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见过獾的吗算保护动物吗?獾猪的拼音_猪獾_动物_都是

本文目录

  • 有见过獾的吗算保护动物吗
  • 獾猪的拼音

有见过獾的吗算保护动物吗

鼬科动物的名字大都带有“獾”,比如平头哥蜜獾、狼獾、臭獾、鼬獾等等。只不过,我们常说的獾并不是泛指所有名字带獾的动物,而是特指鼬科獾亚科獾属下的动物,而獾属下仅有狗獾一种动物,所以,獾说的就是狗獾。狗獾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鼬科动物,在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中,闰土拿着钢叉对付的就是它(原文中的猹其实就是獾)。那么,狗獾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它是不是保护动物呢?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这种动物。

狗獾

狗獾是獾属下唯一一个现存的物种,从分布上看,狗獾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上,因此它又叫“欧亚獾”。在我国,狗獾几乎在任何一个省内都能看到, 这是因为狗獾在我国有超过6个不同亚种的分布。

虽然獾属下只有狗獾一个,但是獾亚科下的另一个属下的一种动物与狗獾长得非常接近,甚至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程度,它就是猪獾属下的猪獾。猪獾与狗獾一样都是我国分布较广的鼬科动物,而且它们的毛发都是黑白两色混杂的,并且虽然猪獾比狗獾要小很多(猪獾的体长在20厘米左右,狗獾的平均体长在50厘米左右),但是由于二者外观非常接近,所以即使见到了猪獾,许多人也会以为它是幼年的狗獾。(下图为猪獾)

不过,想要区分两种动物也是比较简单的:首先,猪獾的鼻子更像是猪鼻子,呈淡红色,而狗獾的鼻子则更像是狗鼻子,呈黑色。其次,猪獾面部的毛发特点是鼻子向后是一条宽的白色纵纹,而两侧眼部为较宽的黑色毛发一直延伸到颈部。狗獾的头部毛发则主要以白色为主,只是眼部有两道边角狭窄的黑色纵纹。而且猪獾从下颚到脖子的毛发均为白色,而狗獾的颈部毛发则以黑色为主。因此,知道这几个细节,我们在遇到猪獾和狗獾时,一眼就能看出谁才是真的獾来。下图为猪獾与狗獾的对比,请忽略体型

狗獾的习性

鼬科下的动物大都是食肉动物,狗獾也不例外,不过狗獾并不像其他鼬科动物那样捕杀小型哺乳动物,在它的食谱中,占比最大的就是蚯蚓和昆虫,受食物的影响,狗獾特别喜欢在农田、草地附近“安家”,它们有着尖利的爪子,非常的适合挖洞。不过,在农田附近的洞穴大都是狗獾的临时洞穴,只是为了方便它觅食而简单建造的(只有一个洞口,而且比较浅)。到了冬季,需要冬眠时,它会离开农田去到山坡(向阳背风)的草丛或者灌木丛中重新挖一个更深的洞用来冬眠(配置丰富,有多个洞口,并且里面有多个分支,并且配有“厕所”、仓库等等)。

狗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除了冬眠期外,其他季节它们都是夜晚外出觅食,到清晨回到洞穴里休息的,所以,闰土刺猹的描述也是在一轮金黄的圆月的场景下的。由于狗獾的这种习性,我们平时是很少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的。

狗獾生性胆小谨慎,在夜晚觅食时,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它们就会立即折返回洞穴。当然,在无路可退时,它们通常会龇牙咧嘴的大叫,以此来吓唬入侵者。虽然它的身体胖嘟嘟的,平均体重也不足10公斤,但是狗獾的牙齿和爪子都非常的锋利,具备一定的攻击性,尤其是牙齿能够将铁锹咬断。除此之外,所有的鼬科动物都有一个“自保”的手段,那就是释放臭气,狗獾也不例外,它的肛门处也有臭腺,只不过不到万不得已它很少会用而已。

獾是保护动物吗?

由于狗獾杂食的习性和在农田附近安家的习性,所以,一直以来狗獾都被人当成是一种“害兽”。但其实,在狗獾的植物性食物占比中,浆果、坚果、水果才是占比最高的,所以其实它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也就是偶尔会偷个瓜吃(其他的水果在树上,它也不会爬树)。而且在狗獾的食物占比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昆虫,而这些昆虫大都是农业害虫,因此,相比起偶尔吃几个瓜,狗獾是“功大于过”的。

被人误当成害兽之后,狗獾在农田附近遭到了大量的捕杀,再加上“獾油治烫伤”在我国由来已久,所以,狗獾虽然在我国分布很广、数量很多,但是在人为的猎杀下,它们的数量也是逐渐递减的。

到目前为止,狗獾在IUCN的濒危动物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级别为无危,在我国狗獾以及其“表亲”猪獾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严谨私自捕杀的。

总结

在我国有许多动物被误当成了“害兽”,比如麻雀、黄鼠狼以及我们今天说的獾等等,这是因为以前我们对动物的习性不了解,仅仅是通过表面的一些现象就将其“定罪”,而这些动物也因为误判,遭到了人类的疯狂捕杀。随着科学的普及,许多的动物已经被“平反”,但伤害已经造成,物种的繁衍速度远比人类破坏的速度要慢得多,所以,狗獾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没有意外,毕竟再不保护,我国的野生环境下,想找一种野生动物就会成为一种奢侈,而这表面上看是生物群的减少,实际上是生态的逐渐崩溃。

獾猪的拼音

獾猪拼音

详细释义:

即猪獾。

猪獾(学名:Arctonyx collaris),别称沙獾,山獾,是鼬科、猪獾属的哺乳动物。猪獾体型粗壮,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四肢粗短,头大颈粗,耳小眼也小,尾短,其整个身体呈现黑白两色混杂,背毛黑褐色,胸、腹部两侧颜色同背色,中间为黑褐色。四肢色同腹色。尾毛长,白色。 猪獾是杂食性动物,喜欢穴居,在夜间活动,有冬眠习性,发情、交配于4~9月,每胎产2~4仔。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猪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形态特征

猪獾体型粗壮,四肢粗短。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故名猪獾。头大颈粗,耳小眼也小。尾短,一般长不超过200mm。前后肢5指(趾),爪发达。

猪獾整个身体呈现黑白两色混杂。头部正中从吻鼻部裸露区向后至颈后部有一条白色条纹,宽约等于或略大于吻鼻部宽;前部毛白色而明显,向后至颈部渐有黑褐色毛混入,呈花白色,并向两侧扩展至耳壳后两侧肩部。吻鼻部两侧面至耳壳、穿过眼为一黑褐色宽带,向后渐宽,但在眼下方有一明显的白色区域,其后部黑褐色带渐浅。耳下部为白色长毛,并向两侧伸开。下颌及颏部白色。下颌口缘后方略有黑褐色与脸颊的黑褐色相接。背毛黑褐色为主,背毛基白色,中段黑色,毛尖黄白色;向背后方,黄白色毛尖部分加长,使背毛呈黑白二色,特别是背后部和臀部。胸、腹部两侧颜色同背色,中间为黑褐色。四肢色同腹色。尾毛长,白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