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有的炸弹被空投后还有降落伞
- 末制导炮弹是什么
- 西方援乌的“末敏弹”被乌投入战场,打击效率高不知俄如何应对
- 末敏弹是一款什么样的武器其威力如何
- 霰弹枪的独头弹危机有多大,缺点是啥
- 美军的火箭炮威力到底有多大
- 子母弹威力巨大,为什么那么多国家主张禁用
- 火箭炮升级能发射导弹后,还有必要保留火箭弹吗
- 我国FGT-203毫米牵引火炮的威力究竟如何为何能在世界出名
- 德国宁愿经济自残也要给乌克兰危机拱火,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为什么有的炸弹被空投后还有降落伞
兔哥回答;战斗机或轰炸机投掷航空炸弹有时炸弹尾部会带一个小降落伞。而投掷核弹的空投过程中也都带有一个降落伞,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投掷的安全和精度有关系,下面,兔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降落伞的作用。
(一)降低炸弹的落地速度;现代的航空炸弹和早期的航弹有所不同同。航弹也就是从飞机上空投的炸弹,有高阻炸弹和低阻炸弹之分。高阻炸弹就是具有高的飞行阻力,这种炸弹的弹体都是短粗型的,并且在头部还加装一个阻力环,作用就是增加炸弹落地过程中和空气产生的磨擦阻力,能使炸弹的落地速度变慢,而且尾部有稳定器,保证炸弹落地的垂直度,防止弹体横置无法使用前部引信起爆炸弹。另一种就是低阻炸弹,低阻炸弹的弹型采用流线型结构,弹型细长,降落时受空气阻力小,下降速度快。低阻炸弹和高阻炸弹比,由于空气阻力小,更适合战斗机外挂搭载,对战斗机的阻力作用要远低于高阻炸弹,对战斗机的飞行比较有利。因此,多为战斗轰炸机或多用途战斗机在外挂时使用。低阻炸弹的弹种也比较多,除了用于轰炸的普通航空炸弹,还有用来破坏机场跑道的专用炸弹等等。
(二)降落伞的作用;这里的降落伞就成了阻力伞,它系在低阻炸弹的尾部,战斗机投放使,自动打开,使炸弹的空气阻力加大,使低阻炸弹的下降速度降低,拉长时间。战斗机对特定目标轰炸时,为了保证命中精度通常都采用超低空轰炸。而现代战争中,战斗机超低空突防是一项重要的突防措施,能够利用雷达的探测死角,利用山体作掩护接近目标,对目标实施突然而精准的打击。而超低空投弹时,落弹和飞机处于同一个飞行速度,而飞机的高度通常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完全处在炸弹的攻击范围内,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炸弹误伤飞机的情况,减速伞的作用就是降低炸弹的飞行速度,使炸弹落后飞机并慢速下落。
(三)炸弹采用减速伞还可以增加落点的准确性,低阻炸弹的质量和减速伞的面积都经过了反复的实验,飞机的高度速度能够使炸弹落点更加准确,只要战斗机按照规定的速度、高度突防就可以命中想要命中的目标点。这样的降落伞也用在其它的弹种上,例如,机载鱼雷,为了保证入水角也采用了减速伞。照明弹也利用降落伞来实现下落的慢速性能,增加照明弹的留空然烧时间。空投核弹也采用降落伞投放,即能在最佳的高度爆炸,又不会炸到执行投放任务的飞机,核弹可不是逗着玩的,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末敏弹也是利用降落伞,使末敏弹末端实现对目标的扫描搜索。
总之,减速伞的作用就是以减速为主,保持精度和投放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是战斗机投放低阻炸弹的重要安全和投放技术保障。减速伞也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需要伞投的弹药上。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送大家探讨评论,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末制导炮弹是什么
很好解释,所谓末端制导,就是弹药在最后飞行轨迹内,仍然主动利用卫星或者红外制导和惯性制导来对照修正最后弹着点!
优势是十分明确的。但是要知道,这样的联合攻击弹药的成本是多少吗?再财大气粗的军事单位,也得考虑一下目标的价值,然后下令开火的。【发埃】!
