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古代皇太后地位高,权力也很大,是不是说明古代男尊女卑并不存在
- 慈禧太后算不算得上中国历史上最祸国殃民的女人
- 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有什么区别
- 古时太后乱政专政比比皆是,为何无皇帝想过废除皇太后这一名位
- 一个王朝可以有几个太后
- 古代皇帝可以废掉太后吗
- 古代是现任皇帝的妈妈做太后,还是前任皇帝的老婆做太后
- 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
- 慈禧是圣母皇太后,慈安是母后皇太后,一字之差下哪个权力更大
- 如何看待秦宣太后、武后、孝庄文皇后、慈禧太后
古代皇太后地位高,权力也很大,是不是说明古代男尊女卑并不存在
皇太后地位高权力大的朝代也不多,能做到执掌朝政拿到权力的人更是稀少,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历史上只有她一人,而慈禧太后这样的实权派太后历史上也不是太多,但几个人是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
男子依靠科举可以走向仕途女子无任何权力可言
古代的男子可以通过科举制度寒窗苦读出人头地,而妇女是不能参加科举的更不能做官,甚至连参加军队都不行,因此男女在古代地位差别很大。女子在古代是没有财政权力的,甚至连遗产也没有支配的权力。假如丈夫死后这些财产就是儿子的,没有儿子可以用来养老但不能赠与他人。
《礼记·内则》中规定:妇女不能有私有财产,不能把家中的财产借给别人或让给别人,那怕是亲兄弟,也不能私自赠予,只有得到父母的许可以后才行,从娘家带来的随嫁妆套物产田业,也应归入夫家的财产中去,不得私有。古代女子在一出生就和男子有不同的待遇
古代的女子不能分田地,唐朝的均田制分地只是给18岁以上的成年男子,而女子在唐朝的人口登记中是不计数量的,而女子更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因此古代的女子是受到严重歧视和压制的。
男子受到法律的尊重而女子要受到道德的约束
古代的男子有法律的特权,宋代李清照在状告张汝州时无论输赢都要坐牢。到了明代更严重,明代法律规定假如妻子殴打丈夫不管有伤无伤都要杖一百,并可作为夫愿离婚的条件;假如把丈夫打伤重至残疾者要判绞刑,打死者判斩首,故意杀害判凌迟极刑;
但要是丈夫殴打妻子,没伤就没有罪,打伤了也要征得双方同意才可离婚。因此在法律上讲男子比女人地位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古代的女子还要受到贞节观念的制约
古代男子三妻四妾都很正常,续弦那更是理所当然,但是女子就不同了,《大清会典》规定:三十岁之前守寡,至五十岁不改节者称为节妇,殉家室之难或拒奸致死者成烈妇、烈女。未婚夫死,闻讯自尽或哭往夫家守节者称贞女。
女子守节越凄苦,家族所获得的荣耀就越大。于是无数的“贞节牌坊”便在女子失去幸福、甚至牺牲生命的痛苦中树立起来。
总结
几个有实权的皇太后不能改变古代男尊女卑的事实,连小白菜案中的无辜的小白菜还要因为慈禧太后的特赦才能无罪,因此古代的女人无地位可言是男子的附属品,幸福都是偶然的,而悲惨才是事实的真相。
慈禧太后算不算得上中国历史上最祸国殃民的女人
骂慈禧老太后的人虽然汉文字认识三千多,必竟没读懂中国近代史。
慈禧太后坚决、彻底、干净的平定以洪秀全为首太平天国,平定白彦虎为首的西北回乱,收复新疆后保住了伟大祖国的万里江山。这是多大的功勋?这功勋经天纬地。
若慈禧老太后无能,今天的祖国是什叫颜色,想象中让人后怕一一一一
太平天国成了气候,首先推倒的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今天的人们沦落在半西洋的外国精神世界之中。
白彦虎、阿古柏之流的罪恶更难启齿。
无论说什么话,爱国情怀首当其冲。尽管慈禧老太后领导有过,总不能把先人骂尽到一无始处。
慈禧老太后祸国殃民的根在那里?
