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意大利为什么比德国更早走上法西斯道路
- 美媒痛骂特朗普是法西斯主义者,美国如今的民粹主义与法西斯有何区别
- 法西斯主义是什么
- 法西斯主义是不是欧美世界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一部分
- 西方世界已不再团结,美国法西斯主义正在觉醒吗
- 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是属于极左还是极右
意大利为什么比德国更早走上法西斯道路
“法西斯主义”一词最早在1915年由墨索里尼提出,第一次法西斯主义运动也由意大利发起。
法西斯主义(意大利语:fascismo,来自于fascio,意思是一束棒),引自拉丁文词fasces(束棒,捆绑的木棒)。
法西斯主义特征:独裁、极权、极端民族、极右翼。
fasci(法西斯)——意大利政治组织的名称。fasci意大利语字面意思是:束。类似于公会或辛迪加的团体。一些民族主义法西斯后来演变成了20世纪的法西斯运动,后被称为法西斯主义。
1914年12月11日,墨索里尼成立了一个政治团体Fasci d’azione rivoluzionaria(革命行动法西斯),这个新团体也被称为米兰法西斯。
1915年1月24日,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组织法西斯革命党(Partito Fascista Rivoluzionario或PFR),这是法西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19年战争结束后,墨索里尼重新组建了米兰法西斯,使用新名称Fasci italiani di combattimento(意大利战斗联盟)。
1921年11月7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立了国家法西斯党(PNF)。法西斯主义者将fasci这一术语与古罗马时代fasces(束棒)结合作为自己的象征。(下图所示)
第一次法西斯运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然后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法西斯运动中的共同主题包括:民族主义(包括种族民族主义),等级制度和精英主义,军国主义,准宗教,男性气质和自愿主义。
(象征着统一的力量:单个杆很容易被折断,而束捆一起就很难折断。这也是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党旗标志。)
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其他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法西斯主义的确切性质。
常见的定义主要在于下面三个概念:
- 法西斯主义的否定(反自由主义,反共主义和反保守主义);
- 民族主义的专制目标,建立一个受监管的经济结构,以改变现代自主文化中的社会关系;
- 象征浪漫主义,群众动员,积极的暴力观,促进男性气质,年轻魅力的领导这种政治审美。
许多学者认为,特别是曾经掌权的法西斯主义,在历史上一直攻击共产主义、保守主义和议会自由主义。成员主要来自极右翼的支持。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意大利语:fascismo italiano),也被称为古典法西斯主义或简称法西斯主义,是意大利发展起来的原始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与贝尼托·墨索里尼领导的三个政党有关,即1915年成立的法西斯革命党(PFR);在第三次法西斯国会上改名为国家法西斯党(PNF);共和法西斯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意大利王国(1861年至1946年)作为协约国对抗同盟国,意大利民族主义宣称意大利被圣日耳曼条约所欺骗。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上,以前承诺给意大利的其他领土没有实现,特别是意大利民族主义者被盟军激怒,认为意大利无权兼并里耶卡。因此,盟军阻碍了意大利成为“大国”的进程。
1919年9月,愤怒的战争英雄、民族主义者蒙特内沃索王子加勒塞公爵邓南遮宣布成立意大利卡纳罗摄政城。为彰显其独立意识,他自己为摄政王,并颁布了Carnaro(卡纳罗)宪章。一个政治上右翼和左翼合一的,融合无政府主义者、原始法西斯主义和民主共和政治的宪法,对早期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邓南遮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不是法西斯主义者。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巧妙地将他的政治实践遗产,风格形式(仪式,制服,讨论和吟唱)发展为政府模式。国家法西斯党宣称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是失败的制度,法西斯主义才最适合治理国家。由于法西斯领导人墨索里尼的演说和黑衣军队的准军事政治暴力。1922年,国家法西斯党成功执掌意大利政权。
