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为何不是水浒五虎将?水浒五虎将和八骠骑区别_梁山_林冲_武功

本文目录

  • 武松为何不是水浒五虎将
  • 水浒五虎将和八骠骑区别
  • 鲁智深、杨志、武松、卢俊义、李应对战梁山五虎将,胜算如何
  • 《水浒传》中,梁山五虎将的死亡顺序是怎么样的
  • 《水浒传》中的五虎将是哪五位
  • 梁山最强五虎将分别是谁,其中武功最强的是谁
  • 《水浒传》五虎上将,谁的力气最大
  • 《水浒传》的梁山108将中,如果叫你选五虎上将,哪五个人可以上榜

武松为何不是水浒五虎将

在梁山上,最高战力的荣誉称号“五虎上将”分别授予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和董平。武松的排名则夹在五虎上将们排名之间,荣誉称号也没有,明眼人可以看出来武松的英雄事迹更多的是在单打独斗上,而非指挥作战上。这与五虎将的安排有关系吗?

(《水浒传》剧中武松)

梁山排名

梁山排名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五虎上将之间夹了两个步军首领,董平就是后面被步军首领分割的上将,由此可见,梁山是肯定鲁智深和武松的武力能力的,也并非不重视步兵。关于关胜和林冲排名前二虎,应该没有太多争议,但是秦明排在了呼延灼前面属实有点费解,因为从综合表现来看,呼延灼比脾气暴躁的秦明要强很多,关胜和呼延灼是能独挡一面的统并帅才,这一点林冲、秦明更像将才。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秦明和花荣是亲戚,花荣和宋江是哥们。

(《水浒传》剧中秦明)

五虎将

五虎将来自《三国演义》,就连关胜各方面也像极了他祖关羽,林冲则长相胜似张飞(注意,仅仅是长相而已),五虎上将皆为马军,就是从《三国》扒下来的。在古代作战中,骑兵基本上可以类比于近现代的坦克,战斗力非步兵能比,因此马军地位优于步军理所当然,良马是重要战斗力。历史上的汉武帝成就“霸主”地位不仅因为他招兵,更是在于对西域良马的引进。

(《水浒传》剧中关胜)

武松领兵能力并不强

武松是个马下功夫很强的人,但是大兵团作战时还得靠骑兵掠阵在先,到了“巷战”、山战、乱战中才能充分体现其作用,毋庸置疑,武松的领兵能力绝对不如关胜等人,他更多的是单打独斗。

马步兵各有所长。董平大伤未愈就步战报仇,最后身死,与其兵种问题不无关系。武松断臂在小说中是包道乙所为,那个道士施展妖法,宝剑从天而降,断了武松一臂,要是马军或许由于速度优势免除此难。武松对于宋江来说就是个外人,而且是愈发如此,所以武松的排名就不可能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更别提五虎上将了。

水浒五虎将和八骠骑区别

  • 马军五虎将五员 :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

  • 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八员 :小李广花荣、金枪手徐宁、青面兽杨志、急先锋索超 、没羽箭张清 、美髯公朱仝、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

  • 关于五虎将八骠骑的职位的分析

  • 实际上梁山五虎将以及八骠骑马军统领步军统领这些职位, 仅仅出现了5章左右的篇幅,然后基本不再提到。

  • 就是在梁山排座次之后宋江任命的职位。

  • 在实战中仅仅经历了两败童贯,三败高俅, 诏安之后,这些职位就不再提及,而且征大辽 征方腊 这些职位往往已经打乱了。

  • 比如秦明是五虎先锋大将张清是八骠先锋大将, 在攻辽战争中 变成了董平和张清先锋。

  • 实际上在后边的战争中,马军步军的职位往往在战争中都打乱了,这也是步将雷横 刘唐骑马作战的原因。

  • 因此 梁山五虎也是宋江任命的职位,为什么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这五个人,一方面 他们的武功在梁山上属于前列,另一方面,他们几个人的独当一面的能力比较强,关胜呼延灼在上山前就独当一面。

