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和薛佳凝跨界挑战音乐剧《赵氏孤儿》,期待明道的屠岸贾吗?屠岸贾一定是一个小人吗_明道_赵氏_晋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屠岸贾 期待 明道 赵氏 晋国

本文目录

  • 明道和薛佳凝跨界挑战音乐剧《赵氏孤儿》,期待明道的屠岸贾吗
  • 屠岸贾一定是一个小人吗
  • 历史上屠岸贾是怎么死的
  • 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当中屠岸贾为什么要去救赵武

明道和薛佳凝跨界挑战音乐剧《赵氏孤儿》,期待明道的屠岸贾吗

我认为启用明道这样的演员来演赵氏孤儿可能有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小问题,让人如鲠在喉。

明道早期卖过地摊,但是一次又一次地翻看......,以及以后的再也不看可能是毁掉一个好演员的最大的问题。

明道早期卖地摊的,卖过鱼干也卖过地瓜,但就是这样的经历,反倒成就了明道。后来明道因为外形出众去做了两年的主持,他说自己因为卖地摊不怕人,所以反倒成就了明道。

参看明道这些年演出的作品:大都是偶像剧,很多人都是看着明道的偶像剧长大的,很难不带着滤镜看明道——哇塞,帅哥呀!王子变青蛙,天国的嫁衣,爱情魔法师,等等一系列优秀的电视剧。

但是偶像剧什么特点呢——首先,剧情有勾心斗角却不乏浪漫,有为爱情而大大地牺牲自己的爱情精神,年轻人喜欢一些幻想的东西。其二,演员都是一些长得对得起观众眼睛的男女们,有的演技不是很好 ,或者说是一点都不好,但是观众这时看的是他们的脸和剧情了。

很难说明道不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长起来的。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没对偶像剧里面的角色动过心呢,有几个人没为里面的情节揪心呢。多年演偶像剧的套路,演技难免浮夸。

之前参加演员的诞生记,陈凯歌选择陈若轩,没有选明道——理由是陈若轩经过他的指导后,演技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更加有可塑性。有人说是资本的力量,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就是觉得明道一个15年以上戏龄的演员被待定不可思议。单看明道的表演,无论是演技还是台词,都不太行,肢体语言过于浮夸,瞪眼那一瞬间用力过猛,台词也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台湾腔,这是他吃亏的地方,为何明明演技和台词都不行,还有那么多人尬吹呢?可能就是大家都带着多年看偶像剧的有色滤镜吧。

但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谁能预料此刻的明道是否历练的更加符合角色的要求呢,一起期待明道更精彩的表演。

屠岸贾一定是一个小人吗

不是,赵氏是权臣,屠岸贾只不过是国君的人,替国君干活的,只是后来三家分晋,赵氏取得话语权,屠岸贾就自然成了奸臣了。

早在晋襄公时,以先且居为中军元帅,赵衰担任他的副手,同时赵衰还身兼执政大夫一职,也就是“军中的二把手,朝中的一把手”。

后赵衰去世,他的儿子赵盾世袭了他的权力,起点很高,此时年仅30岁。

也在同年,跟随晋文公打天下的老臣相继去世了,于是进行新一轮的权力分配。

经过晋襄公对权利的重新分配,赵盾在阳处父的协助下,担任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始成正卿,成为晋国朝堂仅次于国君晋襄公的卿士。自此赵氏家族的势力开始急剧膨胀。

晋襄公去世后,赵盾先想接回在秦国的质子公子雍,秦国也想再接秦晋之好,送回公子雍,可以赵盾突然改变主意,反戈一击,派兵攻打秦军和公子雍,改立夷皋,是为晋灵公,此时晋灵公4岁,虽然史书记载赵盾改立夷皋是他的母亲死缠烂打的结果,但是,一个四岁的孩子不是更容易控制吗?跟慈禧立光绪不是一样的道理?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赵盾的权力大到可以任意拥立国君了。

一个四岁的国君,一个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权臣,当国君长大,国君跟权臣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虽然史书里记载,晋灵公是个昏君,喜欢拿弹弓射人,但可以肯定是假的,这跟刘贺、曹髦、刘子业一样,被权臣废了,自然得丑化了,

赵盾弑君的根本原因就是晋灵公长大了,想亲政了,而赵盾不愿意归政,于是就弑君了。

屠岸贾就是晋灵公的谋士,为晋灵公出谋献策,跟赵盾作斗争,也曾派刺客刺杀赵盾,只是最后灵公被弑杀了。

灵公被弑杀后,赵盾拥立晋成公,晋成公基本就是傀儡了,但是是个合格的演员,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并绿了他),八年之后,晋成公和赵盾都去世了

于是成公的儿子晋景公继位,赵盾的儿子赵朔也继承了他的权力,成了晋国最大的公卿,《赵氏孤儿》的故事于是上演了。

《赵氏孤儿》有两个版本,一个人我们熟知的这个,出自《史记 赵世家》,还有另一个可信度高点的,出自《史记 晋世家》

无论哪个版本,结果都是赵朔被杀,赵家暂时退出晋国政治舞台,这里面都有屠岸贾的功劳。

赵盾的形象跟霍光一样,都是权臣,都是权力仅次于国君的人,都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把皇帝玩于股掌之间,成为傀儡,皇帝想夺权,于是被杀被废,

