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象鸟蛋有多重什么时候灭绝的
- 年龄45周岁在厂里打工,两班倒,倒班时间三天,工资5000左右,要坚持下去吗
- 在诊所上班是什么感受
- 1500年前发生什么为何马达加斯加看不到巨型动物,受谁影响
- 象鸟和鸵鸟有关系吗
象鸟蛋有多重什么时候灭绝的
2014年4月,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一颗巨大的鸟蛋(比成年人的脸都大),这颗蛋是由路易斯·马登发现的,之后被华盛顿的国家地理学会收入囊中,最终于2014年拍卖出了10万美元的天价,这颗蛋的主人来自于象鸟,一种已灭绝的体型超大的巨鸟。
那么,象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鸟呢?体型庞大的它又是如何灭绝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象鸟
在如今的陆地上,大象是体型最大的动物,而象鸟在命名时,则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象鸟严格意义上说是象鸟科下至少7种不同鸟类的统称,其中包括了三个属(象鸟属、穆氏象鸟属、巨象鸟属)。
从已有的记录看,最大的象鸟是巨象鸟属下的泰坦巨象鸟,仅从名字上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大,因为在已灭绝的蛇类中,最大的蛇泰坦巨蟒才具备这个前缀。
事实也是如此,泰坦巨象鸟最大的身高可达3米,体重可达860公斤,这个体重数据已经超过了非洲五大兽之一非洲水牛的平均值。而其他两个属下的象鸟的体重数据也很惊人,在500-700公斤之间,秒杀现在体重最重的鸟-鸵鸟。
正是因为体型如此之大,所以它才被认为是世界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鸟,不过在2006年,这个“最大”的桂冠就易主了,因为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种史前巨鸟-骇鸟,最大的骇鸟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都超过了泰坦巨象鸟。
整个象鸟科下的鸟类都分布在非洲,由于它们不会飞,无法像其他鸟类那样迁徙,也不会游泳,像企鹅那样沿着海岸线迁徙,所以它们从出现到灭绝一直都待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热带雨林中。
曾经的骇鸟是一种典型的食肉动物,它极快的奔跑速度(97公里每小时)让大多数动物都难以逃脱,硕大且尖利的喙能够一击将猎物杀死,并且将骨头都啄开。但是象鸟就不同了,虽然它们的形态与骇鸟有些相似,但是它们是纯正的食草动物,主要以热带雨林中的植物果实为食。
体型大,鸟蛋必然大,象鸟就是如此,它们中即使体型较小的成员产下的蛋都足足有20厘米长,像泰坦巨象鸟的蛋更是达到30厘米的长度,周长可达1米。如此大的蛋,放在人的脸部能够将整张的脸给挡住。
象鸟的灭绝
非洲虽然猛兽众多,但是像狮子、花豹、鬣狗以及非洲野犬等强大的食肉动物都在大草原上徘徊,很少会进入热带雨林。而热带雨林中的一些灵长类动物面对体型庞大的象鸟也是没有任何相反的,这就意味着在自然环境下,象鸟是没有天敌的。
但是,到了1654年,科学家们再次进入马达加斯加的雨林中研究象鸟时却发现,它们已经消失殆尽了。那么,是什么让没有天敌的象鸟灭绝了呢?
在过去一些大型的鸟类灭绝,总是与人的猎杀脱不了关系,比如曾经的“北极企鹅”大海雀,它是在16世纪被欧洲航海家们发现的,由于它们的肉质鲜美、体型庞大还很笨拙(见人不跑),所以它成为了当时许多航海人的能量补给,就这样在人类的屠杀下,到了18世纪,这些大海雀就灭绝殆尽了。
那么,同样是膘肥体壮的象鸟与大海雀的命运是否一样呢?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答案是否定的,象鸟的灭绝与人类的猎杀关系不大,因为经过数十万年在雨林中的生活,象鸟非常的机警,奔跑速度也很快,并不是雨林中的土著常规的猎物。
而它们的灭绝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人生活非常的原始,而且几乎与世隔离的他们到了16-17世纪依然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从公元7世纪开始,这里不断地迎来内陆地区的移民和访客,使得这里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不断地入侵雨林,对雨林中是树木大量砍伐(主要是耕田开垦和烧火做饭),使得象鸟们可栖息的环境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主要以果实为食的它们也逐渐的面对食物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了象鸟们的数量逐渐地下降。最终数量不足以维持种群数量,惨遭灭绝。
写在最后
象鸟是自鸟类诞生以来,除了骇鸟外最大的鸟,它们最大可以产下长度超过30厘米的巨蛋。象鸟从几十万年前就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热带雨林中生存,一直到了近代。作为生活在雨林中的巨鸟,没有动物能够威胁到它们。但是,从公元7世纪开始,这个岛上不断涌入移民,让人口不断地膨胀。最终,在不断地破坏雨林下,象鸟鱼17世纪灭绝。
关于象鸟的灭绝,科学家们命名了一个新的词汇“当代进化”,意思就是在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动物的猎杀下,一些物种会越变越小,而象鸟就是没有“当代进化”而灭绝的一个物种。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在给人类破坏环境、打破生态平衡找一个借口而已,因为如果人类不提高保护环境和生物的意识,一味地去破坏和索取,那么即使动物完成“当代进化”也难逃一死。你说呢?