国家法西斯党的根源在于意大利民族主义以及恢复和扩大意大利领土的愿望。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认为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必须发展自己的力量优势并避免由于屈服而走向衰败。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声称现代意大利是古罗马遗产的继承人,历史证据表明要建立一个意大利帝国。由此为意大利定居者殖民化提供生存空间(借口)并控制地中海。
厄立特里亚儿童发誓效忠国家法西斯党
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来自许多方面。
法西斯思想的历史很长,涉及很多方面。法西斯主义者从古代斯巴达人那里获得灵感,因为他们专注于国家的纯洁,并强调少数精英的统治。法西斯主义也与柏拉图的理想有关,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法西斯主义自称是古罗马意识形态继承者,尤其是罗马帝国。
墨索里尼利用柏拉图,乔治·索雷尔,尼采的作品以及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经济思想来发展法西斯主义。墨索里尼认为自己是现代的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作者),并为博洛尼亚大学的名誉博士论文《马基雅维利的前奏》写了一篇介绍。墨索里尼宣扬马基雅维利的,“对人性的悲观情绪在敏锐度上是永恒的。不能指望个人自愿‘遵守法律、纳税和为战争服务’,任何有秩序的社会都不可能希望人民拥有主权”。
意大利政治家、记者、议员加埃塔诺·莫斯卡(Gaetano Mosca)在他的著作《统治阶级》(1896)中提出一种理论:即在所有社会中,“有组织的少数派”将领导并统治“无组织的多数”。莫斯卡声称,社会中只有两个阶级,即“统治者”(有组织的少数群体)和“被统治者”(紊乱的多数群体)。他声称,有组织的少数群体的组织性使其对无组织多数的任何个人都不可抗拒。
莫斯卡在1896年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社会中平民权力至高无上的问题部分是由军队的存在和社会结构设计解决的。他声称军队的社会结构是理想的,因为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相互平衡,更重要的是它将军官阶级列为“权力精英”。莫斯卡将军队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方法作为民间社会发展的有效模式。
莫斯卡的理论对墨索里尼的政治进程和法西斯主义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梦想成为一个罗马意大利”是许多法西斯口号之一。
法西斯主义对纳粹主义的重大影响。
德国法西斯主义就是纳粹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一种形式,意识形态表明蔑视自由民主和议会制度,将狂热的反犹主义,科学种族主义和优生学纳入其信条。
1922年3月,贝尼托·墨索里尼在罗马夺取政权,令希特勒钦佩不已。不到一个月,希特勒就开始以墨索里尼法西斯分子为榜样塑造自己的纳粹党。希特勒将纳粹视为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一种。
1923年11月,纳粹企图仿照墨索里尼的向罗马进军“三月夺取”,可哪知政变失败。两天后,阿道夫·希特勒被捕并被指控犯有叛国罪。这就是著名的“啤酒馆政变”也称“慕尼黑暴动”。
希特勒说,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成功对德国纳粹主义的崛起影响极大并感激不尽。希特勒说:“如果没有黑色衬衫,棕色衬衫可能就不存在了”。“棕色衬衫”指的是纳粹民兵以及意大利法西斯民兵的“黑色衬衫”(黑衣军)。
他还谈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如果墨索里尼不限制马克思主义,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地坚持下去。在那个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成长非常脆弱”。
法西斯政府模式在意大利之外非常有影响力。
在两次世界大战间歇之间,许多政治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在意大利寻求意识形态的启发。墨索里尼对意大利及其社会法律和秩序的建立受到温斯顿丘吉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大师)、乔治·伯纳德·肖、和托马斯·爱迪生的赞扬,因为法西斯政府打击有组织犯罪和黑手党的暴力仇杀成绩显赫。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被很多国家复制。
美媒痛骂特朗普是法西斯主义者,美国如今的民粹主义与法西斯有何区别
美国的民粹主义,是白人至上主义,特朗普有这个倾向,他执政四年,激化了社会矛盾,把美国给弄撕裂了。
法西斯,是建立在民粹主义的基础上,搞独裁搞屠杀,行为手段极端。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美国宫斗激烈,特朗普败阵,拜登也不会手软,痛打落水狗,秋后算帐,赶尽杀绝,拜登发誓要把特朗普,打入十八层地狱,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美媒的说法,用意深呢!