  • 董平秦明 在上山前 是一州的军事长官 ,(虽然两人上山前职位不同),这四个人都有很强的统兵能力,一定程度能独当一面。

  • 林冲虽然上山前是教头,但是多年在山寨南征北战,多次作为主将出战,资格老而且经验也比较丰富。

  • 因此我认为五虎的任命,是武功和统兵能力综合任命的前五名(二把手员外除外)。

  • 为什么八骠骑几个人武功不比五虎差多少却进不了五虎, 徐宁也是个教头出身,又没有林冲的经验资质老, 统兵能力一般。

  • 索超更是急先锋,而且上山前职务低没有主将经历。

  • 杨志是制使,但是离任多年,而且很少统兵,至少他统兵能力小于等于五虎任何一个。史进、穆弘、朱仝基本上没大兵团指挥能力,张清虽然统兵能力和董平差不多,但是武力偏弱。至于花荣,至少大兵团指挥上,上山前官职上不及这五人。

鲁智深、杨志、武松、卢俊义、李应对战梁山五虎将,胜算如何

鲁智深、杨志、武松都是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他们三人可以出战任何一员五虎将,虽然没有绝对把握赢,但却能保持不败。而卢俊义却是这五人当中的致命短板。这因为有这样两块短板,再加上武功“高深莫测”的李应,胜负就难以预料了。

鲁智深、杨志、武松均有胜算

五虎将的武功几乎是无人质疑的,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可谓梁山第一战阵。实力摆在那里,专等题主所率领的鲁智深这队去挑战。如此,就得说说鲁智深领衔的五人组,他们的武艺(武功)到底如何,有没有实力去挑战五虎将。

鲁智深是梁山综合武功最高的好汉,关胜都不及他。鲁提辖曾经是边关战将,先后效力两个经略相公,其战斗经验是梁山无人能够比拟的。花和尚的步战曾经令杨志感到很吃力,而杨志又与林冲杀得难解难分。因此,五虎将中无人是鲁智深的步战对手。

关胜是马军第一,鲁智深则是步军第一,鲁智深在马上能平呼延灼,关胜却无步战记录。加上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天生神力,关胜的综合实力就不如鲁智深了。若是按照排名顺序单挑,关胜对战鲁智深,全面比拼综合实力,是花和尚更有胜算。

杨志曾经中过武举,弓马是相当厉害的,加上他是杨家将之后,家传枪法、刀法也相当不错,属于梁山超一流高手之列。杨志的步战能与林冲打平,马上则可以参照呼延灼之战,杨志、林冲也应当是平手。马上步下势均力敌,林冲的弓箭却远逊于杨志,而且,杨志有万夫不当之勇,林冲没有这个称号。狭路相逢勇者胜,总体实力上,杨志对战林冲应当有胜算。

武松的综合实力也非常强,而且,绝对不是江湖野路子。书中有两处被大多数读者忽略的细节,证明武松的武功是相当正路的。这两个细节都写在张都监中秋节这段小故事中:喝酒时,张都监“问了些枪法”,问,可解读为请教,这就证明武松的枪法不错。从酒席上回到住处,武松拿出哨棒,在院子里打了几个轮头。轮头,就是按照套路从头到尾操练。

以武松对打秦明,恐怕秦统制干不过武都头。

上面讲的是顺序单挑,以纸面实力算账,鲁智深战队具备了获胜的希望。

卢俊义秒败,李应可以抵挡一阵

梁山武功第一的卢俊义,不是《水浒传》中的卢俊义,而是续书中的卢二愣子。施耐庵的原著中,卢俊义并没有展示过人的武功。宋江说:卢俊义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书中还有一首《满庭芳》词赞卢俊义的武功:“惯使一条棍棒,护龙身,绝技无伦”。

这两处赞卢俊义武功的话,其实是文本背后的寓意,并不是说的纯粹的武功。咱们不讲文本背后的隐喻,只讲能够上阵单挑的武功。无论是宋江,还是《满庭芳》,夸的都是卢俊义的“棍棒”。但是,卢俊义在书中从来就没有用过棍棒。好比武松,虽然书中说他会骑马,但却没有写武松骑马。于是,武吹、武黑比较一致地认为,不能马战是武松的短板。

卢俊义没有用过棍棒,李忠却耍过枪棒,书中竟然有一句专赞李忠枪棒的诗:枪棒林中独擅名。这句话与赞卢俊义的“棍棒天下无对”是一个意思,也是独一份。但是,李忠能打吗?

