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状元:靠吃也能成状元?皇子偷偷考试竟中状元!:郑颢、裴思谦、王嗣宗、胡旦、赵楷、陈安、康海、史大成、李蟠、毕沅。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大多数读书人为官的唯一途径,科举考试中的状元,则是众多读书人中的成功者。那么自隋朝创立科考制度以来,历代的状元都是有迹可循的,自唐至清,共有592名状元,那么中国古代十大状元都有谁呢?

1.郑颢

人们常常喜欢把驸马和状元联系起来,可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中状元后,皇上要将万寿公主许配给他,可郑颢早有婚约,不愿意答应。唐宣宗便派宰相白敏中去说服他,白敏中最后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但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

2.裴思谦

唐文宗时,裴思谦当时只是个秀才,但他会巴结权贵,很快巴结上了宦官仇士良。这年,裴思谦想当个进士,便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但高锴为官清正,不愿同流合污。第二年,裴思谦又来找高锴,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下场,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

3.王嗣宗

宋太祖的第十六年,太祖亲自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一起做完考卷,而且都是极好的文章,选谁为状元?最后太祖让二人相扑,胜者为状元,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4.胡旦

宋太宗元年,山东某知县大人得知有一书生颇有文采,便准备款待他。但知县的公子却想刁难书生,就让书生做诗。书生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听了大笑,书生十分气愤。第二年,这书生高中,他写信给那个公子,那公子说第二年我也考个状元。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

5.赵楷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当年偷偷参加了科举考试,由于他颇有文采,竟进入了殿试,夺得了状元。宋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人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

6. 陈安

福建闽县人陈安,成为大明年间第六个状元。而这次中进士的和主考官都是南方人。发榜后,北方士子不服气,纷纷上告,朱元璋大怒,命陈安等12人复查。可之后又有人举报,于是朱元璋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

7. 康海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参加科举考试,可当年的状元是鲁铎,他仅得了第四名,但在殿试时,康海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得主考官赏识,明孝宗也赞不绝口,所以最后康海成为状元。

8.史大成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史大成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评为第三,但皇上却十分推崇他的书法,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在中国古代十大状元中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9.李蟠

李蟠是康熙年间的状元。他是中国古代十大状元中的一个吃货,而且他的写字速度很慢,所以在殿试时装了36个馒头。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开始,监考官过来催他,他急得满头大汗。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就吃完,又要了几个,挑灯夜战。康熙帝知情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很难得,破例让他当上了状元。

10.毕沅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殿试当夜,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最后毕沅高中状元。

结语: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施行,直到清末废除,除了蒙元初期的几十年停止一段时间,无论是统一王朝,还是五代十国;无论是汉族人建立的帝国,还是少数民族政权,一直沿用了1300多年之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