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景颇族的来历是什么有何依据_景颇族_景颇_金塔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景颇族 景颇族 景颇 金塔

本文目录

  • 景颇族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
  • 景颇族的来历是什么有何依据
  • 景颇族又有哪些传统习俗
  • 芒市在云南的哪里,最出名的是什么

景颇族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

说起景颇族,估计很多小伙伴们会觉得比较陌生了,这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景颇族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下来了许多景颇族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习俗等等。在景颇族的文化当中记录下来了景颇族社会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的演变和发展过程,铸就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婚俗

景颇族的传统婚恋别具特色。青年男女交往大方自由,他们将自由恋爱称为“千脱总”,意为串姑娘。通常采用唱山歌的方式,由相识相爱到结百年之好。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买卖,采用抢婚的方式。另外还通行单方姑舅表婚,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了“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

风俗

景颇族热情好客,凡是来的客人,主人会热情招待。景颇人重视礼尚往来,在农闲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以酒肉、饵块粑粑、鸡蛋、糖果或自己家里的土特产如蜂蜜、草烟赠送主人,客人走时也往往是满载而归。

当你要离开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告辞。如果你不说一声就离开,人家会说你无道德、缺教养。景颇人喜欢上山采来阔叶,当作碗碟,但在饮食中,叶子千万不能倒用,否则会被当成仇人而遭怒视。到景颇家里做客时,不要在房内久站,应即按位置就座。如果有人告辞而去,不能抢坐其位置或板凳。

平对妇女不能托下巴而坐,托下巴而坐表示哀悼。妇女就座忌讳跷二郎腿。严禁在房内吹口哨。在长辈面前忌讳开玩笑,做怪动作,乱动乱翻包头。忌讳拿统裙直盖熟睡的小孩。景颇族男子随身之物长刀和筒帕,平时不能在墙上翻挂着,在众火焰火之际,不能抽刀从火苗上拿过去做事或传递给他人。

丧葬

景颇族丧葬有许多本民族特点。家中有人过世,首先鸣枪,用枪声告诉大家,有人死去了。并派人通知亲戚朋友,但只准双人而不能单人前往。亲戚朋友听到噩耗就准备礼物前往参加丧葬。人死通行土葬,凶死的一律火化,埋骨灰于地下。

喝酒礼节

景颇族人喜欢喝水酒,酿酒的原料有大米、红米、苦荞、玉米等。其中尤喜用大米酿的甜米水酒。此外,景颇人还酿制味怪的酸水酒。景颇族喜欢用竹子制成的酒筒盛酒,讲究的以金竹制成,做工精细,滴酒不漏。

水酒在景颇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祭祀、节日、结婚、歌会、交友等等,都少不得。景颇族人在外遇到熟人时,会主动从筒帕中拿出酒筒来请对方喝酒。客人到了景颇人家里,主人会拿出酒筒交给客人,以表示心也交给了你。客人千万不可接过筒来一饮而尽,务必留下一点表示酒永远也喝不完。景颇族的婚姻,有多种形式,但都要用酒。

服饰

景颇族的景颇、载侃、喇期、菠莪等支系的男子一般着黑色对襟短衣,裤腿宽。老人留辫子缠在头顶上,裹以黑布包头,青年喜裹白色头。外出时必挂“简阳”和长刀,以示威武和尊严。

妇女一般着黑色对襟或左枉短上衣,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针有很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项圈或一串银链子和银响铃,耳朵上戴比手指长的银耳筒,手上带一对或两对粗大的荆花银手锡。许多妇女还爱好用藤茨编成藤圈。涂以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能增加美观。

交通与建筑

景颇族解放前居住深山,只有一些山路小道与外界沟通,交通很不方便,解放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个自然村落与乡级公路之间都有了机耕道相连接,形成了交通网络。景颇族住房多为竹木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房子每六七年翻修一次。

景颇族的来历是什么有何依据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景颇族的规模和常居住地。

上世纪90年代景颇族大约只有12万人口,人数比较少,经过20年的繁衍生息,到2010年大约有14.8万人口,人口增长还是比较快。人数虽少,但是景颇族也出了不少人才,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赵麻成“禁毒勇士”光荣称号,再如黄毅,云南省委常委、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等等。

景颇族人员主要集中分布在 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也有少数分布在泸水,昌宁,耿马 ,澜沧等市县。

好了,言归正传,景颇族的来历是什么?又有何依据呢?小编接下来给大家介绍。

首先从古代起,景颇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康藏高原的南部,自唐代开始就沿横断山脉向南迁至云南西北部、怒江以西的地区。当时的景颇族生活在山野森林之中,持弓挟矢,从事狩猎生活。