卢员外在《水浒传》中有过两次出手,分别是梁山口被梁山好汉戏耍,曾头市捡史文恭这条死鱼,两次都是用的朴刀。所以,“棍棒”之于卢俊义而言,只是一个符码,有弦外之音,但却不能当做武功来论。

假如鲁智深对关胜,杨志对林冲,武松对秦明,那么,卢俊义就得去打呼延灼了。恐怕,卢俊义在呼延灼面前很难走上二十回合吧。

扑天雕李应在《水浒传》中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单挑,那就是独龙冈前大战祝氏三杰最厉害的祝彪。书中说:“斗了十七八合,祝彪战李应不过,拨回马便走”。就是这样一句话,李应便封神了,大家都说李应有五虎将的实力。

我觉得,李应的武艺被拔高了。

顺着这句话往下读,问题就来了:“李应纵马赶将去,祝彪把枪横担在马上,左手捻弓,右手取箭,搭上箭,拽满弓,觑得较亲,背翻身一箭。李应急躲时,臂上早着。李应翻筋斗,坠下马来,祝彪便勒转马来抢人。”

《水浒传》中写单挑,经常出现“不过”二字,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就祝彪战李应而言,“不过”不是祝彪输了,而是打成了平手。“过”与“不过”之间,还有一个中正标杆,就是平局。比如“矫枉过正”,就是超过了中正标杆,没有摆平的意思。再往后看,祝彪当真没有输,明显是诈败。

这一战,祝彪是打算要活捉李应的,要把李应与时迁一道,当做梁山贼人擒了。但是,凭阵前单挑,祝彪做不到这一点。于是,就佯败而从容地以弓箭将他射下马来。李应一落马,早有准备的祝彪立即拨转马头,要去捉人。多亏杨雄、石秀跟随而来,否则,祝彪就得逞了。

因此,李应的武功与祝彪相当。而从后来的战况看,祝彪也就是强小彪的战力。故此,李应挑战董平,犹如韩滔战秦明,也就是二十回合便要力怯了。

此处,顺便再讲讲李应背胯上插着的五把飞刀。这个从来就没有用过的吓人兵器,与卢俊义的棍棒一样,也是一个符码,不能当武功来讲。

卢俊义秒败,李应抵挡一阵之后也败。但总的战况,却是鲁智深这队三比二赢。但是,五虎将未必跟你这样打。

对战有无数种选择

题主出的题目是“对战”,也就是一对一的单挑。但是,却没有说按照排名依次对战。何况,题目中鲁智深、杨志、武松、卢俊义、李应也不是以梁山排名组队的。所以,这就存在了各种配对对战的可能。

假如真的打起来,鲁智深这边可以“田忌赛马”,五虎将同样能够采取相应的策略。至于怎么打,那就有讲究了。假如以关胜去打杨志,仅以马上实力而言,关胜更有胜算。如此,林冲等四人只要收拾了卢俊义、李应,那就是五虎将胜。

假定这场五对五的大战发生在一决生死的战场上,那么,五虎将中先解决了卢俊义、李应,再以五打三,鲁智深他们就要吃大亏了。

这种打法也是以综合实力打出来的结果,假如以马战对决,除了关胜,鲁智深、杨志无论与谁打,都有可能是平手。五虎将有绝对的把握赢卢俊义、李应,则是两胜三平,甚至是三胜两平的结局,鲁智深这队败。

当然,《水浒传》中他们都是梁山兄弟,即便是放在都没有上梁山的时候,也不会杀个你死我活的。否则,一百单八将就凑不齐了。所以,我们不妨再假定一种打法,那就是把五虎将全部请下马来打步战。

