第一,供职于翰林院。

自此,他踏上了为官之路。

回顾其一生,从一位无名秀才,混迹至康熙身边的秘书,期间有着太多奇特经历。如:康熙每次外出,必然会把高士奇带在身旁,如影随形、无言不说。相比于君臣,两个人的关系更像是亦师亦友、和谐融洽。这点来看,康熙帝是十分喜爱高士奇的。

高士奇究竟有何能耐,竟能令一代帝王康熙如此宠溺?

而高士奇则仗着康熙恩宠,胆大妄为,买通康熙身边的奴仆,套取皇帝的起居出行等信息,最后进行转卖牟利。令人匪夷的是,康熙帝得知一切后,并未对其进行责罚,反而是坐视不理,置若罔闻。即使是高士奇触犯法律,康熙帝也是尽量遮掩而过,意图保全。

那么,高士奇究竟有何能耐,竟能令一代帝王康熙如此宠溺?

谈及此话题前,我们不妨看下高士奇的发迹史。汪景祺曾在《读书堂西征随笔》中如此记载:清朝曾有一位官员,名为祖泽深。其人虽然阴险狡诈,却极为擅长看相。有日,他路过报国寺时,看到了一旁摆摊卖字的高士奇。当即,他停下脚步,眉头微皱,细细打量了起来。

高士奇究竟有何能耐,竟能令一代帝王康熙如此宠溺?

在他看来,高士奇的面相呈现富贵之兆,然而,却在此卖字谋生,实在不该啊。于是,他当即询问:“看你的面相,应该也是大富大贵之人,为何沦落至如此境地啊?”高士奇闻听,顿时委屈抽泣道:“多谢您的好言宽慰。其实我就是贫苦人家出身,每日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敢奢望什么大富大贵啊。”

祖泽深则叹息摇头:“你千万不要轻贱自己。依照相学来说,你将来可以位极人臣。纵然没有宰相之位,也有宰相之权。”说完这些后,祖泽深就把高士奇带回府上,好吃好喝进行供奉。说来也巧,不久后高士奇即遇到人生转折点。

当时,祖泽深需要外地赴任,无法把高士奇带在身边。正在寻思怎么安排时,恰好得知大学士索额图府中正寻求料理文字的人才。于是,祖泽深便把高士奇推荐给索额图。

高士奇究竟有何能耐,竟能令一代帝王康熙如此宠溺?

来到新府后,高士奇为索额图的亲信家奴办事,日子倒也悠闲,吃喝无忧。然而不久后,亲信家奴受贿一事泄露,索额图正准备调查问责。那家奴为逃避责任,找到高士奇,请求他务必守口如瓶,不要承认受贿之事。

可是,高士奇为人刚直,直言不讳道:“做人就应该守诚信、讲忠诚,怎么能够进行欺骗呢?你只要痛心疾首、坦白认错,相信一定会获得主人的原谅。若是执迷不改,恐怕会受到严刑拷问,到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亲信家奴觉得所言极是,便按照高士奇所说,悔过认错,果真得到索额图的原谅。然而没多久,索额图便发现其中有些蹊跷。他对于府中的亲信家奴十分了解,绝非主动认错之人。这背后,必然有着其他缘由。经过一番追查,最终得知是受到高士奇的点拨。

高士奇究竟有何能耐,竟能令一代帝王康熙如此宠溺?

于是,索额图把高士奇叫去,当面谈话。与之交谈片刻后,索额图被眼前之人的博学善意所打动,便把高士奇留下作为自己的幕僚。无独有偶,当时康熙帝征召顾问,索额图觉得高士奇十分合适,但又有些难以割舍。

祖泽深得知后,前来府上劝道:“此人面相非凡,将来必然是富贵之人,位极人臣。我看不如把他献给圣上,讨取一份人情。”旁边的亲信家奴亦随之附和:“我也觉得高士奇卓尔不群,将来前途无量。此次认错之事,就是他施恩传授,救我一命。”

两人一番言语后,索额图不在犹豫,当即把高士奇推荐给康熙皇帝。仅一年后,高士奇已经成为康熙皇帝身边的宠臣,位高权重。

高士奇究竟有何能耐,竟能令一代帝王康熙如此宠溺?

谈到此处,就必须说下康熙帝的南书房,这里就是康熙帝日常习字之地,他时常苦于身边没有博学善书之人,无法寻人解疑交流。而恰好高士奇写的一手好字,便被安排进南书房,陪同康熙帝习字。长此以往下,高士奇即成为康熙帝身边的红人,深受信赖。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深得康熙的知遇,常言道: “ 忠孝不能两全。 ” 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赐的印玺 “ 忠孝之家 ”。常言道: “ 伴君如伴虎 ” 。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赋闲,还不失日理万机的康熙的思念,称其为 “ 故人 ” ,揣摩其 “ 气相 ” 。

高士奇究竟有何能耐,竟能令一代帝王康熙如此宠溺?

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为不幸的。因为,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 “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 对于高士奇来说,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领受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传五十八》、《渤海高氏家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