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有什么区别
作为左右了满清命运的两个女人,结局又不相同。
首先他们不是先帝的皇后,在自己儿子当上皇帝后成为了太后.而两位皇帝有都短命,死后扶持自己的孙子。
先说两人谥号慈禧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孝庄太后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们两人为大清奉献自己的的一生,留给后人的是清史留名是一轮轮的评论。其实她们也很苦都不是皇帝的宠妃,凭着自己的儿子当上 皇帝。
无论是为了什么他们为了大清奉献自己最美好的年华。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他们不同的是为了大清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与她们的教育,生活环境相关的.
古时太后乱政专政比比皆是,为何无皇帝想过废除皇太后这一名位
总不能皇帝一登机,就先吧亲妈杀了吧。而且古代皇太后乱政大多在皇帝年幼时候,这时候就就有个问题。皇太后不掌权,那权利在谁的手里?在大臣手里,不怕大臣当曹操吗?在太监手里,不怕太监乱朝吗?
一个王朝可以有几个太后
(1)理论上可能有2-4个,甚至更多。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曾祖母都可以称为太皇太后。
太后:一般是1个,但是2个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皇帝的关系。皇帝有亲生母亲,如果不是皇后的话,那么他继位之后,就会有2个皇太后。
如果皇帝的生母不是皇后,而是其他的妃嫔,那么皇帝继位的时候,他的生母和皇后都将成为太后,此时如果他的祖母还在世,是太皇太后,那么就会有3个太后,如果他的曾祖母也在世,就会有4个太后。
(2)西汉有个汉哀帝,在他的后宫,竟然有一宫四后!
汉哀帝继位的情况比较复杂,他的爷爷是汉元帝,大伯是汉成帝,汉成帝没有子女,于是汉哀帝继位。
此时,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皇后都没死,汉哀帝的亲身母亲,祖母都没死,于是,这四个全部都成了太后,加上汉哀帝的皇后,他的后宫里就出现了一宫四太后,一宫五后(4太后+1皇后)的奇景!
有趣的是,汉哀帝是庶子,他的嫡母此时可能死了(因为历史上未见封号),如果不死的话,应该也是太后,那么就是一宫五太后了。
(3)有两个太后的情况。
北宋时期的吴氏。
吴氏是宋高宗赵构的皇后,活过了四代皇帝(上图右边吴氏的称呼变化),非常少见。
到了宋宁宗赵扩的时候,同时有两位太后:他的曾祖母吴氏(太皇太后),他的母亲李凤娘(太上皇后)。
历史上有两个太后并尊的情况很多,特别知名的还有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
古代皇帝可以废掉太后吗
从法理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虽然在现实中出现过。皇帝具有双重身份,第一个身份是社会身份,代表天下臣民的大家长,俗称君父;第二个身份是自然身份,跟普通人一样,扮演丈夫、父亲和儿子的角色。
这两个身份,从古代礼法来讲,他都没有资格废掉太后。
- 太后与皇帝具有同等的社会身份
有人误以为,“君”就是指皇帝,其实不对,广义上的“君”,除了皇帝意外,还包括皇后、皇太子、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也就是说,太后与皇帝,从社会身份上讲,具有平等的地位。
人们通常认为皇权最大,理所当然具有废掉太后的权力,这是误解。皇帝行使“代天牧民”的权力,太后是他的“民”吗?不是,她也是臣民的“君”。
事实上,皇帝没权废太后,太后反而有权力决定谁坐在龙椅上,这就是每次皇帝被废,总要抬出皇太后的原因所在。
都是“君”,皇帝不能废太后,太后凭什么可以废皇帝?因为在自然身份上,太后比皇帝高。
- 太后的自然身份比皇帝更高
皇权虽大,回到家里,他也是普通人,也要扮演家庭角色,既然如此,皇帝也要遵守礼法在普通家庭的运行规则。
太后是母亲,皇帝是儿子,儿子能不认自己的母亲吗?那岂不是违背孝道?孝道被破坏,整个社会统治秩序就被摧毁,受损失最大的还是皇帝。
有人说,假如太后不是皇帝的生母,那样皇帝是不是就可以废掉太后了?当然不可以,古代法统只认嫡母(即父亲的嫡妻),不认生母,嫡母大于生母。皇帝可以不认生母,但是必须跪在嫡母面前当孝子。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汉章帝,其生母贾妃,终生地位低下,嫡母马太后跟汉章帝好得如同亲母子。即便皇帝再有私心,顶多是给生母提高待遇,绝不敢降低嫡母的地位。否则万一嫡母发飙,也够皇帝喝一壶。
在满清之前,生母跪拜皇帝司空见惯,直到清朝,搞了个两宫皇太后并列,才解决了人伦与法理的冲突。
以上两点决定了,太后具有比皇帝更尊贵的权利,无论是人情还是法理,皇帝都没有废黜太后的权力。那么,现实中有没有违规操作呢?
