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诗词中,杜鹃鸟为何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_杜鹃_杜甫_传说中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首诗中所谓的“子规啼”就是杜鹃鸟的叫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古代的诗词中,杜鹃鸟为何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杜鹃鸟有大杜鹃、三声杜鹃以及四声杜鹃。而传说中的杜鹃啼血就是指四声杜鹃,因为四声杜鹃在口腔上皮与舌部都呈现出了红色,因此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再有就是杜鹃的啼叫声又好像是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叫声非常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与乡思。

 宋代名臣范仲淹有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由此可见,杜鹃的确是寄托了诗人无尽的伤感与哀思。

 此外,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就有“望帝啼鹃”。所谓的“望帝”则是指传说中周朝末年身居蜀地的君主,他的名字叫做杜宇。虽说杜宇在后来选择禅位退隐了,但最后却不幸国亡身死,因而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以至于口中流血,不过又因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得名杜鹃。

 为此,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还在其《锦瑟》一诗中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仅如此,唐代诗人杜甫是对杜鹃鸟最情有独钟的,其在杜甫的诗词中有着比较高的出现频率,在《杜鹃》一诗中,杜甫认为杜鹃是帝王的化身,并且还有许多值得人们学习的精神。至于杜甫为什么这么推崇杜鹃呢?只因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特殊性。这首《杜鹃》大致作于唐朝大历元年,这一时期的统治者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而且在李豫刚被宦官李辅国拥立为帝时,发生于唐玄宗晚年的安史之乱竟还未被彻底平定。

 尤其是在杜甫的晚年时期,这一时期的杜甫一直在外漂泊,思乡之情尤为心切,而杜鹃的啼叫声又恰好触动了杜甫的乡愁。(杜甫《杜鹃》“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