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阵法?中国象棋的六大阵法是什么如何理解_阵法_鸳鸯_兵法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阵法 阵法 鸳鸯 兵法

本文目录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阵法
  • 中国象棋的六大阵法是什么如何理解
  • 古代有哪几大阵法
  • 古代兵法中有许多阵法,这些阵法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少作用
  • 《封神榜》中有哪些高深的阵法
  • 救高人指点,从“一”到“九”的阵法详解加阵图
  • 试想:古代作战使用的阵法,在现代战争中,是否有用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阵法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的历史上,一个将领临阵指挥能力往往能从他排兵布阵的本领上看出来。一字长蛇阵、雁形阵、蛇形阵等阵法,大家都在影视作品中看过不少了,今天协虎想详细介绍一下一个战斗力爆棚的阵法:鸳鸯阵。

鸳鸯阵大名如雷贯耳,为什么协虎今天要特别拿出来介绍呢?其实,关于鸳鸯阵,可能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故事,且听我慢慢说来。

一·抗倭奇阵,从何而来

说道鸳鸯阵,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必定是抗倭名将戚继光,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鸳鸯阵是由戚继光发明的。实则不然,初创鸳鸯阵的另有其人,而戚继光只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后世熟知的那个版本。

▲唐顺之像

疑似最早发明鸳鸯阵的人,应该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唐顺之。他曾在兵部任职,后来因为私下拜会太子、触怒皇帝而被罢官。但当倭寇大举侵犯东南沿海时,上奏请求重新启用他的奏折达五十余封。唐顺之因而重新出山,带领部队开始抗倭,屡屡大捷。

为了便于治军,他将许多前朝的将领奏疏、著作和自己的想法加以整合,写成《武编》10篇。其中,在《武编》前集有关于阵法的内容中,就提到了“鸳鸯阵”。但鉴于《武编》也有的内容是摘录和整合,“鸳鸯阵”究竟是不是唐顺之本人的创造依然存疑。

▲《武编》中对鸳鸯阵的记载

后来戚继光在调往浙江担任参将,招募训练义乌兵,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授“鸳鸯阵”。

二·鸳鸯阵的“使用说明”

鸳鸯阵不同于前文提到的那些大规模的阵法,它主要应用于比较小规模的士兵作战,是一种“战术配合”。《武编》中所提及的鸳鸯阵编制仅有五人,而戚继光改进的鸳鸯阵将两个这样的组合合在一起相互照应,形成十二人的编制单元。但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小而精”,让一个个编制单元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

接下来协虎以较为完备的戚继光版鸳鸯阵为例子,进一步解释鸳鸯阵。

戚继光版本的十二人编制包括队长一人、长牌手一人、圆牌手一人、狼筅手二人、长枪手四人、镗钯手二人、伙夫一人。其中队长在阵前指挥、两个盾牌手在队伍前面为队伍提供防护、狼筅用于干扰和压制敌人的兵器、长枪手做主要输出、镗钯手为队伍后方和侧翼进行掩护。

▲鸳鸯阵示意图

这样的一个十二人小组在作战时,又可以根据敌情和地形的不同,分为两组或三组作战,,分别被成为“两才阵”和“三才阵”。两才阵每组都由盾牌手和长短兵器组合、三才阵则把盾牌调整到两侧进行掩护,显然是针对敌人不同的进攻方向而改变。

而除了这十二人小组以为,鸳鸯阵背后还有火铳和弓弩的火力支援,在必要的时候,镗钯手也会以镗钯作为支架,用以施放火器。如此一来,不管是长短兵器还是远近兵器,都充分配合。

《武编》所记载的鸳鸯阵只有一名盾牌手,也没有执短兵器的士兵。戚继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小巧灵活的圆盾,并加强了短兵器的配置以备近身作战,同时还演练了阵型的变化,灵活性自然大大增加。

▲变为“三才阵”的鸳鸯阵

三·克敌制胜、战绩光荣

“鸳鸯虽小、五脏俱全”,虽然鸳鸯阵只是小编制的阵法,但发挥出来的作用却非同凡响。面对倭寇中浪人武士善于近战的特点,戚继光的改善使得浪人难以在狼筅和长枪的威胁下接近鸳鸯阵,即使侥幸接近了也还要应付刀牌手。而倭寇的长兵器也会在狼筅和盾牌的压制下难以伤人。

