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教育家、翻译家,佛教居士。以中西融合的漫画及散文而闻名于世,后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皈依佛门。著有《护生画集》《子恺漫画全集》等漫画集,《率真集》《缘缘堂随笔》等散文集。其漫画幽默风趣、恬静淡雅,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诗意意境;其散文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富有童真天然之趣。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1808期,内容有删改。
在跌宕的20世纪前半叶中,丰子恺是为人、为父、为文、为画皆没有太大变化的艺术家。通过对其生活、艺术生涯的探究,我们发现,这些作品具有儿童的真、佛教的善、艺术的美,而这些含着人间情味的特质构成了丰子恺漫画的内核,使人能够在平常题材中感受到画面中的高超技巧和画面之外的童真与善意。
崇尚儿童的真
在中国传统“父为子纲”的伦理桎梏下,儿童一直被视为“父母的附庸”,直到民国初年西方儿童学被引进,这种状态才逐渐消解。此后,对于儿童作为人的生命阶段的认识和对儿童的本能和本性的普遍尊重成为这一时代的共识。
丰子恺早期对于儿童的喜爱,主要是从自家的儿童开始的。23岁就当父亲的他,被自家儿童的“自然”的心所构建出的童“真”世界所吸引,他在儿童没有受到过多的礼仪教化的自然举止间,寻得了“真”的喜悦,并在这“真”的喜悦中寻求到美的真谛。
丰子恺旧照
“家里的孩子们常常突发一种使我惊异感动的说话或行为。我每每抛弃了书卷或停止了工作,费良久的时光来仔细吟味他们的说话或行为的意味,终于得到深的憧憬的启示。”
对于这种绝美的童心,丰子恺从心底推崇与赞美,他的创作内容也自然地由柳条、燕子、栏杆和带着淡淡幽情的少女,转而描摹天真、纯真、不造作的儿童。
丰子恺作品
丰子恺认为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于是,他变成了儿童崇拜者,在漫画中,处处赞扬儿童。
在漫画《花生米不满足》中,丰子恺通过瞻瞻皱眉噘嘴的表情,将瞻瞻争多嫌少的神气显露无遗。
丰子恺《花生米不满足》
而漫画《穿了爸爸的衣服》中的瞻瞻,带着阳光般的笑容,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他那刚学会走路的喜悦全展现在天真无邪的小脸上。
丰子恺《穿了爸爸的衣服》
在漫画《瞻瞻的梦》中,丰子恺化身为他那仍在襁褓中的幼儿瞻瞻,以幼儿的心理画出缺乏客观逻辑但充满主观想象的梦中世界。
丰子恺《瞻瞻的梦》
丰子恺对于儿童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成人世界的委婉、迂回的抨击。他在以小孩子的见解和作为,隐喻对现实社会停滞不前和故步自封的不满之外,亦期望社会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不仅以“童心”观想世界,更期望能回诸天地本然的真性情,祛除虚伪,追求人类善良的“本来面目”,并保有“童趣”的广阔胸怀,拥有无处不美的自在心和创造力。
吸收佛教的善
1914年,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李叔同不仅是丰子恺的文艺导师,而且是丰子恺的心灵导师。在思想、艺术修养、个人情操方面,丰子恺皆受李叔同影响。李叔同传授给丰子恺的“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更是统领着丰子恺艺术创作的思考及态度。
李叔同旧照
所谓“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说人要有高尚的道德、伟大的人格,然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文艺创作者,才能创造出不朽的文艺作品。
丰子恺毫无疑问地全盘接受了先修身而后文艺的中国传统文艺创作观,在认真学习西洋画的技术外,更重视自我内在精神的提升及器识的扩展。