有!政治漩涡中的“母子关系”,即便亲母子都经常发生龃龉,更何况不是亲生的。
比如,西汉孝成皇后赵飞燕,汉哀帝(汉成帝的侄子)登基后,册封她为皇太后。但是汉平帝(汉哀帝的堂弟)即位后,大司马王莽奏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废黜了赵飞燕的太后之位,保留了孝成皇后称号,并发配她去给汉成帝守陵,赵飞燕因此自杀。
这个案例中,废掉赵飞燕太后的其实不是皇帝,而是比她地位更高的太皇太后。
第二个例子是唐哀宗的母亲,积善太后何氏。何氏因为密谋杀掉朱温,结果计划泄露。朱温逼唐哀宗下旨,以何氏秽乱宫闱为由,废其为庶人。
在这个案例中,唐哀宗完全是傀儡,成了玉玺的暂存人,什么时候盖章,朱温说了算。
唯一皇帝主动参与,废掉太后的案例,是晋惠帝司马衷废武悼皇后杨芷。杨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第一任皇后杨艳临终前,请求晋武帝立堂妹杨芷为后,以照顾自己的儿子司马衷。
所以,杨芷是汉惠帝的姨妈,虽不是亲母子,也是有血缘关系的。
杨芷不负姐姐所托,尽心抚养司马衷。可惜司马衷有一个彪悍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与杨芷的父亲杨骏,争夺朝政大权,发生激烈冲突。
后来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诛杀了杨骏。贾南风又以杨芷勾结杨骏谋反为由,逼汉惠帝司马衷下旨废杨芷为庶人。杨芷的结局很惨,她被囚禁于金墉城,活活饿死。
在这件事中,司马衷虽然不大情愿废掉杨芷,可是在贾南风等人的力劝下,最后这道诏书,还是由他亲手发出。客观讲,假如司马衷坚持己见,贾南风恐怕也得让步,所以,杨芷被废,司马衷罪责难逃。
正因为太后的特殊地位,即便皇帝对她不感冒,即便不是亲母子,一般情况下皇帝只能忍让,想办法将她排除在权力范围之外,高高挂起,轻易绝不敢动废掉太后的心思。
古代是现任皇帝的妈妈做太后,还是前任皇帝的老婆做太后
看到这个问题,想必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清朝同治帝时期,两宫皇太后并尊——母后皇太后钮钴禄氏,也就是慈安皇太后,以及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皇太后。这两宫太后一个是先帝奕詝正宫的皇后,一个是母凭子贵的妃嫔
自古以来,东方世界嫡庶尊卑有别,先帝的正宫嫡妻在新帝登基之后,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如果新帝并非先帝皇后所生,那么其生母能否被尊为太后就是个未知之数。
而所谓的“圣母皇太后”与“母后皇太后”,其实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称谓,不过是如今清宫剧创作者的杜撰而已。
长久以来,由于嫡庶的限制,新帝如果是先帝皇后的嫡出,那么自然就直接尊奉先帝皇后为皇太后;然而历史上以妃嫔所生的庶出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非常多,这个时候,新帝仍旧要尊奉先帝正宫皇后为嫡母,为皇太后;而其生母则为太妃,唐宋之后也可称为太后,不过地位仍旧在嫡母皇太后之下。
例如唐宋时代,皇帝非先帝皇后所出,无论是过继还是庶出,都只能尊奉自己的生母为太妃,如果尊为太后也不能加以封号,一般也就冠以姓氏作为区分。
真正两宫皇太后同时出现还是在明朝宪宗时代,明英宗嫡妻钱皇后膝下无子,而宪宗朱见深是贵妃周氏所生。英宗驾崩之后,仁慈宽厚的钱氏被尊为皇太后,而蛮横的周贵妃凭借是皇帝生母的身份,再三破坏礼法与英宗遗诏,强行让皇帝尊自己为皇太后,甚至欲排挤钱皇后,以庶夺嫡。
所以,先帝皇后成为皇太后名正言顺,而新帝生母成为皇太后不是不可以,但地位仍旧低于嫡后,否则就是逾越礼法。
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
孝端文皇后哲哲,大清王朝第一位被正式册封的皇后。
清朝的时候,一直将“满蒙联姻”奉为基本的国策,通过婚姻关系的缔结,不仅巩固并发展了满洲人与蒙古人之间的联盟关系,更是为大一统的大清王朝建立后,北方地区的安宁与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项国策也在请朝初年的皇太极和顺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潮。顺治皇帝先后迎娶了两位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皇后,而他本身也是皇太极的蒙古后妃所生;皇太极时期的后宫之中,级别最高、地位最为尊崇的“五宫后妃”更是全部来自于蒙古。
在皇太极的这“五宫后妃”中,居首的便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 哲哲。
哲哲并不是皇太极的发妻,在他之前,皇太极已经迎娶过两任正室福晋了。
