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的种类有哪些?为什么秦汉步兵的弩箭在后世不怎么出现了_弩箭_威力_弩机

本文目录

  • 弩的种类有哪些
  • 为什么秦汉步兵的弩箭在后世不怎么出现了
  • 中国古代的弩真的很厉害吗它的威力有多大
  • 中国警察队伍,使用的弓弩价格,为何比95式步枪还昂贵
  • 为什么一些人会过分的夸大弩的威力与射程

弩的种类有哪些

弩的种类很多,首先可以分成单兵弩和巨弩,单兵弩又可以分成好多种,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弩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人的弩机结构先进,分为牙、望山、悬刀(扳机)、牛、键等结构。瞄准时,望山-箭尖-目标三点一线,比欧洲弩的精度要高,实为国之利器。

文献记载的弩,可以追溯到西周,考古实物是战国初期,七雄之中,以韩国劲弩著称,原因是韩军战斗力比较低,故而对远程武器格外依赖。战国至秦朝时期的弩,弩机结构松散,拼装后直接装到弩床上。汉代以后,出现郭,就是弩机盒,便于弩机的装拆,也保护了弩机。
南北朝时期,北方不习惯用弩,倒是南朝极爱用弩,并且将战国时期出现的巨弩推广起来。唐朝时,弩箭有了八大分类,其实按照使用方法可以归为三类:臂张弩、蹶张弩和腰张弩。臂张弩威力小,用手臂即可拉开,通常材质是角弓、木弓和竹弓。腰张弩有两种,一种是腰上挂钩子,勾住弩弦之后,用脚蹬开,还有就是用腰挂住弦,用脚蹬开。
蹶张弩威力最大,即用双脚踩住弩臂,用手提弩弦拉开。

宋朝之后,弩箭发展到了高峰期,为了方便上弦,弩床上出现了踏脚,这种弩就是踏张弩。踏张弩的代表之作就是神臂弓,神臂弓其实是弩,是党项酋长李定归降大宋时献给神宗的,其雏形来源于中亚的踏张弩,后被党项人加强了。神臂弩威力极大,最大射程372米。1068年,神宗决定量产神臂弩,广泛装备于宋军。南宋初年,吴玠凭借神臂弩在仙侠关大破金军铁浮屠。后来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将神臂弩改进成威力更强的克敌弩,最大射程可以达到532米,在之后又演变出了威力更强的神劲弩,不过因为拉力是神臂弩的三倍,故而装箭耗时非常长。

说完单兵弩,再说巨弩。巨弩出自战国时期,在南朝得到了推广,唐代,巨弩成为攻城略地的必备器械。宋代,巨弩称为床弩,宋人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床弩的威力。
有单兵可以操控的神臂床子连城弩,中量级的双弓床弩、和蝉弩以及重量级的千步弩和三弓床弩。其中三弓床弩威力之大,可以射穿土城墙,最大射程1800米。
蒙古西征时,最喜欢干的就是用西方科技打东方,然后再用东方科技打西方。在用西方回回炮攻陷襄阳的同时,蒙古人也用宋军的八牛弩攻陷了阿拉伯人的城市,为了增加巨弩的威力,从宋朝开始,士兵会在弩箭上绑上火药包,可以燃烧或者爆炸。

当然,除了这些中规中矩的,中国还有一种被老外格外推崇的连弩,基本上各大游戏里面中国势力一定有这个玩意。连弩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弩盒每扣动一次,即可射一箭,属于半自动武器。诸葛亮据说改造过连弩,今已失传,现在有个高中老师说是搞清楚了结构,利用重锤绳拉动箭盒换箭,弩得拉动依然靠腰张或者蹶张,反正听着挺靠谱,因为实际威力确实很像史书描写的那样。明清时代的连弩和楚国的很像,有了个拉杆,但是威力很小,也就20步的射程,因此被《天工开物》定义为民间防盗用的。