以步战决胜,鲁智深这队就大有优势了。五虎将只有林冲打过步战,无论怎么安排,林教头再厉害,也只能收拾一个人,而且,还仅限于卢俊义、李应其中一人。打步战,李应比卢俊义更好对付,鲁智深这队铁定输掉一阵。

林冲打鲁智深、杨志、武松任何一人都无胜算,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都没有打过步战,卢俊义就有可能与他们打平了。其他任何一人对上鲁智深、杨志、武松,那就不是对手了。

再加上杨志还有一手指哪打哪的弓箭技术,允许不讲规则地打,五虎将中恐怕得先有人中箭落马了。

《水浒传》中,梁山五虎将的死亡顺序是怎么样的

梁山五虎,第一个战死的是武功最差的双枪将董平,最后一个死去的是大破金兀术的呼延灼,下面看看他们是如何战死的。

董平

梁山五虎中,最先去世的是董平。独松关之战时,董平被火炮打伤左臂,本来是被留在营地中养伤的,结果他却和张清偷偷跑了出去,私自出战,更重要的是,他俩直接步行出战,根本没有骑上战马,最终遇险。

董平本来就手上受伤,使不出多大的力气,所以在和厉天闰的交手中,十来个回合就撑不下去了,只能后撤。张清见厉天闰追杀董平,连忙相助,刺向厉天闰,被厉天闰躲过,而由于张清用力太猛,一枪扎进树身,无法拔出,被厉天闰一枪回身一枪,刺中倒地。原本董平已经和厉天闰拉开了距离,可以安全撤退了,但他见张清被刺倒,不愿意放弃张清,想来营救,结果被方腊大将张韬一刀砍死。就这样,董平成为了梁山五虎中第一个牺牲的。

秦明

梁山五虎中,第二个去世的是秦明。秦明这个人,脾气非常火爆,经常主动上战场单挑敌将,不过秦明的战斗力也确实不错,所以一直以来也没怎么遇到危险,至少在单挑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直接斩杀秦明。不过秦明的最后一战,却着实被人给坑了。

当时秦明和方杰对战,原本两人武力分不出高下,结果方杰那边的手下用飞刀偷袭秦明,使得秦明分心,最终被方杰一刀斩杀,死得可谓非常冤枉!

原文:两个正斗到分际,秦明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却不提防杜微那,在马后见方杰战秦明不下,从马后闪将出来,掣起飞刀,望秦明脸上早飞将来。秦明急躲飞刀时,却被方杰一方天戟耸下马去,死于非命。

林冲

梁山五虎中,第三个去世的是林冲。事实上,林冲其实并不是死于战场,他武功高强,作战经验丰富,在战场上基本是没人能杀得了他。击败方腊后,林冲意外患上了风瘫,无法跟随大部队回到朝廷,所以被暂时留在了六和寺,由武松照看,半年后去世,令人遗憾。

林冲这人,前半生唯唯诺诺,受尽欺辱,连自己的家人都保护不了,后半生终于抛开束缚,振作了起来,结果却是这种染病去世的结局。不过话说回来,林冲的这个结局其实也还算是好的了,要是他真的跟着宋江回到了北宋都城,最终很可能还是要被高俅给害死,结局更惨!

关胜

关胜是梁山五虎中第四个去世的。成功平定方腊之乱后,关胜等人跟随宋江班师,受到了朝廷封赏,被任命为武节将军、大名府正兵马总管。由于关胜本来就是朝廷人马,又是关羽后人,所以最终朝廷并没有清算关胜,只是清算了宋江及其亲信,关胜最终得以活下来。不过在北京操练军马时,关胜因喝醉了酒,还是失足落马身亡了,颇具戏剧性。

呼延灼

事实上,整个梁山五虎中,结局最好的应该算是呼延灼。在五人中,呼延灼并不是武功最高的,但是他指挥军队的能力却是非常强的,在平定方腊后,他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每日随驾操练,可见皇帝还是非常器重欣赏呼延灼的,他的待遇和其他人完全不同。后来北宋灭亡,呼延灼还积极率领大军抗金,并大破金国四皇子金兀术!最终,呼延灼在率军杀至淮西时阵亡,成为梁山五虎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结语