皇太极的第一任正室福晋,也就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钮祜禄氏,她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女儿。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努尔哈赤的主持下,皇太极迎娶了钮祜禄氏。只是钮祜禄氏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就去世了,去世时年仅二十岁。
实际上,皇太极在迎娶钮祜禄氏的同时,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女儿穆库什嫁给了额亦都,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联谊以确保当时建州女真内部的团结与稳定。这里特别说一下,这位穆库什公主,正是康熙朝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生母,而在额亦都去世后,穆库什公主由改嫁给了额亦都的儿子图尔格,所以图尔格既是遏必隆的兄长,又是他的“继父”。
皇太极的第二任正室大福晋是乌拉那拉氏,在此之前她是皇太极的侧福晋,钮祜禄氏去世后她被扶正成为正室大福晋,史书称之为继福晋。
乌拉那拉氏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的生母,同时也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人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的姑姑,她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嫁给了皇太极。
但是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的时候,由于在宫中违规乘轿,并且见到贝勒阿济格没有下轿行礼,于是引得了努尔哈赤的不满,进而勒令其与皇太极离婚并且赶出府上。虽然皇太极登基后金大汗后重新将其迎回,但是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得到重新的册封,因而她不仅在后宫中没有任何的存在感,就连史书上都对其没有了记载,以至于她在哪一年去世都不为后人所知。
哲哲是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府上的侧福晋,在乌拉那拉氏与皇太极离婚后,成为了皇太极的第三任正室大福晋。
可以说,皇太极的三段婚姻都是彻头彻尾的政治联姻。迎娶发妻钮祜禄氏是为了维系建州女真内部的稳定,迎娶乌拉那拉氏是为了巩固建州女真吞并乌拉部的战果,而迎娶哲哲,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建立和发展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关系。
在此之前,努尔哈赤曾三次对科尔沁部,皆大败而归,于是努尔哈赤调整了对科尔沁部落的态度,加上此时漠南蒙古的“共主”林丹汗妄图吞并其他诸部完成统一,这也使得当时的建州女真与蒙古科尔沁部结成同盟,共同应对林丹汗。所以不仅仅是皇太极,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众多女真贵族都迎娶了来自科尔沁贵族家的女儿。
就这样,哲哲正式来到了后金,同时也就此登上了大清王朝的历史舞台。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年初努尔哈赤兵败宁远,随后又拖着病体亲征内喀尔喀五部,并在这一年的八月去世。
而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经由“八和硕贝勒”的推选,成为新一任的后金大汗,而哲哲作为皇太极的正室妻子,也就此成为了后金大福晋。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哲哲毫无争议且实至名归的成为了皇太极的皇太极的中宫皇后。
由于在此之前,不管是在建州女真时期还是在后金时期,最高统治者并不是称呼为“皇帝”,而是被尊为“大汗”,因而后宫之主也只是被称为“大妃”或者“大福晋”,所以清朝的“皇后”便是从皇太极改元称帝后才有的,所以哲哲也就此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后。
“一姑两侄”,共同书写了清朝后宫的一段传奇往事。
皇太极的“五宫后妃”,即中宫皇后哲哲,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即后来的孝庄太后,皆出自与蒙古部落之中。确切说来,这“五宫后妃”也仅仅出自于两个“家庭”。
麟趾宫贵妃和衍庆宫淑妃,在此之前都是林丹汗的妻子,林丹汗败亡青海打草滩之后,她们带领着自己的部众和财产归顺了后金,而皇太极为了更好地控制林丹汗的察哈尔旧部,选择重新迎娶了这二人,并将其纳入到了“五宫后妃”之中。