西方援乌的“末敏弹”被乌投入战场,打击效率高不知俄如何应对
随笔回答:
对于“末敏弹”,俄罗斯对它的制造和使用再熟悉不过了。它是对付集群装甲坦克最好的武器之一。乌克兰有这种武器,对俄装甲坦克部队来说当然是个威胁。
但俄罗斯对非常熟悉的“末敏弹”,肯定是有办法解决的。有矛就有盾。如果增强战场的情报收集,能够及时发现这种武器的发射装置系统,可用精确制导武器将它摧毁,或者在战场上部署反导反箭武器系统,将来袭的火箭弹拦截摧毁等办法。
但最主要的还是打掉它的情报收集指挥系统,端掉它的老窝,让它成瞎子聋子,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作为俄军来说,他的军事问题专家和参谋智囊团,对这些问题应该早就想到了,但目前俄军电子情报收集的整体水平可能还跟不上,与战场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但对于“末敏弹”的老东家,绝对有克敌制胜的办法,大家没必要为俄罗斯担心。
末敏弹是一款什么样的武器其威力如何
末敏弹又叫亚毫米波攻顶弹,由炮弹或空投炸弹到目标上空炸开后,每个子炸弹上的毫米波扫描器自动寻找坦克目标,从坦克最薄弱的顶盖攻击。
霰弹枪的独头弹危机有多大,缺点是啥
上边这个表是比较常见的12号口径独头弹的参数,平均弹头质量是446格令,换算一下是28.9克。
枪口初速平均1552fps,换算下来是473米/秒,枪口动能平均2406英尺/磅,换算下来是3262焦耳。(MD我恨死英制单位了)
它这个枪口动能差不多和二战那票全威力步枪弹一个水平,但得考虑到独头弹的口径大(12号口径为18.4mm),而且纯铅的弹头非常容易变形扩张,因此它的动能更多的能传递给猎物或者人体,停止作用远超步枪。但也不可能和电影里那样,一枪下去把人打飞...
但缺点也很明显,霰弹枪毕竟是滑膛,虽然独头弹往往会增添一些自旋设计,但远比不上膛线打来的陀螺效应那么稳定,因此它的精度撑死了也就百米这个级别。
另外它的弹头太重,将近30克(全威力步枪弹头一般10克),而且截面积大,初速也较低(步枪初速一般都在800以上),因此它速度衰减很快,第一张表中,100码距离上(91米)的平均动能就只剩984英尺/磅(1334焦耳)
美军的火箭炮威力到底有多大
美军火箭炮比较先进,威力很大。前段时间,美国国务院已经批准对台湾地区出售一批新的装备,主要是防区外打击巡航导弹、战机观测系统吊舱以及11套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其中防区外打击巡航导弹是波音公司生产的“增程型距外陆攻导弹”(SLAM-ER),以及装置在F-16战机上的外部传感器吊舱(MS110 ),军售总额为18亿1130万美元。
斯拉姆导弹(SLAM-ER)采用红外热成像图像制导,小型涡喷发动机,防区作用大约相当于大陆这边的改进型鹰击-88导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服役,是一款成熟武器。 在对台出售的这三种武器中,海马斯火箭炮系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款武器。由于我东南部地区是重兵云集的地点,双方的雷达和防空武器部署都相当密集,对导弹武器的发现和拦截能力很强,即使对方多一些巡航导弹,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火箭炮的加入,对登陆作战造成的威胁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的。
海马斯火箭炮系统是美军目前的主力火箭炮系统,未来将成为美军的多用途攻击性装备。按照美军设想,海马斯火箭炮有多种作战方式,由于其发射装置模块化,因此可以选用2个227mm火箭弹的发射箱,亦或者将弹道导弹和火箭弹混搭使用。使用火箭弹的时候,可以对7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打击,新型的GMLRS射程可调节火箭弹,基础射程为70公里、GMLRS+版本提升到120公里,目前测试中的GMLRS ER版本的射程更是高达150公里。海马斯火箭炮系统配备的弹药十分丰富,弹种很多,包括钻地弹、杀爆弹、双用途子母弹、末敏弹乃至云爆弹都是备选。