梁山众人中,其实有不少人原本就是朝廷的人马,就说梁山五虎,其实就是清一色的朝廷军官,除了林冲只是一个禁军教头,其他四人都是朝廷的带兵之人,从这种安排其实也能看出宋江这人的心思,摆明了就是要招安啊,最终也把梁山众人拉入了火坑。梁山众人死的死,散的散,这种悲惨结局全都得怪宋江!至于说梁山五虎的死亡顺序,最先战死的是董平,之后是秦明,后来在击败方腊后,林冲因病去世,关胜酒醉跌落马下而死,而呼延灼则在抗金途中阵亡。整体来看,其实梁山五虎中,就只有呼延灼的结局比较好,活到了最后!

(本文主要参考《水浒传》)

《水浒传》中的五虎将是哪五位

先说一下武将的排名吧。

第二玉麒麟卢俊义(不是)

第五大刀关胜(是)

第六豹子头林冲(是)

第七霹雳火秦明(是)

第八双鞭呼延灼(是)

第九小李广花荣(不是)

第11扑天雕李应(不是)

第12美髯公朱仝(不是)

第13花和尚鲁智深(不是)

第14行者武松(不是)

第15双枪将董平(是)

好了。五虎将已经全出现了。

排名前十中4个。第五个五虎将排第15名。至于为什么,太多太多了。手机码字胳膊都疼了。

总之,梁山好汉排名都是乌合之众,靠关系,靠社会地位而排的。只要有人就有团伙,人越多,小团伙就越多。跟随老大紧的排前面,跟老大关系一般的,排后面。这就是人性。

梁山最强五虎将分别是谁,其中武功最强的是谁

梁山五虎将确实不是最强五虎将,如果仅以武功实力来推选梁山最强五人,我认为是鲁智深、关胜、秦明、董平、呼延灼。这个名单中,既没有原著中的林冲,也没有很多读者认定的卢俊义。非常能打的武松,也没有入围,新增的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

那么,为何林冲要被“踢出”五虎将之列,卢俊义、武松为何又不能入选,花和尚凭什么排名最强五虎将的第一名呢?

林冲的武功在原五虎将中垫底

梁山好汉无论排座次、大分工,都与武功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以“武功”或者武艺隐喻人物背后的真故事。这篇回答不讲“真故事”,只说文本中的武功高低。假如以武功实力排名,林冲是没有能力位居五虎将之列的。

林冲在《水浒传》中是五虎将中最怂的一个,从来就不敢在阵前公平地单挑任何一流高手。而且,林冲不太讲武德,总是以众欺寡,专打车轮战、二打一的投机仗。所以,林教头阵前从来就没输过。

宋江二打祝家庄时,林冲是后队人马,前军先于扈家庄的扈三娘开战。扈三娘先活捉了王矮虎,又与欧鹏、马麟恶战。祝龙见扈三娘遭到群殴,便出庄相助。此时,同为接应的秦明杀到了,林冲却迟迟没有出现。

这一战,梁山吃了大亏,宋江在扈三娘的追赶下仓皇逃命。扈三娘单人独骑追赶宋江,却被李逵喝住。扈三娘一见梁山人多,便准备撤出战斗。此时,林教头率领十八骑军马非常“及时”地现身了。扈三娘恶斗良久,又不惜力气追赶贼魁,体能消耗得差不多了,更是独自一人,林冲便如此这般地活捉了扈三娘。

呼延灼打梁山时,宋江以五队人马迎战,试图以车轮战拿下汝宁州都统制。于是,第二队头领林教头壮胆与呼延灼打了五十个回合。为何说林冲这次单挑是“壮胆”呢?有后文故事为证。

关胜以围魏救赵之计攻打梁山,两阵对圆,关胜挑战,林冲要出马单挑,被宋江喝住。没想到秦明当先出马,林冲担心秦统制抢了头功,便与秦明双战关胜。这场战斗打到走马灯般扬起了战尘,恐怕也是到了书中一流高手单挑的回合上限,关胜也只是“看看输与他了”。关胜还没输,林冲、秦明也没有赢。问题关键还不在于输赢,而是宋江为何喝住林冲,不喝住秦明。这是因为宋江知道林冲的武功不够,怕他上去有危险。所以,打呼延灼时,也是秦明打头阵。