而另外的三宫后妃则都出自于蒙古科尔沁部落,并且她们是亲姑侄的关系,哲哲是海兰珠和布木布泰亲姑姑,而海兰珠和孝庄则是亲姐妹。
或者大家就有疑问了,既然是政治联姻,迎娶一个就好了,为什么要从这一家一口气迎娶三个女儿回来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诞育一个具有科尔沁血统的继承人。
皇太极迎娶哲哲后,一直没有生下儿子,于是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的时候,在哲哲怀孕期间,皇太极迎娶了哲哲的亲侄女孝庄为侧福晋,实际上,这个时候孝庄只是哲哲的替补而已。
可是在这之后,哲哲和孝庄只生下了一众公主,并没有诞育皇子,皇太极这才在天聪八年(1634年)迎娶了时年二十六岁并且已经嫁过人的海兰珠,她是哲哲的亲侄女,也是孝庄的亲姐姐。
终于在皇太极改元称帝后的清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喜出望外,不仅大赦天下,还将其确立为自己的接班人。皇太极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出于他对于宸妃海兰珠的宠爱,也确实是因为他一直以来就想要培养一个具有科尔沁蒙古血统的接班人。
只不过天命不假,这个皇子不满周岁便夭折了,就在其死后的第三天,孝庄也为皇太极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于是皇太极为其取名为“福临”,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所以从这一点看,顺治皇帝福临的继位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因为通过皇太极一系列的婚姻安排来看,单从血统出身来说,福临确实是皇太极心中所想的接班人。
尽管这“一姑两侄”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地位极其尊崇,但是她们并没有仗势、仗权对皇太极的其他后妃进行排挤和欺凌。特别是皇后哲哲,不仅为人宽和,处事公道,尽心平衡后宫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后妃之间的矛盾,为皇太极创造了一个安稳的后宫环境,使其在朝堂及战场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哲哲皇后本人也得到了朝中大臣以及后宫妃子们的一直认可与尊崇,拥有极高的声望。
哲哲的三个女儿,先后远嫁蒙古,为满蒙联盟关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当年哲哲远嫁建州女真,为的就是巩固双方之间的同盟关系,哲哲很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同时还为科尔沁蒙古争取到了巨大的政治地位,而这也让哲哲深刻的意识到了政治联姻的重要性。
因而,当哲哲的三个女儿先后远嫁蒙古诸王贝勒的时候,她非但没有反对和阻挠,而是加以配合支持,堪称“识大体,顾大局”的典范,而哲哲的女儿们也切实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和亲的“任务”。
皇太极第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即马喀塔公主。
马喀塔公主的和亲,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崇德元年(1636),年仅12岁的马喀塔公主嫁给了林丹汗的继承人、蒙古察哈尔亲王额哲,此举不仅是对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极大安抚,同时也显示了皇太极对于额哲及其部众的看重,因而在此之后的数十年,察哈尔部保持了对于清朝的忠诚。
后额哲去世,马喀塔公主又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嫁给了额哲的弟弟,即新一任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为妻 ,直至康熙二年(1663年)去世,终年三十九岁。
然而,就在马喀塔公主去世后,察哈尔部就开始了与清朝的对抗。先是马喀塔公主的第二任丈夫阿布鼐僭越行事、复恩失礼,进而被康熙皇帝废黜并处死,而他的两个儿子布尔尼与罗布藏借着“三藩之乱”发动叛乱,给康熙皇帝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不过最终叛乱还是被平定。而这也无疑极大的辜负了马喀塔公主为了维系清朝与察哈尔部的和平与团结所做出的了巨大牺牲与努力。
皇太极的第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
