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下)_欲说还休_新词_却道

本文目录

  • 天凉好个秋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下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你怎么理解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或人生境界
  • 你怎么理解“为赋新词强说愁”与“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两句词,其中有没有深层含义

天凉好个秋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下

“天凉好个秋”的意思是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看似描写天气,实则描写心情愁苦。


语出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时值词人贬官外流之际,通篇言愁。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愁、苦、愤怒与悲伤、被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诠释得完美。悲伤到了极点,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默默的在心里咀嚼。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你怎么理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不知愁为何物,总是喜欢高调的宣扬自己。

如今历经风霜,愁苦尝尽,却什么也不想说了。

真正的愁苦,是说不出口的。网上有句话说:千万别把自己活得像个落难者,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在别人的眼中,这只是故事而已。

或许,有人会同情你。但是,真的很难有人能够做到感同身受。

世情凉薄。该自己承受的苦难就应该默默的承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下去,终能看见光明。

穿过春华,历经炎夏,秋天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景呢?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或人生境界

退休了,无事可干!

闲晃,漂荡,就象一个醉汉,东倒西歪,迷迷糊糊,悠悠忽忽,横竖搞不清楚方向。

一棵大树不知何故,突然在黑汉河里斜躺,七枝八丫反倒成了一叶扁舟,可惜缺少披蓑衣戴篛笠的老渔翁独钓暖河虾。自己去当?又吃不准可拿得下。

顺水,推都不用推,繁船踽踽独行。赶紧、赶紧,拍视频拍视频,可惜所有的生趣都因为隔得太远,景拉不近而不得不了无踪迹,绿水无痕……

你怎么理解“为赋新词强说愁”与“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两句词,其中有没有深层含义

蒙田在自己所著的随笔里《论悲伤》一文中,曾经引用过古罗马悲剧家塞内加的一句名言,“小哀喋喋,大哀默默”。与我国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与“却道天凉好个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句词,出自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人以“愁”字提挈全词,通过上阕“少年”与下阙“而今”两个时期对待愁苦情绪的不同理解与诠释之对比,抒发了自己忧国伤时的家国之悲和报国无门的际遇之愤。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之时,词人喜欢登高望远,饱览风景。那时涉世未深,还未曾经历过国家动荡与颠沛流离,却总有一种故作高深和多愁善感的情绪在萦绕。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亦足以激发自己的诗情,因而常常“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之后,词人不再登高望远,“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腔悲愤郁与满肠愁苦郁结在心中,一时间想说却说不来。词人的内心无法排遣,也不再诗兴强发、畅叙幽情,只能轻轻地道一声:秋天真是一个凉爽的时节啊。

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词人从涉世未深到涉世已深的人生历程变化,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到“老来方知行路难”的心理路程变化。对于辛弃疾而言,他游览博山,想到的是民生凋敝而自己却无人赏识,空有一腔热血和抱负,却因报国无门而无能为力。看似风轻云淡,“却道天凉好个秋”,其实隐藏的悲哀更为深沉蕴藉。
不同时期对愁苦的理解与应对产生的变化,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未必宏大如忧国伤时,但也不乏悲欢离合的缠绵和人生坎坷的悲凉。未曾经历太多苦难事前,哪个少年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种细腻而缠绵的情感羁绊,也足以让年少时的我们多愁善感、诗兴大发。

我们都曾有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或幼稚,或浪漫。更何况,有时候青春期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的确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春风一过,即是十里柔情荡漾开来。只不过年少的我们,或许更喜欢夸张,三分的情愫在诗词里硬被渲染成十分的柔情。

后来经历过太过的悲欢离合,人生也有了诸多的磨难与坎坷,终于知道年少时的那种情愫带来的悲痛,远比不上涉世已深之后遇到的问题更让人悲凉。于是,不再言愁,也不愿消愁,因为愁苦郁结心中,早已不知如何排遣。

于是我们变得沉默,不再歇斯底里,不再呐喊彷徨,而是像一只蜗牛,背着自己的壳,默默前行。我们开始明白,众生皆苦,人生的确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必要炫耀苦难,只有直面,只有坚强,只有隐忍,才能让一切风轻云淡地逝去,“却道天凉好个秋”。
除了“小哀喋喋,大哀默默”,与“为赋新词强说愁”与“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两句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蒋捷的词作《虞美人·听雨》,也表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路程。词人表面上是在听雨,实则是在细细品味自己的整个人生。人生百年,识尽愁滋味,听雨到天明: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