关胜因为中计被捉,林冲截住郝思文厮杀,斗无数合,花荣前来助战,郝思文便气力不加,回马便走。花荣在此前曾经与宣赞交手,十几个回合后,花荣卖个破绽便走,试图以弓箭射他。然而,花荣连射三箭都没有射死宣赞,小李广便知道宣赞、郝思文的实力,一见林冲与他单挑,估计林教头拿他不下,这才出手相助。

宋江打东平府时,徐宁当先挑战,以金枪对双枪大战董平,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宋江知董平英雄无敌,第二天便派林冲、花荣双战董平,以诈败之计引诱双枪将,将他活捉。

假如林冲一人足以摆脱董平,宋江便不需要派花荣去相助了。假如林冲的水平足够,或者在董平之上,再派一个花荣搞诈败,岂不是太假了,明显就是用计呢。

无论宋江还是花荣,都十分清楚林冲的武功咋样。所以,面对关胜,宋江喝住了林冲,却没有阻止秦明。秦明先上,林冲再去,宋江就放心了。

五虎将中,还没有人像林冲这般以众欺寡的不讲武德之人,也没有谁总是打以二斗一的便宜仗保持所谓的不败记录。仅凭这些战绩,林冲的武功应当是五虎将垫底的水平。

林冲的武功最多排在八骠骑第三名

《水浒传》中,梁山的最后一仗便是打东昌府。没羽箭张清阵前先是连打徐宁、呼延灼等梁山五将,气得宋江割袍发誓:“我若不拿得此 人,誓不回军!”发完誓,宋江点将,说马军不济,步军头领谁为咱出了这口鸟气?

梁山阵上刘唐应声而出,挥舞朴刀杀了出去。刘唐尽管勇猛,却连张清的战马都干不过,眼睛被马尾扫花,接着便挨了一石子。步军肯定是不行了,马军不服气,杨志接着上。杨提辖虽然十分了得,却被张清一石子打在头盔上,吓得胆丧心寒,伏鞍归阵。

张清如此英勇,打得宋江怀疑人生。梁山好汉也是好没面子,个个心中不服,于是,朱仝、雷横、关胜、董平、索超等先后挨打。张清日不移影,连打梁山十五员战将。这其中,包括三员五虎将、五员八骠骑。此时,梁山五虎将已经全部到位,秦明大概是因伤缺席了这场战斗,否则,秦统制又该头一个挨石子了。

秦明是因伤没能出战张清,躲过了石子。但是,林冲却是在阵前的,他为何不出战呢?这场战斗充分证明,林冲就是个怂人,不仅是个怂人,而且是个心机表——这就是林冲从来没有败过的原因。宋江如此发誓赌咒,燕顺都上去了,林冲竟然无动于衷,他配做五虎将吗?

林教头武艺高强,但却没有万夫不当之勇。五虎将其他四人,书中很明确地说他们是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这一点,林冲也不够五虎将的资格。

祝家庄之战,林冲大约与祝龙打了五十回合,没有分出胜败。五十回合是《水浒传》单挑上限,打到这个回合数战平,就是势均力敌。然而,秦明打祝龙,十几个回合就让祝龙不敌。林教头与秦统制差着档次呢。

林冲不够五虎将水平,进八骠如何呢?八骠骑第一名花荣不仅弓箭《水浒传》第一,而且,曾经在清风山大战秦明,五十回合不分胜败。第二名徐宁一套钩镰枪法,施耐庵不厌其详地细细描述,绝对是梁山第一枪。林冲呢?风雪山神庙时,却使的是一杆花枪。徐宁单挑董平,林冲则是二打一。林教头进八骠,恐怕难以排在这两人之前吧。