汉昭帝长大了,想夺权,于是不明不白的死了,霍光拥立刘贺,刘贺想建立自己的圈子,想夺权,于是二十七天被废,刘贺被废,他的昌邑国的臣子只有两个没被杀,其他二百多人都被杀,历史记载就都是小人。

屠岸贾的小人形象就来源于此,因为赵氏后来又崛起了,成了六卿,后来又三家分晋,建立赵国,他们在书写历史的时候,自然忽视了赵盾是权臣和弑君的事实,着重写屠岸贾是小人的事。

历史上屠岸贾是怎么死的

屠岸贾的事迹历史少有直接记载。但是从其父屠岸击、其祖屠岸夷的历史记载推知,屠岸贾应当继承了世代大夫的职位,也残害了忠良赵朔一族。但是被赵氏孤儿赵武杀死的可能性不大,应当是老死了。赵氏孤儿赵武的遭遇可能同戏剧上说的有差异,其父赵朔被诛杀时可能已经出生了,甚至已经五、六岁甚至将近十岁了。赵武依靠其母的权力关系躲藏后外逃,躲过一劫。从现在的《左传》看,左丘明为了增加作品吸引性,往往把故事情节虚构曲折化,所有虚构了这个离奇曲折的历史故事。

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在著名的“赵氏孤儿”案中,屠岸贾是屠灭赵氏家族之元凶首恶。但是我们深究历史后,会发现其实屠岸贾只是一个小人物,一个具体的执行人罢了。在赵氏孤儿案背后,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晋国的栾氏、郤氏等几大家族,甚至还包括晋景公。为什么会这样,赵氏家族究竟怎么得罪别人呢?

第一,赵盾当权时,得罪太多人了

赵氏家族在赵盾当国时,势力达到鼎盛。赵盾为巩固家族势力,曾血洗军队高层反赵集团,甚至弑杀晋灵公。他在世时,无人敢与之作对,他如 “夏日之日”的执政风格,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家族的反感与抵触,这也为后来赵氏家族遭灭顶之灾埋下了祸根。

赵盾去世后,赵氏家族在晋国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晋军的高级将领有四位出自赵氏家族:赵朔是下军司令,赵同是下军大夫,赵括和赵婴齐都是中军大夫。不过,赵氏家族的势力,受到栾氏、郤氏的强大挑战。

第二,赵氏内讧,给政敌们予可乘之机

赵朔去世后,赵婴齐与赵朔的遗孀关系暧昧,被赵同、赵括等同族驱逐出境。赵氏内讧,给政敌们构陷中伤提供了机会。当时执政大臣(中军元帅)栾书遂与郤氏联合,以赵氏谋反之名,血洗赵氏。

为什么栾书要把屠岸贾推到前台呢?因为屠岸贾是掌管刑狱的大臣,即司寇,调查谋反本来就是份内事。带兵制造灭门惨案的人,就是屠岸贾,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他只是栾氏、郤氏推到前台的一个打手罢了。

第三,屠岸贾最终成了替死鬼

熟悉晋国军政的读者都知道,晋国的实际权力,是掌握在六卿手中。所谓六卿就是晋国军队的六大将领,既是军事巨头,也是政治巨头。六卿一般比几大家族轮着当,这是晋国最有权力的人。

屠岸贾虽然是司寇,也就是司法部长,但是凭他的力量,怎么可能动得了赵氏家族呢?因此他只是栾氏、郤氏打打手罢了。屠岸贾充当打手,是穷凶极恶的,后来赵氏重新崛起,他就成了替死鬼了。

赵氏被灭族后,赵朔的儿子赵武幸存下来。后来,在韩厥的帮助下,赵氏谋反案被平反,赵武恢复身份。韩厥是比较聪明的,他没有去得罪栾氏、郤氏家族,而是把罪责统统推到屠岸贾身上。就这样,最终屠岸贾成为栾氏、郤氏的替罪羊,被灭了族。

赵武与韩厥,是后来赵国与韩国的先祖。正是因为有这段历史,赵氏与韩氏数百年保持非常好的友谊。直到战国时代,赵国与韩国仍然是很亲密的兄弟国家。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当中屠岸贾为什么要去救赵武

按照历史上的真实故事,程婴是赵家的门客,他当然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赵氏孤儿。

而且事实上程婴并没有牺牲自己的儿子。程婴在救下赵氏孤儿之后,他买了一个婴儿替下了赵氏孤儿赴死。然后把幼年的赵武伪装成自己的儿子,他想了一个非常变态的复仇主意,他要让屠岸贾抚养赵氏孤儿,然后再让长大后的赵氏孤儿杀掉屠岸贾。

这其实不仅是想屠岸贾复仇,更是向赵武乃至赵家复仇。我死了儿子,我就让你们父子反目。

弑父在中国的道德观里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与叛国等同。弑父是必须千刀万剐的,而且遇赦不赦。

所以程婴故意让屠岸贾对赵武产生舐犊情感,让赵武对屠岸贾产生孺慕之情。

最后父子相残,这就报复了所有的人。

是,没错,屠岸贾杀死了赵武的父亲。

但是这是因为赵家对屠岸贾也起了杀意。

说句不好听的,赵家是一场政治角斗的牺牲品。

但是屠岸贾抚养了赵武十五年,或许在屠岸贾的眼中,赵武就是自己的儿子。

赵武要不要复仇?他应该复仇,他也有理由复仇。

但是我无法认同赵武这样的复仇。

尤其是在他杀死屠岸贾还能如此趾高气昂地走出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