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真的吗?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怎么理解这句话_团丁_后福_大难不死

本文目录

  •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真的吗
  • 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 怎么理解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苦尽真的会甘来吗
  • 数次大难不死的人有何感悟“后福”真的来了吗
  • 在农村常听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认同吗
  • 大难不死,真的必有后福吗还是仅仅是鼓励祝福的话呢
  •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不是真的有没人听到过
  • 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真的吗

我们村的王庆怀,曾被枪子儿打掉了大半个耳朵,可谓大难不死,让我们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后福。

一九四八年秋,豫南迎来少有的丰收年,而相距不足百余里的淮北却米价大涨,王庆怀坐不住了,尽管淮北有战事,但“自古富贵险中求”,于是,邀上同村的黄三亮和刘中友,挑着米担直奔新蔡县,那里有他年年贩大米的落脚点。

谁知,刚到潢川县境,被一队军人拦下,说是愿高价买下大米,但必须替他们送到约摸五十里开外的宿营地,然后再多加一元现洋,由他们三人平分,黄三亮和刘中友犹豫不决,见王庆怀满口答应,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走。

到达一个叫张铺的宿营地时,己近半夜时分,军队埋锅造饭,王庆怀三人也草草吃了一些,为首的那个军官模样的人付了钱,并给他们一捆稻草,让他们睡下,天亮后可以回去!王庆怀纳头便睡,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枪声大作,军队的人向外冲去,王庆怀一看,两个伙计早己没了踪影,原来悄悄地溜了!王庆怀只好缩在屋角,任凭炒豆般的枪声响到天亮!

战斗结束后,己是半响时分,军队的人几乎少了一半,几个伤口流血的被人抬到大树脚下的阴凉地里,还有两个当兵的正在给一个牺牲的洗脸整容,王庆怀一看,正是夜里给自己钱的人,大家叫他连长。此时,连长躺在那里,脸色苍白得吓人!王庆怀正在发呆,又一个挂手枪的人让他快走,说这里还要打仗,王庆怀正要离开,转念一想,外面在打仗,那有这里安全?于是,他主动提出留下,帮他们看护伤员,做做饭也行。挂手枪的答应了,就让他留下来帮助做饭,说是以后算工钱。

军队越来越多,没两天,整个村子住满了军人,光马就有一百多匹,那阵仗好不威风。王庆怀也胆大了许多,被分到炊事班,负责做饭送饭。当时,据说敌我隔河对峙,张铺离河大约两里地,王庆怀所在的那个连就守在河边的树林里,约百余人枪,每天要送两次饭,战斗再激烈也必须保证送一次。

八月十五这天,王庆怀后来回忆,前线传信说饭没有送到,而送饭的人又没有回来,炊事班只好再派三个人,并让王庆怀一起送去。谁知,半道遇到敌人冷枪,那三个人倒下两个,王庆怀也好像被一阵风吹倒在路边的沟里,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的人冲了过来,打跑了开冷枪的敌人,接过他们的饭挑,让他们原路返回。回到营地,王庆怀觉得哪里不对劲,一模原来耳朵少了半个,正火烧火燎的痛!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过来,塞给他一块大洋,说他很勇敢!

约摸半个月后,战事结束了,敌人逃到东边去了,我们的部分也要开拨,王庆怀这才发现,原来这是从大别山,也就是自己家乡出来的八路军,不过,此时己叫解放军了。炊事班长告诉王庆怀,他可以回去了,但队伍上没钱,让他挑一斗黄豆回去,这在豫南也算稀罕物,王庆怀说,他想留下来当兵,炊事班长一阵惊喜,因为王庆怀干活十分麻利,于是拉着他去见营长,营长立马批准,可惜没有军装,只有一顶帽子,据说还是战场上某位烈士留下的!王庆怀当兵了,正式分到炊事班。

还没等部队开到东边战场,战事结束了,就是那场举世闻名,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王庆怀不久随队来到豫南剿匪,并就地转业到固始县公安大队,可惜没有文化,一直做炊事员,尽管如此,也算干部身份,因为是一九四九年以前参加工作的,后来享受正处级离休待遇!