凭借着鸳鸯阵的奇特功效,加上戚继光治军有方和义乌人天生的勇悍,戚家军在抗倭战争中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嘉靖四十年的台州大捷:斩杀倭寇三千余;福建平倭寇的战斗中,斩杀倭寇五千余;两年后于平海卫等四处战斗,斩杀倭寇两万余。

这些都是“斩杀”,是实实在在根据人头数量来算的,其他乱战中来不及枭首的、烧死的淹死的、战后伤重不治的都没有算上。如果算上了,数量应该会更多。而戚继光人品大家是有目共睹、治军也是以严格著名的,杀良冒功的事情大概率不会出现在此时的戚家军。那么这一杀敌数量,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了。

▲台州大捷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这么多大胜之后,戚家军的伤亡数量非常少。少到史书上几乎能一一列出战死者的性命。而从戚家军建军到后来转战北方这么多年,总共战死了多少人呢?

二百余人而已。

虽然后来戚家军还应用了更多火器、车营等技战术,但鸳鸯阵一直没有消失。也就是说,戚家军如此耀眼的战绩,鸳鸯阵也是有很大功劳的。

鸳鸯阵看起来虽然简单,但为什么能发挥这么大的功效呢?其实,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阵法充分发挥了士兵间配合的力量,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给士兵们加了一个重要的buff:组织性。经过这一阵法训练的士兵是能够令行禁止、懂得相互配合的,这才是在战斗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所有的明军都有这样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许就不会出现萨尔浒那样的惨败了。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31(04):1-4.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03):12.

.东北师大学报,1994(02):21.

.中国民兵,1989(09):28.

中国象棋的六大阵法是什么如何理解

传统正规能如流的阵法有很多,其中六大阵有:

第一种:中炮阵,属于进攻型布局,中炮一坐中,天下我为王!由于中炮威力巨大,新手都喜欢这种布局,而且中炮可以应对天下任何布局,中炮用的好,可以迅速结束斗。如“金鹏十八变”最快十三步就击杀对手。这个阵法布局巧妙,趣味横生,实用和娱乐并存,新手的最爱。

第二种:屏风马,属于防守布局,起边马叫单提马,起双马叫屏风马,起拐角马还叫拐角马,拐角马再走士角马就叫反宫马了,这个反宫马是十连霸胡荣华最善于使用的了。屏风马是响当当堂堂正正“梅花谱》布局,是世界上很难破的一种布局,它愚攻与受,后法制人,煞是厉害,虽然在古代出来反“梅花谱”,但到如今依然没破,屏风马高手都喜欢弃马,然后利用弃马抢着的一先,一路进攻,直捣黄龙!屏风马充分演绎了“宁掉一子,莫失一先”的棋理精髓。

第三种:起相阵,属于防守阵型,这个阵是老司机喜欢用的布局,起相局可以根据对方的布局,适应调整阵型,可以调成,屏风马,拐角马双边马等等。

第四种:过宫炮阵,这个阵法主要针对方的脱缰马展开进攻,诱使对方的车进入腹地,最后展开进攻,没有专门研究过过宫炮的会彷徨失措,不知道如何进攻。

第五种:金龟叠炮阵,这个阵由于子力堆积一边,用好了气势如虹,用不好就绑手绑脚,纵有吞吐天下之才,亦无用武之地,施展不开。

第六种:先人之路,也叫投石问路,此开局可演变天下任何阵法 随机应变,包罗万有,腹有良谋,纵横开阖,以静制动,概莫能当。超一流高手都喜欢用这个开局阵法。

除了传统六大阵,还有奇门阵六大阵,很有趣味,如敢死马,敢死炮,双滑车,弃空头,八卦阵,御驾亲征。这些奇门布局其思异想,妙趣横生,有乾坤大挪移,有凌波微步,有自投罗网看似死局却峰回路转,下这种阵法可以下的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如有喜欢这些奇门布局的朋友可以在下面评论留言交流!