丰子恺旧照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出家,法号弘一;1919年丰子恺毕业离校;1926年弘一法师来沪小住;1927年弘一法师第二次来沪,丰子恺在其影响下皈依佛门,成为在家居士,法号婴行。
《护生画集》便是在此刻共同商议制作和出版的。此后,丰子恺为履行师嘱,进行了长达半生的创作,绘制《护生画集》六册,圆了弘一法师以艺术作方便、以人道主义为宗趣的艺术智慧,也圆了自己以画说法、长养大众慈悲心的共同心愿。
《护生画集》封面
在第一集的制作过程中,弘一法师在看到初版画面的杀戮、暴力场景时,在致丰子恺及画集策划者李圆净的一封信中说:“案此画集为通俗之艺术品。应以优美柔和之情调,令阅者起凄凉悲悯之感想,乃不失艺术之价值。若纸上充满残酷之气,而标题更用开棺悬梁示众等粗暴之文字,则令阅者起厌恶不快之感,似有未可。更就感动人心而论,则优美之作品,似较残酷之作品感人较深。因残酷之作品,仅能令人受一时猛烈之刺激。若优美之作品,则能耐人寻味,如食橄榄然。”
在收到弘一法师的这封信件后,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也随之改变。即使在抗战时期看到轰炸惨烈的场景,他的画面依然含有善意的慈悲气息。由此可见,弘一法师对于善的理念已成功地传给丰子恺了。
丰子恺《仁能克暴》
丰子恺《炸弹作花瓶,天下永太平》
慈悲、仁厚和善于观察的心,以及历经战争、逃难,看尽人世沧桑,让丰子恺更加体悟无常,以中西糅合的文艺风格下笔为画,发挥儒家传统的入世思想,从人本和生活出发,以佛家的慈悲和儒家的恻隐之心,描绘天下众生相;以宗教家悲天悯人的胸怀,用画来说法,胜过千言万语。
融入艺术的美
崇尚儿童的真和吸收佛教的善是丰子恺漫画成为丰子恺漫画的内在条件,融入艺术的美则是丰子恺成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基础。此处所说的艺术的美指的是丰子恺漫画创作中注重简笔、对书法艺术的运用及他所重视的文学性的画题。
丰子恺认为,如实描绘对象不是绘画的主要目的,只是基础者必到的阶段,但要想达到艺术家的高度,还应该有思想的高度,应懂得如何取舍对象。只有注重主观的美的表现,才是创作。
丰子恺《万山青到马蹄前》
丰子恺《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丰子恺曾说:“我的画不写细部,仅描大体。例如画人的颜面,我大都只画一张嘴。并非表示只会讲话和吃饭,实因嘴是表情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描一张嘴已经够了。非但够了,有时眉、目、鼻竟不可描,描了使观者没有想象的余地,反而减弱人物画的表情。”
在表现母子情深的作品《KISS》中,母亲只是寥寥数笔,孩子整体也略显简洁,只是一个轮廓。但这些在观者眼里,亲情早已凸显。如果画蛇添足将对象笔笔描绘,那么观者对于对象的动作与神情的关注也将僵死,读不出温情脉脉的亲情场面。
丰子恺《KISS》
此外,丰子恺的画题运用尤其成熟精彩。他的漫画几乎无一不具画题,他期望自己的画作可以像绝句一样“笔简意繁”,一方面在绘画时利用简笔来做到“意到笔不到”,另一方面又借助画题的力量来加强画意。他的画题皆饶有深意,加强了文本厚度,对整幅作品通常起着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
如速写画《某父子》,一幅白纸寥寥数笔,描出一洋装青年与一乡下老头子走路的姿态,称为漫画也不够格。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表示这些人的形状、姿态、线条等的美观,是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意义的,所以只能称为速写画。倘在其上加题“某父子”三字,就含有丰富的意思。儿子西装笔挺地走在前面,佝偻的父亲衣衫褴褛地拿着儿子的皮箱和自己的包裹,讽刺意味溢于画面。
丰子恺《某父子》
丰子恺的漫画从早期的童真到后来的温风和煦,既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又使人能够从中体会出真诚、质朴和劝人向善的人间情味。恰如朱自清对丰子恺漫画的评价:“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