王庆怀大难不死,也算有了后福,当年一同去贩米的同伴羡慕得掉泪,这是后话。

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谢谢邀请:

其实“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它最精华的深意不外乎以下几点:

1;应用广泛: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从古到今,应用非常广泛。它及是各种宗教“点化″人的金玉良言,又是人生路途的一盏希望之灯,所以、在语言形容句里面,这句话应用非常的广泛。

2;圆滑: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十分圆滑,形容它圆滑是因为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听这句话,而且也会用这句话,特别是僧、道、佛弟子、算命先生,更是把这句话发挥到了最高境界,哄的信众团团转。

3;万能药方:

用万能药方形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一点不为过,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八个字,它的用意非常深,它可以起到祝福、奉承、溜须拍马的作用,在使用范围上,它没有特定人群,没有好坏之分,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用这句话发挥它的作用。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作一句奉承话或祝福语更合适,没必要较真与不真的劲!

怎么理解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苦尽真的会甘来吗

对于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这句话,我以前总认为是一句带有迷信色彩的俗语。

直至今年我自己出了一点事故,大难不死,过后才慢慢的品味出这句话的道理。

今年的初夕日,也就是去年的最后一天,我去采购年货,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和一队婚车相遇了,我是由西向东行,他们是从南向北而行,当信号灯变化后我骑电动车就开始穿越,结果车队最后的一辆车从后面赶了过来,一下子把我撞飞了,我当时觉得自己完了。

当我清醒时已经到了医院,看到自己浑身是血,头上缝了好几针。由于是初夕,医院里只有值班人员,在等待做CT的医生时,我已经完全清醒了,站起身来走走觉得也沒什么毛病,于是就和肇事司机说,我没什么事,你们忙你们的去吧,我有医保,但是一群人还是坚持要我住院,我说不要紧,我的情况自己知道,最后他们还是让我做了录音视频,留下几百修车费走了。

事后我还真的沒有什么大毛病,只是脸上有一道伤疤,现在已经平复了。肇事司机后来对人们说:现在社会还有象我这种老年人,真是太伟大了。

过后我自己思量,通过一次事故,把有些东西看破不少,甚至孩子们说我的性格也变了,舍得花钱了,每天积极的段练身体,唱歌,性格开朗了许多。这就是福,这就是大难不死自己悟通的福!

数次大难不死的人有何感悟“后福”真的来了吗

答:我经历过四回。

1、高烧劳作晕倒在猪圈旁。

2、一年未食荤,抓河面上鱼,“飞流直下两天两夜”。

3、“抢收抢作”高烧持续,体温表爆裂满口腔。

4、无钱去医院生产,宝宝“足位”。

5、经过十一年的努力拼搏,终于走上红专并进康庄大道……

在农村常听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认同吗

在农村常听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认同吗?人的一生很坎坷,天灾人祸很难避免,现在的机动车辆每年百分之十几的增加,路面压力繁重,有的驾驶人员,不严格执行交通规则,酒驾,疲劳驾驶,超重,超员,创红灯等,直接影响交通,人为的不安全事故巨增,不完全统计,国道,高速路面,每年光伤亡人数, 骇惊听闻,难道没死的人必有后福吗,真是不幸的万幸,煤矿瓦斯爆炸 ,透水事故 ,接二连三,说明了什么?不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不执行安全防范措施,只图抓经济效益,麻痹大意 ,出了事故不总结经验教训,瞒报漏报,欺上瞒下,企图逃避责任 ,共守同盟 ,以钱摆平,把人命当做儿戏,什么人命关天,简值就是草菅人命 ,就像蚌埠徽州宴,老板娘口吐狂言,人命不如她家狗值钱,几仟万老娘赔得起,这种狂妄之徒,突破道德底线,无法无天,大祸将临。