法西斯主义是什么
纳粹现在认为是一个排外组织。乌克兰肯定有,但主要起因是反俄。其他欧洲国家也有他们排斥黑人,中东人。就连俄罗斯也有光头党组织。美国有三K党。由其是印度有国民服务RSS组织。莫迪政府大半是该组织成员。
法西斯主义是不是欧美世界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一部分
法西斯主义是德国极端分子利用民族矛盾,解决民族仇恨的结果。只能民族间的仇恨很深了。应该让世界各民族清楚认识到民族矛盾,只能和解,不能仇解的道理。
西方世界已不再团结,美国法西斯主义正在觉醒吗
西方世界就是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西方世界不仅包括欧盟、英国丶北美,也包括拉美和追随美国的韩丶日、土耳其丶澳大利亚丶新西兰丶新加坡、菲律宾…。
严格意义上说,在当今世界,真正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非常之少。因为,在当今世界,没有被美国掌控的国家,真的不多!
“西方世界”揽阔了全球大多数国家,各国之间的利益诉求千差万别,所以西方世界从来都不团结。
所谓西方世界的“团结”,只不过是在美国老大的威压之下,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美国过于强大,所以美国的小伙伴们不敢过于得罪美国,因而被迫去遵守美国制定的“国际秩序”,被迫去维系西方世界的表面团结而已!
目前,西方世界不再团结,也只是西方世界的内部分歧表面化而已。
西方世界的内部分歧,之所以会表面化,归根结底就是,美国对西方世界的震慑力,下降了。美国对西方世界的震慑力,之所以会下降,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内政出了大问题。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美国内斗严重,内耗过大,导致美国对外政策的执行力大幅下降,以至于美国的一众小伙伴对美国的能力,产生了疑虑。这种情况,进而导致美国的一众小伙,在争取自身利益时,不再象以前那样,过于在意美国的态度了。于是乎,西方世界的内部分歧,日渐表面化了,西方世界也就不象以前那样“团结”了!
总的来说,美国法西斯主义是否在觉醒,现在确实还不好评判!老实说,西方世界不再团结,与美国法西斯主义觉醒与否,真没什么关系,而是与美国对外政策的执行能力大幅下降,息息相关!
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是属于极左还是极右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有趣,因为无论是纳粹还是日本的军部法西斯主义在政策上都有非常左的一面,那就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这一点上苏联是纳粹德国和日本的楷模和榜样,只不过这两个国家刻意的回避了计划经济这个提法,尤其是日本他们把计划经济叫做“统治经济”。如果从计划经济就等于左的这个角度出发,那么纳粹和军部法西斯主义其实都可以算作左,这种观点在日本尤其盛行,日本的军部内部互相倾轧的时候,田中兵务局长和他所支持的特高课就曾经搞过“赤色官僚”事件,也就是要逮捕日本的政府内部的“左翼公务员”,而他们所谓的左翼公务员里第一号的就是岸信介。岸信介作为甲级战犯在我们看来是右到不能再右的人物,但是在反对他的日本军人眼中却成了左翼官僚,这是为什么呢?
(岸信介作为商工省内著名的赤化官僚,却最早的和军部搅在了一起,东条自己担任军需大臣的时候,他是军需次官兼国务大臣)
这一点我们必须从法西斯运动的原点说起,近代法西斯运动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日本都首先是下层阶级的草根运动。希特勒参加的那个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其实是一个由钳工创办的慕尼黑的小党。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此时的慕尼黑和巴伐利亚还没有今天那样发达的工业,19世纪的巴伐利亚王国是一个农业国,德意志帝国时期有了初步的工业化,但是跟柏林和莱茵的大工业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普鲁士依靠工人阶级的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后来的德国共产党,以及依靠工人阶级上层和中产阶级的社会民主党,都能够凭借其左翼立场赢得足够的支持,并且在普鲁士邦长期维持执政地位。而德国的右翼党依靠普鲁士东部的容克地主和西部工业地区的大工业家和金融家的支持也能够获得足够的选票,维持一个虽然不足以执政但至少在意识形态上纯粹的右翼大党。
(二十年代初的纳粹党是一个不可不口的小党。但是从这些人的打扮上看你可以看出这个党其实是一个各阶层的乌合之众)