海马斯火箭炮的精确度比较好。在2019年的一次演练中,海马斯火箭炮在日本南部岛屿之间进行跨区运送,到达目的之后,不经阵地建设就直接发射,命中了数百公里外的目标。海马斯火箭炮机动性强,采用5吨高机动卡车作底盘,这个重量可是要比世界同类火箭炮底盘都轻的多,因此可以在公路上拉起来跑,而且还能装进C130“大力神”运输机空运。除此之外,海马斯火箭炮还能放到战舰上,执行打击岸上目标的任务。
海马斯火箭炮系统还可选用装载一枚ATACMS陆军战术导弹,使用ATACMS陆军战术导弹时,可以打击最远达到300公里的目标。可以配备一种精确制导的220公斤单一弹头,直接采用了鱼叉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安装智能的侵彻引信,用于打击硬目标。理论上说,从台西部既可打击到我国福建沿海地区,也能对我军水面舰队进行打击,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军出售海马斯火箭炮最大的问题。
然而,区区11辆海马斯火箭炮,即使全部使用导弹系统,最多能够一次齐射22枚导弹,这样的打击火力并不猛烈,对大型舰队来说这不是难以拦截的威胁。而且,ATACMS陆军战术导弹对军舰的打击效果以及精度,目前看来还不稳定,美军只进行了有限的测试,其效果并不如专门的反舰导弹。至于对地攻击,对于弱小的一方来说,自保是首要任务,凭借一点打击火力就打击必然有重兵防御的沿海目标,显然并不划算,况且重要目标通常不会部署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就算要比射程,300公里射程以上的火箭炮,我军战斗序列中可以拿出很多,海马斯就是进行炮战也占不到便宜。
其实,海马斯火箭炮真正的用途,很可能还是用来进行海滩反登陆作战。任何反登陆作战都有一个经典教条,那就是尽量在海滩上歼敌,在敌军立足未稳的情况下打击对手。而对于对岸的“草莓兵”来说,这种任务显然要求太高,不可能指望这些乌合之众冲击海滩,还是需要依赖重型装备。
而火箭炮就是非常适合执行滩头反击任务,一个9门火箭炮构成的“海马斯”火箭炮连,一次仅需30秒便可齐射54枚子母火箭弹相当于一个18门155毫米榴弹炮组成的炮营花费12分钟,齐射27次的总和。瞬间就能对在一个地区进行登陆的营级部队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使其基本失去战斗力,若能达到这个目标,那么“草莓兵”拿出点干劲来也足以完成消除登陆场的任务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海马斯火箭炮系统机动性极强,能够很快地转移阵地,甚至可以通过空运方式机动,从而规避火力反击。这样的武器,对于反登陆作战来说是很有效果的。
因此,对于这11辆火箭炮,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虽然不足以影响总体走向,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伤亡,反制措施应该是加强对台公路网、机场和海马斯火箭炮任何部署地的监控,不能让这些家伙有开火的机会。
由于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使用轮式卡车底盘,对公路系统的依赖比较大,考虑到台岛面积有限,尤其是面向登陆场的道路有限,可提前发现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的机动路线,通过严密监视可以提早预警、提早打击。
海峡这边除了“三百远火”外,要对付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也是轻而易举的,看着这张照片,这么多300公里射程的东风-11和600公里射程的东风-15发射车,小编的心就踏实多了。
子母弹威力巨大,为什么那么多国家主张禁用
子母弹威力巨大,这半句话只能说是勉勉强强,至于被禁止使用这半句则是完全:不成立。
如果谁有权利下令禁止某种武器的使用,那这个世界上的事就好办多了。直接下令各国拆除核武器,岂不是更好?直接禁止美国四处出兵,岂不是更好?还有前些年炒的比较火的:三棱军刺太残暴了,被联合国禁止使用......这叫民间故事。
目前地球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组织能有能力、有权利直接下令禁止使用某种武器。美国不好使,联合国也没用。禁不了原子弹也禁不了什么刺刀。
集束弹药公约!