年龄45周岁在厂里打工,两班倒,倒班时间三天,工资5000左右,要坚持下去吗
不想上晚班,温州这边好多厂都不用上晚班,我也是从广东那边过来的,以前在电子厂做事,因为年龄的关系,遇到了职业瓶颈,高不成低不就,加上那边招工对年龄还有限制,大多数厂都把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不提供吃住,还要倒班。又是计时工资,每个厂招工牌上写的都是4500到5500。实际上连3500都不到,之前在东莞还包吃住,现在连吃住都没有,工厂订单多的时候,一个月下来天天加班,不忙的时候,一天就上个正班。忙的时候忙死,闲的时候闲死。一年下来工资幅度很大。朝不保夕。
打工都是无奈的选择,不同的时期要给自己不同的职业定位。比如自己的身体状况,年龄等等。
譬如我现在就想找一个上长白班,提供吃住,加班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的工作,不加班最好。这是现阶段我想要的工作。找工作之前自己给自己的职业定位。
因为广东那边没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所以才跑到温州来寻找机会。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结果收获还不小了,这边和广东那边截然相反,其他地方不知道,我去过的地方,像温州,乐清,柳市,白象这些地方,大多不用上晚班,而且薪资模式也不一样,广东是计时,温州这边大多采取的计件方式。多劳多得。进厂什么都不用,不用体检,想做第二天就可以直接上班。不过有一点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就是每天加班基本都是3个半小时。时间太长。还有些厂正班都是十个小时。
有的时候不是自己挑剔,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对双方都好。
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勉为其难,真要到了山穷水尽的那个地步还不得什么都做。
有的选择最好还是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职业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这个我觉得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自己的位置,我总感觉别扭,有心无力。使不上劲。除了被动接受。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比如说和一些比自己年纪小很多的人,在一起做事。三观都不一样,在一起做事尴尬的不得了。沟通起来也会很困难。年龄和工作不匹配。
还有工作时间劳动强度这也是职业选择必须考虑的问题,你能承受多大的劳动强度。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年轻人上晚班一点事都没有,白天睡一上午他还有精神上网吧打游戏。上了年纪的人,上晚班明显感觉不适用。显得很疲惫。年轻人可以接受长时间加班加点。但年纪大的可能就真的会受不了。精力,体力,潜力都不在一个起跑线,没得比,不服老都不行。
明明身体不好还要去选择一些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不是找死。看着工资可以,实际上身体受不了。孰轻孰重。要自己权衡利益得失。
有舍才有得,如果我不接受长时间的加班加点,那我宁愿选择时间短,工资低的工作。之少做的事都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类。还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学习提升自己,又或者是兼职做些别的事。
做什么?什么不做?因人而异。看自己如何给自己定位。要钱还是要命,要想保命怎么有利怎么做。要钱不要命。这样的事多的是。如何选择,都在一念之间,生与死就在一瞬间。干不完的工作,赚不完的钱,但人的命只有一条。
在诊所上班是什么感受
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刀尖上添血,一不小心出医疗事故,正规医疗患者不认可,两天不管用就判为庸医,只好用激素抗生素患者才会感谢你!
1500年前发生什么为何马达加斯加看不到巨型动物,受谁影响
马达加斯加身为世界上第四大岛屿,这座岛上资源非常丰富,景色特别优美,吸引了很多旅客来到马达加斯加旅游,和我们印象中一样,这座岛屿上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奇怪的是这座岛屿上,竟然没有大型动物,体型最重的动物还不及汽车的轮胎重,可是根据传言声称,这一区域曾经是巨型动物“天堂”,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座岛屿发生变化呢?
传言声称马达加斯加这座岛屿上,曾经的动物体型极为庞大,不仅仅有体型巨大的乌龟、猴子还发现了象鸟,研究马达加斯加的历史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巨型生物的化石,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截止到1500年前,这一区域的动物数量非常多,被各种巨型生物霸占了,为何在1500年后,看不到任何巨型生物呢?在这一区域内究竟发生了什么?难道巨型生物不能在马达加斯加生存吗?