大难不死,真的必有后福吗还是仅仅是鼓励祝福的话呢

这大体是安慰的话:

1 宽慰对方,你逃过一劫了。

2 度过难关,安慰对方接下来一切都会好的。

3 有没有后福,别人也不知道。但人们推测既然“大难不死”了,后面的小灾小难怕什么呢?后面有的就是幸福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不是真的有没人听到过

我自己是听老一辈人说过这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是大难之后,人们必然对生命充满了感激之情,此时人往往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生命。心境是幸福的最大因素,所以有上进心的人,生活质量总会有所提高。二是大难之后,人们也会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和珍惜之情,会觉得生命更加的宝贵,不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的人们若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只是一种安慰人的吉利话。然而,在历史上,有些人的经历却不得不令人感慨,这句名言,确实不虚。
比如说,1927年时的毛泽东。
毛主席这一生,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数次险象环生,却最终都能化险为夷,令人不得不感慨:吉人自有天相。

而其一生,最为惊险的一次,当属1927年在浏阳遇到民团团丁,被捕将被处决之时,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被捕,也是其与死神最为接近的时刻。
那一刻,中国命运的走向,差点儿转弯。

乔装上路

1927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开完准备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之后,在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的陪同之下,匆匆赶往铜鼓地区,准备领导驻扎在当地的红三团起义。

  大革命失败之后,白色恐怖肆虐,到处都是“铲共”团、清乡队,这些人横行霸道、残酷无比,往往抓到有共党嫌疑的人便直接拉走枪毙,当时的革命环境,险恶异常。
   为了避免路上暴露,潘心源为毛泽东搞了一张安源煤矿的证明信,让他化名为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张先生,随后,毛泽东与潘心源一起,乔装打扮,踏上了征程。
  这一路上,两人小心谨慎,躲过了数次“铲共”团的盘查,不久,他们到了湘赣交界处的湖南浏阳河张家坊,这里离铜鼓已经不远了。

遇险

  眼看就要到了,两人的心情都很愉悦,中午之时找了个旅店,准备吃点儿饭,歇歇脚后继续赶路。
  然而两人刚坐稳,就有几个“铲共”团的团丁们闯了进来,毛泽东和潘心源赶紧低头吃饭,想要躲避对方的盘查,但这几个团丁一看就不是善茬,他们见这两人面生,便问道:

 “你们从哪里来,要干什么去?”

  毛泽东这一路上早就将说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我俩是安源矿上的采购员,这次来这边是帮着矿上买些夏布和桐油。”

  说罢,便将身上带的证明信递了上去。问话的团丁将“证明”接了过去,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便准备放过眼前这俩人。

  然而此刻,民团的小头目却从外面进来,听了手下的报告之后,围着毛泽东两人转了一圈,指着毛泽东说道:

 “矿上出来采买的?我看着不像,你俩倒像是赤匪。”

 毛泽东靠近那人,笑着说道:

  “长官,都是本乡本土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给您点儿烟钱,行个方便。”

  那小头目根本不吃这一套,上面整天逼着自己抓人,共产党哪有那么好逮,这不,正好容易碰到两个外乡的,能够抓走押送到团部邀功凑数,他哪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抓起来,带走。”几个团丁得命之后,不由分说便将毛泽东和潘心源二人抓起来,推搡着出了旅店,毛泽东他们这时才发现,店外已经站了十来个“共党嫌疑犯”。
因为手中有枪,团丁们怕这些人被捆绑着走路不便,所以没有将毛泽东等人捆绑起来,而是聚拢成一队,赶着向民团总部走去。
  到了民团部,还能有个好?