除了连弩,中国还有个伏弩,即机关弩,一般是伏击用或者打猎,在戚继光抗倭的时候,曾被运用。

为什么秦汉步兵的弩箭在后世不怎么出现了

首先纠正一点——弩不仅流行于秦汉,到了唐宋时期,更是在制造工艺、武器性能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成为中原王朝军队的一种重要主战装备。但后来随着火器发展,从明代弩开始衰落,至清朝基本消失。

弩的兴衰历史与中原王朝国运跌宕、生产力水平及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息息相关。弩大规模、批量化装备部队的时间,出现在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当时,发达的中原农耕文明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各国间以步兵为主体的作战样式,都使弩获得了空前发展。七雄之一的韩国虽版图不大、实力较弱,却以擅长制造最大射程可达数百米的强弩而闻名于世,并因此被誉为“劲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弩尽管工艺复杂一些,但操作、训练都比弓简单得多(一名熟练的弓箭手或骑射手要多年苦练才行)。为顺应兼并战争和边防戍守的需要,从战国到秦汉,军队普遍规模庞大(动辄几十万人),但真正的职业军人很少,主体都是临时征召的平民,在这个时候,弩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便于快速训练成军。而且,战国七雄之间生产力水平、装备差距都不大,因为没有哪一方拥有“划时代的先进武器”,这也稳固了弩的地位。

秦汉统一天下后,得以整合全国之力打造精锐兵器,弩的产量、质量更上一层楼,比如汉弩做工较之前更为考究,弩机外加装了起保护作用的匣壳,并广泛装备汉军步骑兵。当时,除了发射频次略逊一筹外,汉军所用弩箭无论射程、威力,还是命中精度(弩手可以挂弦后从容瞄准目标,而不用像弓箭手那样必须全力绷紧弓弦),都胜过还在用骨头磨制箭簇的匈奴单体弓。

再说李陵血战匈奴骑兵一事,别看前者麾下只有5000步兵,但大都是勇悍不畏死的亡命徒,而且装备了数量惊人的弩箭(据说多达50万支)。实际上,人们对古代游牧民族的武功有些“神化”了,比如匈奴骑兵作战,其使用弓箭的有效射程(即在这个范围内射得准、能穿甲)不过二三十米,而汉弩却可轻松过百米。换言之,面对防守严密的汉军军阵,匈奴骑兵离远了射不着,挨得近了就会变成活靶子,到最后若非汉军弩箭用尽,李陵未必会失败。

东汉以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局面持续了200余载,为对抗北方骑兵,南方政权普遍重视和倚仗弩,比如诸葛亮研制的连弩(射程不远但射速快,适合山地战使用),以及刘裕大破北魏骑兵的“却月阵”(关键是靠强弩克敌制胜)。

到隋唐时期,弩的技术愈发成熟,并出现重型化倾向。隋炀帝在位时讨伐高句丽(之前写错了抱歉哈),曾专门征调江淮3万弩手北上参战。而唐朝,也延续了前代用弩兵扼控南方的老办法。特别是“安史之乱”后,朝廷财赋仰仗东南膏腴之地通过漕运供应,而负责这条战略大动脉安保工作的武装力量,正是仍效忠于唐朝中央政府的江淮藩镇及其麾下精锐弩手。

到了宋代,出于城池防御和对抗辽、金、西夏和蒙元骑兵的需要,不仅大量装备较轻型的单兵弩,还研发、制造出多人操作的床弩(弩炮),后者发射的弩箭(其实就是长矛)威力虽然恐怖,但笨重程度也是数一数二的,陆上野战机动性不强,只适合固定放置在城头或舰船上作为远射武器使用。

实际上,弩开始走下坡路,与宋以后历朝历代的骑兵、火器发展有很大关系。弩虽然威力不小,但结构复杂,大大小小有十几个零部件,哪个出毛病都很要命。而且,由于主体部分采用金属构件(比如弩机)或大块木料(弩臂),弩的重量很难减下来。

反观古代的传统复合弓,取材方便,工艺也相对简单,经过长期发展、改进后威力已不输单兵弩。而且,一把强弓的重量也不会超过2斤。由于轻巧便携,再加上严格训练,一名出色的游牧骑兵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惊人的每秒1箭对敌方目标实施急射。

