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乌克兰估计要倒退几十年,泽连斯基可以算是卖国贼吗?帮助美军的阿富汗人算卖国贼吗_卖国贼_越南_卖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卖国贼 卖国贼 越南 卖国

本文目录

  • 俄乌冲突,乌克兰估计要倒退几十年,泽连斯基可以算是卖国贼吗
  • 帮助美军的阿富汗人算卖国贼吗
  • 吴三桂是卖国贼吗李鸿章呢
  •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卖国贼事实果真如此吗
  • 为什么有些国人这么痛恨卖国贼
  • 司马光将自己国家的领土无偿奉送给西夏,算不算卖国行为
  • 伍子胥算不算卖国贼汉奸呢
  • 本是“替罪羊”的李鸿章,为何成了万人踩的卖国贼
  • 李鸿章为什么是被称为卖国贼,而实际上他到底是卖国贼还是爱国者
  • 卖国贼、汉奸、叛徒及其后代怎么样了

俄乌冲突,乌克兰估计要倒退几十年,泽连斯基可以算是卖国贼吗

如果欧洲国家真心实意的帮助乌克兰,要想恢复元气至少要十到十五年的时间,单靠乌克兰自身的力量三十年倒退期算是短的了。泽连斯基算是一个十足的卖国贼,乌奸。

帮助美军的阿富汗人算卖国贼吗

卖国贼?站的角度不同,理解便不相同。什么叫“卖国”?准确地讲,出卖民族利益,这叫“X奸”!往往“卖国贼”一定是位高权重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戴不上这顶桂冠的。

为美国服务的“翻译”只是谋生手段!他们怎么就成了“卖国贼”?那样讲的话,阿富汗总统,阿富汗国民军人岂不全成“卖国贼”?这打击面也太大了吧?

塔利班是极端伊斯兰激进组织!残忍!愚昧是他们的特征!因为他们要维持这种极端统治必然对入侵讨伐他们的美国军队奋起抵抗!占领了“爱国”道德高地,使他们争取到一些部落支持,所以得以生存。

那么多阿富汗人想逃离!难道他们全是“卖国贼”?无法想象这“卖国贼”到底指什么样的行为!

就到这里吧!总之立场,角度决你的认识。

2021.8.18.作于山西太原

吴三桂是卖国贼吗李鸿章呢

吴三桂和李鸿章的卖国之实毋庸置疑

一、吴三桂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明朝宣告灭亡。此时的吴三桂还在入京勤王的路上,结果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传来,他不得不改变计划,为自己的未来谋划。

当时,吴三桂的家人都在京城,自然也就是落到了李自成的手里,其中便包括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正所谓投鼠忌器,吴三桂为了保全家人性命,便答应与李自成议和。

结果还没等到京城见李自成,吴三桂便得到消息,说李自成手下将领刘宗敏,强占了自己的女人陈圆圆。

在剧烈的变动面前,吴三桂情绪激动举止失措。有记载说他已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只是在还没有完全公开之时,又陆续得到父亲被关押拷掠和爱姬被霸占的消息。

吴三桂放清军进入中原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让清朝站稳了脚跟,并竖起“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大旗,直接让清朝从一个入侵者变成了捍卫者 。而且,因为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所有人马得以源源不断地开入中原,直接导致了后面与南明政权数十年的征战,也为后来500多万(保守估计)因为剃发易服而死的中原百姓埋下了伏笔。

二、李鸿章

有人为李鸿章开脱最常见的理由是:作为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者,李鸿章是代清政府受过,代慈禧老太婆受过。李鸿章参与外交谈判,受制于清廷的软弱和列强的强硬,自己没有选择余地,不应当承担历史责任,要怪就怪清政府任人宰割的无能。

事实是,李鸿章自1870年出任直隶总督并掌管晚清外交以来,中外重大条约交涉几乎都与他有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数众多,如 《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等。

这些条约的不平等性,对中华民族利益的侵犯,李鸿章不可能不知,但他还是签了字。为什么列强屡屡指定他为谈判代表?因为他平时的表现一贯地符合列强的利益要求。

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视死如归的将士,不乏毁家纾难的民众,不乏据理力争的谈判者。即使放在李鸿章类似的处境下,也有在沙俄威逼利诱之下,仍屡次严词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的驻俄公使杨儒。李鸿章选择卖国,最终要保全的是他自己和他所代表的阶级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与慈禧太后一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成了列强眼中“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半仙认为:吴三桂和李鸿章,无论是从其一生从事的政治活动的客观后果,还是从其主观意愿来看,卖国之实毋庸置疑。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卖国贼事实果真如此吗