古代有哪几大阵法

中国古代兵书,阵法在打仗中十分常见,比如封神榜,隋唐演义都有记载排兵布阵,在真实的历史中,尤其在冷兵器时代,阵法也是一种高等级的作战战术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战意义。

我们必须要说一下,这些真正用于实战的阵型,其实完全不像影视剧,小说故事里那样的花里胡哨,这些阵型其实只有一些很简单的要求,要么极具进攻性,要么能防御敌军冲击,要么就是攻防兼备。

比较常见的有方阵,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阵法,攻防兼备,圆阵具有较强防御能力。锥形阵,适合冲击,能较快突破敌军。雁形阵,适合用于迂回包抄敌军。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常用的阵型,常常根据攻防情况进行转换。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阵法,阵法除了攻防,同时还具有其他特殊的作用,比如对敌军的欺诈。或者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作用,比如疏阵,如其名,在部队较少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疏散,古代打仗都会举旗,就在这些疏散开的间距,插上旗帜,假人,点上火把,让敌军对作战人数多少产生误判。

在宋朝时比较常用的是常阵,分为前锋,后卫两个部分,前锋负责冲锋陷阵,根据敌军的变化,配备不同的兵种,前锋主要有精锐部队组成,然后由步兵,枪兵弓箭手组成方阵作为后卫,作战的时候可以四面迎敌,应变灵活。

古代兵法中有许多阵法,这些阵法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少作用

谢谢邀请!

古代兵法尤以《孙子兵法》最著名,是我国最早的兵法,也是富含哲学思想的专著,及其之后的“三十六计“,无不渗透着古人们无穷的智慧,也是先古优秀军事思想的结晶。

《孙子兵法》是"三十六计"的源泉,"三十六计"是对《孙子兵法》的传承和弘扬,同时又丰富拓展和升华了其精神内含。

其中成套的阵法,是在诸多战争基础上总结而来的,是克敌致胜的法宝,在远古时代的防御和反敌入侵厮杀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以今天人们的眼光,抛开历史现状去思索,用现代化战争的理念,评价冷兵器时代的战略战术和阵法,是不全面的。

即使是时过境迁的今天,那些阵法依然是悠久文化历史和传统军事思想的宝贵财富,对于未来的战争及其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网络图片)

《封神榜》中有哪些高深的阵法

《封神榜》中高深的阵法有:

1、十绝阵。纣王命闻仲率兵伐周,遭阐教姜子牙率玉虚宫各门徒助周抵抗,并被姜子牙用打神鞭打伤,恩师“通天教主”四大弟子之金灵圣母所赐的蛟龙双鞭中的雌鞭也被打断,大挫锐气,率残兵败将后退逃命七十余里。申公豹访四海名山,路过金鳌岛,遇到金鳌岛十仙: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白礼、姚宾、王变、张绍。得知十仙修的十绝阵,变幻莫测,甚是神通,便说服十仙出山,助闻仲征讨大周。每阵都有绝字,可见十大阵法有多么强大了。十绝阵分别为: “天绝阵”、“地烈阵”、“风吼阵”、“寒冰阵”、“金光阵”、“化血阵”、“烈焰阵”、“落魂阵”、“红水阵”、“红砂阵”。阐教多名三代弟子命丧十绝阵中,十二金仙、燃灯道人与陆压道人才破了十绝阵。

2、诛仙剑阵。《封神榜》中,通天教主所摆的阵法。由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四剑连同诛仙阵图,即可组成盘古开天以来第一杀阵诛仙阵。小说中说,通天教主曾在须弥山下炼得宝剑四口,一曰:诛仙剑;二曰:戮仙剑;三曰:陷仙剑;四曰:绝仙剑;此四口宝剑非铜非铁非钢的特殊物质炼就,通天教主大弟子多宝道人于界牌关摆阵,通天教主亲自坐镇。非天道圣人,纵然是大罗金仙,一入此阵顷刻飞灰烟灭。