就拿象鸟来说,这一生物的体型直接超过了三米,它们的体重甚至能达到半吨,就连产生的后代都比普通的家禽还要大,更恐怖的是这一生物在马达加斯加的岛屿上,根本没有任何天敌,可是它们却在这座岛屿上灭绝了,对此生物学家表示,导致它们灭绝原因,可能和人类的频繁活动有关,或许因为象鸟行动笨拙,这导致它在生活过程中时常被猎杀。
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没有证据,曾经考古学家研究马达加斯加巨型生物,意外发现一个象鸟化石,距今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意外的是这一化石的脚骨上,竟然还携带青铜脚环,这就意味着早在5000年前,这一生物频频遭受人类对它的伤害。虽然马达加斯加距离陆地非常远,可是在这一岛屿上发现了古人类生存的痕迹,研究表明马达加斯加,有可能是古人类定居地之一。
或许在5000年前,马达加斯加已经有少量古人类生存,经过代代延续成为了人类“天堂”,他们在马达加斯加生存,想要获得食物来源,必定要猎杀岛屿上的动物,这些巨型生物行动缓慢,容易被人类猎杀,所以古人类毫无节制的猎杀生物,一直到它们灭绝。生物学家曾经发现,距今1万年前的大象遗骨,有人类猎杀的痕迹,这就意味着古人类有可能和马达加斯加的生物,生存超过数千年的时间,岛屿上巨型生物都成为了人类“盘中餐”。
古人类发现马达加斯加岛屿丰富的资源,让他们选择在此地生存,岛屿上的巨型动物,不仅仅没有成为威胁,反而成为了他们的盘中餐,起初古人类是为了出于保护人类目的猎杀动物,时间一久他们把动物当做食物,大量破坏森林进行耕种等等,时间一久让环境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岛屿上生物数量越来越少。
经过数千年进化,动物们开始反向进化,丢弃了自己原本的体型,慢慢变成小体型生物,受到古人类的影响,这些巨型动物逐渐从岛屿上消失了。研究表明,古人类破坏马达加斯加的环境,是导致巨型动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一直到1500年前,马达加斯加岛屿上再也看不到任何巨型动物,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现代人类还是古代人类频繁活动,都会导致地球环境受到变化,甚至还会影响地球上的动物进化,对此大家还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
象鸟和鸵鸟有关系吗
象鸟和鸵鸟关系很近,两者都是大型走禽,都属于平胸总目,也称古颚下纲(平胸小纲),它们都不能飞,有胸骨但没有龙骨突起。鹤鸵、鸸鹋、美洲鸵、几维鸟、已灭绝的新西兰恐鸟都属于这一大类,与它俩的关系也很近。鸵鸟是现存最大的鸟类,可以长到2.5米高,重155公斤,生活在非洲的沙漠和荒漠草原。而象鸟比鸵鸟更大,体重可以达到鸵鸟的3倍。
象鸟又称隆鸟,是象鸟科的统称,曾经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由于移民到马达加斯加的人类对岛上的森林大量开发,使得象鸟栖息地锐减,在17世纪之前就已灭绝,人们最后一次见到活着的象鸟是在1649年,但19世纪中期有人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的发现过象鸟蛋,估计那时候还有残存的象鸟,但后来还是灭绝了。
▲象鸟、恐鸟、鸵鸟、人、家鸡
象鸟体型巨大,曾被认为是最大的鸟类,身高可达3米,体重450公斤。新西兰恐鸟比它更高,可达3.6米,但是体重只有300公斤。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象鸟和鸵鸟一样,是昼行性动物,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的论文指出:象鸟可能是夜行性动物,而且视力可能很差。研究人员研究了两种象鸟的头骨,通过CT成像数据进行重建并和象鸟的现存亲戚几维鸟的头骨进行对比,发现象鸟的视神经叶很小,有一种象鸟几乎没有,但它们的嗅觉非常灵敏。也就说明象鸟可能是巨型“瞎子”,在夜晚出来活动,依靠嗅觉寻找猎物。但象鸟的真正习性到底如何已无法准确知晓了。
不过,未来复活象鸟倒是有可能的。澳大利亚的一个研究团队在2010年宣称,他们从已灭绝的鸟类蛋壳化石中提取出了DNA,这些化石来自13个国家,包括象鸟、新西兰恐鸟和1.9万年前的鸸鹋。但也有人认为通过残存的DNA复活灭绝动物是妄想,因为他们提取出的DNA不到原体基因组的1%,复活难度很大,不过在未来人类科技突破之后也许可以做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