而在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巴伐利亚,却没有这样的纯粹的左右翼党的土壤。巴伐利亚的大党是当时的巴伐利亚人民党,这个党今天叫基督教社会同盟,魏玛共和国时期它依靠和天主教中央党的合作而获得了大党的地位,今天他依靠和天主教中央党的替代物基督教民主同盟合作,而成为德国的执政党。人民党和中央党都是天主教会支持的党,他们就不是纯粹的阶级党,也不是纯粹的左翼或者右翼党。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天主教是超阶级的,上到贵族、金融家下到普通工人都可以成为天主教徒。而天主教党自然也就是超阶级的宗教党。第二是因为普鲁士-德意志帝国时期,宫廷和帝国政府对天主教的迫害态度,让天主教会长期依靠天主教党在帝国议会里替自己发声,其结果就是那些按照立场本该属于温和右翼的天主教贵族、金融家、官僚因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帝国不一致,所以不得不去团结群众以便让群众支持他们的信仰,并且依靠这些群众的选票在帝国议会里扮演一个温和反对党的角色。这种局面让德意志帝国的议会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局面,那就是作为温和左翼的资产阶级共和派因为帝国的建立和帝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而与他们立场上的死敌容克地主合作,而作为温和右翼的天主教贵族和工业家则和工人群众的社民党结合在一起。出现了中左翼+极右翼党的支持帝国的联盟,和极左翼+中右翼的反对帝国的联盟。
(中央党是一个超阶级的宗教党)
这种局面也被在巴伐利亚诞生的纳粹党继承了,纳粹党不愿意走阶级路线,它给自己选择的“民族主义”决定了它是一个超阶级的党,而它名称里的“社会主义”则表明了它的草根本质。在巴伐利亚这两种意识形态是可以调和的。但是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在北方的工业区就是无法调和的。希特勒执政以前遇到过很多次内部的挑战,其基础就是党的北方机构,在这些大工业区虚幻的民族主义口号无法掩盖劳资纠纷和工人的困难处境。所以社会主义才是这里的工人支持纳粹党的理由。而这里的纳粹党干部为了保持住自己在工人中间的影响,也不得不对这些要求作出回应。比如日后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当时有个“戈培尔同志”的外号,因为他坚定的支持社会主义甚至主张和德共合作一起摧毁资产阶级共和国。
(一度想跟德共合作的戈培尔同志)
所以即使纳粹党内部清洗了其左倾的一派,但是在纳粹的政策里依然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国家管制经济。纳粹执政以后效法苏联搞了一系列国有化和计划经济的改革,比如赫尔曼-戈林钢铁公司就是纳粹做大做强国企的标杆式企业。同样的日本也是如此,日本整体的工业化水平远不如德国,而且帝国议会内部的各政党也越来越脱离群众,大政政变发声的时候愤怒的人民不但向内阁抗议,也砸了政友会总部。而且日本的内阁非常脆弱动辄辞职,导致日本唯一稳定的机构成了脱离于政府之外的军部。而且军部并不搞世袭,而是通过考试唯才是举,结果就是给了很多出身贫寒的下层阶级子弟成为军官的机会。
(统治派的灵魂永田铁山)
这些出身贫寒的军官深感民间的困苦希望以自己的手段改善农民的处境,所以要求搞计划经济,而统治派军官希望尽早完成国家总体战的准备,也要搞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的楷模就是苏联和之后的德国。所以这些军人就和商工省内主张管制经济的以岸信介为首的官僚联合起来推动日本的计划经济。在918事变和成立伪满之后,更是把伪满洲国当成了计划经济的试验田。满铁剥离所有非运输业务,把所有满铁的工业部门独立成为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就是第一步。这个简称为“满业”的公司是伪满洲国政府持股50%的国有公司。之后的“满洲一产一社”设立管制产业的国有公司,设置国有的开发公司,都是日本效法苏联进行计划经济的具体步骤。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大楼,后来满业也在这里办公)
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知道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因为需要群众支持所以势必带有左的一面,但是我们能不能说它们是左翼运动呢?我觉得这就牵扯到政策和立场的区别。一个党可以在政策上左而在立场上却非常右。立场赋予一个政党和一场政治运动以性质,而政策则只能决定其色彩。也就是说纳粹的政策是服务于其民族主义立场的,日本的军部法西斯的政策也是服务于其扩张的帝国主义立场的。所以只能说他们是带有左翼色彩的右翼政治运动。纳粹自己最常说的那句话“目的决定手段”用在这里最合适,纳粹和军部的目的决定了他们的手段虽然左,但他们的本质是右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