3、万仙阵。截教号称“万仙来朝”,教徒众多。为了集合所有的截教力量,在钻研诛仙阵图之后,通天教主创立的一个阵法,叫做“万仙大阵”,虽是虚指,但也说明其中人数之多。阵内有阵太极阵:由乌云仙、虬首仙把守。阵内按太极式,乱石飞舞。守者手持宝剑,腰寄混天锤。两仪阵:灵牙仙把守。若有人入阵,祭动两仪妙用,逞截教玄功,发动雷声,来困破阵之人。四象阵:金光仙把守。祭起附印,阵内铜墙铁壁,出现凶神恶煞。万仙阵以通天教主为阵眼,阵中有阵,以截教教徒的法力为催动力量,由于长耳定光仙的背叛,偷了通天的六魂幡,说不定通天能赢。

4、九曲黄河大阵。这个阵法内按三才,包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魄,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神仙之原本,捐神仙之肢体。神仙入此成凡人,凡人入此即绝命。九曲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奇,抉尽神仙之基,任他叁教圣人,遭此亦难逃脱。

除去封神原著,洪荒小说里还有另外两大上古杀阵,分别是巫族十二祖巫联合发动,召唤盘古真身的十二都天神煞大阵;妖族东皇太一悟出的合三百六十五颗星辰之力的周天星斗大阵,都是非常厉害的阵法。

救高人指点,从“一”到“九”的阵法详解加阵图

中国十大古阵:  

一字长蛇阵,长虹贯日;二龙出水阵,双爪共擒。  

三才太乙阵,三足鼎立;四象漯河阵,四方混元。  

五虎群羊阵,分点齐入;六宇连方阵,个度方圆。  

七星北斗阵,太乙下界;八门金锁阵,八仙临凡。  

九曲黄河阵,飞沙噬命;十面埋伏阵,英雄亡魂。

十种阵法变化简述:攻打一字长蛇阵的头或尾,另一头转过来,形成二龙出水阵。中间向前,形成天地三才阵。两头回撤,形成四门兜底阵,互相穿插,变成五虎群羊阵。然后按照六丁六甲排列,即六丁六甲阵。随后一半拉成线(可随意变化),一半如同四门兜底阵一般,即北斗七星阵。环绕一圈,按八卦阵布阵,留八个出口,变成方形,即八门金锁阵。按九宫排列,每格兵将穿插,逐渐如同一体,互相交穿,即九字连环阵。最后变成十面埋伏阵。十阵变化无穷,难以抵挡!

  简单地说,“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氏族社会,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开始编制有组织的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而出现的,融合了古代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东方的战阵起源于中国。

  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但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陈”通“阵”。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着,据考为后人伪托,成书在先秦或者汉初,至今尚无定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略为可信。

  以上两部兵法主要介绍了车阵。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1972年出土了《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现在已经失传。秦汉以后,我国历朝的军事家对阵法的发展还有:三国魏武帝曹操着《孟德新书》(已失传,仅余若干引用),有专章讲述行军布阵之法;(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武侯八阵”流传后世,影响极广。《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深研阵法。南宋岳飞留有兵法残篇讲授阵法。明代戚继光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详解阵法,戚继光还自创的“鸳鸯阵”和“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显现威力。我国的各朝军队均演练阵法。

另外还有一种依据数字逐项表述的中国古代十大阵法: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斗底阵、五虎群羊阵、六宇连方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父星观阵、十面埋伏阵。

试想:古代作战使用的阵法,在现代战争中,是否有用

古代人打仗讲究排兵布阵。如,“锥形阵”,“雁形阵”。最神秘的那就是“八卦阵”了。

这些阵法在当时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总归 ,在当时双方的武器装备上属于同代水平。怎么破阵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代战争讲究的是“制空权”,“制海权”,“制信息(电磁)权”等。

从历次局部战争可以看出。谁夺取了“制空权”。对方基本就输定了。海湾战争伊拉克的装甲部队不管排个什么阵型。得不到空中掩护。很快就被美军歼灭了。

所以啊!现代战争像古人那样排兵布阵是完全没有用处。顶不住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顶不住钻地弹的轰炸。顶不住子母弹的轰炸。顶不住云爆弹的打击。

现代战争要有新的军事理论做支持。打的是“信息化”战争。讲究的是各军种联合协同作战。譬如,发射出去的导弹,预警机可以中段制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