为了巩固清朝与自己最为坚定的盟友蒙古科尔沁部的关系,顺治皇帝皇帝先后迎娶了两位出身于科尔沁部落的皇后,实际上,这两位皇后一位是他的表妹,一位是他的表侄女。出于同样的目的,靖端长公主则是回嫁科尔沁,她的丈夫是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
奇塔特是孝庄的侄子,哲哲皇后的侄孙,所以按照辈分,靖端长公主还应该是其丈夫奇塔特的长辈,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二人之间的感情。而通过一些列的联姻,科尔沁部始终维系了与大清王朝之间的同盟关系。
只是顺治八年(1651年)的时候,奇塔特就去世了。由于此时的清朝已经沿用了明朝的法律,并且开始了更为深入而彻底的汉化,因而对于“收继婚”这样一种既违法又违制的行为开始了抵制和排斥,而这也使得靖端长公主并不能像她的姐姐马喀塔公主一样再嫁。于是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孤苦伶仃的岁月后,靖端长公主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皇太极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
端贞长公主同她的姐姐一样,也是回嫁到了蒙古科尔沁部,以巩固联盟关系,她的丈夫是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
康熙十一年(1672年),巴雅斯护朗去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端贞长公主在度自度过二十年之后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慈禧是圣母皇太后,慈安是母后皇太后,一字之差下哪个权力更大
慈禧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她控制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慈禧剧照)
慈禧之所以能成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当然与她极强的政治手腕不无关系。不过,最初她之所以能够上位,所要凭借的,却是因为她给咸丰皇帝生了唯一的儿子载淳。如果她没有这个儿子,她此后的人生,肯定将是另外一副模样。
不过,说起来,慈禧虽然凭借有个儿子,成为近代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但是,她却一生都被另外一个女人所压制。更让慈禧愤愤不平的是,这个女人竟然没有儿子。
这个女人,就是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如果是咸丰皇帝的原配,她压制慈禧,慈禧也无话可说。但慈安太后并不是咸丰皇帝的原配。咸丰皇帝的原配,在咸丰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去世了。咸丰皇帝当了皇帝的第二年二月,他开始选秀。慈安和慈禧,两人也就是在这时候,被作为选秀女选入皇宫中的。
这就是首先让慈禧愤愤不平的地方。因为两人同为选秀女,同一届选秀女,本来机会是均等的。但是,慈安却得到了快速升迁,并且在当年的十月,就被立为皇后。而当时慈禧却只是被封为兰贵人,等级差了一大截。直到咸丰四年,慈禧才被封为懿嫔。咸丰六年才被封为懿妃。等到慈禧生了儿子载淳以后,她才被提拔为懿贵妃。这升迁的路可谓漫长。
而慈安尽管一生没有为咸丰皇帝生儿子,但是她的皇后之位,却稳如泰山。
(慈安剧照)
后来,慈禧的儿子载淳当了皇帝,同时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了肃顺等八个顾命大臣,掌控了政权。也因此,慈禧才有资格当太后。反过来说,如果不发动“辛酉政变”,那么,就算慈禧有儿子当皇帝,她也只能是皇太妃,不可能是皇太后。要当皇太后,至少也到等到慈安过世以后。
当然了,就算慈禧发动了政变,获得太后之位,她在排位上,依然在慈安之下。慈安叫东太后,她也只能叫做西太后。
慈禧因为有儿子,因而有了权势。不过,吊诡的是,她的儿子却不怎么听她的话,反而听慈安的话。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同治到了大婚年纪,在选皇后的时候,当时慈安瞧上了阿鲁特氏,慈禧瞧上了富察氏。慈禧一定要同治皇帝把富察氏选为皇后,但是同治竟然不听,而是附和慈安太后,娶阿鲁特氏为皇后。自己的儿子向着外人,慈禧这该有多气人。不过也没有办法,最后她还只能同意同治和慈安,选阿鲁特氏为皇后。
(同治剧照)
第二个例子,慈禧宠信的太监安德海在外面耀武扬威,作恶多端。当他到达山东的时候,山东巡抚丁宝桢,想以安德海擅自出宫的名义,杀掉他,为民除害。
于是,丁宝桢给同治报告了此事。同治知道后,秘密联系慈安太后,最终支持丁宝桢杀掉安德海。
慈禧宠幸的太监被杀,而且被自己的儿子和慈安联合起来做掉了。慈禧心中有怒火,却也毫无办法。
