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刘备
- 如果你没有伤害过别人,但是别人总对你恶言恶语,怼你,你会怎么对别人,对待这个世界
- 曹操为何长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他的结局如何
- 项羽输给刘邦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 怎么理解“人生没有输赢”这句话
如何评价刘备
谢邀!关于对刘备这个人的评价,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有定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当时天下,能算得上英雄的,只有刘备和曹操。
事实上,刘备不光出身好,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且人也长得不错,有帝王之相,不然孙权的母亲吴国太绝对不会让刘备做她的乘龙快婿。另外,刘备这个人武功应该不错。虽然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刘备的武功没有作过多的描写,刘备也很少有漏脸的地方,但这并不等于就说刘备武功平平,相反刘备每次在乱军之中能得以生还,除了有人保护外,还与刘备武功高强分不开。许多人认为刘备武功平平,这显然是不对的,如果真是这样,刘备就在三国无立足之地,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一个人的武功不济,是没有办法生存的,尤其是对一个开国君王来说。再者,如果刘备武功不行,首先他就无法让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服从他,要让这两个武功超强、谁都看不上眼的人跟着他干,没有过人的武功是绝对不行的,刘备武功高强,在关羽和张飞互斗中立判高下,正当关羽和张飞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是刘备过去用力将二人分开,正由于此,刘备才得到关羽和张飞的高看,从而三人走到了一起。
还有,刘备这个人讲仁义。仁义是做人之本,刘备讲义气,那是三国出了名的,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义字当先,不为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后来为了哥们义气,置蜀国兴亡于不顾,书写了一部爱江山更爱兄弟的感人故事。刘备的讲仁义,还表现在他处理和对待刘表和刘璋地盘问题上,明明自己无家可归,面对接管荆州和夺取益州,他都万万不从,害怕伤了兄弟情份。刘备的仁义还表现在他宁愿被曹操打得大败,也不愿丢弃随队的子民……
第三,刘备这个人得人心。关张在三国谁都不放在眼里,唯独对刘备马首是瞻,赵云武艺超群,宁愿占山为王,谁都不愿意归顺,唯独投靠了刘备,诸葛亮何等才能,自比管仲和乐毅,宁在茅庐终其一生,也不求闻达于诸候,但最后跟了刘备,总之,刘备这个人人品好,人缘亦好,所以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和他一起共事。
可以说,刘备是和曹操齐名的三国英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一代英主,许多人认为刘备没有什么本事,把刘备看成是一个非常虚伪、假仁假义的小人,其实这是非常不对和错误的,如果刘备真是这样一个人,首先关羽张飞就不会信任他,甭要说诸葛亮和赵云了,还有曹操,他总该不会看错刘备吧,作为刘备的对手和敌人,曹操对刘备的评价应该是中肯的。
如果你没有伤害过别人,但是别人总对你恶言恶语,怼你,你会怎么对别人,对待这个世界
每张乘用和观赏的车票,戏票都有座位号,不是你的坐号,你去自动对号干啥?而且有些座号就是随手涂鸦,涂鸦只能污染环境,而你却自污心情,这不是让涂鸦者更来劲?
