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孙策之死是不是孙权的阴谋孙权为什么没有善待孙策的妻儿
- 为什么三国影视剧里都没拍孙权之死的片段呢
- 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是孙权赐死的吗
- 在哥哥死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嫂子的
- 孙权是怎么死的
- 孙权为什么宁愿牺牲国家利益,也要杀了陆逊
- 五虎上将都是如何死的,他们的死亡顺序是怎么样的
孙策之死是不是孙权的阴谋孙权为什么没有善待孙策的妻儿
孙策之死可能确实有阴谋,但是主使者肯定不是孙权,因为孙权当时无法预见到会从此事受益,没有作案动机。
孙策之死在当时确实有很多蹊跷,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孙策计划偷袭许都,秘密准备军马,但是在出发前却突然被吴郡太守许贡的儿子和门客刺杀,功败垂成。许贡之子和门客刺杀孙策的理由是为许贡报仇,关于此事《三国志》记载是孙策单骑出行被刺杀,《江表传》则说是孙策打猎时突然遇到刺客被刺杀。
虽然各种史料记载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是孙策在落单情况下突然遭遇刺客,刺客显然对孙策的行踪了如指掌。再说孙策怎么说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为什么会突然落单,《江表传》里提到刺客随即被孙策随从杀死,为什么一个活口都没留,这也存在很大的疑问,因此关于此事出现了很多阴谋论,很多人怀疑这事有幕后黑手。
不过孙权在此事中基本可以排除嫌疑,因为在事先他不可能预见到此事会对他带来好处,没有任何动机。孙策传位给孙权,应该说是一个临时的、出乎意料的决定。孙策临死前因为儿子年幼,因此决定传位给弟弟,但是当时普遍认为他会传位给三弟孙翊,而不是孙权。
孙翊又名孙俨,性格和孙策很像,张昭等人都觉得他才是孙策合适的继承人,“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然而孙策最后却决定让孙权继位,这大约是考虑自己死后江东会混乱,性格温和的孙权更适合调和各方矛盾,而不是性格刚烈的孙翊。所以在刺杀前,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孙权有机会继位,孙权不会因为此事受益,又何必冒险去刺杀自己哥哥呢,因此他的嫌疑基本可以洗清。
至于说孙权没有善待孙策的妻儿,这个见仁见智吧。相比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司马师为晋景帝,孙权称帝后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封孙策儿子孙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确实显得有些刻薄。不过从政治上考虑司马师并没有儿子,司马炎自然可以随便追封。而孙权一旦追封孙策为皇帝,那么孙绍理论上就有继承帝位的权力,如果出现野心,难免会卷入政治纷争,最终反而可能会给孙绍带来危害。
所以说,孙权只封孙策儿子孙绍后改封上虞侯有些刻薄,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为了保护孙绍,至于最后孙绍的儿子孙奉最后还是因为卷入政治事件被孙皓杀死,这个也不是孙权能想到的,因此孙权也不能说没有善待孙策的妻儿。
为什么三国影视剧里都没拍孙权之死的片段呢
为什么不拍孙权之死,主要是因为孙权之死没有曹操、刘备去世的影响力大。孙权在曹刘孙(曹操、刘备、孙权)三家里面,尽管执政时间最长,也寿命最长,但他执政后期一团糟,昏招迭出,朝政混乱东吴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孙权在称帝(公元229年)前,确实英明神武,纵横捭阖之中,挫败了曹操、刘备、曹丕的多次进攻,打下了江东的威名。但他保守疆土的能力强,进攻性不足。称帝之后,他逐步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封太子后,内部又偏爱其他儿子,造成“南鲁之争”。又逼死大功臣陆逊,不顾大臣反对,册封辽东公孙渊为燕王,闹了一个大笑话。最后,孙权不不顾历史教训,临终前废长立幼,立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后来造成权臣迭出,东吴政局动荡不安。
总之,孙权埋下了东吴政权日后动荡不安的地雷。孙权之死影响力也没那么大。他临死前应该也担心小儿子孙亮能否担当大任,应该也是模仿曹操、刘备、曹丕托孤一样,安排诸葛恪和宗室孙峻辅佐幼主。