公约,是很多国家在一起的一个自愿性的约定。
第一:自愿。
第二:约定。
自愿就是没有谁来强迫谁。约定,不是法律,没有强制性。联合国的集束弹药公约,是很多国家凑在一起,集体发表个声明:我们这些国家保证不适用集束弹药,也就是子母弹。
公约是自己约束自己,自愿的自己约束自己。不能强制的去约束别人。如果有人不愿意约束自己,他就想使用子母弹呢?很简单,他不参加这个公约就可以了。他不参加会受到什么惩罚吗?不会!没有任何的惩罚、制裁。
集束弹药公约不是说联合国下个命令,大家都不许使用子母弹,然后大家都得遵守,谁都不敢用了,谁用制裁谁。不是这样的。所以不存在禁止使用子母弹这个说法。
一些国家出于人道考虑,觉得自己很善良,觉得自己很文明,于是凑到一起,发表个公约,承诺自己都不使用子母弹。 但是还有一些国家不愿意束缚自己,就没参加。所以,在战争中,这些没参加公约的国家,依旧可以心安理得的使用子母弹。参加公约的国家指责没参加公约的国家不道德,这就是最大的惩罚了。
就算你参加了公约,觉得不开心,也可以随时退出来。充其量是别人说你不高尚,仅此而已。当年张罗集束弹药公约的国家以欧洲人为主,他们比较乐意追求“道德”层面的东西,觉得自己很高尚。而中国、美国、俄国、以色列、印度......这些比较注重实际的国家,军事上的大国,都没参加。中美俄以印,子母弹随便用,没任何的限制。
而且这些国家排斥子母弹的原因也不是威力大。
子母弹、集束炸弹的威力只能说是一般。
子母弹,通常是一整颗大炮弹、导弹,里面裹着几十,几百的小炸弹。打仗的时候,炮兵一次齐射几百发炮弹,里面就是十万几十万颗小炸弹,像雨一样撒到敌人头顶。里面这些小炸弹,和手榴弹差不多,威力也近似。
如果是正规军作战,部队在坦克、战车、装甲车里,士兵带着钢盔,穿着防弹衣,子母弹造成的伤害属于偏低。普通的榴弹、穿甲弹、航空炸弹、云爆弹、燃烧弹......威力都比子母弹大的多,也有劲的多。有人说子母弹威力快赶上核弹了,这就属于癫了。
战争中所有国家都在追求威力更大的武器,武器都是威力越大越好,因为威力大就不让用了,还有没有王法了?
子母弹、集束弹药的威力一般,它属于蜂群,铺天盖地的小炸弹。如果敌人有装甲防护,它就不灵了。但是,如果子母弹落在老百姓头上呢?下面全是衣衫褴褛、没有任何防护的老百姓呢?这就很恐怖。
这些国家组织集束弹药公约,并不是因为这类武器的威力大,而是因为:这类武器对老百姓的威胁太大,对军队的威胁并不大。在战争中用子母弹炸敌方的老百姓,不人道,没意义。除了集束弹药公约,还有地雷、白磷弹公约,也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子母弹、地雷、白磷弹对老百姓的伤害太大。
子母弹,集束炸弹,以现在军队的装备,随随便便就扔百万枚。部队过去了,这些小东西就留在地上。老百姓不注意踩一脚,不知道是什么,拿起来看一眼,不是炸死就是炸残,非常缺德。
打坦克有穿甲弹、反坦克导弹,打工事指挥部有激光制导炸弹,打步兵有迫击炮弹、榴弹,打山洞有云爆弹,打地堡有燃烧弹......实际上不用子母弹,现有的武器也都够用。而这些弹打军队更专业,打到老百姓头上的机会更小。既然这些东西都有了,那对老百姓威胁大,对部队威胁小的子母弹、地雷、白磷弹,就不如禁了,大家都承诺不用。
反正有它没它并不影响战场上的胜负。
要是说子母弹、集束弹药这玩意非常重要,有它就能打赢,没它就得战败,那不可能有什么公约,肯定大家都玩命的造。要是因为威力大就禁止,直接禁核武器不是更香嘛。
还有生化武器公约,也是一个道理。
很多人觉得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仅次于核武器。这不对。差距非常大。生化武器主要的威胁还是针对于老百姓。以现在军队的防护能力,生化武器根本没多大的杀伤力。而且即便是针对于老百姓,生化武器的威力也远远不能和核武器比,甚至不能和集束炸弹比。生化武器主要的作用还是吓唬人,死个几百几千人,然后造成恐慌,社会动荡,经济损失......就像现在......