不过,虽说慈安一生压制慈禧,慈禧一开始,也没想过要打击慈安,反而还能和慈安和平共处。根本的原因,是慈安这个人性格比较柔顺,不争强好胜。朝政之类的大事,慈安都让慈禧做主。
但是到了后来,慈禧为了完全掌控朝政,获得绝对的权力,不想有什么羁绊,她就有点容不下慈安了。因此,慈安于1881年,正富盛年的时候,突然就暴崩了。慈安究竟是怎么死的,这已经成为历史之谜。虽然死因成谜,但根据学者们的分析,这件事,慈禧有脱不了的干系。
所以说,尽管慈安虽然压了慈禧一生,但最后还是栽在了慈禧的手里。
(参考资料:《清史稿》)
如何看待秦宣太后、武后、孝庄文皇后、慈禧太后
导语: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每一个都是非常优秀的人物。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一帮女性人物,也一样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比如这四位太后,有些备受褒奖,有些则功过集于一身。
秦宣太后,秦昭襄王的母亲,执掌朝政41年之久。她在任期间,灭亡义渠国,使得秦国无后顾之忧,又主动达成秦楚联姻,使得秦国稳步发展。
武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武则天。从唐高宗李治活着的时候,武则天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政治才能,后来连续当了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太后,最后索性自己做了皇帝。
孝庄文皇后,清朝顺治皇帝的生母,也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在清朝入关的关键时刻,拉拢洪承畴为清廷效力,又拉拢多尔衮扶持他儿子顺治称帝,晚年教育康熙皇帝成才。
慈禧太后,清朝同治皇帝的生母,也是光绪皇帝的姨母,执政时长48年。早年夺取顾命八大臣政权,与恭亲王奕䜣一起执政。后来签订一系列卖国条约,功绩和过错集于一身的复杂女性。
这四位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四位太后,她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可是都是权力的象征。
01宣太后执政41年,以至于秦昭襄王60岁才亲政。
要是有人为你,做傀儡的时间最长,亲政岁数最大的国王是哪位,那肯定是秦昭襄王莫属了。他做了41年的傀儡大王,一直到60岁才亲政。
那么是什么造成这一局面呢?这都要归功于他有一个强权的老妈宣太后。宣太后原来是秦惠文王的小妾,虽说是楚国公主,却是庶出,所以嫁到了秦国以后也没有足够的地位。
所以秦惠文王去世以后,王位当然轮不到宣太后的儿子嬴稷来坐。秦武王嬴荡上台以后,宣太后和嬴稷成为了前往燕国的人质,实在是凄凉无比。
可是秦武王举鼎去世以后,这给了宣太后一个机会。在赵武灵王的支持下,宣太后带着儿子嬴稷回到秦国继承了秦王的王位,嬴稷也就是秦昭襄王。
从此宣太后开始了自己执政41年的政治生涯,她任用弟弟魏冉为将,开启了秦国逐鹿天下的启程。在五国联军攻打函谷关的时候,宣太后用计谋化解了这段亡国之祸。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战国策》
义渠国一直以来都是秦国非常担心的后患,只要义渠国还在,那秦国根本就没办法伸出手脚来对付中原六国。所以宣太后利用自己和义渠王之间的感情,成功诱杀义渠王,随后灭亡义渠国,为秦国扫除了后顾之忧。
不过宣太后个人的私生活,却一直是她最让人诟病的地方。
她跟义渠王有一腿,两个人还生了两个孩子。结果义渠王被诱杀以后,这俩孩子也都被宣太后处死。
后来宣太后找了不少男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魏丑夫。她死之前甚至希望让魏丑夫陪葬,好在大臣庸芮出面化解才得以保全。
因为宣太后太贪恋权势,所以秦昭襄王一直无法掌权。这两人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深,等到范睢入秦以后,开始劝说秦昭襄王夺权,这种矛盾才逐渐化解。
秦昭襄王废掉了宣太后的所有权力,罢免了穰侯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彻底从宣太后手里夺回了政权,这才开始亲政,而此时他已经年过六旬。
02武则天堪称史上最强势的母亲。
武则天实在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也就是小妾。唐太宗死了以后,他出家为尼,随后突然就成为了唐高宗的妃子。
通过一系列手段,武则天除掉了王皇后,自己顺利爬上了皇后的宝座,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执政生涯。
她的执政能力显然比唐高宗要强,而且晚年的唐高宗眼睛一直不好,这就给了武则天专权的机会。以至于唐高宗还活着,就有二圣临朝的情况出现,可见唐高宗李治是多么的宠爱自己的媳妇儿。