至于依据,其实非常充分。据历史传说和汉文史籍记载,当时景颇族称所在的康臧高原居住地为木转省腊崩(大概意思为天然平顶山)。到了唐代,景颇族归南诏政权的镇西节度管辖,再后来继南诏、大理政权之后,元代在云南设立行省,景颇族归云南行省管辖。

另外历史记载,15世纪初,大明王朝景颇族推行土司制度,到了清代,景颇族归清朝所设置的有关府州县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景颇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可见景颇族历史非常悠久,人数虽少,但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是我中华民族五十六名成员中的一员。

接下来再向大家介绍景颇族独特的着装,非常有民族特色,他们的男子大都喜欢穿黑色对襟的圆领上衣,头巾上缀有花连图案和彩色小绒球,外出时常佩带筒帕、长刀,似乎在行走江湖,颇有古风。

妇女喜欢穿黑短上衣和枣红色羊毛花筒裙,脖子挂料珠项圈,或银制圆片和海贝等等,花纹色彩都非常鲜艳,极具民族特色。

这是小编对景颇族的一些了解,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多多点赞,谢谢。

景颇族又有哪些传统习俗

景颇族习俗:

1、村寨内房屋建盖分散,户与户之间相距几十米甚至百米,一幢幢楼宅隐现在苍林翠竹丛中。房屋多建盖在山坡平整出来的台地上,同姓氏家户的住宅分布相对集中,从一个老家分出的各个小家都在老家住宅旁建房,除非老家附近已经没有建盖地点才另择新址建盖。

2、景颇族主食以大米为主,竹筒饭、鸡肉稀饭是景颇人喜爱的特色主食。菜肴以辣著称,品种除园地中种植的瓜、豆、芋头、青白菜之外,从山林中采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

3、景颇族热情好客,客人进家,无论认识与否,主人都会招待食宿。景颇族喜欢喝烧酒和自制的水酒。景颇人喝酒十分注重礼节,主人递上酒筒,客人要用双手托住酒筒的底部,不能只用一只手抓住酒筒的上部。饮酒时,不能抬着酒筒喝,只能用酒筒盖盛酒喝。

芒市在云南的哪里,最出名的是什么

黎明之城,勐焕大金塔!一县一品,云南芒市特色农产品石斛

芒市(县级市),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相传“芒市”是佛祖到了此地刚好天蒙蒙亮而取的名,意即“黎明之城”。)地处高黎贡山南麓,滇西峡谷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属南亚热带低热盆地气候,四季不明显,春温高,夏季长,秋多雨,冬极短,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勐焕大金塔坐落在芒市东南部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勐焕大金塔属南亚傣王宫的建筑风格,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整座塔高76米,塔底基座直径50米,造型为八角四门空心佛塔,下3层为空心大厅。

基座之上的主心柱以大钟和13个钵上垒砌而成,最高点戴有重达2.3吨的大金顶。青山绿水间的“勐焕大金塔“金光灿灿,光彩夺目,雄伟壮观,更显神圣。

孔雀湖生态旅游区位于芒市城东5.2公里处,因历史上就是绿孔雀栖息地和湖面酷似一只开屏的孔雀而得名。林海茫茫,郁郁葱葱,层林叠翠形成满目皆绿的森林背景。深秋季节,林中的桦木枝叶、树干灰竭,与翠绿的思茅松林相比,色彩鲜明,形成不同的季节景观。湖区气温与温度相互作用,每天都有雾飘忽于群峰碧山之间,生于烟波浩淼的水面之上。一对对绿孔雀闪烁于翠竹晨纱之间,飞抵湖边泉旁,翩翩起舞,与百鸟争奇斗艳。登高望远,湖光山色,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撒苤(pie),是一种调料,用净瘦黄牛肉1公斤剁成肉酱,再把刚杀的黄牛苦肠的液汁兑水煮开,用纱布过滤后备用,然后把新鲜韭菜细切后挤去水分,再配以香柳、盐、辣椒面、味精等调料把牛肉酱、苦水在一起拌匀,用需要烤熟的牛肚丝、牛肉片和凉米线沾着吃。其用料新鲜,口感独特。

一县一品(芒市石斛)

芒市以其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芒市石斛“品种众多、特色鲜明、质地优良;质量好,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特点。就其众多品种中的铁皮石斛来说:其节明显,有黑环。茎多呈绿色或呈紫色,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黏稠感,无渣。干品表面暗黄绿色或金黄绿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质坚实,略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嚼之初有滑腻感及黏稠感,无渣或渣少。(中国农林科技网)

图文转载说明(如需转载本网站图文内容: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农林科技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