生化武器也是打部队不行,祸害老百姓很在行,所以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承诺不使用。
火箭炮升级能发射导弹后,还有必要保留火箭弹吗
首先,必须指出,我国的军工部门,之所以在此前多款成熟火箭炮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可共架发射的新型弹道导弹,主要目的是为了外贸产品实现技术升级,全面提升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这种通过升级提升竞争力的思路,其实早已有之,早期的国产火箭炮系统,就是通过无控火箭弹向制导火箭弹升级来实现第一波升级的,以兵器工业集团的SR-5火箭炮系统为例,其早期系统,主要弹药包括122毫米无控火箭弹和更大口径的220毫米或227毫米制导火箭弹,“弹箭共架”中的“箭”就是122毫米无控火箭,而“弹”就是220毫米或227毫米制导火箭弹,其中制导火箭弹,中段采用惯导加GPS,再加激光末制导,全程制导,70千米射程的精度是3米。第一波升级,使得火箭炮系统的射击精度大大提升,威力和效能成倍提升。这一波升级带来的直接成果就是国产制导火箭炮系统受到了国外用户的普遍青睐,国产系列火箭炮畅销世界多个国家,打响了中国火箭炮的品牌。
然而军工部门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器装备需要进一步升级,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和威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各大军工国家队,酝酿了第二波升级——这就是制导火箭弹变导弹。如果说从廉价的无控火箭弹到制导火箭弹是一大跨越的话,从制导火箭弹到弹道导弹,无疑是跨过了另一层更高的技术台阶。因为世界上一些新兴国家,比如韩国和土耳其等,近年来也开始通过军贸和技术引进等途径,逐渐掌握和发展制导火箭炮技术,然而先进战术导弹,却依旧是这些国家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至今仍由少数国家所掌握。这足以证明从制导火箭弹到战术弹道导弹,所需要的技术门槛比从无控火箭弹到制导火箭弹要高得多、难得多。
弹道导弹难在哪儿?它比起制导火箭弹,远不是在无控火箭弹上加一套简易制导和控制系统那么简单,弹道导弹的推进系统、弹控系统、制导系统、耐热材料技术等核心技术,要比制导火箭弹难得多,比如弹道导弹为了有效实现突防,需要在末段加到极高的速度(约)6~10马赫及以上),对耐高温、制导等技术要求远高于制导火箭弹。很多人经常说“弹道导弹就是高端点的制导火箭弹”,从大致原理上,这句话似乎有点道理,但从具体技术而言,则远远低估了从制导火箭弹到弹道导弹之间质的技术差距。
对于国际市场上的买家而言,制导火箭弹系统已经不难买到,然而弹道导弹却常常是“有市无价”。与制导火箭弹相比,弹道导弹无论突防能力、毁伤能力和战略威慑力,都是前者所根本不具备和无可比拟的。因此,火箭炮系统升级发射弹道导弹后,市场竞争力之强,是无法比拟的,我们能提供的与火箭炮共架发射弹道导弹型号,包括火龙-480、B611等,技术性能不在大名鼎鼎的俄罗斯“伊斯坎德尔”之下,属于世界一流的短程战术导弹,市场前景自然看好。如果说以前还有不少国家能够在制导火箭炮系统方案上与中国产品展开一定外贸竞争的话,现在能够与我们竞争的,除了俄罗斯以外,已经很难找出其他国家了。
有了弹道导弹,火箭弹依然有用武之地
但是有了弹道导弹,就代表火箭炮系统用不着“过时”且“落后”的火箭弹了吗?
并非如此,新型火箭炮系统能发射弹道导弹了,不意味着火箭弹就要被取代,只是兼容了新的功能,弹道导弹和火箭炮各有其用途,两者绝非先进取代落后的关系。
火箭炮的作用和功能,和弹道导弹基本不冲突。短程战术弹道导弹主要还是打高价值点目标,而火箭炮打中低价值面目标,前者主要使用威力巨大。装药量多的整体战斗部,而后者主要以覆盖面大的子母弹战斗部为主。短程战术导弹,价格以“百万”、“千万”计数,相当昂贵,更多是作为战略威慑武器来使用;而火箭弹价格便宜得多,一枚数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它一次齐射就能够打击覆盖上万平方米的地域。
火箭弹和战术弹道导弹之间的关系,与航空炸弹和空地导弹的关系很相似,两者完全可以共存。
火箭炮兼容弹道导弹的新装备,未来能自用吗?
还有很多朋友关心,在珠海航展上出现的火箭弹+弹道导弹共架的新型外贸型火箭炮,将来能“出口转内销”,装备解放军陆军部队吗?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比起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新型短程战术弹道导弹而言,我军现役列装的新型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在性能和技术水平上更高,我们自用型的导弹,比外贸型的要更好!