逃脱

毛泽东和潘心源两人一边跟着众人向前走着,一边想着如何脱身逃险。

正在两人苦于无法脱身之际,旁边一个青年团丁走到毛泽东身边,让他把鞋子脱下,毛泽东说:

“我们都是生意人,打赤脚走不了路。”

那团丁低声说道,“还要鞋子,你们不知道吗?一会儿带你们去团部,那可是要......”说罢,做了个砍头的姿势。

潘心源假装大吃一惊,“怎么连问都不问,就要杀头?”

那团丁摇了摇头,无奈地说了句“这是上面的命令,我们也没办法。”

看这个团丁说话和气,毛泽东便趁机跟这人拉家常,潘心源看别人不注意,便从兜袋里拿出几块银元,塞到团丁口袋当中,低声试探道:

“老弟,行行好,我和这位都不是赤佬,你放了我们,日后不会亏待你的。”

那团丁捏了捏银元,有些为难,“这事儿我做不了主。”

毛泽东赶紧在一旁说道:

“人生在世,还是要多做好事,图个好报应。”

那团丁想了想,就说“我去队长那儿,给你求个情试试。”

毛泽东和潘心源看着那个团丁跑到队长跟前,结果队长不仅没有答应,还将其骂了一顿,打了几个耳光。

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彻底破灭了,毛主席和潘心源互相看了一眼,打定了冒死逃跑的决心。

看着那个挨打的团丁垂头丧气地走回来,毛泽东有些歉意地说:

“对不起,老弟,让你受苦了。”说罢,又塞了两块银元给他,“老弟,关照、关照。”

那团丁拿着银元,没吭声。

没过多久,那团丁向队伍后面走去,路过毛泽东身边之时,对他挤了挤眼,毛泽东和潘心源两人会意,也慢慢走着,不一会儿就落在了队伍最后面。

又走了一会儿,天色已晚,周围的草木变得朦胧起来。

在路过一片稻田、丘陵之时,那个团丁悄声对毛泽东说:“前面不远,就到了。”

毛泽东和潘心源知道,再不跑就跑不了了,两人点了点头,趁人不注意,分散弯腰顺着田野逃去。

看着两人跑远,那名看守最后队伍的团丁才扯开嗓子喊道:

“不好了,有人逃跑了!”

他这一喊,那些不甘受死的“嫌疑犯们”也纷纷炸锅了,大家一哄而散,向着各个方向跑去,不久身后便传来了“砰砰”的枪响......

毛泽东虽然提前跑了,但身后的枪声却始终不绝于耳,后面的追喊声更是越来越近。

翻过一个小山坡,毛泽东心中叫苦,眼前竟然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根本无法藏身,万般无奈之下, 他只好赶紧躲在了不远处的一个水塘之内,水塘周边,草丛繁茂,刚好将他的身形,遮挡得严严实实的。

毛泽东刚藏好,就听到一阵噪杂的声响传来,一群团丁们大喊着从山坡上冲下,大喊着“抓活的!”

面对这个容易藏人的水塘,这帮团丁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先是在水塘中打了几枪,然后拿梭子枪捅插草丛,使劲搅着水草,锋利的梭子枪头几次都差点刺中毛泽东。

毛泽东将身子埋在水中,一动也不敢动,好容易等他们走了,准备出来,结果有一群人追过来,再次搜了一遍,有几次,团丁的脚就差点儿踩到毛泽东的身子。

后来,毛主席回忆道:“那个时刻,我都已经放弃生的希望了,以为肯定会被发现,抓到。但有几次,梭枪顺着耳朵边扎下去,就是没有伤到我,真是万幸。”

最终,天色彻底黑了,抓捕的人们到处搜捕也没找到毛泽东,只得悻悻而归,毛泽东躺在水塘中,又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爬了出来。

后来,毛泽东扮作农户,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打柴的好心人,两人相谈甚欢,在那人的热心帮助之下,毛泽东被一直护送到了江西地界。不久,毛泽东就到达了起义的部队当中,领导着人们迈向了起义的道路之上。

几十年后,蒋介石败退大陆,而在毛主席的带领之下,一个崭新的中国成立并屹立于世界之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言确实不虚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