并非以个人喜恶乱评论,历史上的石敬唐,现代的汪精卫。此二人对国家对民族危害极大,影响极坏。秦桧可称为奸巨,吴三桂为小人,李鸿章卖国之臣。

为什么有些国人这么痛恨卖国贼

作为题主提出的问题实为不妥,为什么有些国人这么痛恨卖国贼,人们不竟会反问你,难道这个国家只是这些痛恨卖国贼的人的国家吗?,作为卖国贼就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敌人,这些国人中只有极少数反动势力,他们实际就是卖国贼中的成员,只是没有遇上出卖国家利益的机会,而痛恨卖国贼的国人几乎是百分之95%以上的人民群众,由于国家安全机关紧紧依靠人民,组织人民,让那些企图出卖国家机密和利益的现行反革命卖国贼无插针之地,那些卖国贼将我国的国家重要机秘透露给国外反动势力,妄图颠覆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就如同偷盗的盗贼一样盗走你家里很贵重的东西一样,大家说对这样的卖国贼痛恨还是不痛恨!

司马光将自己国家的领土无偿奉送给西夏,算不算卖国行为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众所周知,司马光是北宋名人,一生留下无数美谈,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编著巨作《资治通鉴》,史学地位崇高的司马光,却曾有“卖国”嫌疑,在他为宰相期间要将王安石等将领打下的领土,一寸不要全部归还西夏,我们来一探究竟:

元祐四年(1089)用人质换侵地的决策是承继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用人质换侵地的决策,但这个决策与司马光的决策是不同有变更的是个崭新的决策。两者从时间上说一个是元祐元年(1086)制定的,一个是元祐四年(1089)制定的,两者相差三年。其二两者从内容上说也是不尽相同,司马光制定的决策是:“待归我陷执民,当画以给还”、“即诏以归我陷民,给其故寨。”即西夏方先把永乐之战所俘虏的利民全部交还给宋朝后,宋政府才交割四寨。而苏辙所说的“改易前诏”的决策是“若与原报人数不同,亦令据数交割”、“稍归永乐所获人,遂以葭芦、米脂、浮图、安疆四砦与之”、“仅归吏士百四十余人”。两者要求程度,人员数量相差巨大。相关资料来自:《宋史.夏国传》《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宋史.地理志》《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记。

我们再来看看来自当时辽国的考古记录,可以更为客观了解这件事的原貌。1979年夏天在义县大榆树堡乡发现的“大辽国故中书相梁公墓志“,志石双面阴刻楷书73行,全文2377字,该墓志铭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其铭文内容与《辽史.道宗本纪》中所载史实基本相同。这方墓志记载了这样一条《辽史》未录、《宋史》遮遮掩掩的辽宋秘史,有“宋代改革家”之誉的宰相王安石,竟出卖国家主权,割让大片领土!而被王安石骂为“小人”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却为捍卫大宋权益据理力争,怎奈他人微言轻,其正确意见终被压制,堂堂大宋忍辱含羞,硬吞下这枚人为制造的苦果!这篇碑文,披露了一桩距今千年、已鲜为人知的辽宋争端,由此顺藤摸瓜,竟会挖出幕后一串令后人瞠目结舌的历史真相!

综上所述,司马光委曲求全随意割地,是后世通过编撰的资料,让后人都认为他是在晚年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司马光的光辉形象在修史上,在道德文章上,卖国之名确实难以让人相信。真实情况是经过宋夏双方持续不断的扯皮与交战后元祐四年(1089)重新制定的妥协的决策,而不是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两府大臣议定”决策的延续实施。元祐四年(1089)重新制定的决策是宋夏双方都妥协让步才达成的崭新决策,西夏方不再要求归还兰州,宋方也从归还所俘人数上做出了让步,并且王安石也曾参与了谏言割让领土,说明当时的政治环境确实复杂,宋朝想在群狼中生存有时不得不做出让步。

伍子胥算不算卖国贼汉奸呢

伍子胥出生于春秋末,那时候没有汉奸卖国贼这个概念。

春秋时期群雄四起,有实力便可自立为国,而且各诸侯国政局动荡,极不稳定,很多国家生命力极弱,随时都会被强国消灭和兼并。

春秋时期国家的概念仅仅是个识别的名字,兼具标明他们圈定的地界,并没有现在国家的概念。

春秋时期所有的国家都属于君主制,他们把象征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当作私有财产,所有的君主几乎都没有政治目的,他们不关心国民的死活,所以,他们的国家没有凝聚力。

一个不把国人当人看的国家,他的国民就没有忠于他的义务。

春秋时期的国家也没有很强民族意识,加之政局动荡,今天的吴国明天就可能是越国了,这些国人不管属于哪国管辖,他们的命运都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他们基本没有国家意识。