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是孙权赐死的吗
东吴名将吕蒙系病卒,而非孙权赐死。
吕蒙原为武夫,被“孙权劝学”后折节苦学,经鲁肃之口留下“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成语。他孝顺母亲,克己让人,有国士之风。他“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被孙权“入为腹心,出为股肱。”他指挥的“白衣渡江”,被孙权盛赞“图取关羽,胜于子敬(鲁肃)”。
收回荆州后,他坚拒孙权丰厚赏赐。因“疾发”,被孙权从公安接回医治,“迎置内殿”派名医诊治。
孙权关怀备至,千方百计医治,悬赏千金寻找能治愈吕蒙的名医。他在隔壁挖个小孔观看医生治病,见吕蒙扎银针,自己就心疼。见吕蒙稍能吃点饭就高兴地“顾左右而言笑”,见吕蒙病痛就心疼得“夜不能寐”。在病危时,“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吕蒙“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
因孙权堂弟孙皎、名将蒋钦、吕蒙均殁于公元220年,而219年曾瘟疫暴发,故吕蒙可能死于瘟疫。
在哥哥死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嫂子的
孙策是孙权哥哥。关于孙策的妻妾,史料上只能找到一个:大乔。这个问题中孙权的嫂子应该就是大乔。
年方二十、大乔丈夫被刺身亡
199年12月,孙策率领周瑜、带兵两万突然进攻刘勋大本营皖城。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皖城守军大败溃散,孙策虏获30000多人,并且俘虏了袁术以及刘勋的妻妾儿女。最令孙策和周瑜高兴的是:虏获了大乔与小乔。
当时,江南流行一句话:牛郎织女会鹊桥,江南美女大小乔。大乔与小乔是乔国老的一双女儿,都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多情善感的美貌女孩。
孙策与周瑜获得两位女孩,喜不自禁,顾不得请示母亲,就擅自作主,孙策收纳大乔为妾,周瑜收纳小乔为妾。
因为战争形势的需要,自己雄心壮志还没有实现,孙策派人把大乔与被俘的其他人员一起送到吴郡,自己继续四方征战。
四个月之后,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被刺客一箭射中面颊。孙策伤势很重,自己清楚活不了多长时间,就把文官武将以及弟弟孙权等人,召集过来,交代后事。
孙策把印绶交给孙权,并说:“你可以举贤用能,使他们尽心尽力,一定可以保住江东。”当天夜间,孙策去世,享年26岁。孙权称帝之后,对孙策追加谥号为“长沙桓王”。
这样看来,孙策收纳大乔为妾之后,两人在一起生活时间很短,至多只有一个小孩。
孙策去世时,大乔只有20岁。孙权安排大乔住到离乔家门(一个地名)很近的一个村庄生活,那个村庄后来就叫做大乔村。小乔与周瑜有时候去看望她。
统一北方、曹操垂涎姣好二乔
有一首诗歌《赤壁》写到:折乾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叹:假如没有东风相助,在赤壁大战中,周瑜就会被曹操打败;那么,大乔、小乔就是曹操的战利品,就会被关进曹操的铜雀台里了。
事实上,曹操真的渴望得到大乔、小乔。曹操曾经说过,她与乔公关系很好。他知道乔公有两个非常漂亮的女儿,很想把她们娶回家。但是,没想到被孙策、周瑜抢先一步娶走了。
曹操希望得到二乔的决心没有改变,他构建铜雀台,准备迎娶二乔,让自己晚年享受、欢娱。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豪情万丈,雄心勃勃,发动赤壁之战,希望一举拿下江南,实现自己的心愿。诸葛亮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智激周瑜,实现联吴抗曹。
诸葛亮对周瑜说:我早就听说曹操建造了铜雀台,极其壮丽。曹操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在铜雀台里。曹操十分好色,他知道江东乔国老有两个女儿,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所以,曹操发下两个誓愿,一个誓愿是扫平四海、以成帝业;另一个誓愿是获得江东二乔,安置到铜雀台,以乐晚年,这样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