大千世界,形象万千,芸芸众生,三六九等,三百六十行,并不是每行都能被人称臣。各人的生存法则各不相同,各人的所在环境就养成了各人的理念和德性。
当你自认自己没伤害人,很善良,很正统,却还是被人恶语怼你,如果没有任何的因由而起,那你不必与之争理,因为你本来就遇到了不可理喻之徒,明智的选择是尽量尽快的与之分开,别再合同,否则众人很难分辩出谁是谁非。
有可能你自认为自己的言行并不触人,可能你家境优越,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一切以我的眼顺心欢为主观,谁不俯首就责人是恶语怼你,实质你才是最易冒犯人,人习惯了顺从就从来感受不到他人的自尊是否与你同等。有些伤害不是肉体的,精神和自尊的被损被辱那是要被人记怨生恨的,不要认为别人对你有反感了就要请人拉帮显势了。
生存之道各行其道,你在规则内的行为无人可以对你手舞足蹈,即使有,你也不必自动对号,成熟的人,应该要拥有免疫功能的心态,若无其事的情操。
曹操为何长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他的结局如何
曹操为何长叹?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需要于禁为自己而死。
襄樊之战,对曹操意义非常
水淹七军,是关于发动的襄樊之战中的标志性事件。史书中称,这一事件发生后,“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身经百战的曹操为何对此役如此看重?我们结合当时的整体局势就能理解。
襄樊之战发生于公元219年,这一年,纵横天下数十载的曹丞相有些流年不利。
年初,自己本姓的亲属、名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刘备所杀;为了找回场子,三月,他率大军出斜谷,与刘备争夺汉中。可惜的是,自己亲自出马也未能扭转战局,五月份,眼见耗下去对自己越来越不利,曹操果断放弃汉中,撤回长安。
风水轮流转,刘备则达到了人生巅峰:原本已占据了荆州与益州,此时富饶险要的汉中在手后,更是如虎添翼。低调了几十年的刘备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七月份,他在沔阳设坛自称汉中王,一时间风头无两。
自己的老对手羽翼渐丰,曹操的郁闷心情可想而知。火上浇油的是,眼见刘备在西线得手,孙权在东线主动进攻合肥、关羽在中线出击襄樊,这可是统一北方以来,曹操首次面临全线被攻。
“国破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在这个多事之秋,为了提升空前残败的士气,曹操迫切需要手下的大将们为自己血战到底。损兵折将不可怕,曹魏多的是人;但若斗志没了,那队伍可就真的不好带了。
因此,当得知自己的老伙计于禁投降后,曹操的心情有多复杂。
最适合为曹操死节的于禁,却选择了投降
如曹操自己所言,于禁跟随了自己30年。
在公元190年,所谓的“18路诸侯讨董卓”之际,当各路人马都在拍袁绍马屁时,只有济北相鲍信一眼看中了曹操,从此对他死心塌地。而那时的于禁,则正在鲍信手下当差。
大哥的大哥,就是我的大大哥。从那时起,于禁跟着曹操四处征战、九死一生,一直忠心耿耿。患难见真情,面对在自己势力尚弱时死心塌地跟随自己的于禁,曹操内心也充满了信任。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虽然队伍不断壮大,但于禁这位老伙计一直在曹操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来了:既然两人感情深厚,那曹操看到于禁投降保住了性命,应该欣慰才是啊。
可惜曹操的身份不是寻常老百姓,人家是要带队伍的老大。如果于禁的行为得到了认同,那其他投靠曹操晚一些的武将是不是更有理由临阵见风使舵了?
所以那时,越是曹操的铁杆亲信,越是应该血战到死。更何况,对面领军的还是关羽。
面对关羽,于禁更不应该投降
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中,关羽都投降了曹操(发生于公元200年)。曹操由于欣赏其为人,确实给予了他较优厚的待遇。
但是过五关斩六将是不存在的,在官渡之战中,关羽为曹军杀掉颜良后投奔了身在袁军中的义兄刘备。当身边人准备追击时,曹操发话制止:“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然而此时,在关羽水淹七军后,不知曹操内心是否有些后悔?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面对“各为其主”的关羽,曹操一定希望自己的部将也有对手这份忠诚。织席贩履的刘备能有这么忠心的部下,我堂堂统一北方的曹丞相,那就更应该享受这份待遇。
毕竟越是大领导,越是需要面子的。
所以于禁被曹丕羞辱而死,绝非令人意外
然而于禁让曹操失望了,好在有庞德替自己挽回了些许颜面。
两年后,在蜀、吴夷陵之战时,于禁终于得以返回北方。但此时曹操早已离世,面对已称帝的曹丕,心力交瘁、须发斑白的于禁痛哭流涕。
面对这一自家老臣的跪拜,曹丕好言相劝,甚至以春秋时期荀林父、孟明视投降归国后官复原职的典故对其进行安慰。其后,曹丕给于禁封了安远将军的官职,并让他北上邺都祭拜曹操的陵墓高陵。
一切看起来这么的温馨,然而曹丕实际上并没安什么好心。
于禁进入高陵后,看到了曹丕让人挂在墙上的画像,这些画面,栩栩如生重现了水淹七军的场景:关羽得意洋洋、乘船破敌,庞德怒发冲冠、英勇就义,于禁低头俯首、磕头求饶。
于禁当场差点一口老血喷出,又羞又恨的他,回去就卧病在床,没多久就在悲凉的处境中死去。
最是无情帝王家。以我们当今的眼光看来,战败投降是人之常情,不应过于苛责;况且水淹七军只是中原王朝内部的争斗,并没涉及到国仇家恨。但于禁作为曹氏的老部下,他的选择,不仅不符合当时曹军的现实压力需要,更被曹操、曹丕父子视为对自家颜面的羞辱。他在临终之际,不知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初投降的决定。
项羽输给刘邦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项羽败于刘邦的真正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后人曾作诗,这样凭吊西楚霸王项羽。
楚汉相争四年,最后终以项羽垓下一战败北,自刎而终!