杨志与林冲比又如何呢?杨志因高中武举,做了殿前制使,所以,杨制使的弓马技术是非常了得的。书中没有给出林冲任何能射箭的信息,这一点,就要输给杨志了。杨志与呼延灼起码单挑了五次,各无输赢,林冲则是以车轮战打平了呼延灼。

杨志曾经与林冲在梁山之下大战五十回合,杀到“分际”时被王伦拉偏架叫停。分际,本来就是难分难解之际,五十回合内,双方战平。但是,王伦的叫停却给林冲减分了。

王头领接到跟随林冲那位小喽啰的报信,知道林教头遇到高手了,便以一担财帛抵了投名状,算是重新接纳林冲入伙了。于是,王头领下山相助林冲。文本中没有说谁赢谁输,但王伦担心林冲则是肯定的。所以,他便叫停了打斗,给杨志介绍了自家兄弟林冲。

如此算来,林冲进八骠要排在第三名,杨志恐怕老大不服。杨制使是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林冲不是。

鲁智深综合实力梁山最强

此处,先捎带说说卢俊义。卢员外在续书《征四寇》中确实是梁山第一好汉,但是,续书不是原著,在《水浒传》中,卢俊义的武功恐怕很难排进梁山前二十。宋江说他“棍棒天下无对”,但卢员外并无实战证明自己是棍棒高手。除此之外,卢俊义也没有突出战绩,表明他有能力在马上单挑一流高手。

假如卢俊义的武功真如《征四寇》那般玄乎,远在梁山其他好汉之上,东昌府大战张清时,宋江如此发誓,卢俊义为何不去打张清呢?关胜出战,能以青龙偃月刀挡石子,卢俊义假如比关胜厉害,张清的石子打得着他?

卢俊义绝对不是梁山第一武功高手,梁山综合武功最高的好汉是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俗名鲁达,先后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做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又被拨到小种经略相公府做提辖。《水浒传》中的老种、小种经略相公,就是分别做过承宣使(经略相公)的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他们都是镇守西北边陲的主帅。而鲁达的经历,又是“招安巨寇”杨志的真实历史写照。

《三朝北盟会编》、《梁溪集》等史料中说,招安巨寇杨志先后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做选锋首,也就是先锋敢死队队长,分别参加了攻打幽州和抗金之战。如此,《水浒传》中的鲁达就是一员能征惯战的边关战将。

凭借鲁达的作战经验,梁山恐怕只有呼延灼能与之相提并论。呼延灼是汝宁州都统制,也是一员久经沙场的战将。都统制是战争时期的武将官职,是从带兵长官统制中选拔一人,作为总指挥官,统一发号施令。所以,呼延灼一上手便知鲁智深、杨志的武艺不是绿林手段,都是阵上厮杀的战将,实战招式简直太熟悉了。

除了马上武功之外,鲁智深还是一员步战战将。杨志在二龙山下与鲁智深大战五十回合,心中暗自佩服道:那里来的这个和尚!真个好本事,手段高!俺却刚刚地只敌的他住

杨志与林冲打五十个回合被叫停,却没有佩服林冲。这就说明,鲁智深的步战实力要高于林冲。而且,林冲没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般真身罗汉的本事,更没有鲁智深“万夫不当之勇”的勇力。

花和尚马上步下都能打,一条桌腿打得五台山二百余人四处奔逃,梁山恐怕没有这般能打的战将。

鲁智深身为梁山十大步军头领,其军中地位与关胜一般。但是,鲁智深的实战本领要远高于关胜,步战则是关胜所不能。故此,鲁智深的综合武功肯定要高于关胜。

以此,我将鲁智深排在梁山最强五虎将的第一名,加上关胜、秦明、董平、呼延灼,梁山五虎将才都是“万夫不当之勇”的战将。

除这五人之外,武松、杨志也有资格入选。假如是鲁智深、关胜、杨志、秦明、呼延灼,或者是鲁智深、关胜、杨志、秦明、董平为最强五虎将,也是没有问题的。武松也有万夫不当之勇,入选最强五虎将也未尝不可。只是武松在书中没有马战记录,而五虎将则以马战当先,武松也就很难入选了。