唐高宗死了以后,李唐王朝就彻底落在了武则天的手里。虽然是她儿子唐中宗李显继位,可是政权依旧在武则天这儿。
武则天觉得李显太荒唐,所以就找了个借口把他给废了,换成了第四个儿子李旦上台,也就是唐睿宗。
李旦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二哥李贤因为抢夺母亲的权力,所以被逼死了,自己可不能重蹈覆辙。所以李旦果断让出皇位,希望武则天登基称帝。
这个构想不错,武则天欣然答应了这件事,不仅称帝,而且将大唐改成了大周,完成了王朝的颠覆活动。
为了稳固武周王朝,武则天捕杀了大量李唐宗室的人。到了晚年听从狄仁杰的建议,决定将皇位还给儿子李显。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 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 “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 愈信爱,始有废后意。---《新唐书》
武则天也执掌朝政40多年时间,是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她那几个孩子在她手里,简直跟玩具没什么区别。
长公主据说是被她亲手掐死的,只为了嫁祸王皇后。王皇后下台,她才能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长子李弘早逝,次子李贤成为皇太子以后,能力太出众,被武则天嫉妒,所以找了个机会,武则天把他给废了,不久之后就赐死了。
而三子李显和四子李旦成为了武则天的玩偶一般,丝毫没有权力可言。虽然都做过皇帝,却都是武则天主政
只有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深受武则天的宠爱,所以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却也遗传了武则天强势的性格。
03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都是清朝太后,却有天壤之别。
有些人天生喜欢权力,有些人对权力就是不感冒。孝庄太后是皇太极的妾室,在皇太极去世以后,孝庄太后的儿子福临,在多尔衮的帮助下,顺利争夺到皇位,从此孝庄太后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一年,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清史稿》
她一方面需要处理好自己跟多尔衮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还要教育培养儿子顺治皇帝成才。结果好不容易把儿子培养成才,他却成了一个叛逆少年。
顺治皇帝不喜欢孝庄为他安排的两任皇后,甚至还废掉一个皇后,偏偏就喜欢董鄂妃,这让孝庄心里很不舒服。多尔衮生前帮了顺治很大的忙,结果却遭到清算处理,这让孝庄更加心痛,因为顺治这么做,只会让人心寒。
好不容易,顺治长大成人了,有了判断力,却又英年早逝了。悲伤之余的孝庄太后并没有倒下,而是继续帮助孙子康熙皇帝治理国家。她知道她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必须要挺住。
等到康熙有能力亲政以后,孝庄立刻就什么都不管了,她是真的不喜欢权力,之所以出面主政,那是因为没办法,主少国疑的情况下,她不得不出来。
反观慈禧太后,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人了。慈禧太后疯狂地喜欢权力,咸丰皇帝活着的时候,她就想着插手政务,但是没有成功。等到同治皇帝上台以后,基本就是慈禧一个人说了算了。
慈禧太后夺权以后,罢免了恭亲王奕䜣的权力,架空了慈安太后的权力,将大清朝的权力都收归既有。在任期间,也做了不少大事。比如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支持李鸿章训练北洋水师,支持沈葆桢打造福建船厂。
可是这并不能为她犯下的错误买单,因为她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只是为了保全她在大清国的地位,实在是太可恨了。
总结:好的政治家,其实不分男女。
因为自古以来,女性政治家比较少,所以我们会特别注意到这四位太后。其实真正优秀的政治家,是不需要区分男女的。
宣太后凭借一己之力,能够使得秦国抵挡五国联军,能够平定义渠国,这就是她的能力。武则天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皇帝的高位。她在任期间,对李唐王朝的统治,那是相当出色的。
孝庄太后辅佐两代君王成长,却又不贪恋权力,的确是非常可贵的。当然这里面也有糟粕,慈禧太后统治的48年里,清王朝走向了灭亡,只能说她能力不够。
参考资料:
《战国策》
《史记》
《新唐书》
《旧唐书》
《清史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