诸葛亮还背诵曹植写的《铜雀台赋》,并且大声强调其中两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诸葛亮意思很明确,就是告诉周瑜,曹操现在率兵百万、进攻江南,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二乔这两个女人。
周瑜是小乔丈夫,当然受不了这口气。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破口大骂,不打败曹操誓不为人。
周瑜同意连刘抗曹,并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曹操势猛、孙权求降奉献大乔
217年,为了报复赤壁之战失败的仇恨,曹操再次向南方进发。他组织四十万大军猛攻濡须口。
孙权被打得大败,就派人向曹操求降。曹操同意了孙权的请求,并且允许、承诺与孙权重新结成婚姻亲戚关系。
曹操一生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寡妇或者别人的老婆。到死都没有改变。
此时的孙权,知道自己已经远远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巴结曹操,以图自己能够安稳地统治江东地区。
219年10月,孙权想攻取荆州,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准备派大将吕蒙偷袭江陵。曹操获得消息之后,做出相应的军事部署。曹操的军队向关羽发起反攻。经过一场恶战,关羽被打得大败,只得逃走。
吕蒙成功偷袭江陵。关羽在逃向益州的路上,被孙权军队逮住并杀害。
为讨好曹操,孙权把关羽的头颅送到洛阳、献给曹操。
曹操下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
孙权派使者向曹操进贡财物土产,并且向曹操称臣。孙权写了一封信劝谏曹操取代汉朝皇帝,自己称大魏皇帝。
孙权已经对曹操心服口服、完全被征服。曹操也把孙权当作自己的臣下了,他把孙权的来信交给内外群臣都看一遍,然后说:“孙权这个儿子是要把我放到炉火上热烤呀。”
曹操问孙权的使者:我的老朋友乔国老现在怎么样?大乔、小乔现在哪里?
使者回去后禀报孙权:曹操还在挂念大乔、小乔。
孙权认为这是一次极好的政治投资机会、是不可多的的巴结曹操的时机,同时,孙权真的不敢得罪曹操。
小乔已经死了。孙权派人到大乔村把大乔接来,整装打扮一番之后,送给曹操。这是最大的可能。
这时候,大乔30多岁,正是精力旺盛时期。
曹操终于在老年获得大乔,万分高兴。他实现了自己的一桩心愿——“揽大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他把大乔置于铜雀台,越看越欢心,沉溺其间,自得其乐。
乐极生悲。220年,曹操与大乔共度快乐时光不长,就病逝了。
你怎么看待孙权对嫂子的安排,欢迎指教。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孙权是怎么死的
评书,及史书都有记载,江东孙权,终年七十一岁,自然老死的,
三国时他统治最长,谥号大皇帝,长达五十二年,细节不谈,只大体概括。
孙权为什么宁愿牺牲国家利益,也要杀了陆逊
1陆逊是名门望族,东吴有陆、朱、顾、张四大家族,陆家的代表人物就是陆逊和陆抗,这四大家族是东吴重要的政治与军事力量。
2陆逊战功卓著,陆逊的战功很大,威望很高,联合吕蒙打败关羽,夷陵之战打败刘备,石亭之战打败曹休,陆逊的四次北伐都成功了,可以说,陆逊活着的时候,东吴在军事上,基本没吃过亏。
3陆逊卷入了太子之争,由于孙权的太子孙登过早去世,孙和和孙霸成为了太子的有力争夺者,陆逊支持孙和,最后孙和和孙霸都没有成为太子,加之有人趁机陷害陆逊,孙权误信谗言,开始疏远陆逊,并且不停的指责陆逊,导致陆逊郁郁而终。
总的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陆逊是名门望族而且功劳太大,陆逊一生王侯将相全部担任过,可以说是“出将入相“,孙权害怕自己的儿子驾驭不了陆逊,所以他晚年才会对陆逊态度大变,可以说是孙权间接杀死了陆逊。
五虎上将都是如何死的,他们的死亡顺序是怎么样的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必须加个定语叫“三国蜀汉五虎将”,不然还有梁山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蒋介石也有个五虎将陈诚,刘峙,顾祝同,卫立煌,蒋鼎文。
(刘备)
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被称为五虎将,也没有问题。在史书《三国志》中,五人也是合传,即《关张黄马赵传》。当然五人合在一起并非五人不重要,毕竟《三国志》就是本惜墨如金的极简史。曹魏的后三位皇帝曹芳,曹髦,曹奂被列为《三少帝纪》,吴国的后三位皇帝被列为《三嗣主传》。