伍子胥的父兄在楚国遭人陷害,被昏庸的楚王杀害,伍子胥历尽艰辛逃出楚国,最后借足吴国力量为父兄报了仇,这是那时候的男儿本色,不是什么汉奸卖国贼。

本是“替罪羊”的李鸿章,为何成了万人踩的卖国贼

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很有问题。

什么是“替罪羊”?顾名思义就是为别人承担了过错。李鸿章是吗?他完全不是,因为李鸿章就是一个大卖国贼。

我认为:对待腐朽没落的东西有两种态度,一是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那样,心存善良希望满满,想通过改良、维新把满清王朝这一腐朽没落的东西,变革、改造成有生机有活力的新东西,从而延长它的寿命。但是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最后的结果是希望破灭、血汗白流;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同盟会和广大人民大众,他们经过实践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满清政权彻底推翻掉,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李鸿章是什么?他既不想改良维新,更不想推翻满清王朝。他是只不过想用同胞的鲜血,去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去换取满清王朝顶戴花翎。他为此贪赃枉法、残害百姓,而在对外交涉中也是奴颜婢膝、卖国求荣,这样的人不是卖国贼谁还是?!

我们现在也看到:有许多人极力为李鸿章鸣冤叫屈、涂脂抹粉,实质上就是有许多人,也和其有一样的媚骨、有同样的奴才本性。但不管怎样,卖国贼就是卖国贼,这个一百年也改变不了,一千年就是一万年也无法改变,李鸿章必将永远钉在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

李鸿章为什么是被称为卖国贼,而实际上他到底是卖国贼还是爱国者

“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李鸿章在我看来是最能忍辱负重的人,他一生签下了太多不平等条约,为清朝最后的没落买下了所有的单,他的一生正如他所形容的那样:“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

李鸿章生前已经是毁誉参半,死后更是骂名无数,他之所以被称为卖国贼,主要在于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俄密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条约是如何签订的吧!

不胜而胜,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

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点燃炮火,清廷命令李鸿章统筹边防战事。李鸿章认为各省海防兵不强,军费也不多,水师又未练成,所以“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最后和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使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等特权。因此,“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一时间,举国哗然,人人痛恨李鸿章,认为如果清政府任用主战派的张之洞,后果肯定不是这样的!

而李鸿章认为:越南并不是中国的领土,有自己的军队和外交,而且越南国内已经非常腐败,大片国土已经沦陷。而且在抗法最盛的时候,战将刘永福的麾下也只有几千兵力,根本不能与法国一战,如果非要刘永福承担这个力不从心的重任,实际上等于清廷宣告自己同法国进行争夺整个越南的决斗。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认为“法之图越已数十年”,而“越王老悖无后,无可久存之理。河内以南断非我力所能图存”——越南的政府已经很衰败了,河内以南肯定保不住了。所以他选择了撤军、议和。

李鸿章也并不是一味的低声下气,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烟台到旅顺北洋直接管辖地区水陆两军都做了周密部署。给滇桂两省增派兵力,同时调拨一批枪炮弹药给桂军。整个战争期间又一再筹划增购和调拨军火。前线统一由云贵总督岑毓英负责,两广总督张树声负责转动军械,李鸿章则负责统筹全局,上下联络,为协助朝廷处理相关的问题尽心尽力。故被称为“越事枢纽全在钧处”。

光绪10年7月初3 福建马江之战爆发,清朝苦心经营了18年的福州船政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7艘军舰被击沉,其中还包含了福建水师旗舰,龙槽船十几只和一大批小船被毁,福建水师的主力丧失殆尽,死伤约2000人,生还者仅11人。舰船和工厂设备的损失在 200万两以上,总体损失比北洋海军购买军舰的总费用大几倍。

而在马江之战发生前20多天,李鸿章曾致电管理福州船厂的张佩纶,告诉他清朝的海军根本无法与法国的相抗衡,不如全部调走,腾出一座空厂,就算法国人占了也没什么损失,否则一旦这里被毁了,从此海防就再也难以恢复了。同时朝廷也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下令张佩纶按李鸿章的建议执行,然而张佩纶并没有听从,结果导致了福建水师损失惨重。

中法战争消耗3000余万两,而当时每年的经常性军费开支约3400万两,清朝当时的年收入约7000万两,这导致清朝一年的收入全部开销殆尽。

李鸿章认为冯子材在越南北取得的局部胜利并没有改变敌强我弱的全局,清朝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将法国军队从越南全境中驱逐基本无望,清朝与其背着越南这个沉重的历史包袱,还不如集中精神解决内部问题。