其次,最早提出火箭弹和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共架技术概念的是美国陆军,其目的是为了将陆军战术导弹和远程火箭炮两种陆军的远程武器发射平台统一,在提高战术灵活性的同时节约发射使用成本。美国陆军与我们编制不同,他们将短程战术导弹直接编入陆军,作为远程火炮和火箭炮之后最高一级陆军战术武器使用。
而在人民解放军陆军集团军中,最高一级集团军属远程武器是155毫米大口径自行式榴弹炮和远程火箭炮系统,它们配属于集团军属炮兵旅。而射程更远的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则由火箭军装备,在战时与空军等军兵种一样,临时配属陆军合成作战部队使用。所以以我军目前的武器编制而言,兼具火箭弹和短程战术导弹功能的新型装备,暂时还无法装备陆军部队。
然而最近几年,国内、军内学术界的确有讨论,建议将短程战术导弹由火箭军移交给陆军,强化陆军集团军的远程地地打击力量,建立更顺畅合理的联合指挥机制。因此,未来也不排除这种新装备在编制调整后,进一步改进升级、技术水平,而后成为自用型装备的可能。
我国FGT-203毫米牵引火炮的威力究竟如何为何能在世界出名
谢邀,这个东西有个别名叫做“亚洲第一炮”!
是之前大炮主义在我国落地的一型武器。先说厉害的地方:
无论是从射速还是威力上都超越了国外的产品。
虽然说155-203mm之间只有48毫米的数字差别。
但是,一枚我国的203mm炮弹的重量就达到了101公斤。这是目前最重的203mm榴弹炮炮弹之一。而且在我们的203mm炮弹序列中还包括了一型温压弹,也就是燃料空气炸弹。其应用的技术和美国的炸弹之母是相似的,利用参了铝的的炸药,在爆炸的时候大量地吸收空气中的氧气燃烧,从而在爆炸范围内形成巨大的温压,爆炸威力比毛子的110公斤203mm弹还要大。
不过,话得说回来,这门炮世界出名?算是一个谣传,在世界上并不是特别出名,只是因为口径大被军事自媒体嘈嘈得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而已,甚至“亚洲第一炮”也是自封的。
原因有三点:
第一,FGT-203这个型号一看就不是中国军事装备的型号。这是西班牙圣巴巴拉系统公司在1970年代的型号。和咱们的203mm火炮并不是十分搭界。
而且西班牙的这型火炮最后实验没有成功,并没有真正地做出完成品。而咱们的203mm榴弹炮确实也是用了圣巴巴拉系统的技术(通过英国“空间研究公司”取得的图纸和原理),很多的资料就把西班牙的FGT-203和咱们的203mm火炮混淆了。但两者并不是一样的东西,咱们的叫W90式203mm牵引榴弹炮。
第二,203mm炮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本身就不是主流口径了,各个不同的国家都在削减这种英寸炮的装备数量。原因也很简单,威力虽然大,但是装填困难,一分钟才能打一发,和155mm榴弹炮比起来,并没有火力优势。所以都是在逐渐退役的状态下,新的火炮很少再研制了。
第三,我们的W90也就造了几门样品,打了260多发炮弹,后来军方也看不上。于是我们的W90也没有装备到部队中。就孤零零的弄了一门放在炮兵学院门口 挂了一个“亚洲第一炮”的牌子。真正军方还是把大笔的资金投入到了火箭炮和155mm榴弹炮上。试问如果一个连部队都看不上的武器,怎么能世界出名呢?
德国宁愿经济自残也要给乌克兰危机拱火,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唇亡齿寒!不仅仅是德国一家,全部的欧盟成员国,都在“经济自残”着也要支持乌克兰,所以你问他们为啥要这么干呢?
其实原因好简单,那就是想要安安稳稳地赚钱,就要有一个稳定的赚钱环境啊!现在这些欧洲国家就是突然发现,这个稳定的赚钱环境有被破坏掉的风险,所以为了能够长长远远地好好赚钱,只能是选择损失眼前利益了。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就是权衡利弊后,认为现在帮助乌克兰是损失最小的一个选择,所以就按照这个损失最小的选择做起来了呗。
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他们一直处于赚钱中。比如,就是7月4日的新闻说,德国30年来,第一次出现贸易赤字,原因是俄乌战争和疫情造成的高通胀。看到没有,当现有国际秩序出现动荡的时候,德国就赚不到钱了,甚至有亏钱的风险了。
因此,只要德国还想赚钱,还想继续享受贸易顺差带来的快乐。那么德国只能是无条件地想办法去维持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定呀!只有国际秩序稳定下来,只有当这个国际秩序还是处于德国的舒适区内,德国才能向以前那样四平八稳地赚钱呀!
所以,你问德国为什么要“经济自残”也要支持乌克兰,是不是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因为支持乌克兰,就是在维持现有国际秩序的平稳!就是在维持德国在未来仍旧可以舒舒服服地赚钱呀!所以,现在牺牲些眼前利益,也要支持乌克兰是不是就非常有道理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