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意义(为什么守江必守淮?1600年前的淝水之战给出了标准答案)_东晋_长江_青衫

纵天下战例,论古今奇谋,尽在《军武韬略》。

历来都有天险之称,但纵观历史,同样依托长江进行防守,能守住的并不多,那么怎样才是长江的正确利用方式呢?答案是要先守住淮河,也就是“守江必守淮”,一千六百年前的淝水之战,正是这个规律的最好证明。

在中国历史上,通常是在南方防御北方时,长江才是天险。但是通常南方将很难单凭长江进行成功的防守。

因为长江很长,可以渡江的地方很多,如果重点设防,进攻方只需要另找地点即可突破,如果处处设防,那么集中优势兵力突破一个或几个点,一样能达到目的。

举一个最近的例子——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兵临长江。--军想要守住从武汉到上海的每一段江面,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在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多路突击下,--军迅速崩溃——长江不仅没有带来防守上的便利,反而还成了处处都要设防,还处处都防不住的累赘。

相比长江,应该先选择守淮河。公元376年,氐族“大秦天王”符坚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当时阻碍前秦一统天下的唯一阻碍,就是偏安江南的东晋了。

虽然这么部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到达前线,但据史学界估计,到达江淮前线的秦军,也至少在20万以上,仍然大大多于东晋——面对强敌压境,东晋唯有拼死一搏。

所以,在晋元帝时期,晋朝出台了一系列法令,给流民安排土地和户籍,然后征发为兵,“发良人奴,自为惠泽”,不仅解决了流民问题,还从流民中选拔精壮组建了“北府兵”,这是一支类似于法国外籍军团那样的精锐部队。

《晋书·刘牢之传》中记载:“太元初……玄多募劲勇……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发挥关键作用。

但是光有精锐部队还不够,正确的战略战术更不可少。东晋的主要决策者为总揽朝政的士族领袖谢安,他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也要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其实双方的交锋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378年,秦以17万兵力进攻襄阳,东晋将领朱序死守了一年后城破被俘,朱序假意归降,等待机会,成为“潜伏”的“内鬼”

手握重兵的东晋将领桓冲在荆州方向率水陆军10万,扼守长江南岸,并在江北机动作战牵制秦军,阻止其顺流而下,保卫了首都建康上游的安全。

在淝水之战前,桓冲就主动出击,进攻西线的襄阳、涪城等地,苻坚不得派出慕容垂、姚苌的精锐之师进行救援。同时,东线的刘牢之又率北府兵攻打寿阳,苻坚不得不派兵救援——早在主战开打之前,东晋已经开始调动秦军了。

前秦精锐的鲜卑大军在战前疲于奔命,慕容垂名为南征先锋,但实际上被用在荆州方向以防桓冲,没能参与最后的决战。也就是说,重点战场上的秦军,并非一流主力,而东晋派出的则是最强的北府军,此削彼长,有效弥补了兵力差距。

淮南方向,由尚书仆射谢石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率军8万,沿淮水一线抵御秦军。这是东晋的重点方向——江南虽大,但已无路可退,因为身后就是首都建康。

来到淮南的秦军大约有25万之众,依靠兵力优势攻克了淮南,把战线推到了硖石,这是一个扼守淮河中游的险要之地。秦军围攻不止,眼看东晋军就要顶不住时,苻坚却出了一个昏招——派降将朱序前去劝降。

劝降的对象不是硖石的守军,而是前来救援的谢石。结果朱序不仅没有劝降,反而将秦军的情报和盘托出,并且献计:。

“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等他们百万大军到齐,可就不好打了,乘他们现在人少,迅速出击,打败前锋,就有戏啦。

本来谢石打算坚守不出,掌握了这个情报后,决定主动出击。11月,刘牢之率5000北府军乘夜色渡过东线的洛涧突袭秦军,斩杀两名秦军将领,击溃了十倍于已的5万敌军,大涨了东晋军的士气,同时也击破了秦军的东线,这是决战的前奏。

洛涧大捷后,谢石水陆并进,进抵淝水东岸的八公山下,与驻扎寿阳的秦军隔河对峙。东晋军士气高昂,行伍严整,令登高远眺的苻坚心生惧意,把八公山上摇曳的草树也当作了敌人——“草木皆兵”就源自于此。

秦军兵力占优,而且预备队还在路上,显然,持久战对东晋不利,因为已经没有更多的兵力可用了。于是,谢玄决定遣使前秦,要求对方从河岸后退,让出一块地方,以便东晋军过河决战。

此时智商已经不够用的苻坚居然同意了,不过他打的是“半渡而击”的算盘。但“大秦天王”万没想到,后面还有朱序这个“内奸”——当后退的命令下达后,秦军因为战线过长,通讯不畅,后方不明所以,朱序乘机大喊“秦兵败矣。”本来就人心浮动的秦军顿时崩盘溃散。

秦军乱了套,但东晋军可是真的渡河而来了——谢玄的8000精锐骑兵顺利渡过淝水,旋即发动了冲击。失去组织和秩序的秦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在东晋军的打击下完全溃败,死者十之七八,苻坚也中了一箭,单骑逃回淮北,东晋乘机收复了大片土地。

其实,东晋总兵力才八万,渡河而击的兵力总共可能就一两万,其实根本杀不了那么人,大量死亡的秦军都是因为自相践踏而死——没有了组织、纪律和士气,数量再多的军队也是一盘散沙。

很多人只看到了淝水之战中最后以少击多的决胜一刻,但真正精彩且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之前那一系列的对局和布置,八千人渡河而击,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东晋赢得淝水之战,固然有苻坚刚愎自用,前秦内部矛盾多的因素,然而真正的胜机还是在于自己——即使敌人有弱点,也得自身有足够的实力和正确的策略,对手的弱点才有被利用的可能。

才能一举击破长江防线。

战争永远不是比拼人数多少的游戏,更多时候要讲的是计策与谋略。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一个真正的统帅算无遗策才是第一位的。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率土之滨》手游中,也曾发生过类似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精彩战役。在S2172区,服务器没开多久便涌现出两大势力,“青衫”联盟占据青州,而与之对立的“仁”联盟则抢占了徐州,而他们相接壤的莒县、高密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青衫”与“仁”联盟在莒县展开对战。

由于“青衫”联盟的援军迟迟未到,而“仁”联盟已经大军压境。“青衫”联盟将要面对以少对多的不利局面。“青衫”联盟果断采取韩信当年的策略:拒绝固守待援,而是稳扎稳打,步步逼近。位于前线的“青衫”联盟主动叩关高密。同时在莒县放弃被动防御,选择主动出击。

“青衫”联盟面对不利局面主动出击,赢得先机,为援军到来争得时间,最后占据两个重要关卡,打入徐州。不得不佩服该联盟军师的战略战术指挥的相当漂亮。

《率土之滨》就是这么一款让你实现纵横天下,实现梦想的手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