著名思想家何启、胡礼垣也指出:中国在这次事件中“力难自顾,而又兼欲顾人”。

被国人指责为“卖国”行为的《马关条约》

李鸿章在签订《天津条约》时与日本规定,若朝鲜有重大事变,中日双方出兵需要事先知照,为甲午战争埋下了祸根。

光绪20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朝派兵镇压,而李鸿章过分相信日本人并无他意,疏不知日本觊觎朝鲜已久。清朝派1500兵力进入朝鲜后,日本迅速派了8000兵力进入朝鲜,清廷只得增兵朝鲜,以和日本抗衡。

光绪20年6月23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战前李鸿章一味主和,失去了先机,使敌军从容调兵遣将,占据险要,使得清军在牙山大败,海上运兵船也遭到日本海军的伏击,使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而这只是甲午海战失败的开始。

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不仅仅是李鸿章一个人指挥不当。

第一:当时的整个军队都严重腐化,贪污成风,各级军官都克扣军饷和吃空响。

英国《泰晤士报》当时便揭露,旅顺、威海造好的炮台上的大炮根本就不能用,这是由于负责采购炮械的人的贪污腐败,把买炮械的钱贪污了,用次品来冒充好的,根本就不管能不能用。

第二:内部四分五裂,而且军无斗志。

战争初期,李鸿章认为以北洋水师“一隅之力”就可以和日本全国之师对抗,然而到了战争准备阶段,清军派兵入朝鲜的时候,却无法调动全国的兵力。南洋、闽、粤的军舰无法调动,各省的将领都只顾自己享受,全然不顾国家安危,以各种理由推脱,要么说船需要修,要不就是抽不出人来。甚至“广丙舰”的一位管带向日本人投降。这件事被各国争相报道,成为笑柄。而且日本运兵船多次经过吴淞口外,海军衙门却不管不顾,让其“海阔天空,横行无忌”!

这样 的情况不仅仅出现的海军中,陆军的情况比这更糟糕,朝鲜战场没有统一的指挥,而旅顺战场更是号令不一,军纪散乱,虽然也有邓世昌、林永升、左宝贵、聂士成这样视死如归的英雄,但是总体来看却是腐朽不堪,留下不少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的可耻记录。旅顺更是1万兵力抵挡不住3000日本兵,将经营了几十年的厂房机械,拱手让人,输得既惨烈又窝囊。

第三:李鸿章用人不明,统兵30多年,却不能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完全不懂得现代战争中将帅的重要性。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勇猛过人,但却一陆军出身,这样的人却被安排去指挥海战。北洋水师配备了现代海军设备,如果海军各舰管带都是福州、天津海军学堂出身,甚至到英、德、美等国学习,那结局可能就是另一个样了。

李鸿章虽然是统帅,但他只有内战经验,但对现代陆、海战也不甚了解,与完全按西方模式组织和训练的日军对垒,很难于应付。

可见,甲午战争的失败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归咎于李鸿章一人。

李鸿章生逢清朝末期,官场和军队的腐败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

光绪21年,甲午海战以清朝完败宣告终结,这让“天朝中心”的国人举国愕然,朝廷顾不得“天国颜面”,再令李鸿章去日本议和。

当他带着《马关条约》草约和脸上的绷带回国时,他成了全国的公敌,办事不力、丧权辱国、拿了日本的好处等罪名全都扣到了他的头上。他成了清廷的替罪羊“国人皆曰可杀”。

李鸿章更是视《马关条约》为奇耻大辱,离开马关的时候表示“终生不履日地”,后来他曾出使某国途经日本国,必须在日本换船,日本首相亲自到港口相请,但他坚决不下船,最后只好在两船中间搭条木板走到了另一条船上。

1901年,李鸿章在屈辱中辞世,这位晚清显赫一时的人物,身前和身后都遭诟病。

骂他人有,敬他的也有。

而我认为李鸿章是“爱国者”,是“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

他很早就意识到中国需要改变,他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推行“洋务运动”,把“借法自强”看作救国的关键所在。

他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中国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

他首创了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还有一系列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同时将官督商办改为官商合办,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然而,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

卖国贼、汉奸、叛徒及其后代怎么样了

首先先申明,我祖宗八代都是良民,爷爷奶奶父母本人都是贫下中农出生。出生不由己。道路由自己选择。汉奸的上辈不一定是汉奸,但是作为他们后代不一定都是汉奸,我记得我们村同一个生产队的,有个老教授,下放到我们生产队管制劳动,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的,他们的子女都在政府部门工作,当年也划清了阶级界线,他们的父亲后来评反了,但这个老教授已经作古十几年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