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朝三暮四”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 媳妇的妈妈老了,不去儿子家非得来我家,我该怎么办
“朝三暮四”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媳妇的妈妈老了,不去儿子家非得来我家,我该怎么办
看你提出的问题,就觉得你这个人情商很低,什么叫媳妇的妈妈,那是你岳母,你也得叫妈,不是你岳母含辛茹苦的把女儿养大嫁给你,你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吗?你妈要是不愿意住到兄弟姐妹家,喜欢住你家,你媳妇乐意,你会怎么想?
女儿养大嫁给你了,连女儿家也不能住了吗?他愿意住到你家,不是因为喜欢你,是因为你把她最疼爱的小棉袄娶到你家了,她喜欢和女儿在一起,你应该好好感谢岳母,而不是烦她。住的时间长了,没准她就想回自己家里,她愿意住你就好好相处,对老人好点,你媳妇心里会舒服点儿,以后对你妈也会好的,家和万事兴,人心换人心。如果你连岳母都容不下,你们夫妻之间也会有矛盾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