《水浒传》五虎上将,谁的力气最大

不知你说的是骑兵五虎上将,还是步兵五虎上将,先说骑兵五虎上将,关胜用的是大刀,林冲用的是枪,秦明用的是狼牙棒,呼延灼用的是双鞭,董平用的是双枪,能使大刀的人肯定是力气要大,更是臂力过人,看来关胜此人力量不了,再说枪,常言说,棍打一片,枪剌一点,枪不算重型兵器,是求技巧变化,再说鞭,先举个例子,唐将尉迟敬德能用鞭将大石击碎,可见使鞭者的力气不一般,使狼牙棒的人到底力气大不大,宋朝岳飞与外敌交战时,敌人金兀朮是个力大无穷的猛将,他惯使的就是狼牙棒,从《水浒》五虎上将使的兵器来分析谁的力量大,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双枪将董平,豹子头林冲按兵器就这样排出力气,这只是我的观点而已,谢谢!

《水浒传》的梁山108将中,如果叫你选五虎上将,哪五个人可以上榜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水泊梁山五虎将的概念。《水浒传》中的五虎将,指的是马军五虎将,不包括步军头领。所以像鲁智深,武松等声名显赫的步军将领没有入选。但又必须看到,不论是武功还是影响力,鲁智深和武松都不逊色于马军五虎将。

一、按照马军五虎将排位,应按以下顺序排列比较合适

原有五虎将排名是: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按照武功选用,上述五人基本代表了水泊梁山马军将领的最高水平。只是人员排列似应稍作调整。既:豹子头林冲应排在首位,大刀关胜应排第二位。理由是:

论资历,林冲雪夜上梁山时,晃盖还在东溪村当保正,吴用还在当私塾先生,阮氏三雄还在石碣村打鱼为生呢。所以林冲是水泊梁山当之无愧的元老人物。而大刀关胜刚刚上梁山,屁股还没坐热,论资历,关胜跟林冲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论功劳,是林冲当初手刃王伦,把晁盖推上寨主之位。若不是他举贤荐能,既使坐上头把交椅也并非没有资格。所以说,林冲为梁山兴旺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世,无人可比。另外,林冲每次征战都是先锋官,战无不胜。相形之下,在梁山英雄排座次时,关胜初上梁山,只打了一个胜仗,在立功方面,与林冲没有可比性。

论地位,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在梁山稳坐第四把交椅。而关胜上山前,只是在东京衙门防御保义使宣赞门下做个蒲东巡检。官职低微,与林冲相差甚远。上山后,关胜只胜一仗,不知什么原因,就把它排在了林冲前面。

所以,大刀关胜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家世乃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长相与祖上关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如果按此家世既可排在前面,那么,杨志还是三代将门之后,五候杨令公之孙呢,却只排在了马军八骠骑第三名。不知何故,施耐庵先生在这方面是否有些失误,则不得而知了。

鉴此,马军五虎将排名,林冲排在首位,似应较为合适。

二、如果不将马步军分开,只按武功排列,似应该把鲁智深和武松入列

之所以把鲁智深和武松排入五强,理由如下:

1、鲁智深和呼延灼曾在清风山马上交战,大战四五十回全,未见胜负。这说明,鲁智深的马上功夫不低于呼延灼。而若是步战,仅凭鲁智深的神力和五尺禅仗,呼延灼仅有的马上功夫就会立刻处于劣势。

2、武松的马上功夫虽然没有展示,但是,若是让他一对一的和双枪将董平交手,凭武松的神勇和智力,绝对不会输于董平。因为,武松最擅长的就是单打独斗。吊睛猛虎可以被他打死,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这些武门出身都不在他话下,至于在飞云浦他身戴枷锁的被动形势下,仍然挣脱枷锁,力杀四人。而对这种超人的神勇,什么样的人和他独斗,他都不会占下风。

所以,如果把水泊梁山的所有武将按武功统一排列,五强的名次里,应把呼延灼和董平后退,把鲁智深和武松上位。即排位如下:

林冲,关胜,秦明,鲁智深,武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