宋以后,明朝边军依托长城防御,且有良马、善骑射,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火器,而元、清更是靠骑射立国,等到明末清初西式火炮、鸟铳传入中国后,弩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显得越来越落后,最终,笨重、复杂的弩逐渐失去用武之地。

中国古代的弩真的很厉害吗它的威力有多大

说句让我们很自豪的话,中国的弩真的很厉害,可以说在1450年以前,中国的弩箭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弩箭之一(公元900年左右,中亚出现的复合弩为历史当时最大的)。

弩箭在中国的起源很早,目前出土最早的弩机,是在战国早期铸造的青铜弩机。在战国时,七雄中数韩国弩箭为天下之最,当时有“天下劲弩皆出自韩”一说。而各国对于弩箭的运用,也是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六韬·武韬》的描述,战国时期的一个万人军,弓弩的比例要占去四成,而摆大阵的前五排远程部队,皆是手持劲弩的勇士。在秦将蒙恬驱逐匈奴时,机动性较差的秦军就借助河套地区复杂的地势利用弩箭的射程优势驱逐了精于骑射的匈奴大军700多里。而根据兵马俑中出图的弩机来看,弩箭在古典中国军队的装备量中绝不只是文字虚构的,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

在随后而来的汉帝国中,弩箭扮演者冷兵器之王的角色,因为早期骑兵对匈奴作战的劣势,使得以步兵为主的汉帝国格外重视远程兵种的作战能力,因此弩箭发展到汉代,便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首先是汉奴在战国弩的基础上增添了“郭”这个结构,所谓“郭”,就是弩机盒,他可以减少弩机零件的磨损,并且方便弩机拆卸更换。再其次,就是望山刻度的精确化,不同的刻度下和弩箭尖以及目标连成的直线,可以精确打击距离不同的敌人。因为瞄准的精确化和便捷化,汉军步兵有了更充分的时间来训练近战技巧,以便于在短兵交接时可以杀死敌人。在汉将李陵战败被俘之前,李陵以五千步军配以长枪劲弩,愣是多次击退几万万匈奴大军,最后因为弹尽粮绝,而又未至汉地,终于不得已投降了匈奴。

三国时期,占据益州的蜀汉政权因为人口处于劣势,故而对远程兵器的要求就要高出许多。汉丞相诸葛亮先后研发出了强弩和连弩(不是明代的那种杠杆连弩),也算是成功的对魏军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即使到了南北朝期间,具装甲胄兴起,不过厚重的甲胄,并没有阻挡了弩箭前进的步伐,一时间,中国的弩箭走向了两个极端。小弩轻便适合骑兵使用,其上面的踏环还可以方便骑兵在马上装填箭矢;巨弩大如车船,所放巨矢可以轻易击穿城墙,另外中国人还巧妙的把投石机和巨弩结合,利用巨弩的弹力,将投石机的石弹发出,其威力是要大于十人内的人力投石机的。

唐代,虽然大唐骑兵威震天下,但是唐军的弩兵,也是毫不逊色。现在根据《新唐书》的推断,唐代的弩手,不仅仅装备劲弩,还要练习陌刀的使用,以便于真正做到远近皆可克敌制胜。

宋代,因为骑兵的匮乏,政府对于弩箭又给予了高度重视。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弩箭的黄金时期,来自西夏的神臂弩,结合了复合弓和精密弩机的双重优点,一举成为了宋庭的大杀器。关于神臂弩的描述,明代的《阅微草堂笔记》有载:

“宋代有神臂弓,实巨弩也,立于地而踏其机,可三百步外贯铁甲.亦曰克敌弓,洪容斋试词科,有《克敌弓铭》是也.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器.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则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也.元世祖灭宋,得其式,曾用以制胜.至明乃不得其传,惟《永乐大典》尚全载其图说.然其机轮一事一图,但有短长宽窄之度与其牝牡凸凹之形,无一全图.余与邹念乔侍郎穷数日之力,审谛逗合,讫无端绪.余欲钩摹其样,使西洋人料理之.先师刘文正公曰:‘西洋人用意至深,如算术借根法,本中法流入西域,故彼国谓之东来法.今从学算,反秘密不肯尽言.此弩既相传利器,安知不阴图以去,而以不解谢我乎《永乐大典》贮在翰苑,未必后来无解者,何必求之于异国‘余与念乔乃止.‘维此老成,瞻言百里‘.信乎所见者大也.”