在《三国志》的所有传记中,仅有八人享受了独立为传的待遇,即曹操,曹丕,曹睿,刘备,刘禅,孙权,诸葛亮,陆逊。其中六人为主公或皇帝,为臣者仅有诸葛亮及陆逊二人。
五虎将中第一个去世的是关羽。公元 219 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围襄阳,攻樊城,把曹仁打得服服帖帖,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急的直跳脚,更有迁都的打算,若非司马懿等人苦劝,曹操早就跑路了。
在关羽的凌厉攻势下,曹魏的援军也一波接着一波的来。加之东吴吕蒙,陆逊在后面搞偷袭,糜芳,士仁叛逃,关羽被迫后撤。在距离益州仅一二十里的地方,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俘获,最终被杀。
关羽被杀后,孙权将其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礼将其葬于洛阳,孙权同样以诸侯礼将关羽葬于当阳,此所谓“头枕洛阳,身卧当阳”!此外,蜀汉在成都为关羽立衣冠冢。
关羽到底死于公元 219 年还是 220 年?大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史书记载关羽死于公元 219 年 12 月,这是指农历,按公历算为公元 220 年的 1 月中下旬或 2 月上旬。所以在古代文献中关羽死于公元 19 年,现代文献则是 220 年。
关羽死于公元 220 年初,这一年还有一位五虎将去世,这就是死于同年 8 月的老黄忠。黄忠的死因史书并无记载,但常年征战,年过花甲,并不意外。
汉中之战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封了四大将军,即前将,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记住这里面没有赵云。关羽很不高兴,说了一句“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里的老兵指的自然是黄忠。
听到这话黄忠肯定不高兴,关羽死后半年,黄忠也去世了,估计是找关羽理论去了。你在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我在汉中之战中阵斩夏侯渊,你凭什么看不起吗?我俩年纪相仿,我是老兵你是啥?
关羽黄忠死于公元 220 年,如果加上同年去世的刘备前敌指挥部的首席参谋法正,有气力有武艺的养子刘封,这一年堪称是蜀汉的国殇之年。
公元 220 年,蜀汉的国丧一波接着一波。 221 年,又一五虎将去世,这就是张飞张三爷。死于 221 年 6 月,被部将张达范强所杀,首级也被带往吴国。
估计是黄忠找关于理论,关羽气的吹胡子,张飞去帮二哥吵架瞪眼去了。史书记载,关羽长张飞数岁,张飞对关羽的态度是“兄事之”。
二哥是哥,大哥刘备就不管了?张飞死时正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前夕,刘备从成都出兵,张飞从阆中出兵,若二路出兵,陆逊能不能扛得住?夷陵之战又是个什么结果?确实值得想象!
又过了一年,到了公元 222 年,第四位五虎将马超去世,史书记载马超是病死。
临死之前,马超上书刘备,将堂弟马岱托付给刘备。马岱在蜀汉混的也还不错,跟着诸葛亮北伐,魏延也是被他所杀。
从公元 220 年至公元 222 年的两年时间内,五虎上将已去其四,仅剩赵云。赵云死于公元 229 年,寿终正寝!
赵云在后世的名望很高,但在当时的蜀汉政权中,赵云是重要人物但非绝对核心。前文说过刘备封的前后左右四方将军中没有赵云,赵云生前也并没有被封侯。直至公元 261 年蜀汉灭亡前两年,刘禅才追封赵云为顺平侯。果然是荣誉从不会缺席,只会迟到,只不过这也太迟了吧?
总结来说,蜀汉五虎将去世先后为关羽,黄忠,张飞,马超,赵云,其中关羽张飞被杀,黄忠不明,马超病死,赵云寿终正寝。
刘禅于公元 223 年即位,按前文所说,五虎上将已去其四并且刘备也去世了,如果算上法正庞统刘封刘巴等人,我们熟悉的蜀汉历史人物已去大半了。6 年后赵云去世, 11 年后诸葛亮去世,并带走了魏延。
而刘禅从 223 年即位至 263 年蜀汉灭亡,在位 40 年,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刘禅时期的蜀汉,相较于尸山血海的曹魏和人仰马翻的东吴,朝局还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一句“扶不起的阿斗”的评价似乎就有些偏颇了!刘禅地下有知,已经被气的哭晕在厕所了,我得去扶一扶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