为什么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会败给刘邦?
我以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1》项羽的太过自负,致使他不能知人善任,因此笼络不到一帮为自己效死的勇将能臣。
汉王刘邦,虽也出身市井,但极会笼络人心,并能听进智士良言,知人善任。因此手下集聚了众多的谋臣良将。
文的如萧何,张良,陈平等,武的有韩信,周勃,樊哙等,谋略攻伐,各尽其心,人尽其用,最终助刘邦得取天下。
反观楚霸王项羽,手下最得力的谋士,就是亚父范增,项羽却不能尽听其言,错失许多良机。
甚至最后中了陈平的反间计,疏远了范增,致使亚父范增怒而退隐,并在离去的途中病卒,项羽因此失去了自己最好的谋划之臣。
武的方面,淮阴候韩信,本是先投靠的楚霸王项羽,然而项羽及手下却未能尽识其才,只委以韩信一个小吏的职位,致使韩信怒而出走。
最后投奔了刘邦,并被刘邦手下识而荐之,终至封候拜将,屡立战功,在汉王夺取天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2》项羽外表刚决威猛,英雄无二,内心有时却犹柔寡断,颇具妇人之仁,关健时刻下不了狠心,以致错失良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门宴中,项羽本可听从亚父范增之计,杀了刘邦,最后却又拿不起狠心,以至放虎归山,终失良机!
还有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并以此为质逼迫刘邦投降。却被刘邦的一句:你我本是结义兄弟,若烹而食之,分我一杯羹的话所激将而心软,竟放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因此又失去了一次挫折刘邦锐气的机会。
而逐鹿天下的过程中,无论政治斗争还是军事斗争,都是见血或不见血的你死我活之争斗,都是极为残酷的。对对手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不能不说是项羽败亡的一个原因!
《3》项羽不能言出其信,赏罚不明,致使天下诸候离心,最终也削弱了自己的实力,为以后的争取天下埋下了祸根!
项羽做为诸候的盟主,当初攻取咸阳时,与天下诸候约定,谁先攻取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然而事后又把先进入关中的刘邦挤出关中,只封了个汉王,致使好几路诸候对他失去信心,最后四散各归封地,这也间接地削弱了他争霸天下的实力。
还有鸿门宴中,项庄本可轻易杀了刘邦,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做为项羽堂叔的项伯却胳膊肘往外拐,起身亦舞剑挡护刘邦,并透露消息给张良,最终使刘邦脱了险。
可见项羽虽勇,却不能真正威服众人之心,这也是他最终败亡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项羽威勇之下的诸多人性弱点,致使他错失许多良机,从而使做为亭长的刘邦在争斗中搏得上位,让后人又忍不住叹出一句: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翻阅历史,凭吊古人。
说其许多,究其如何,我等也只是事后诸葛亮,妄猜而已!
自古成者王候败者寇,抑或是天意?
怎么理解“人生没有输赢”这句话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懂得和醒悟,其实人就是在人世间摸爬滚打那么几十年后归于尘土,什么输和赢,成与败都是过眼云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