可以说神臂弩的出现,弥补了宋军骑兵缺失的军事短板,在仙人关之战中,吴鳞率领的宋军凭借手中神臂弩,成功的击退了金军铁浮屠的进攻,并粉碎了金国试图攻占四川的计划。

除了神臂弩,南宋大将韩世忠还改进有克敌弩,其威力比神臂弩还要迅猛,令来犯金军望而生畏。另外宋军还有一种巨弩大杀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弓床弩,弩箭配以火药包或是炸药包,可以攻击敌人的攻城器械或者城墙,更逆天的是,这种大家伙还可以用作狙击枪。在辽宋澶州之战时,宋军以三弓床弩成功的于一公里外击毙辽军大帅萧揽达,并逆转了宋辽战局。

除了在东亚大显身手,中国的弩箭还给西方人带去了梦魇。在蒙古大军西征伊朗高原时,来自中国的八牛弩给当地的波斯驻军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而相比之下,当时西方的弩炮科技在中国的巨弩面前,就要逊色不少了。

正所谓盛极必衰,明朝建立以后,更为廉价的火器大行其道,并成功的取代了弩箭在军队中的地位,曾经的军中杀器沦为了二流兵器,相应的,弩箭的发展也陷入了停滞。当欧洲的绞盘弩出现之后,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弩,也是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让位给了这个新进选手。

中国警察队伍,使用的弓弩价格,为何比95式步枪还昂贵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制造难度大,做工细致,材料高档。

大家看过电影《野鹅敢死队》吗?

电影中,这群雇佣军为了偷袭突入黑人军队的营地救人,被迫使用了南非土著的弓弩。

当时黑人军队有200人,雇佣军只有50人。而且周边就有数百黑人驻军,随时可能赶来增援。

所以,他们必须冲入黑人军营中突袭,一举将敌人击溃,而不能按部就班的正面强攻。

所以,就只能使用弩弓了。

这种弓弩没有枪声,没有开枪的火焰,根本不会暴露目标。

由此,他们轻松干掉了瞭望塔上的4个哨兵,潜伏进入军营。

而今天再先进的微声武器,其实都有声音,会被警惕的敌人发现。

但弓弩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是特种部队的利器。

现代化弓弩制作精良,使用了很多高科技技术。

它的射程可以达到一二百米,精度非常高,可以一箭射穿人的头骨,一箭毙命。

除了不暴露自己以外,弓弩还适用于很多特种场合。

比如在疑似爆炸可能的情况下,只能使用弓弩。

在我国一次枪战中,走投无路的毒贩打开液化气威胁,随后胡乱开枪射击。

警察恐惧爆炸,开始没有敢于开枪还击,只能停止强攻,转而围攻

如果是弓弩,就没有这个问题。

至于价格昂贵,上面也说了。现代化弩弓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制作,还配有先进的瞄准装置,价格通常都有好几万。

而我国95式自动步枪,价格不过几千元。

为什么一些人会过分的夸大弩的威力与射程

因为枪已经成为一种正常人认知里头威力足以杀死人和动物的武器,它具有一种普遍性认知。

然而弓弩这两玩意是被枪械给淘汰掉的玩意,因此人们对其威力的认可度普遍不算高,所以有些人会特意拿弩的威力以及射程来说事儿。

打个比方说弩矢的速度一般在100-120米/秒左右,而枪,即便是手枪都普遍有300米/秒的速度。弩一般动能都是在200焦耳以下,而一般9mm手枪的动能都在450-500焦耳左右。(也有些弱鸡枪动能不足200焦的)

但即便是200焦的动能,打个人也是够了~ 只不过弩矢缺乏子弹一样的速度,因此不会出现枪一样的空腔伤害,因此只能在箭头上玩花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